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城崛起、机动化带来便捷的同时,是否必然伴随旧城衰落引人深思。在建设新城的同时,应兼顾老城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充分体现城市发展中的“社会公正与和谐”理念。如何利用城市道路闲置空间,创造出更大的使用效率,缓解停车难造成的占到拥堵现象。
关键词:树池空间;集约化用地;停车设计
1、前言
老城区作为城市最先发展起来的居住区、商业区和行政区,无论其交通功能还是附属商业功能对于整个城市而言都十分重要。然而以道路交通为例,建设之初的时代局限性、机动车发展速度的超乎预期,随之而来的“拥堵→停车难→乱停车→更拥堵”,似乎陷入恶性循环。本文的研究正是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旨在通过对充分利用现状道路的闲置空间,减轻停车供需压力、缓解道路拥堵,营造“畅通、整洁、有序”的道路通行环境,进而提升道路沿线商业设施的服务功能,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一定程度上提升城市形象。
2、案例研究
城市相似的发展模式令城市建设者的面临着相同的问题:新城崛起、机动化带来便捷的同时是否必然伴随旧城衰落?如何在建设新城的同时兼顾老城区的改造建设?本文以浙江省三门县新兴街为研究案例,旨在分析理论研究与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2.1工程现状及评价
新兴街作为三门老城区的主要道路之一,现状车行宽度为12m,人行道宽1.5-7m不等,为机非混行的单块板道路,双向两车道。沿线地块以商业办公、居住为主,承担着城市居民重要的生存与生活出行功能;其两端所连接的道路作为城市道路的同时又联系着城市对外交通,交通功能十分重要;停车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占道停车严重干扰正常交通流,交织、冲突现象频繁发生,延误拥堵无法避免。
道路现状路面状况尚佳,沿线部分路段,由于路侧建筑新建、相交支路整治,导致人行道铺装不连续、人行道铺装老旧等情况;道路单侧设置机动车路边停车位,占据大半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通行空间被停车挤占;遇到单侧车位不足、或车主便宜行事沿车辆行驶方向一侧违章停靠,双侧停车导致车行道宽度严重挤占;更有部分车辆直接停驻在人行道上,挤占行人空间。
综上所述,新兴街作为老城区重要的南北向道路,它的改造建设必定可以提高城市中心的车辆通行能力,对于疏解、组织交通流和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缓解停车压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设计理念
本次研究尝试利用行道树之间闲置空间设置机动车停车位,缓解停车难、乱停车问题。
人行道一般具备分布绿化、承载设施、行人交通、驻足交流活动等功能。考虑到树池间的空间不满足步行的连续性需求,在分布设施之余,存在较大的空闲;同时新兴街人行道宽度多在6m以上,具备稍许压缩人行道宽度设置停车带的空间。综上本次设计尝试利用树池间空闲空间,以期形成功能齐全的路侧停车系统,实现城市建设的集约化发展。具体原则如下:
(1)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充分考虑工程实施的可能性,节约工程投资,以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在现有市政用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更大的效率,在实践中,探索城市建设的集约型模式。
(3)应尊重步行、非机动车等慢行出行方式的存在空间,在规划建设中充分考慮慢行交通的连续性、可达性、安全性、舒适性要求,体现社会公共资源分配上的“公正与和谐”。
(4)在改造过程中,尽可能保留道路两侧行道树,对于不可避免需要移栽的树体,应做好保护措施。
2.3横断面设计
此类横断面设计,旨在利用有限空间,在不拓宽道路红线宽度的基础上,利用人行道空闲空间有效改善由于车位不足、停车占道引起的交通拥堵。应根据道路现状,结合道路两侧用地实际情况,以满足动态交通功能和静态交通需求为出发点,确定道路横断面具体布置。
设计原则:
(1)、横断面设计应满足道路使用功能,同时必须以实用要求为基础,为城市家具、基础设施提供适宜空间。
(2)、道路横断面分配必须能够适应城市交通流构成的转变,必须适应城市交通长远可持续发展要求。
(3)、道路横断面分配必须注重景观设计,必须提高道路的宜人氛围,通过改造提升周边整体品质。
(4)、道路横断面分配必须充分尊重非机动车、行人的空间,以避免挤占慢行交通空间为原则,以弱势交通方式的安全为重要考量。
现状新兴街道路两旁的行道树布置较为规整,基本为8m间距,考虑树池尺寸为1.5*1.5㎡,树池净间距6.5m,按照规范要求设计机动车停车位尺寸为2.05*6.5㎡。
2.4路面结构设计
考虑到车辆停靠对强度的要求,停车带结构组成应区别于人行道;同时设计采用彩色面层,美观的同时从视觉上进行空间区分。具体:15cm 彩色混凝土面层+15cm C20基层+15cm 级配碎石垫层。
侧石采用花岗岩材质,停车带高出车行道2cm,倒角设计以确保车辆顺利进出车位;人行道高出停车带15cm,从竖向空间上分隔人行空间与停车空间,保证行人的安全,同时规范停车区域;树池侧石的高度低于轿车保险杠的高度,从而增加停车空间、更利于轿车进出。
3、结论
本文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表明,利用树池间距空间提升道路交通功能、为沿线地块提供停车服务的设计方案是可行和适当的。
建设将改善城市交通条件和促进城市的开发建设,将极大地方便沿线居民的出行,加快城市化建设和拓展城市空间,对完善城市道路集约改善和用地开发具有积极意义。
此类建设必将加快老城区中心区以及周边地块的建设以及旧城改造步伐,推进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对保持甚至提高老城区的经济活力及辐射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2016年版
[2] 《城市道路机动车道宽度设计规范》(DB33/1057-2008)
[3]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
[4] 《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关键词:树池空间;集约化用地;停车设计
1、前言
老城区作为城市最先发展起来的居住区、商业区和行政区,无论其交通功能还是附属商业功能对于整个城市而言都十分重要。然而以道路交通为例,建设之初的时代局限性、机动车发展速度的超乎预期,随之而来的“拥堵→停车难→乱停车→更拥堵”,似乎陷入恶性循环。本文的研究正是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旨在通过对充分利用现状道路的闲置空间,减轻停车供需压力、缓解道路拥堵,营造“畅通、整洁、有序”的道路通行环境,进而提升道路沿线商业设施的服务功能,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一定程度上提升城市形象。
2、案例研究
城市相似的发展模式令城市建设者的面临着相同的问题:新城崛起、机动化带来便捷的同时是否必然伴随旧城衰落?如何在建设新城的同时兼顾老城区的改造建设?本文以浙江省三门县新兴街为研究案例,旨在分析理论研究与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2.1工程现状及评价
新兴街作为三门老城区的主要道路之一,现状车行宽度为12m,人行道宽1.5-7m不等,为机非混行的单块板道路,双向两车道。沿线地块以商业办公、居住为主,承担着城市居民重要的生存与生活出行功能;其两端所连接的道路作为城市道路的同时又联系着城市对外交通,交通功能十分重要;停车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占道停车严重干扰正常交通流,交织、冲突现象频繁发生,延误拥堵无法避免。
道路现状路面状况尚佳,沿线部分路段,由于路侧建筑新建、相交支路整治,导致人行道铺装不连续、人行道铺装老旧等情况;道路单侧设置机动车路边停车位,占据大半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通行空间被停车挤占;遇到单侧车位不足、或车主便宜行事沿车辆行驶方向一侧违章停靠,双侧停车导致车行道宽度严重挤占;更有部分车辆直接停驻在人行道上,挤占行人空间。
综上所述,新兴街作为老城区重要的南北向道路,它的改造建设必定可以提高城市中心的车辆通行能力,对于疏解、组织交通流和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缓解停车压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设计理念
本次研究尝试利用行道树之间闲置空间设置机动车停车位,缓解停车难、乱停车问题。
人行道一般具备分布绿化、承载设施、行人交通、驻足交流活动等功能。考虑到树池间的空间不满足步行的连续性需求,在分布设施之余,存在较大的空闲;同时新兴街人行道宽度多在6m以上,具备稍许压缩人行道宽度设置停车带的空间。综上本次设计尝试利用树池间空闲空间,以期形成功能齐全的路侧停车系统,实现城市建设的集约化发展。具体原则如下:
(1)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充分考虑工程实施的可能性,节约工程投资,以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在现有市政用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更大的效率,在实践中,探索城市建设的集约型模式。
(3)应尊重步行、非机动车等慢行出行方式的存在空间,在规划建设中充分考慮慢行交通的连续性、可达性、安全性、舒适性要求,体现社会公共资源分配上的“公正与和谐”。
(4)在改造过程中,尽可能保留道路两侧行道树,对于不可避免需要移栽的树体,应做好保护措施。
2.3横断面设计
此类横断面设计,旨在利用有限空间,在不拓宽道路红线宽度的基础上,利用人行道空闲空间有效改善由于车位不足、停车占道引起的交通拥堵。应根据道路现状,结合道路两侧用地实际情况,以满足动态交通功能和静态交通需求为出发点,确定道路横断面具体布置。
设计原则:
(1)、横断面设计应满足道路使用功能,同时必须以实用要求为基础,为城市家具、基础设施提供适宜空间。
(2)、道路横断面分配必须能够适应城市交通流构成的转变,必须适应城市交通长远可持续发展要求。
(3)、道路横断面分配必须注重景观设计,必须提高道路的宜人氛围,通过改造提升周边整体品质。
(4)、道路横断面分配必须充分尊重非机动车、行人的空间,以避免挤占慢行交通空间为原则,以弱势交通方式的安全为重要考量。
现状新兴街道路两旁的行道树布置较为规整,基本为8m间距,考虑树池尺寸为1.5*1.5㎡,树池净间距6.5m,按照规范要求设计机动车停车位尺寸为2.05*6.5㎡。
2.4路面结构设计
考虑到车辆停靠对强度的要求,停车带结构组成应区别于人行道;同时设计采用彩色面层,美观的同时从视觉上进行空间区分。具体:15cm 彩色混凝土面层+15cm C20基层+15cm 级配碎石垫层。
侧石采用花岗岩材质,停车带高出车行道2cm,倒角设计以确保车辆顺利进出车位;人行道高出停车带15cm,从竖向空间上分隔人行空间与停车空间,保证行人的安全,同时规范停车区域;树池侧石的高度低于轿车保险杠的高度,从而增加停车空间、更利于轿车进出。
3、结论
本文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表明,利用树池间距空间提升道路交通功能、为沿线地块提供停车服务的设计方案是可行和适当的。
建设将改善城市交通条件和促进城市的开发建设,将极大地方便沿线居民的出行,加快城市化建设和拓展城市空间,对完善城市道路集约改善和用地开发具有积极意义。
此类建设必将加快老城区中心区以及周边地块的建设以及旧城改造步伐,推进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对保持甚至提高老城区的经济活力及辐射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2016年版
[2] 《城市道路机动车道宽度设计规范》(DB33/1057-2008)
[3]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
[4] 《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