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露→定位→手法→结构、功能”逻辑思维在物理诊断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j364199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物理诊断学》是医学生接触临床的首门桥梁课程,其教学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建立临床专业兴趣,奠定扎实的物理诊断和体格检查基本功。而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从而尽可能缩短医学生成熟期和医学知识传承时间。为提高物理诊断教学效率,笔者总结出“暴露→定位→手法→结构、功能”这一教学思维主线,将其贯穿于授课始终,反复强调及应用于每项体格检查中,实用性强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教学思维; 物理诊断教学; 物理诊断查体; 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Thinking of Exposure-Location-Technique-Structure or Function in Physical Exam teaching/SHAO Hong,CHENG He-xiang,WANG Hai-chang,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4,11(12):135-137
  【Abstract】 Physical diagnosis was the first clinical related class for medical students. Developing interest in medical work and teaching well-knit knowledge were purposes of this course. Moreover, learning the skills of physical diagnosis was a critical part of the medical education, which will help for shortening the mature phase for medical students. The thinking logic of “exposure→location→technique→structure or function” was practicable and emphasized repeatedly in physical exam courses and had a better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Teaching thinking; Physical diagnosis; Physical exam; Applic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 Xijing Hospital of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Xi an 710032,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12.053
  《物理诊断学》是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通过讲授查体方法(视、触、叩、听)及其他物理学检测方法(如心电、超声等)来研究并阐述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是医学生的必备临床技能之一。但目前物理诊断学的授课质量有待完善和提高。本文介绍提升授课效果和效率,切实帮助学员炼铸扎实基本功而总结出的一套较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 物理诊断教学特点
  1.1 内容相对庞杂 初涉物理诊断的医学生,大多对其有“零乱、冗杂”之感,其原因之一为教科书内容多为在形式上的简单的动作罗列和描述。也就是说,目前的物理诊断教科书多是按照从头部到足部的空间顺序,强调在头颈部,胸部,背部,腹部,四肢各部位包含哪种组织/器官就将涉及该组织/器官的视、触、叩、听等体格检查方法逐一罗列出来,但没有进行教学方法分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初次接触临床的医学生而言,难免感觉内容庞杂,缺乏头绪,课后较难留下深刻印象,容易产生挫败感,教员也易感知识较为零散[1-3]。
  1.2 缺乏提纲挈领的教学逻辑思维 每种组织/器官具有特定的生物结构,其存在目的是为了完成某一特定的生物功能,而所有的视、触、叩、听等查体手法均是为初步评估这些组织/器官的结构和/或功能而设计的。因此逆向思维,也就是说查某种组织/器官时,先想到它本应具有的结构/功能,自然便会联想到为它而设计的查体手法。例如:双眼为视觉、色觉器官,可以灵活转动,瞳孔会发生舒缩,进而也就可以联想到为查双眼而设计的观察眼球外形、结膜形态、视力、眼球运动、辐辏反射、对光反射等检查项目。再如双手功能为抓握,该功能由掌指关节的屈曲和对掌动作完成,因此自然需要观察掌指关节外形,触诊其关节饱满性,以及做屈曲和对掌动作。以此类推,触类旁通。教员需要归纳总结并传授的学习方法,帮助学员清晰思路,促进思考,通过逻辑推理使记忆更为深刻。但目前物理诊断教学中缺乏这些提纲挈领的教学逻辑思维的授予。
  1.3 学习时间短暂,需要高效的学习方式 不同学校给予物理诊断学不同的课时安排,同时学生往往还兼修多门其他医学课程。课时较少,授课进度快,教学任务较重也是物理诊断教学中所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授鱼不如授渔,引导学员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有助于他们在如此快节奏的学习活动中既能奠定扎实的体格检查基本功又能建立临床专业兴趣和信心。
  2 “暴露→定位→手法→结构、功能”教学思路的运用
  “暴露→定位→手法→结构、功能”这一教学思维是基于对人体内在规律和每项检查的共性规律的总结。
  “暴露”的本质是裸露被检对象,使其更易于被检查,具体查体中,实际是属于查体手法中的一部分。比如:拨开头发的目的是暴露头皮;上翻下翻眼睑,是暴露球结膜和睑结膜;上翻鼻翼,是暴露鼻前庭;向上向后向外拉耳廓,是暴露外耳道;张口是为了暴露口腔内部结构;向对侧偏头,是通过伸展颈部肌群从而使锁骨上淋巴结更接近体表而暴露出来;低头可使颈部和下颌肌群松弛,从而更容易暴露肿大的下颌淋巴结;退去衣物是为了暴露皮肤和被检器官;从背部进行肺部查体时,双手平举抱肩,为了暴露肺脏,因为这样使得覆盖在肺部的肩胛骨充分张开;胆囊查体时,深吸气动作的目的也是为了充分将胆囊底暴露出肋弓外;双手触诊肝脾脏器时,左手托举也是为了尽量将埋藏在腹腔的脏器暴露于体表;查肱三头肌反射时,前臂外展且肘关节半曲,查桡骨膜反射时,前臂半曲半旋前位,查膝反射时,小腿自然下垂与大腿成直角,查跟腱反射时,足部背曲成直角,这些特殊体位目的均是为了充分暴露跟腱内的肌梭感受器等。分析了解这些手法设计的原理,记忆就越深刻。   “定位”就是找寻到被检器官的正确空间位置。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一切的体表标志及人为划分的区域(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陷窝、解剖区域),都是为了辅助器官定位而设计的,这点也很容易理解。
  “手法”是物理诊断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即为视、触、叩、听等具体方法。这些手法可以在实际运用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位灵活变更。比如:在查肺脏叩诊时,医生位于患者右侧,所以虽然教科书上要求扳指平行于肋间隙,但在右侧肺脏叩诊时,尤其是腋前线和腋中线区域叩诊时,扳指可以垂直于肋间隙。
  “结构、功能”是体格检查的终极目标。体格检查的目的就是为了在不借助仪器情况下,初步评估被检对象的结构是否完整,功能是否正常。当然在某项具体检查中两者侧重点会不同。例如:对双眼、双耳、关节、神经系统等较为侧重功能学检查,对甲状腺、腹部脏器等则较为侧重结构形态学检查。
  在开始每项查体教学前,首先向学生说明将按照“暴露→定位→手法→结构、功能”这一教学思维顺序进行,尽可能让学生在开始便对物理查体产生较为简单的感觉,而后在具体每项检查中再对特有的定位、手法和被检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加以原理说明。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查某项具体器官时,首先会提问学生该器官本应具有的结构或功能是什么,而后在介绍为这种结构或功能而设计的查体手法又是什么。这样结合顺向和逆向思维,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记忆。
  举例阐明“前面甲状腺侧叶触诊”授课方式:首先强调该内容依照“暴露→定位→手法→结构、功能”逻辑顺序进行,提问学生并说明甲状腺是个内分泌器官,查体时主要侧重形态学检查,它本应的定位和形态是什么。然后再介绍具体触诊方法,首先应该是暴露甲状腺,主要包括通过暴露颈部皮肤的初步暴露甲状腺以及通过一手拇指施压于一侧甲状软骨(定位),将气管推向对侧从而将甲状腺更进一步的暴露;具体触诊手法是另一手示、中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定位)向前推挤甲状腺侧叶,拇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定位)触诊,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对侧同理。目的是触诊甲状腺侧叶结构是否正常,如果触及肿大需进一步明确分级。
  再举例阐明“肱二头肌腱反射”授课方式:如上,首先向学生强调该内容是依照“暴露→定位→手法→结构、功能”逻辑顺序进行。提问学生并说明肱二头肌肌腱中有肌梭,它是本体反射弧的感受器,神经冲动从肱二头肌肌梭→传入神经→颈髓5~6节→传出神经→前臂快速屈曲(生理反射引出),说明同一肌肉的梭外肌反射弧完整性良好。然后再介绍具体触诊方法,首先暴露肘部皮肤,被检者前臂自然屈曲,搭在检查者前臂上(肱二头肌腱在该动作时暴露最充分),进一步手法是检查者以左拇指定位于被检者肱二头肌腱上,然后右手持叩诊锤叩击左拇指。目的是检查反射弧结构和功能完整性。教员或学员也可根据物理诊断内容制表,以辅助总结和记忆,见表1。
  3 讨论
  物理诊断学是通过问诊、查体及其他物理学方法(如心电图、影像技术等),研究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虽然医学诊断技术日新月异地在发展和进步,而体格检查依然是最基本、简单、有效的诊断方法。扎实的体格检查基本功对于医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4-5]。但是实际物理诊断教学内容多、广、深、杂,也缺乏教员对学员的正确引导,对于学员而言,强记不如善悟,其实通过正确的分析和理解,自然会避免死记硬背[6-7]。如何提高物理诊断学教学质量也是每个带教教员所面临的重要问题[8-10]。
  教学本身为教员与学员间的互动过程,教学效果不但取决于学员对授课内容的兴趣,也取决于教员对授课内容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员对教材内容要融会贯通,平时也要多思考,注重自身相关知识储备和语言积累,才能总结出复杂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才能深入浅出解析查体动作设计原理,启发学员主动学习积极性。学员并不存在文字识别困难,需要的是对原理的说明,因此教员的任务也就在于此。教学中,笔者发现解释了查体机制后,学员非常容易牢记授课内容,并明显表现出学习乐趣。
  面对内容庞杂的查体内容和方法,笔者摸索出较为行之有效的“暴露-定位-手法-结构、功能”这一教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物理诊断教学始终,并在教授每项体格检查内容时反复强调,使之成为学生的惯性思维[11-12]。该思维方式的优点在于:(1)使得所有看似凌乱的知识都有相似规律可循,易化每项检查的记忆;(2)灌输临床上重视人体机能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相关性概念;(3)引导学员活学活用日后的其他临床课程。
  物理诊断体格检查的每项内容近乎可以总结入表1。此思维方式更有益于让学生理解所有的手法是为检查某一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而设定的,物理诊断体格检查的最终目的和实用性也正是为了检查临床患者脏器的结构和功能。
  笔者发现在此教学思维指导下,初涉临床的医学生能够更快地发现每项体格检查的共性与个性,容易对物理诊断产生兴趣,并理解、记忆和推导医学知识,能够较早的联系临床实际并建立临床自信心。此外,该思路也有益于教员梳理教学思路,使教学内容深入浅出,显著提高物理诊断学教学质量与效果,也使得教学工作和学习过程变得相对轻松有趣[13]。
  参考文献
  [1]杨文卓,程黎明,杨长青,等.加强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和考核的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4):412-414.
  [2]李丽萍.外科实验中临床思维的早期培养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3,9(11):140.
  [3]殷自振,庞振国.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医学创新,2012,9(9):82-83.
  [4]许杰州,吴丽萍,吴凡,等.临床基本技能课程中有关物理诊断学的教学改革[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1,31(5):675-676,711.
  [5]何智辉,蒋云生,朱健玲,等.物理诊断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认识[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2):22-23.
  [6]兰萍,刘颖,邵锦霞,等.浅谈诊断学临床技能教学改革[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4):114-116.
  [7]徐智媛,杨婧,吴华美,等.物理诊断见习课教学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6):164-165.
  [8]王建文,沈守荣,彭伟莲,等.持续质量改进在物理诊断教学中的作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9(10):1050-1052.
  [9]许杰州,吴丽萍,吴凡,等.临床基本技能课程中有关物理诊断学的教学改革,2011,5(31):675-676.
  [10]王新平,曹国辉.提高物理诊断学教学质量的体会[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2,5(29):91-94.
  [11]刘磊,田卫东,李声伟,等.在医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J]. 西北医学教育,2004,12(2):161-162.
  [12]兰冰洁,陈仁兵,等.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展思维[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4(3):250-251.
  [13]赵继海,张斌斌,徐爱芬,等.强化教学管理提高实习医生教学质量[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0):140-141.
  (收稿日期:2014-02-07)(本文编辑:黄新珍)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明花叶九节木中脂溶性成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法、甲酯化法、GC-MS-计算机联用等技术手段对花叶九节木中的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分离出41个组分,鉴定并确认了其中的14个成分,主要成分为油酸(23.18%)、γ-谷甾醇(17.86%)、亚油酸(11.79%)、棕榈酸(10.98%)。这些成分均为首次在该植物中鉴定出。结论:本研究的完成为花叶九节木的进一步开发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个案护理关键点的三级护理查房模式对低年资护士培训的效果。方法:将本院120名低年资护士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按传统方式进行培训,试验组按个案护理关键点的三级护理查房模式进行培训。比较两组护士在专科技能考核合格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病情知晓率、患者满意率等方面的差异,评价两种培训模式的效果。结果:两组的专科技能考核合格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对病情八知道知晓率
期刊
【摘要】 目的:应用低频振幅(ALFF)分析方法研究首次发病为抑郁障碍的患者脑功能的异常,探讨首发抑郁障碍发病的脑机制。方法:对2011年11月-2013年10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集的13例首发抑郁障碍患者进行脑功能磁共振扫描,另选取14例年龄、性别、受教育年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进行脑功能磁共振扫描,采用汉密尔顿抑郁评分变化测定临床反应。结果:抑郁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研究发现右侧中央旁回ALFF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红细胞参数为铁缺乏的一个简便有效的筛查指标,对预防婴幼儿铁缺乏具有较好的临床辅助诊断价值。  【关键词】 铁缺乏; 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率已经逐年下降,但铁缺乏(iron deficiency,ID)仍然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营养素缺乏症。据WHO报告显示,全世界学龄前儿童的贫血患病率高达47.4%,其中50%为缺铁性贫血[1]。“中国儿
期刊
【摘要】 目的:评价利妥昔单抗(R)联合FND方案与CHOP方案治疗MALT淋巴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入组初治MALT淋巴瘤患者随机分入CHOP方案组及FND方案组,并根据是否加用利妥昔单抗分为4组:FND组、R-FND组、CHOP组、R-CHOP组。治疗后定期随访,评估无失败生存(FFS)、总生存(OS)。结果:54例患者中,FND组与CHOP组比较,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57.1%、46.2%
期刊
【摘要】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情况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本院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分析其科室分布、标本来源及耐药情况。结果: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于干诊三病房(53.9%),主要以痰液分离最多(91.3%);其耐药率分别为:复方新诺明(100%)、头孢噻肟(83.94%)、庆大霉素(53.42%)、头孢他啶(51.83%)、氨曲南(50.55%)、头孢西林(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超高度近视后房型人工晶体手术与透明晶状体切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系统回顾性研究近一年内在本院接受矫正超高度近视眼患者23例(45只眼)。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8例(15只眼),为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手术植入患者,B组15例(30只眼),为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及低度数或负度数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患者。分别在术后第3、6、12个月,观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双语教学”模式在《内科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带领医学生提高医学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方法:根据临床双语教学的需要,编制一批难度适宜、操作可行的《内科学》实践课双语教学教材,购买和自建《内科学》双语教学多媒体资源,在《内科学》实践教学中开展双语教学。结果:学生在提高《内科学》理论知识及技能的同时,对相关医学英语的认知、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带教老师在双语
期刊
【摘要】 目的:探索手术室护理工作新模式,实现患者满意、家属满意、医护配合好(手术医生满意、麻醉医生满意),体现护士价值。方法:采用建立健全护理工作规章制度、加强护理培训、护士分层管理、探索排班模式、建立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改善手术室护理服务等方法。结果:手术室护理质量、护士综合素质有明显提升,手术患者、手术医生、手术室护士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升手术室护士综合素质和能力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在平卧位牵引床与侧卧位普通床下应用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3年4月本院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共57例,其中采用平卧位牵引床患者35例,普通手术床健侧卧位2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体位摆放时间、手术时间、术中显性失血量、切口总长度、术后骨折复位程度以及1、3、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方面的差异。结果:随访6~1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