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效衔接研究

来源 :中国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norac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两项战略是我党、我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以及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专门制定的国家战略性决策,处理好二者之间的有效衔接意义重大。当前,扶贫攻坚战正处于决胜阶段,农村振兴发展又处在“三年大进步”的关键之年,两项战略能否有效对接,关系到我国未来乡村能否实现振兴,百姓生活是否可以有效改善。做好扶贫攻坚与农村振兴的有效结合,应该明确二者之间的深刻内涵和逻辑关系,借助二者之间协同推进和平稳过渡的政策重点,从农村产业振兴、乡村教育扶贫、加强基础设施和文化建设、完善有效衔接领导与组织机制、提高农民主动脱贫的意识等方面发力,有利于更好地促进脱贫攻坚工作与乡村振兴进行有效衔接,从而强化我国乡村经济的崛起及快速发展,促进农民总体生活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产业振兴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2.023
  1 引言
  在中国新时代发展背景下,随着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快速发展,对扶贫开发和农村振兴战略的有机结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两者在结合发展的过程中,也是满足基层实践的现实需要,在总体目标和指导思想的大背景下,如何根据乡村振兴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衔接性方法路径,有利于不断提高农业效益,从而为最终实现乡村振兴助力。目前,中国的扶贫政策和乡村振兴投入都是前所未有的,国家为了振兴农村,匡扶贫穷,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改革和利好措施,只有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才能巩固乡村振兴的良性发展,中國未来的乡村面貌才会得到有效改善,人民的乡村情怀才会更加淳朴。处理好二者之间的有效衔接,有利于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兴,未来百姓富、乡情浓的欣欣向荣的乡村情景也正走在路上。
  2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战略有效衔接的必要性分析
  在促进农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就和结果,但一些地区在发展过程中,仍未能形成因地制宜、协调发展的战略和规划,这给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战略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将两者有效结合,有利于提升扶贫攻坚的成效,在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目标;有助于全面解决历史发展和时代所留下来的各种问题。[1]在长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在不同因素和体制的影响下,“两张皮”的工作现象很容易发生,进而会直接影响扶贫效果的提高,从而导致我国农村的振兴工作整体发展情况受到影响,所以,强化脱贫攻坚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充分结合,也是强化相关制度衔接的必然要求,进一步充分实现两者制度和内容之间的互融,帮助促进乡村振兴工作的长期可持续化发展。另外,因为我国当前尚存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并导致地区之间的差异较大,同时“农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时间较短,诸多地方政府尚不明确应如何使农村振兴与扶贫联系起来,缺乏清晰的思路。在大多数地区的实践中,一些人将扶贫简单地理解为振兴农村,在政策实施推进过程中盲目扩大精准扶贫中的各项内容,并制定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标准和目标,导致精准扶贫并不“精准”;还有部分人员认为,仅实现“乡村振兴”即可使脱贫攻坚相关工作的全部要求逐一实现,所以仅实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或者脱贫攻坚相关政策,导致当前已经获取的脱贫攻坚成果难以得到有效的巩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民众返贫的现象,因此,国家和社会在扶贫上的巨额投资被大量浪费,并导致农村开展各项工作出现多项新问题,最终严重限制了乡村振兴的实现[2]。而通过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可以有效吸收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落实,并逐步使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发展,防止我国已经摆脱了贫困的人口重返贫困现象的发生,这样才能有效实现各种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加大农村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更好地满足农民摆脱贫困的需要和需求[3]。
  3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对接面临的困境
  首先,从战略进程的角度来看,脱贫攻坚的工作是当务之急,紧迫性较强,而农村振兴则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扶贫攻坚的目标是解决贫困人口的“两需三保问题”,帮助贫困人口尽可能快速地摆脱绝对贫困,需要在短期内迅速实现目标[4]。而乡村振兴的重点是解决乡村发展的不足,化解城乡间的不平衡,不会在短期内取得成功,是一场持久战。因此,如果不能在扶贫攻坚阶段逐步缩小扶贫与农村振兴的差距,必然会给后续的农村振兴埋下隐患[5]。其次,二者面临思想意识衔接不到位的情况。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二者的思想共识得到有机结合,并强化二者之间的行动自觉,以实现“打总体战”的“战斗”格局尚不清晰。部分地区对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没有正确的认识,目标设定不长远,思维不开放,没有将两者进行充分结合的思想和规划。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工作机构、运行体系均各自独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尚未得到良好衔接,存在十分显著的“各自为政”的情况。最后,两项工作在政策方面未得到有效衔接。根据当前的政策落实整体情况来看,脱贫与农村振兴两项工作在政策方面同样未得到充分衔接。近几年来,为了强化脱贫攻坚战的“战斗”力量,各级党委及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其中内容即主要针对脱贫攻坚相关工作,在如期实现脱贫攻坚之后,还应对相关政策进行细致梳理和筛选,明确地进行废止和保留;其中有部分政策在本质上仍具有“普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所以在乡村振兴工作的过程中,是将其延续下去还是进行调整和完善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所以,有必要针对“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相关政策的适用性实施全面的评估和统筹工作。
  4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效衔接路径
  4.1 做好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有效衔接
  首先,从产业繁荣的角度来看,加大对我国农村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是振兴农村、摆脱贫困的重大措施。从整个农村振兴战略的时间维度来看,乡村振兴旨在改善提高农村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要素生产率,其主要方式方法是通过提高和改进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设、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以实现从一个农业大国转变为一个农业强国,为2050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提供强大的农业支撑。因此,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需要在脱贫工作“两不愁三保障”的基础上与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做大做强寻找合理的平衡。随着贫困地区产业升级的推进实施,贫困人口将会从产业改善过程中不断受益。通过产业扶贫的方法方式,不断建立起有助于贫困人口长期收益和能力提升的利益联动机制。为了加强“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之间的衔接,还需以“农村振兴”作为基础,在进行产业规划时,保障兼顾到产业扶贫工作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及产业振兴的发展需求。所以,有必要对长期的产业精准扶贫工作策略进行规划,将特色产业的发展作为工作重难点的导向,同时充分融合地方特色,将当地的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将具有生态、地域双方面的优势切实转化成为产业优势,以促使区域发展动力不断提升,实现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的良好发展。   其次,大力推进具有现代化技术的农业载体发展,提升农田发展标准以及农业园区的现代化建设水平,并将此作为发展基础。以高标准农田进行建设为基础,强化农产品初级加工相关设施的建设工作,稳步提高农产品初级加工率。加快推进建设我国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国家农村创业创新园(基地),构建“国家级—县级”分级发展一体化的农业建设园区体系。
  最后,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对“小农经济模式”与现代农业发展之间的关联性予以重视。在促使农村改革工作得到深化及巩固农村基本经营管理制度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和完善现代化农业管理系统,以带动产业之间合作及联合发展,实现社会化的服务组织推动,提升小型农户不断发展的现代化农业模式,同时强化组织化发展程度,尽可能降低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进行对接的生产成本以及经营风险,以使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得到合理强化。
  4.2 完善二者有效衔接的政府领导与组织机制
  从基层的基本治理体系和基本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视角来看,农村发展与扶贫攻坚需要落实从“管控”向“有效治理”的转变,确切落实构建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格局。要从强化教育引导、完善制度建设、加大法律处罚等多个方面发力,深入研究落实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怎样合理有效地借鉴脱贫攻坚形成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改进完善责任制度、监督制度、考核制度等相关制度体系,为农村振兴注入强大的力量,更好地适应2020年后新的扶贫形势与战略重点需要。
  4.3 提升农民的主体意识
  在实施脱贫攻坚以及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农民不仅是主要的参与者,也是主要的受益者。而对其工作动力进行激发以及进行主要扶贫的对象,则是贫困农民。农村文明和生态宜居的实现离不开包括贫困农民在内的全体农民共同参与,所以有必要提升农民群众的主体意志,也就需要首先完善宣传教育工作,以转变农民的思想意识,进而完善农民意愿接收工作机制。由此,能够帮助农民更加有效地树立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理念,同时强化农村的发展以及扶贫攻坚工作,有效改善落后的发展情况,进而实现农民群众的全面发展,使农民群众收获更大的收益,以进一步强化农民群众参与振兴工作及脱贫工作的意识及参与积极性。与此同时,强化相关宣传教育工作,还有利于提升农民群众的自信心。从实际上来看,农民群众不具有充分主体意识的原因之一,即在于其自身对党的相关政策不了解,所以政府方面应积极加强宣传与农业相关的优惠政策,同时选择专家等资深党员干部和资深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农民利益相关政策的宣讲工作,并注意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保证农民群众能听懂、能理解、能掌握,以逐渐强化农民群众开展脱贫及振兴工作的信心。
  参考文献:
  [1]贾晋,尹业兴.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内在逻辑、实践路径和机制构建[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68-74.
  [2]胡学红.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有机衔接的宜昌实践研究[J].学习月刊,2020(4):36-40.
  [3]叶家斌,王建伟.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的有机衔接及其推进策略[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8):197-198.
  [4]葉兴庆.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论纲[J].改革,2018(1):65-73.
  [5]陈美球,胡春晓.协同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实践与启示:基于江西三地的调研[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9,18(2):266-272.
  [作者简介]陈松松(1994—),男,汉族,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方向:国民经济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近些年的逐步发展,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新型的旅游方式受到我国民众的欢迎。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是当今旅游行业的关键。青州市作为我国乡村旅游市场发展的佼佼者,依赖其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乡村旅游新模式,得到全国旅游行业的瞩目。然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青州乡村旅游产品也逐渐面临着产品单一化,服务商业化等种种问题。文章利用充分的实地调研数据,从
[摘 要]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大学生自主创业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通过考察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业的实践状况,提出大学生创业的“中医药+”模式;通过分析该种模式的三种基本类型,从而进一步分析现存的问题,进而探讨如何健全大学生创业的“中医药+”模式的基本思路和相应对策。   [关键词]中医药;大学生;创业模式      在“双创”时代下,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纷纷打造多元化创新创
[摘 要]土地是不可再生的重要资源,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解决我们人类生活温饱的关键,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土地总量不足,所以人均拥有土地面积十分稀少。加上我国目前人口仍然处在不断地持续增长的过程中,土地承受的压力也显得越来越大。充分高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缓解高度紧张的人地矛盾,是目前国家一直致力于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已成为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农村;土地经营权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我国甘肃省农业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甘肃省传统的粗放型农业面临着机械化程度低、产量低等问题,农民对生活水平有较高的愿望,但仅靠农业产出的收入难以满足农民的正常需求,因此甘肃省“三农”问题已逐渐成为阻碍甘肃省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基于分析的背景、现状和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对于甘肃省“农业、农村和农民”提出建议,根据现有金融支持农业发展的政
[摘 要]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是对城市市容市貌、环境卫生进行监察管理的机构,肩负着对城市市政管理、园林绿化、供水供热等工作进行管理的重要职责,承担城市行政执法、公用事业管理等方面的职能。在城市中,作为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環境的一个基础条件和重要保障,其管理水平直接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  [关键词]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城市化  [DOI]10.13939/j.cnki.zgsc.
[摘 要]随着新民法典的生效实施,为了促进和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通过政府大力推动,以现货市场为基础而发展处理期货市场。它是一种具有高度的组织化以及规范化的经济市场形式,在经济市场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而想要实现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还需要有完整和规范的法律体系作为保障,但现阶段市场法律基础状况并不乐观。文章针对在新民法典实施后市场法律基础状况对期货市场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希望对期货市场法律完善
[摘 要]根据企业的会计准则对金融工具的属性详细地进行了划分,不难发现金融资产在处理具体会计项目上存在显著差异。文章针对各项金融资产的计量、确认方式做比较,通过对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金融类资产会计处理解决方案。  [关键词]公允价值;金融资产;金融资产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2.035  1 金融资产差异比较  自《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
[摘 要]政府职能的特点与重大项目建设的价值意义决定了地方政府在重大项目建设中不仅需要严格依法履职尽责,更当全力避免出现政府职能越位、缺位或错位的问题。但由于长期以来部分地方政府面对行政职能与市场调节这两手的关系时处理不当,加之配套设施建设等其他环节的共同影响,一些地方政府重大项目建设中的职能问题便时有发生。因此,新时期优化政府职能以推动地方政府重大项目有序建设不仅需要在管理意识的层面转变观念、科
[摘 要] 融资租赁是市场经济发展中適应性需求的产物。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引进与改进相结合的一种非银行金融工具。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步晚、发展慢,还有待不断地完善与发展。同时也是解决民营中小企发展困境的有力工具。就目前状况而言,还必须依据融资租赁的四大支柱,结合企业、行业以及国家层面去解析与探索。  [关键词]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企业资金压力;行业监管  [DOI] 10.13939/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