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高校毕业生就业不仅关系到千万家庭的切身利益,还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发展。随着高校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每年急速增长,就业压力倍增。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更是让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雪上加霜。本文阐述了党和国家对就业工作的重视,分析了疫情影响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困境,并以南京工程学院为例,探讨了后疫情时代高校如何深化内涵、创新机制,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本文索引:王调江.<标题>[J].商展经济,2021(19):-085.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19.25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就业是人民群众提升收入水平、改善生活、安居乐业的基本途径和重要保证,也是一个国家稳定发展、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石。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把解决人民群众就业问题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和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党中央2018年7月提出的“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方针和2020年4月提出的“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新任务,都把稳就业保就业放在“六稳”“六保”之首,在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一词出现了36次,足见就业在政府工作中的分量之重。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宝贵财富,是就业的生力军和主力军,党和国家“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要求切实增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把毕业生就业工作做扎实。
2020年,一场新冠疫情突然席卷全球,冲击和改变着人类的生活轨迹,给世界政治、经济和民生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疫情,始终坚持把人民生命健康放在首位,迅速决策、全面部署、强力指挥、举全国之力抗击新冠疫情。目前,国内疫情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国外的疫情仍在蔓延扩散,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今后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疫情防控常态化是必然趋势,疫情影响下的经济下行压力将持续影响就业环境,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必须科学制定对策,保障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1 疫情影响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困境
1.1 高校毕业生人数每年大幅增长,就业机会竞争激烈
近年来,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全国毕业生人数每年大幅增长,从近六年来看,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分别是763万、795万、820万、834万、874万,2021年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909万(见图)。另外,不少往届未就业毕业生仍在求职,加之国外疫情形势不明朗,原本打算出国留学和就业的毕业生出于安全考虑,选择先在国内就业,企业裁员导致大量失业者也需要市场消化,都加剧了国内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1.2 疫情影响下就业市场不景气,岗位供给减少
近年来,数量众多的中小微企业是吸收高校毕业生的主力军,但在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下,它们的生存面临诸多困难,一些规模较小或者本身根基相对薄弱的企业业务锐减、资金断流,不得不停工停产,甚至濒临破产。为了渡过难关,企业减少岗位、缩减用人成本以缓解经营压力,各行业的招聘需求出现了极为明显的下降,使得就业市场供需矛盾更加突出,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危机和压力更大。
1.3 线上“云”招聘模式受限,求职渠道减少
由于疫情的影響,用人单位招聘和毕业生求职都由传统的校园招聘、现场招聘等线下模式转成线上“云指导”“云招聘”“云面试”模式。相比传统模式,“云”模式在宣传力度、信息发布、面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导致招聘效果不理想。用人单位与高校毕业生直接接触的机会大幅减少,增加了毕业生求职难度,毕业生求职也因就业协议、就业推荐书、就业合同等签约条件受阻。
1.4 疫情管控无法到企业实习,就业竞争力下降
为了响应疫情防控要求,许多高校没有正常开学,毕业生无法正常返校办理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撰写、毕业生档案等手续,也无法到企业通过实习提高工作能力。对于实践类专业的学生来说,会影响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导致一些毕业生与心仪的就业机会失之交臂。
2 南京工程学院推进高质量就业的具体举措
作为全国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多年来南京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一直走在江苏省高校的前列,多次获评全国毕业生就业“50强”。疫情期间,南京工程学院因时而变、创新工作思路,建立健全“一把手”示范引领、各条线全员聚力、政校行协同推进、“创带就”提高成效的工作机制,交出了稳就业、保就业的满意答卷(见图2)。
2.1 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强化“一把手”工程
认真落实党政一把手工作责任制,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定期召开专题会,研究部署就业工作,主动担当作为,靠前指挥,深入二级学院调研,“因院而异”进行指导。就业作为教学单位考核的重要指标,与各单位“一把手”的考核、聘任直接挂钩,各教学单位主要负责人深入研判就业形势,制定本学院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案,分管领导和学工人员深入一线,全面落实各项就业工作任务。
2.2 落实全员责任制,协同聚力提质增效
认真落实全员协同、分工负责、务实推进的长效就业工作机制,充分调动辅导员、班主任、“第二班主任”、专业教师、就业基地、校企合作单位、校友等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中的作用和优势,压实教学条线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责任,压实学工条线推进就业的责任,压实专业落实就业的责任,帮助毕业生了解线上求职渠道、认清就业形势、找准定位,将就业工作进一步做实做细做到位。 2.3 “政校行”协同合力,稳保就业岗位供给
注重发挥地区合作优势,邀请挂职干部、科技镇长团成员牵线搭桥,与江苏南京、镇江、扬州、泰州、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沿江八市人社部门及地方开发区、工业园区合作,举办地区专场招聘会,形成了专业以企业为点、二级学院以行业为线、学校以长三角地区为面的网络化就业格局。
注重发挥行业影响优势。南京工程学院前身是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和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分别是原机械工业部和电力工业部所属的国家示范性高等工程专科学校,学校注重加强和行业的联系与合作,主动联系用人单位,与全国电力人才网络联盟行业协会(单位)、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校友会以及各地商会等合作,举办“组团式”特色校园招聘活动,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
2.4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发挥产学研办学优势
实打实地研究学科建设,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共建“N+1”现代产业学院。如与腾讯集团、腾讯云、慧科教育等共建“南京工程学院·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充分发挥腾讯云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先进的技术储备、研发平台和生态企业资源,整合慧科教育集团先进的教育培训理念和课程资源开发技术、经验、成果,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创新和创造,共同打造南京工程学院特色人才培养体系;与宜兴市共建宜兴产业学院,重点打造“一智库”即宜兴创新发展智库,“两中心”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心、高水平科技研发中心,“三基地”即高端人才汇聚与培养基地、科技成果转移与转化基地、创新创业实践与服务基地。通过深化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优化专业,建立完善学科专业、层次、类型动态调整机制,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培养具有就业竞争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2.5 “以创带就”,构建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链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进行创业训练,走出宿舍即能体验创新精彩。通过十多年的教育和实践,建立了“创新推动创业、创业激励创新”的良性互动机制,营造了“师生互融共创、学生抱团发展”的浓郁创新创业氛围。大学生创业園孵化创业企业186家,其中45家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等,12名学生入选“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百强”。“以创带就”共振叠加效应显现,创业校友引领毕业生就业迸发活力。三年来,500多名毕业生自主创业或参与创业,学生创业企业累计聘用毕业生、社会人员800多人。
总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事关千万家庭的切身利益,事关国家的稳定与和谐,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高校要认真分析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目标,明确职责、拓展渠道、更新手段、注重实效,持续探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好做法、好机制,加强就业政策宣传和观念引导,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不断提升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与水平。
参考文献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李克强.国务院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http://www.gov.cn/premier/ 2021-03/05/content_5590519.htm#1.
孙春兰.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1(6):32.
朱达,张茂林.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难点及突破[J].科教导刊,2021(5):178-180.
吴雅娟,郑娇,雷云杉,等.疫情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对策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1(7):146-148.
帅劲节.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应对机制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1(5):192-193.
代进.高校毕业生现状及就业问题解决对策分析[J].大学,2021(6):15-17.
赵磊,王敏.重大疫情影响下的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创新发展研究[J].高教学刊,2021(4):17-21.
徐娟.疫情常态化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及思路[J].教育教学论坛,2021(6):1-4.
白文龙.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高校精准就业服务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116-120.
胡妍.高校与政企合作促就业[J].小康,2021(17):32-35.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本文索引:王调江.<标题>[J].商展经济,2021(19):-085.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19.25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就业是人民群众提升收入水平、改善生活、安居乐业的基本途径和重要保证,也是一个国家稳定发展、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石。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把解决人民群众就业问题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和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党中央2018年7月提出的“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方针和2020年4月提出的“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新任务,都把稳就业保就业放在“六稳”“六保”之首,在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一词出现了36次,足见就业在政府工作中的分量之重。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宝贵财富,是就业的生力军和主力军,党和国家“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要求切实增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把毕业生就业工作做扎实。
2020年,一场新冠疫情突然席卷全球,冲击和改变着人类的生活轨迹,给世界政治、经济和民生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疫情,始终坚持把人民生命健康放在首位,迅速决策、全面部署、强力指挥、举全国之力抗击新冠疫情。目前,国内疫情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国外的疫情仍在蔓延扩散,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今后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疫情防控常态化是必然趋势,疫情影响下的经济下行压力将持续影响就业环境,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必须科学制定对策,保障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1 疫情影响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困境
1.1 高校毕业生人数每年大幅增长,就业机会竞争激烈
近年来,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全国毕业生人数每年大幅增长,从近六年来看,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分别是763万、795万、820万、834万、874万,2021年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909万(见图)。另外,不少往届未就业毕业生仍在求职,加之国外疫情形势不明朗,原本打算出国留学和就业的毕业生出于安全考虑,选择先在国内就业,企业裁员导致大量失业者也需要市场消化,都加剧了国内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1.2 疫情影响下就业市场不景气,岗位供给减少
近年来,数量众多的中小微企业是吸收高校毕业生的主力军,但在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下,它们的生存面临诸多困难,一些规模较小或者本身根基相对薄弱的企业业务锐减、资金断流,不得不停工停产,甚至濒临破产。为了渡过难关,企业减少岗位、缩减用人成本以缓解经营压力,各行业的招聘需求出现了极为明显的下降,使得就业市场供需矛盾更加突出,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危机和压力更大。
1.3 线上“云”招聘模式受限,求职渠道减少
由于疫情的影響,用人单位招聘和毕业生求职都由传统的校园招聘、现场招聘等线下模式转成线上“云指导”“云招聘”“云面试”模式。相比传统模式,“云”模式在宣传力度、信息发布、面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导致招聘效果不理想。用人单位与高校毕业生直接接触的机会大幅减少,增加了毕业生求职难度,毕业生求职也因就业协议、就业推荐书、就业合同等签约条件受阻。
1.4 疫情管控无法到企业实习,就业竞争力下降
为了响应疫情防控要求,许多高校没有正常开学,毕业生无法正常返校办理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撰写、毕业生档案等手续,也无法到企业通过实习提高工作能力。对于实践类专业的学生来说,会影响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导致一些毕业生与心仪的就业机会失之交臂。
2 南京工程学院推进高质量就业的具体举措
作为全国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多年来南京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一直走在江苏省高校的前列,多次获评全国毕业生就业“50强”。疫情期间,南京工程学院因时而变、创新工作思路,建立健全“一把手”示范引领、各条线全员聚力、政校行协同推进、“创带就”提高成效的工作机制,交出了稳就业、保就业的满意答卷(见图2)。
2.1 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强化“一把手”工程
认真落实党政一把手工作责任制,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定期召开专题会,研究部署就业工作,主动担当作为,靠前指挥,深入二级学院调研,“因院而异”进行指导。就业作为教学单位考核的重要指标,与各单位“一把手”的考核、聘任直接挂钩,各教学单位主要负责人深入研判就业形势,制定本学院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案,分管领导和学工人员深入一线,全面落实各项就业工作任务。
2.2 落实全员责任制,协同聚力提质增效
认真落实全员协同、分工负责、务实推进的长效就业工作机制,充分调动辅导员、班主任、“第二班主任”、专业教师、就业基地、校企合作单位、校友等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中的作用和优势,压实教学条线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责任,压实学工条线推进就业的责任,压实专业落实就业的责任,帮助毕业生了解线上求职渠道、认清就业形势、找准定位,将就业工作进一步做实做细做到位。 2.3 “政校行”协同合力,稳保就业岗位供给
注重发挥地区合作优势,邀请挂职干部、科技镇长团成员牵线搭桥,与江苏南京、镇江、扬州、泰州、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沿江八市人社部门及地方开发区、工业园区合作,举办地区专场招聘会,形成了专业以企业为点、二级学院以行业为线、学校以长三角地区为面的网络化就业格局。
注重发挥行业影响优势。南京工程学院前身是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和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分别是原机械工业部和电力工业部所属的国家示范性高等工程专科学校,学校注重加强和行业的联系与合作,主动联系用人单位,与全国电力人才网络联盟行业协会(单位)、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校友会以及各地商会等合作,举办“组团式”特色校园招聘活动,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
2.4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发挥产学研办学优势
实打实地研究学科建设,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共建“N+1”现代产业学院。如与腾讯集团、腾讯云、慧科教育等共建“南京工程学院·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充分发挥腾讯云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先进的技术储备、研发平台和生态企业资源,整合慧科教育集团先进的教育培训理念和课程资源开发技术、经验、成果,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创新和创造,共同打造南京工程学院特色人才培养体系;与宜兴市共建宜兴产业学院,重点打造“一智库”即宜兴创新发展智库,“两中心”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心、高水平科技研发中心,“三基地”即高端人才汇聚与培养基地、科技成果转移与转化基地、创新创业实践与服务基地。通过深化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优化专业,建立完善学科专业、层次、类型动态调整机制,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培养具有就业竞争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2.5 “以创带就”,构建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链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进行创业训练,走出宿舍即能体验创新精彩。通过十多年的教育和实践,建立了“创新推动创业、创业激励创新”的良性互动机制,营造了“师生互融共创、学生抱团发展”的浓郁创新创业氛围。大学生创业園孵化创业企业186家,其中45家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等,12名学生入选“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百强”。“以创带就”共振叠加效应显现,创业校友引领毕业生就业迸发活力。三年来,500多名毕业生自主创业或参与创业,学生创业企业累计聘用毕业生、社会人员800多人。
总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事关千万家庭的切身利益,事关国家的稳定与和谐,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高校要认真分析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目标,明确职责、拓展渠道、更新手段、注重实效,持续探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好做法、好机制,加强就业政策宣传和观念引导,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不断提升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与水平。
参考文献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李克强.国务院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http://www.gov.cn/premier/ 2021-03/05/content_5590519.htm#1.
孙春兰.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1(6):32.
朱达,张茂林.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难点及突破[J].科教导刊,2021(5):178-180.
吴雅娟,郑娇,雷云杉,等.疫情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对策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1(7):146-148.
帅劲节.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应对机制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1(5):192-193.
代进.高校毕业生现状及就业问题解决对策分析[J].大学,2021(6):15-17.
赵磊,王敏.重大疫情影响下的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创新发展研究[J].高教学刊,2021(4):17-21.
徐娟.疫情常态化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及思路[J].教育教学论坛,2021(6):1-4.
白文龙.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高校精准就业服务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116-120.
胡妍.高校与政企合作促就业[J].小康,2021(17):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