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创客课程开发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81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高专创客课程所面对的主体是中国的未来蓝领,基数巨大,其意义深远。本文提出高职高专创客课程开发原则: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动手、交流、合作的习惯与能力;详述了高职高专创客课程开发过程:确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设计活动、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考核。
  【关键词】高职高专 创客 课程 开发
  【基金项目】2017年度马鞍山师专校级课题“高职高专创客课程开发研究”(项目编号:2017xjjyxm06);马鞍山市教育科学规划2016年度立项课题“基于马鞍山师专创业学院的创客主题课程开发研究”(项目编号:MJG16002);安徽省教育厅2016年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聚峰创客实验室” (项目编号:2016ckjh195)。
  【中图分类号】G7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7-0228-01
  一、高职高专创客课程开发原则
  钟启泉在一篇关于核心素养的文章中指出,“核心素养不是由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而培养起来的,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终身学习。”[1] 抽其“培养”与“终身学习”两个概念,作为高职高专创客课程开发的落脚点,因為创新一定是核心素养范围内所固有的,那么培养学生什么能力?怎么培养?培养的能力与终身学习又有怎样关系?如下解释:
  一是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培养思考的习惯与能力。创新思维,一定是来源于学生本身的深刻思考;创新过程,一定是基于学生主动思考与独立思考的过程;创新事物,一定是要基于以上思想过程的产物。
  二是培养学生会动手,培养实践的习惯与能力。实践一定是创客课程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种实践是基于,思考后的动手,培养学生能把自己思考的结果付出行动。只有在思考指导下的行动,实践才有意义;也只有在思考有结果才会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思考与行动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三是培养学生会交流,培养交流的习惯与能力。交流,即是分享与学习的过程。把自己思考、行动的结果,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创课的交流基于以下两点:同一事物或事件,每个人思考与行动的结果一定是不一样,因为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样的叶子;二是这种交流本身就是二次创新的基础,在交流中,有了基于自己的深刻思考、有了自己的实践,学习到别人的新的点,再结合自己思考的结果,再去思考,这就是二次创新思维的形成。
  四是培养学生会合作,培养合作的习惯与能力。创新,特别是未来的创新,一定是基于团队的。合作在创新与创业活动中,在当今社会有着特殊的地位。每一个人都应培养自己学会合作,培养合作的习惯与能力。
  二、高职高专创客课程开发过程
  一是确定课程目标。对于所有创客课程而言,创客教育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创造能力,在这一点上所有创客课程都应是一致的。但各高职高专在设计自己创课的三维目标时,要体现出学校本身的专业与学科特色。
  二是确定课程内容。创客课程的内容,学生一定不再只是听教师讲,而是主动的在一定的情景下,自己思考,自己动手,做后与人分享,再思考,再做,再交流的过程,在借助教师或者其他同学帮助下,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来学习到。高职高专的创客课程教学设计模式基于两点:项目与体验,各校要结合自己的学科与专业提炼出适合于本层次学生探索的主题,也就是项目;通过探索,能让学生达到自己动手去实践,能解决问题,产生体验,并获得一定程度的成就感。
  三是设计活动。活动一定是创课课程的灵魂。一门成功的创课课程,如果能达到,所有的项目由学生发现、问题由学生提出、分析过程由学生主导、解决方案由学生确定、而又能由此引出新的问题,也就是问题本身可能还没有解决,而又有新的问题出现,这样的过程可能对于一门正常课程教师来说故弄玄虚,但对于一门创客课程而言,是否应是何乐而不为呢!这也许正是创客课程的魅力与精髓所在!
  四是课程实施。有一种教学方法叫创客式教学法、“创客风暴”教学法,这都是因创客教育而带给教学的新的先进的教学方式,所以客课在课程的组织形式、课时、场地、设施、班级规模等在此不详述,但强调相适原则,即与学生、与学校的学科和专业、与学校的财力相适合,即是最好的。
  五是课程考核评价。创课考核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注重创新因子与创造分子。
  今天创客运动已经改变了我们很多,它所做的就是尽可能多的减少已经固化在我们身上的标准化教学模式的烙印,减轻测试对学生个性化发展带来的损害,他正用一切方法在鼓励创造和创新,追逐最大的个性化发展。总之,创课课程之道为创新,三生万物,可包罗万象,各不相同,只要道同即可。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1.
其他文献
【摘要】土木工程材料是土木工程以及工程管理当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传统的教学法难以使材料教学系统和连贯,且内容枯燥,教学效果差。因而需要应用一种教学方法,来改善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当中的诸多弊端,任务驱动法的应用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大加强了材料教学的效果。因此,文章首先就任务驱动法的核心思想及其重要性加以阐述,并就材料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土木工程 材料教学 任务
期刊
【摘要】面对当前微时代历史背景,高校学生在信息服务需求方面的水平提升,尤其是对就业信息方面的需要增加。同时,高校之中也在不断发展就业信息辅导等各项工作。为了可以加强对这几个方面的工作效率,本研究决定探讨高校学生信息服务系统平台的构建问题。通过结合微时代背景,一方面分析了该信息服务平台的需求。另一方面则探究的是如何构建该系统平台。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对进一步发展系统平台能够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毕业设计是工科大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保证大学工科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文章分析了近年来毕业设计工作面临的一些问题,认为指出指导教师是保证毕业设计工作的关键。文章探讨了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如何提高指导质量的几个问题,指出只有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才能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关键词】毕业设计 指导教师 过程控制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
期刊
【摘要】为了使工程造价专业在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大背景和学校发展目标定位为打造能源王牌专业的前提下,夹缝求生,继续保持以往的火爆,长久发展下去。本文通过企业调研和对两类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了解到企业需求,及岗位职责要求。提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阐述工程造价专业如何更好的对接新能源专业,打造出自己的生存路径。可为同类院校研究提供有效参考价值。  【关键词】工程造价 对接 新能源 人才培养模式  【基
期刊
【摘要】文章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创业素质评价的现实情况与需求,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结论,以期通过新的评价机制全面分析大学生不同方面的特质,全面、准确地反映大学生的个人创业素质情况,使大学生创业素质的评价更加科学和全面。  【关键词】创业教育 创业素质评价 大数据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5年山东省青少年研究规划项目(青少年政策与事务研究)“驻青高校创业大学生社会支持体系构建研究”(编号:SDYS
期刊
【摘要】本科高等教育作为社会人才输出的重要源泉,在经济新常态下,担负了更多的社会使命和社会责任。国内外目前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非常活跃。本文主要将民办财经类高校金融学科各专业方向融合为“多叉树”型培养模式,即大学一二年级重在打基础,三四年级在重点学习本专业课程的基础上,依照学生的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兼顾学习其他金融学框架内的其他专业方向课程等,实现人才培养在金融学体系内的融合发展,体现学科
期刊
【摘要】在各行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不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管理效用等,还能促进各行业更快、更好发展。因此,在机械工程中,合理应用自动化技术,对于推动我国机械工程产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机械工程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对其具体应用进行探讨,以充分发挥自动化技术的优势。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 机械工程 应用  【中图分类号】TH-39【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专转本成为许多高职学生选择提升学历层次的一大热门途径,《建筑施工技术》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最核心的专业课程,其专转本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相对而言,该专业所涉及到的专业基础课程较多,知识点分散,内容较多,与实际工程现场联系紧密。通过分析历年整体特征,知识点网结构,以及指导教师对教学方向把握,还有对学生学习状态的了解。最终发现,学生缺乏直观感受,课程学习过于依赖死记硬背,缺乏理解;另外,课程最终是
期刊
【摘要】本文将对在卫生中职学校病理学课程实验教学中形成性考核评价模式应用进行相关阐述,希望对相关参与者与研究人员带来一定帮助。  【关键词】形成性考核评价模式 病理学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7-0225-02  引言  病理学课程实验教学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而在卫生中职学校中开展逐渐增多,而形成性考核评价模式,能够极为有
期刊
【摘要】在现阶段的发展中,利用信息技术对妇产科教学进行不断的创新,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进而在根本上提升学生對妇产科学知识学习的兴趣,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对此在实际中要对信息技术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与手段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探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 妇产科学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7-0252-02  在教育事业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