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意象或象,一个仍未解决的理论难题——30年文学象论问题回溯

来源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形象作为文论中的核心范畴概念,在中国现代文论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深刻的由中而西的改造过程。在新时期文学初期,出于对文革及此前文学过度意识形态化的反拨,文学形象论重新得到重视。现代文学理论的“形象”论,由于过分强调“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将文学艺术狭隘地界定在对于外部事物的形状的模仿性表现或刻画上,始终没有脱离对事物可感可知性的依赖。最终使得这一曾经十分重要理论术语的式微,进而为“意象”取代。同时,新时期文学专注于观念更新,在文学观念的转型过程中,未能对新旧理论进行深入细致的梳理,也带来了许多理论的疏漏。
其他文献
三茂铁路寻求自身发展,应依托西南、中南铁路板块,拉动客、贷运输,重视资产评估,搞活资产运作;开展多渠道服务,靠创新争取市场份额;强调人力资源开发,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充分认识到关注学生干部心理状况的紧迫性、必要性,注重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性、针对性,从心理分析入手,以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为依托,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把学生干部队伍打
改革开放30年我国文论的发展和成就有目共睹,我们的文论研究正在走上正轨,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但30年的文论发展过程中所显露出的问题,也许是更值得我们深思的。首先是理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课程怎样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教学实效性,一直是教育者们探索的主要问题之一。高校“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课程建设应明确其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