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9月27日,《“一带一路”旅游大数据专题报告》课题组发布报告。报告称,包含短期留学、务工、医疗等消费在内,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国际旅游收入3851亿美元,其中约30.82%由中国大陆游客贡献。中国游客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入境旅游收入的主要来源。2017年中国实现入境旅游收入1234亿美元收入,其中,由“一带一路”国家创造的份额约为208亿美元,占中国国际旅游收入的收入16.8 8%,未来成长空间较大。
1271年,年轻的马可·波罗踏上前往中国的丝绸之路;24年后,他又经海上丝绸之路回到威尼斯。他在东方的游记曾经激起了欧洲对神秘东方的无限向往。
几百年后,旅游成为越来越多人可以说走就走的消费,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对古代丝路的历史文化兴趣盎然。
在我国出境游越来越火热的今天,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方式也更加多元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独具特色的旅游新热点,不少旅行社和旅游企业表示,如今人们出国旅游,除了传统的老牌线路外,更加倾向于具有个性的文化旅游。因此,“一带一路”沿线旅游新线路也应运而生。
在丝绸之路这条旅游“黄金之路”上,沿线国家覆盖了52%的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文化双遗产532处。在“一带一路”倡议引导下,中国不断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旅游合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经成为中国出境游新的发力点。在沿线的60多个国家中,已经有20余个国家对中国免签或落地签。
中国作为“一带一路”的倡导者和发起者,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旅游有密切的联系,彼此依赖,彼此成就。
五年来,我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双边文化、旅游合作文件76份,推动建立中国一东盟、中国一中东欧、中蒙俄等一系列双边、多边文化旅游合作机制,利用中意(大利)、中法(国)、中英(国)、中南(非)等人文交流机制拓展与“一带一路”延长线国家合作空间。
作为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手段,文化和旅游部大力推进交流品牌建设,举办中国一中东欧、中国一东盟、中国一欧盟等10余个文化年、旅游年,至2015年起连续三年,以“美丽中一围一丝绸之路旅游年”为主題进行系列宣传推广成功打造“丝路之旅”“欢乐春节”“青年汉学研修计划”“中华文化讲堂”“千年运河”“天路之旅”“阿拉伯艺术节”等30个中国国际文化和旅游品牌,还推动举办了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综合性文化节会,成为集中彰显“一带一路”倡议感召力,不断扩大影响的重要平台。
文化和旅游部还会同国家文物局大力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遗产领域交流合作,与柬埔察、缅甸等11个国家签署了12份文物安全及文化遗产领域双边协定和谅解备忘录,“丝绸之路:长安一天山廊道的路网”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遗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柬埔寨吴哥窟古迹、缅甸蒲甘佛塔、尼泊尔震后文物古迹保护修复等重大文化援助工程社会效益显著。2013年至今,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举办“华夏瑰宝展”“海上丝绸之路主题文物展”等文化遗产展览,有效拉近了“一带一路”沿线民众心与心的距离,为增进彼此理解认同作出了积极贡献。
如今,我国已经进入大众旅游的时代,旅游成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内容。旅游正以其灵活性,突破地域发展的不平衡性,“旅游扶贫”“全域旅游”可以为“一带一路”地域发展的不平衡提供某种再平衡,优化所在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塑造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链接
自2013年以来,先后成立了中国驻曼谷、布达佩斯、阿斯塔纳旅游办事处,指导完成巴黎、悉尼中国旅游体验中心建设,与“一带一路”沿线17个国家签署了24份设立文化中心的政府文件,“一带一路”沿线中国文化中心总数达到16家,举办文化活动逾1600场,当地“朋友圈”不断扩大。中国文化中心成为“一带一路”沿线民众了解中华文化和我国当代发展的重要平台。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赴中国旅游游客保持稳定增长,由201 3年的903万人次,发展为2017年的1064万人次。中国出境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游客人次逐年攀升,由2013年的1 549万人次,增长到2017年的2741万人次,五年间增长了77%,年均增速达15.34%。特别是随着2015年“一带一路”相关合作政策不断推向深入,中国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游客人次增长提速,中国之于“一带一路”国家旅游经济发展的基石地位不断凸显。
有数据显示,旅游平均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带来55.36%直接就业贡献,以及14.11%旅游综合就业贡献,对降低失业率、减少贫困作用明显。
1271年,年轻的马可·波罗踏上前往中国的丝绸之路;24年后,他又经海上丝绸之路回到威尼斯。他在东方的游记曾经激起了欧洲对神秘东方的无限向往。
几百年后,旅游成为越来越多人可以说走就走的消费,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对古代丝路的历史文化兴趣盎然。
在我国出境游越来越火热的今天,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方式也更加多元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独具特色的旅游新热点,不少旅行社和旅游企业表示,如今人们出国旅游,除了传统的老牌线路外,更加倾向于具有个性的文化旅游。因此,“一带一路”沿线旅游新线路也应运而生。
在丝绸之路这条旅游“黄金之路”上,沿线国家覆盖了52%的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文化双遗产532处。在“一带一路”倡议引导下,中国不断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旅游合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经成为中国出境游新的发力点。在沿线的60多个国家中,已经有20余个国家对中国免签或落地签。
中国作为“一带一路”的倡导者和发起者,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旅游有密切的联系,彼此依赖,彼此成就。
五年来,我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双边文化、旅游合作文件76份,推动建立中国一东盟、中国一中东欧、中蒙俄等一系列双边、多边文化旅游合作机制,利用中意(大利)、中法(国)、中英(国)、中南(非)等人文交流机制拓展与“一带一路”延长线国家合作空间。
作为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手段,文化和旅游部大力推进交流品牌建设,举办中国一中东欧、中国一东盟、中国一欧盟等10余个文化年、旅游年,至2015年起连续三年,以“美丽中一围一丝绸之路旅游年”为主題进行系列宣传推广成功打造“丝路之旅”“欢乐春节”“青年汉学研修计划”“中华文化讲堂”“千年运河”“天路之旅”“阿拉伯艺术节”等30个中国国际文化和旅游品牌,还推动举办了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综合性文化节会,成为集中彰显“一带一路”倡议感召力,不断扩大影响的重要平台。
文化和旅游部还会同国家文物局大力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遗产领域交流合作,与柬埔察、缅甸等11个国家签署了12份文物安全及文化遗产领域双边协定和谅解备忘录,“丝绸之路:长安一天山廊道的路网”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遗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柬埔寨吴哥窟古迹、缅甸蒲甘佛塔、尼泊尔震后文物古迹保护修复等重大文化援助工程社会效益显著。2013年至今,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举办“华夏瑰宝展”“海上丝绸之路主题文物展”等文化遗产展览,有效拉近了“一带一路”沿线民众心与心的距离,为增进彼此理解认同作出了积极贡献。
如今,我国已经进入大众旅游的时代,旅游成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内容。旅游正以其灵活性,突破地域发展的不平衡性,“旅游扶贫”“全域旅游”可以为“一带一路”地域发展的不平衡提供某种再平衡,优化所在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塑造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链接
自2013年以来,先后成立了中国驻曼谷、布达佩斯、阿斯塔纳旅游办事处,指导完成巴黎、悉尼中国旅游体验中心建设,与“一带一路”沿线17个国家签署了24份设立文化中心的政府文件,“一带一路”沿线中国文化中心总数达到16家,举办文化活动逾1600场,当地“朋友圈”不断扩大。中国文化中心成为“一带一路”沿线民众了解中华文化和我国当代发展的重要平台。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赴中国旅游游客保持稳定增长,由201 3年的903万人次,发展为2017年的1064万人次。中国出境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游客人次逐年攀升,由2013年的1 549万人次,增长到2017年的2741万人次,五年间增长了77%,年均增速达15.34%。特别是随着2015年“一带一路”相关合作政策不断推向深入,中国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游客人次增长提速,中国之于“一带一路”国家旅游经济发展的基石地位不断凸显。
有数据显示,旅游平均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带来55.36%直接就业贡献,以及14.11%旅游综合就业贡献,对降低失业率、减少贫困作用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