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全国老年消化内镜和消化道疾病研讨会会议纪要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a888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办的第一届全国老年消化内镜和消化道疾病研讨会于2008年9月19日至21日在杭州召开,来自全国内地和香港地区的专家、代表300余人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针对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严峻形势,就消化内镜和消化道疾病诊治所遇到的新问题展开了热烈的学术研讨,共进行了16个专题演讲、疑难病例讨论以及论文的书面交流,

其他文献
患者女,35岁,胃底发现2枚隆起性病变,直径分别为4.0和1.5cm,均起源于固有肌层,在外院手术治疗,只发现并切除了较大的病变,遗漏小的病变,术后病理提示胃间质瘤,潜在恶性。患者拒绝再次手术,故转我科进行内镜下病变切除。胃镜检查示:病变位于胃底体交界大弯侧,呈半球形隆起,直径1.5cm,表面黏膜光滑,可见黏膜桥。
患儿女,2岁6个月,因间断腹痛、腹泻、发热、口腔溃疡1个月前来就诊。患儿腹痛为脐周钝痛,可按,大便后可缓解,大便为黄色稀糊状,含有黏液,7~8次/d,曾出现过柏油样便,发热热型不定。查体:慢性病容,消瘦,皮下脂肪少,上下唇黏膜可见5个直径0.5—1.0cm溃疡,覆黄苔,触痛。
期刊
患者女,52岁,反复腹泻2年,1周前在当地医院行结肠镜检查,提示慢性结肠炎、乙状结肠息肉,病理报告腺瘤性息肉,轻度异型增生。既往健康,否认高血压病史。入院查体:血压110/76mmHg,脉搏76次/min,一般情况好,未发现异常。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及胸透、心电图正常。经常规准备后,行结肠镜下高频电息肉切除术。
目的探讨EUS引导基因重组人5型腺病毒H101植入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安全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自2007年5月-12月,共6例晚期胰腺癌患者于EUS引导下将H101分3点注入瘤体内,第2、9、16天行吉西他滨全身化疗,1个月为1个周期,共2个周期。采用计算机三维重建及灌注成像技术观察肿瘤体积改变及瘤体内部血流灌注情况,记录临床指标的改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等。结果6例患者均按预定计划完成治疗
患者女,29岁,因上腹部不适、腹胀1年就诊。院外门诊胃镜提示食管下段黏膜下隆起病变,病理报告为食管下段鳞状上皮增生伴出血。患者一般检查无异常,头颅五官正常,心肺听诊阴性,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小探头内镜超声检查:局部隆起病灶起源于食管黏膜肌层,呈均匀低回声,包膜完整,诊断为食管下段黏膜肌层平滑肌瘸,见图1。择期行EMR,
近年来,ERCP已由诊断性向治疗性发展,新的适应证不断被开拓,临床开展的数量大量增加,ERCP已成为诊治胆胰疾病的首选方法。EST是治疗性ERCP的首要步骤,由于EST具有一定的创伤性,难免会引起一些并发症,出血是其中最主要之一。EST并发出血的发生率约在1.0%~3.6%13,出血可即刻或迟发发生,即刻出血可直接影响下一步的治疗操作,迟发出血发生在EST后数小时甚至数天之后。虽然大多数出血是少量
内镜检查的过程中,食管、胃及十二指肠黏膜表面覆盖的大量泡沫和黏液,会导致视野不清晰,易造成漏诊。二甲硅油散是一种抗泡沫剂,可提高内镜检查的清晰度,有利于观察消化道黏膜表面的细微结构。我院消化内镜中心2008年11~12月间共接受内镜检查294例,均于检查前服用二甲硅油散溶液,观察其消除食管、胃及十二指肠内泡沫和黏液的作用,以及是否有利于内镜医师更好地观察和发现病变,报道如下。
各种恶性肿瘤引起的胃十二指肠(包括幽门和近端十二指肠或空肠)梗阻,表现为频繁呕吐、腹胀,无法进食等,往往使患者病情明显恶化,生活质量急剧下降,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近年来出现内镜下置入金属支架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等优点。本研究观察26例置入金属支架的恶性胃十二指肠梗阻患者,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