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方法的探讨是教育教学工作者经常论谈的问题,笔者从自身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实践中罗列出形象教学、主题 “任务驱动”、演示操作同步教学、完成课后练习、竞赛激趣五种教学方法,在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收效甚好。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形象教学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的新型基础学科。其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科特点,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显得至关重要。笔者从事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已四年有余,在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形象教学法
三年级是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起始年级,学生刚接触新的课程,其中抽象、枯燥的概念不容易理解。如果教师应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或从生活经验中找相应的实例作比喻,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化,学生将对相关的知识理解得更清楚。如在学windows操作系统基础时,将创建新“文件”比作新的“练习簿”,在打开的“文档”中输入数据比作在练习簿上写内容,把“复制”比作用复印机复印材料,把“移动”比作“运货物”;在学Excel时,将“工作簿”比作会计的一本“账本”,“工作表”比作帐本里的“帐页”,把“单元格地址”比作一家一户的“门牌号”。通过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复杂为简单,使枯燥乏味的概念变得生动而有趣,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二、主题“任务驱动”教学法
这是以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引导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确定任务。使学生明确任务后,教师设置目标,多留给学生尝试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索,发现与主题相关的知识,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比如,在学习字处理软件word时,教师让学生按一定要求用word图文混合排版,对图片大小、位置,文字字体、字号、颜色美化,充分体现图文并茂的特点。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操作中教师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分层指导,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通过实践使学生体会到完成任务后获得的成就感,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同时,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三、演示、操作同步教学法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主要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上机操作是十分重要。在这个方面我主要是采取演示、操作同步教学法。教师边讲解边操作示范,操作过程一步步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直接感知、模仿和操作,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领会操作要领。比如,在学习窗口的基本操作这一知识点时,教师边讲解边操作演示,学生边听讲边进行同步操作,窗口的移动、窗口的最小化、窗口的恢复、窗口的组织、窗口的最小化、改变窗口的大小、滚动条的移动、关闭窗口等。实践证明,学生通过亲自上机实践,既掌握了操作技能,又积累了知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规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通过操作能培养学生观察、构思、创新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上机实践课,加强分层指导,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比如,在学关于word文字处理软件时,教师自己准备设计好所在学校的信封,要求学生照原样制作,并适当提示基本操作(对有难度的)要点:制作邮政编码方格方法,框线宽度为1.5磅,文字位置适当,大小合理,符合邮政规范,文字颜色等,并鼓励他们通过软件本身的帮助系统来寻求操作方法。学生通过这样操作训练,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自学和应用能力。
四、完成课后练习
信息技术教材每章后面都附有一些知识性练习题或操作题,这些练习都集聚了每章中的主要内容或重要的操作知识,指导学生完成这些练习是很有必要的。比如,三年级《小学信息技术》(下)第五课‘有趣的几何图形’的课后练习第3题:利用有关工具,画出下列图形,并保存起来。完成这道题,要利用到本章学习的直线工具、矩形工具、椭圆工具、圆角矩形工具、多边形工具、曲线工具进行几何图形的绘制,还要利用前面所学的喷枪工具、填充工具进行着色,橡皮工具进行擦写……而且对作品的构图也要进行一定的思考,可以说是对绘画软件基本操作的一次较全面的大检阅。
五、竞赛激趣法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作欲望,能够熟练地掌握软件的各种操作,适时举行一些应用软件的竞赛活动,例如文字编辑比赛,电脑美术制作比赛,网页制作比赛等。甚至举行一些电脑小游戏过关比赛,对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这样,不但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增长了科学知识、激活了思维。以上只是本人在自身的教学实践当中用到的,方法浊浅,摸石过河,还不够成熟,敬请各位同仁指教。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形象教学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的新型基础学科。其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科特点,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显得至关重要。笔者从事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已四年有余,在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形象教学法
三年级是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起始年级,学生刚接触新的课程,其中抽象、枯燥的概念不容易理解。如果教师应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或从生活经验中找相应的实例作比喻,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化,学生将对相关的知识理解得更清楚。如在学windows操作系统基础时,将创建新“文件”比作新的“练习簿”,在打开的“文档”中输入数据比作在练习簿上写内容,把“复制”比作用复印机复印材料,把“移动”比作“运货物”;在学Excel时,将“工作簿”比作会计的一本“账本”,“工作表”比作帐本里的“帐页”,把“单元格地址”比作一家一户的“门牌号”。通过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复杂为简单,使枯燥乏味的概念变得生动而有趣,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二、主题“任务驱动”教学法
这是以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引导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确定任务。使学生明确任务后,教师设置目标,多留给学生尝试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索,发现与主题相关的知识,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比如,在学习字处理软件word时,教师让学生按一定要求用word图文混合排版,对图片大小、位置,文字字体、字号、颜色美化,充分体现图文并茂的特点。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操作中教师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分层指导,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通过实践使学生体会到完成任务后获得的成就感,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同时,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三、演示、操作同步教学法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主要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上机操作是十分重要。在这个方面我主要是采取演示、操作同步教学法。教师边讲解边操作示范,操作过程一步步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直接感知、模仿和操作,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领会操作要领。比如,在学习窗口的基本操作这一知识点时,教师边讲解边操作演示,学生边听讲边进行同步操作,窗口的移动、窗口的最小化、窗口的恢复、窗口的组织、窗口的最小化、改变窗口的大小、滚动条的移动、关闭窗口等。实践证明,学生通过亲自上机实践,既掌握了操作技能,又积累了知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规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通过操作能培养学生观察、构思、创新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上机实践课,加强分层指导,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比如,在学关于word文字处理软件时,教师自己准备设计好所在学校的信封,要求学生照原样制作,并适当提示基本操作(对有难度的)要点:制作邮政编码方格方法,框线宽度为1.5磅,文字位置适当,大小合理,符合邮政规范,文字颜色等,并鼓励他们通过软件本身的帮助系统来寻求操作方法。学生通过这样操作训练,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自学和应用能力。
四、完成课后练习
信息技术教材每章后面都附有一些知识性练习题或操作题,这些练习都集聚了每章中的主要内容或重要的操作知识,指导学生完成这些练习是很有必要的。比如,三年级《小学信息技术》(下)第五课‘有趣的几何图形’的课后练习第3题:利用有关工具,画出下列图形,并保存起来。完成这道题,要利用到本章学习的直线工具、矩形工具、椭圆工具、圆角矩形工具、多边形工具、曲线工具进行几何图形的绘制,还要利用前面所学的喷枪工具、填充工具进行着色,橡皮工具进行擦写……而且对作品的构图也要进行一定的思考,可以说是对绘画软件基本操作的一次较全面的大检阅。
五、竞赛激趣法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作欲望,能够熟练地掌握软件的各种操作,适时举行一些应用软件的竞赛活动,例如文字编辑比赛,电脑美术制作比赛,网页制作比赛等。甚至举行一些电脑小游戏过关比赛,对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这样,不但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增长了科学知识、激活了思维。以上只是本人在自身的教学实践当中用到的,方法浊浅,摸石过河,还不够成熟,敬请各位同仁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