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中校园文化的功能趋向

来源 :金色年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tNetS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进程的不断加速,构建和谐社会和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日趋明显,新时期高校的学生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柔性管理的重要载体前所未有的得到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研究和重视。但是如何清晰地认识到校园文化的基本功能,并在实践中把校园文化的建设方向和促进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这个中心任务结合起来是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面前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 校园文化 创新人才
  一、高等院校必须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作为一个新概念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在1912年首先提出的,从一个单纯的经济学概念到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基础,显现了社会越来越依赖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美国英才教育委员会曾尖锐地指出:“日益增多的平庸之辈在威胁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哈佛大学校长登庭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要求学校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他们“不仅要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精神,而且应该不断追求新知识,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科学技术人才的创新能力,已成为科学界、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共识。高等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大历史使命,是科技人才成长的摇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科技水平的竞争,而科技人才是科学技术水平提高的主要推动者,一方面科技人才的培养重任落在各国高等院校的肩上,另一方面创新能力是衡量科技人才素质的重要标准,这样,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高等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竞争。
  二、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提高校园文化建设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视
  随着新时期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已经从单纯意义上的“区域性的社会文化”发展成为一种深层的管理手段和方式。现在我们认为,校园文化是指在学校育人环境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促进学生成长和提高全员文化素质及审美情操为目标,由全体师生共同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成果。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精神气质、文化传统、优良作风和理想追求的综合体现,其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在以往高校学生管理实践中,管理的行政化倾向严重,管理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刚性管理。因此在管理中注入文化的因素,将文化这一高层次的内容融入到管理中来,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要探寻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使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硬管理”和“软管理”找到最佳结合点,这样的管理才能更容易取得成效。
  高等院校所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创新精神,养成勇于创新,善于创新,推崇创新并以创新为荣的良好习惯,学会创造思维,打破传统观念,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有健全的体格,具备献身科学,献身人类事业的坚强意志和科学精神。优秀的校园文化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里发挥着陶冶规范、自我教育、审美娱乐三大基本功能,能够有效大学学生管理行政化的弊端,从简单的行为控制转为深层的观念引导,减少硬性束缚,拓展学生发展的自由空间,鼓励创新。
  三、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中校园文化的功能应当趋向于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氛围
  1、创造性功能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贡献
  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重在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在创造活动中,表现为个体或团体逻辑思维或非逻辑思维的辩证统一。实际上,创造性思维除了具备逻辑思维的基础外,还具有非逻辑思维,如形象思维在创新过程中起着先决条件的作用,能为创新活动提供契机;直觉思维能打破常规的思路,突破思维定势和逻辑规则的束缚,从而成为创新活动的催生婆;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在创造性活动中紧密地联系着,一个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要经过从发散思维到集中思维,再从集中思维到发散思维的多次循环才能完成等等。所以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技术方法论,这些有时不能在正式课堂上学到,却可能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来体验。
  校园文化是通过形象魅力、潜移默化,以诱发、感染、陶冶等方式付诸人的情感,把高校校园文化所体现的大学的价值观和目标追求渗透到学校科技、文化、学术、艺术、体育等社会实践活动中,使其在春风化雨、点滴渗透中收到实效。
  2、自我教育功能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贡献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人的行为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成的愿望和动机,才能使他们行动起来。”大学生不仅是一个受教育、受影响的对象,而且是一个自身发展的主体,是在社会中独立存在,能够自己调节自己,自己激励自己,自己完善自己,自己评价自己的系统。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最终需要通过学生的自我选择、自我教育来完成。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加快智能的发展,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自我教育的针对性。
  大学生在学校的成长过程中,校园文化为学生进行思想、行为方面的自我教育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和场所,这些活动从思维方式到生活方式对学生走向成熟提供了不可多得的锻炼机会,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个性。校园文化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产生影响,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因此,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他们迈向创新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3、审美娱乐功能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贡献
  达尔文曾劝告科学工作者:“不要因为长期埋头科学而失去对生活、对美、对诗意的感受能力。”我们历来对校园文化的“教化”功能比较重视,而对校园文化的审美娱乐功能重视不够。其实,校园文化不单单是为了教化,它还有审美和娱乐的功能,是教诲与娱乐的携手并进。创新从不拘泥于固定的格式和程序,即使是审美,尽管不同的学科内部和它们之间的美的定义是不一样的,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对此并没有绝对明显的分水岭,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有相同的一面,但更有相通、互补的一面。
  值得一提的是,艺术和体育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捷径。艺术教育能升华人的精神,改变人的行为,特别是对它对右脑功能的提升与开发能使人获得创造的思路与灵感。据统计,世界各个领域有杰出贡献的人物中,百分之七十八都受过良好的艺术教育。好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好的体质和体魄是保持创新主体创造能力的基本要求,校园体育活动的锻炼意志和培养毅力,功不可没。其他一些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文学、集邮、摄影等,看似单纯,但通过身体放松,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对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大学生的审美境界,激发大学生创新热情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
  总之,校园文化作为高校学生柔性管理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以其陶冶规范功能、自我教育功能、审美娱乐功能,对大学创新人才的培养有着全方位的促进作用。作为高校学生理工作者,要充分谋划好校园文化建设这盘棋,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历史任务。
  参考文献:
  1、陈慧君 浅谈创新教育的特征 教育探索,1999.6
  2、王建军 校园文化功能新论 石油大学学报,2002.8
其他文献
摘要:引导学生有效建立新概念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对教学活动提出的一项重要建议。本文以“实数”的两轮教学为载体,以帮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如何建立无理数、实数概念为主要手段,分析在课堂中学生知识形成过程的表现与教师预期之间的差距及造成差距的原因,从而进一步阐述教学中影响新概念建立的因素及改进策略.  关键词:课例研究;概念教学;思维障碍  一、选题的缘由  《标
期刊
一、PETS考试特点及对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影响  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Public English Test System,简称PETS),共分为5级;一年考试两次,分别在每年的3月和9月进行,分笔试和口试两部分;内容包括:听力、语言知识、阅读、写作、口语。其目的在于改变现行英语考试过于封闭,与社会需求脱节的被动局面,向社会提供一个面向公众的英语考试体系,对考生听、说、读、写等能力进行全面考查,
期刊
数学概念是“双基”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基础知识的起点,是逻辑推理的依据,是正确、合理、迅速运算的保证。学生正确、清晰、完整地掌握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如果学生对概念不明确,就无法听懂教师的讲解,无法学好新知识。因此,要优化教学设计,挖掘概念的实质,关注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灵活运用概念教学的策略。  一、将概念寓于情境之中,突出概念本质  数学概念教学时必须将概念寓于现实情境背景中,让学生
期刊
很多学生提到写作,谈“虎”色变。为解决学生的写作困惑,本文从积累材料、习作、打磨修改及个人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做了论述。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个人的综合素质是提高写作的根本。  一、勤于阅读,常做摘记为写作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触发文思  博览,精读,写作和阅读不可分割。读写结合,从范文中借鉴,极有助于提
期刊
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更是学校各种制度的落实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当班主任的最大的感受是:当班主任必须要有细心、耐心和爱心。无论你面对怎样的群体,你都必须心细如丝,宽容大度,责任心强。有人说:“带好优生的是人,而能带好差生的是神。”它表明教育教学成功的关键是不只能带好优生,更重要的是差生转换为优生。而要带好差生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  下面,我讲一下我当班主任的一段刻骨
期刊
摘 要:本文以笔者在教学实际中碰到的一些真实案例为事例,通过调查分析,主要阐述了当今初一新生突现的一些心理问题以及改善这些心理问题的策略和重要性。  关键词:情绪焦虑 心理问题 交流平台 家校合作  从小学进入中学,学生不仅要面临学习环境、学习任务与学习内容的变化,还要面临人际关系的重新建构和新的学习环境的适应。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新生往往会感到陌生与茫然,心里没有安全感,甚至产生焦虑。此时每个新
期刊
摘 要:在数学的教学当中,教师都清楚的认识到学生自我反省,反思的重要性,但怎样铺一个台阶让学生学会反省是一直困扰我们的事。并且显然发现个别指导模式的效果比班级授课模式的效果要好许多。在校本课程的平台上,改进后导生制(贝尔——兰喀斯特制)通过对学生反思的指导,对解题技巧和说题技巧的指导,能发挥优秀学生的力量以达到个别指导的效果,并且通过讲题促进学生思考总结。  关键词:省学课 导生制 模式 反思 讲
期刊
当前的教育体制和教学要求下,教师难做,初三教师更难当。有来自社会的不良思想的影响,也有来自教师自身的思想片面、方法简单等因素的影响。而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新课程理念倡导建构的学习,尤其突出强调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使课堂教学注定要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综合,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期刊
摘 要:问题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也是我们学习科学最大的动力。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他们的提问能力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不管教师在课堂上多么的开放,如何引导,学生都难以或者懒得提出问题,即使能提出问题,提问的质量大多数也不太高。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创新教学的需要,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科学教学实践,提出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几大策略:创设和谐氛围,引导学生“敢”问;引入情境设疑,引导学生“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教育制度进行了十分深入地改革,各种新的教育理念已相继出现,其中分層教育就是在教育地不断改革之下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教育模式及理念。分层教育是根据一个班级学生之间存在的学习差异而形成的一种创新教育理念,一改传统的“满堂灌”以及不分个体差异进行教育教学的模式。本文攫取了高中数学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分层教学应用于高中数学实际教学之中进行着重地阐述。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数学 分层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