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简·爱》中新型女性形象的塑造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tao_87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中通过简·爱和罗切斯特先生的曲折、动人、唯美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新型的女性形象——简·爱。在塑造这个女性形象的过程中,作者巧妙地设计了简·爱不同阶段的容貌和财富状况。根据故事情节,简·爱的容貌和财富状况可分为三个阶段:幼年阶段、家庭教师阶段和富有阶段。作者夏洛蒂·勃朗特通过对简·爱容貌和财富情况的巧妙安排,辅助故事情节,成功塑造了一个抗争进取,独立自强,追求唯爱而爱的纯洁爱情的新女性形象。
  关键词: 财富 容貌 性格 爱情观 新女性形象
  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中描写了一段曲折、动人、唯美的爱情故事。通过这个爱情故事,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抗争进取,独立自强,追求罗曼蒂克爱情的新女性形象——简·爱。作者在塑造这个新女性形象的过程中,除了精心构思故事情节外,还根据故事情节巧妙设计了主人公的容貌和财富状况。精心构思的故事情节与巧妙设计的容貌和财产状况相结合,成功地将简·爱这一新女性形象塑造得清新自然,感人心怀。容貌和财富的设计在本作品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故事情节,简·爱的容貌和财富状况包括三个阶段:幼年阶段、家庭教师阶段和富有阶段。
  一、幼年的寄人篱下和相貌平平造就了简·爱宝贵性格
  简·爱出生于一个穷牧师家庭。幼年时,父母因病相继去世,没有给她留下任何财产。因此,幼小的简·爱从小被寄养在舅父母家里。舅父去世后,简·爱受尽了舅妈和表哥约翰少爷的欺侮和虐待。约翰少爷的一番话清晰明白地告诉简·爱这番遭遇的一个原因——“你没有资格动我们的书。妈妈说的,你靠别人养活你,你没有钱,你爸爸什么也没有留给你,你应当去讨饭,而不该同像我们这样体面人家的孩子一起过日子,不该跟我们吃一样的饭,穿妈妈们掏钱给买的衣服……”(第一章)而简·爱因为反抗约翰的欺负,被关进红房子里自我反思时,明白了自己受欺负,受虐待另一原因——“乔治亚娜好使性子,心肠又毒,而且强词夺理目空一切,偏偏得到所有人的纵容。她的美貌,她红润的面颊,金色的卷发,使得她人见人爱,一俊可遮百丑。”(第一章)在至亲的舅父母家里,天天面对“约翰·里德的专横霸道、他姐妹的高傲冷漠、他母亲的厌恶”和仆人们的偏心,简·爱幼小的心灵早早就明白自己穷,长得不讨人喜欢是她悲惨遭遇的根源。在受欺、虐待和歧视的日子里,简·爱先是忍气吞声,逆来顺受,后因强烈的自尊而勇敢反抗。在这一过程中,简·爱逐渐认为“贫困是堕落的别名”,她自己不愿意与穷人为伍,不愿意同他们一样没有文化,而后一样贫穷地过日子。于是她想上学,通过学知识改变自己的处境,改变自己的命运。作者夏洛蒂给幼年的简·爱设计了一个寄人篱下的童年,她不仅穷而且长得不讨人喜欢。这种家世身份背景,在当时那个年代,简·爱受欺负,歧视的悲惨遭遇成为必然。正是这些悲惨不公平的遭遇造就了简·爱抗争、坚强、进取向上的宝贵性格。
  二、平庸和贫穷阻挡了家庭教师爱情的冲动但玷污不了爱情的纯洁
  在简·爱的抗争下,她最终被舅母送到了罗沃德学校。简·爱在那里进取向上,从学生变成了老师,而后她来到桑恩费尔德庄园做家庭教师。在与庄园主人相处的过程中,多情的简·爱渐渐爱上了庄园男主人——罗切斯特先生。面对魁伟英俊、有钱有地位的罗切斯特先生和有财有貌的情敌英格拉姆小姐,深知自己容貌不佳和没有财产的简·爱将对罗切斯特的这份情感隐藏起来,不敢面对,更不敢表白。在罗切斯特一步步的试探下,控制不了自我情感的她才脱口而出:“你难道认为,我会留下来甘愿做一个对你来说无足轻重的人?你以为我是一架机器?——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能容忍别人把一口面包从我嘴里抢走,把一滴生命之水从我杯子里泼掉?难道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头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不是想错了吗?——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姿色和充足的财富,我会使你同我现在一样难分难舍,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第二十三章)她脱口而出的话除了表达出她对罗切斯特先生难分难舍的情意,还清晰地表达了“一贫如洗”“长相平庸”阻挡了她爱情的冲动——要是上帝赐予她一点姿色和充足的财富,以简·爱抗争、进取向上的性格,在她遭遇爱情的时候,断不会躲闪、隐藏和沉默。但深知自己长相平庸,且没有充足的财富,自知的简·爱不敢面对,不敢表达这份情感,只能将这份真挚感情隐藏起来。
  罗切斯特先生其实也是爱简·爱的,当他向简·爱求婚时,简·爱的第一反应是“一点也不相信”,以为“他在讥笑我”,因为她认为罗切斯特先生的门当户对的新娘应该是英格拉姆小姐。罗切斯特先生告诉她他根本无心娶英格拉姆小姐,因为英格拉姆小姐只看中他的财富。简·爱依然不敢相信。她要求罗切斯特将脸转到朝月光的一边去,在月光下仔细观察罗切斯特先生的脸“焦急不安,涨得通红,五官在急速抽动,眼睛射出奇怪的光”,简·爱才有些相信,但还是不敢确定,以至于她连发三问——“你可当真?——你真的爱我?——你真心希望我成为你的妻子?”(第二十三章)直到罗切斯特发誓后她才相信,才答应了他的求婚。第二天早上,简·爱还在想这是不是场梦。平凡贫穷的简·爱无法控制地对罗切斯特先生产生了爱慕之情,但从来没有奢望罗切斯特先生对平庸贫穷的自己的爱慕。以至于当罗切斯特先生向她求婚时,她觉得是罗切斯特在逗她玩,在讥笑她。平凡的容貌和贫穷的身份让她自知与罗切斯特先生不般配,尽管她深爱着罗切斯特先生,她没有不顾一切表白,而是努力隐藏和克制;面对罗切斯特的求婚,她难以相信。夏洛蒂·勃朗特通过这段情节的安排,努力将简·爱描述成一个单纯多情的少女,她对罗切斯特先生的爱是真挚的发自内心的爱。她的爱与他的财产毫无关系,简·爱没有因为他富有而不顾一切地追求,相反,因为他富有,她选择刻意隐藏自己的情感。简·爱的这种纯真纯粹的爱情,在接下的故事情节刻画得更加清晰。   罗切斯特先生情人眼里出西施,他由衷地夸赞自己的准新娘是“一位心向往之的美人”。像所有陷入爱情的男人一样,罗切斯特先生要送给自己爱人所有自己能给的东西——昂贵的珠宝,漂亮的衣服,全球旅游等,这让简·爱感到局促不安。财产的巨大差距使她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自己爱人给予的礼物,因为这样她会觉得自己的爱情不纯,感觉自己跟英格拉姆小姐一样,爱上的是罗切斯特先生的财富。这种心理在罗切斯特先生给她买衣服的时候,表现得更加强烈——“他给我买的东西越多,我的脸颊也因为懊恨和堕落感而更加烧灼得厉害了。”“如果我有那么一点儿独立财产的话”,“说实在的我会心安理得的。”(二十四章)因为贫富悬殊,在与恋人交往中,简·爱在罗切斯特先生给她贵重礼物和买漂亮衣服时,总是局促不安,感到羞臊和懊恼。作者通过这一情节成功地把简·爱塑造成一个拥有新型爱情观的女性形象——一个唯爱而爱,追求纯洁的,纯粹的,与财富无关的罗曼蒂克爱情的女性。
  三、容貌的优势和经济的富足不改当初的一往情深
  在简·爱和罗切斯特先生的婚礼上,简·爱得知罗切斯特先生在十五年前就已经结婚。他的妻子就是那个被关在三楼密室里的疯女人。尽管深爱着罗切斯特先生,但自尊自爱的简·爱不允许自己做罗切斯特先生的情人。在一个凄风苦雨之夜,简·爱离开了罗切斯特先生,没有带走任何钱或者可以当钱用的东西。一路上简·爱沿途乞讨,风餐露宿,历尽磨难,最后在泽地房被牧师圣·约翰收留。在泽地房,她隐藏真名在当地一所小学校任教,后意外收到了叔父赠送的一笔巨额遗产。与此同时,简·爱惊喜地发现圣·约翰兄妹竟然是自己的表兄弟姐妹。重亲情的简爱坚持将遗产跟三个表兄弟姐妹平分。一天表哥圣·约翰向简爱求婚,始终深爱着罗切斯特先生的简·爱拒绝了表哥,并决定亲自回到桑恩费尔德庄园去探望罗切斯特先生。一路奔波和辛劳后,她回到桑恩费尔德庄园,却发现那里的宅子已成废墟,到处一片破败的景象,罗切斯特先生不知所踪。经打听,简·爱得知就在她离开庄园不久,罗切斯特的疯妻放火烧了庄园,自己也在火灾中坠楼身亡;罗切斯特先生虽然保住了一条命,但失去了大部分财产也烧毁了视力,伤残了体力。此时的简·爱和罗切斯特先生在财富和容貌上发生大对调。简·爱在容貌和财富上绝对优于罗切斯特先生。当罗切斯特先生在简·爱的鼓励下再次向她求婚时,简·爱没了先前的怀疑和不自信,她的回答很坚定——“……你肯嫁给我吗?”
  “肯的,先生。”
  “一个可怜的瞎子,你得牵着手领着他走的人。”
  “是的,先生。”
  “一个比你大二十岁的瘸子,你得侍候他的人。”
  “是的,先生。”
  “当真,简?”
  “完全当真,先生。”(第三十七章)
  作品中故事的大结局中,简·爱与罗切斯特先生容貌和财富发生了大对调——贫穷平庸的简·爱成了富有健全的完人,而罗切斯特先生却变成失去财产失去眼睛和肢体的残人。在这种背景下,简·爱毅然决然地嫁给了又瘸又瞎的罗切斯特先生,照顾他,侍候他一生。夏洛蒂用这一情节将简·爱追求纯真的罗曼蒂克爱情的新女性形象推向了高潮,用毋庸置疑的姿态证明了简·爱对罗切斯特先生的爱是无关乎财富、金钱,无关乎外貌,唯爱而爱的纯洁的,唯美的爱情。
  在《简·爱》这部小说中,夏洛蒂·勃朗特除了精心设计曲折动人唯美的故事情节外,还下工夫巧妙设计了主人公的容貌和财富状况。巧妙设计的容貌和财富状况配合曲折感人的故事情节成功塑造了一个抗争进取,独立自强,追求纯洁、唯美、罗曼蒂克爱情的新女性形象。如果没有巧妙设计的容貌和财富状况,故事的情节就不会如此流畅自然,简爱的新女性形象就不会如此生动形象。
  参考文献:
  [1]祝庆英.简·爱[M].山海译文出版社,1990.
  [2]陶德臻.世界文学名著选读[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夏洛蒂·勃朗特.简·爱[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5.
  [4]杨静.勃朗特姐妹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5]杨静远.夏洛蒂·勃朗特的爱情主题[J].文学评论,1980(5).
  [6]夏洛蒂·勃朗特.简·爱[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基金项目:2011年山东工商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夏洛蒂·勃朗特作品中女性形象研究”(编号:2011QN118)阶段性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快餐文化的流行,现在中学生越来越不爱阅读经典,如何让他们接触经典,走进经典就成了语文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从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引领中学生走进经典文化的策略。  关键词: 经典文化 语文教学 引领策略  不可否认,快餐文化确有泛滥之势,严重影响学生接受经典文化的熏陶。语文教师面对着各种文化,极力在有限的课堂内引领孩子走进经典文学圣殿。虽然我们的努力可能是螳臂当车
摘 要: 沈从文先生在同时代的作家中显示独特的文学取向和文学道路,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他就以清新凝练的笔触构筑了一个充满“人性美”的湘西世界,这是作者营造的一个虚幻的世界,是生命个体与客观现实冲突的世界。  关键词: 人性 冲突 湘西世界  名扬海外,声震中国现代文坛的沈从文先生,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就以清新凝练的笔触构筑了一个充满“人性美”的湘西世界,在同时代的作家中显示独特的文学取向和文学道
摘 要: 少数民族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是一个颇具研究价值的问题。本文通过一系列调查研究,阐释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现状和影响,得到我国现今民族高校校园文化仍然需要进一步建设才能使学校稳步向前发展的结论,并提出有利于民族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少数民族 高校 校园文化 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继承和发展,没有文
摘 要: 无名氏多次修改《塔里的女人》看似是为艺术完善,实则意在掩埋一些被遗落的真相。当我们进入被屡次修葺后的新殿时,仍像行走在心灵之塔中不断攀升的阶梯上一样,它是永远无法突围的循环,如同一个魔咒。沉睡在“塔”状心灵梦魇中的作者认为自己已在精心淬炼过的文字中清醒,但事实真的如此么?进入无名氏对成名作多次修改后产生的不同文本,作者发现她们相互指涉、缠绕的朦胧意蕴会对上述艺术困境/突破之可能性做出终极
摘 要: 叶广芩的《月亮门》,是一部京城里的人生乐章,其视角依然是女童视角,叙述灵动、清新、俊逸,语言明快,京腔京韵浓郁,从一个女人的精细、缜密、细腻的视角出发,写出内心丰富、复杂、难以名状的情怀,写出两个女孩的情谊和两个家庭的变故,道出人间真情,阐明“真善美”的真正内涵,主题意蕴深沉隽永,读来荡气回肠。  关键词: 叶广芩 少数民族文学 京味 《月亮门》  一、叶广芩的写作风格  201
摘 要: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提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这对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有效性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学生的调研,充分了解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教学中母语的使用状况,提出利用母语的正迁移在独立学院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 母语正迁移 独立学院 大学英语教学 有效性教学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更新和转变,现今社会对大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
摘要 作为女权运动产物之一的女性主义电影,在与社会思潮大背景若即若离的轨道上,应该怎样更好的前行?作为一个单独的分支,女性电影的关注点应该在何处?梳理女性电影较为常见的视听表现手法,提出女性主义电影跳脱性别观念的思考起点。  关键词 女性电影 激进女性霸权 女性特质 性别模糊    19世纪中期,启蒙思想将欧洲大陆带入理性的轨道,也激活了沉溺已久的女性自我意识,分散在西方社会中女性主义的涓涓细流开
中国最美丽的城市——银川  这是一座美得令人拍案叫绝的城市,她既苍劲又秀美,既豪放又从容,既古老又现代,既雍容又大气。走遍银川的大街小巷,第一个感觉就是——银川好干净。这几年,凡是到过银川的人,都会对这座生机勃勃的城市刮目相看,天蓝、地绿、水清、城净,一个高品位的城市呈现在人们面前。作为一个西部城市,银川市的洁净让人到了叹服的地步。一年四季,从春到冬,银川市始终那样清清爽爽、干干净净,似乎有一只无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实现从知识教育向文化教育的转变。在辩证唯物主义、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方法论的基础上,获得理论与实践、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系列具体教学方法。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 文化教育 方法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在教育界是存在分歧的,实质就在于对课程的质性理解上,即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看做知识还是文化,是信仰文化还是科学文化的问题。在文化视阈下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摘 要: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由趣味而产生关注,由关注而产生自觉,这是一个最自然最科学的高质量认知过程。本文根据这一认识过程,谈谈如何把握历史教学的本质特征。  关键词: 历史教学 本质特征 寻趣 辨真 审美  历史教学的一个本质特征就是辨伪存真,对中学历史教学而言,其重点在于辨与存的过程,而不是真或伪的结果。  社会进步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果,这种对美的发现、认识和追求,也是历史学习的本质特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