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隔24年,留日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已经从梦想变成日常,从一种人生选择变成人生体验。时代变化了’现在是我们在选择日本。
7月是中国高校传统的毕业和招生季节,境外的高校招生机构也在这时候蜂拥而至,以各自的优惠政策和就业前景许诺,争抢大陆日益庞大的留学生源。这其中除了耳熟能详的美英加澳新“英语国度”第一梯队,德法西意荷“欧陆成员”第二梯队,近来又加入了香港、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亚洲新兴教育师团,当然,也绝不能忽视“正在醒来”的日本同行。
从2007年起,“少子化”的日本首次进入有考皆录的“大学全入时代”,日本各大学纷纷赴中国开设事务所,开始了激烈的招生竞争战。从日方那里,中国学子和家长听到了不少利好消息:一是对华亲善的安倍内阁在5月提出“力争在2025年前将外国人留学生数提高到现在的约3倍即35万人”,并在6月将吸引外国人留学生确定为日本“重要国策”;二是日本法务省废除了繁琐的日本担保人制度,启动了以考察留学生本人实力为主的签证程序,今后有日语“托福”考试3级以上证书者,原则上可免去签证面试关;第三,由于年轻劳动力在日本市场上的稀缺性,留日学生在日本就业会比过去来得容易,前两年的就业数据已初步支持了这一判断。
然而,与20世纪初帝国时代的日本主动接纳清朝留学生东渡“求新知、求真理”不同,日本政商学各界这一波欢迎包括中国学生在内的外国人留学生的热浪,却是在尴尬的国内现实(例如截至2003年初,日本已有17所大学因招不到足够的学生而宣告破产)面前,不得已才加入教育全球化的潮流之中的。而日本社会的保守思潮和排外心态,却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扭转。换句话说,留日市场已经打破了前几年的“冰封”状态,但距离水乳交融还差太远。
热潮过后是“冰封”
谈到日本最近的“35万留学生计划”,很多人会想到1983年日本提出的“接收10万留学生计划”。该计划在中日蜜月期的提出和实施,令日本一跃成为无数中国学子憧憬和投奔的圣地。成千上万的中国留学生、科研人员在这一时期远赴日本。他们把在日本的所见所闻带回国内,成为建国后我们第一次客观、全面了解日本的契机,也由此掀起了持续20年的留日热潮。尽管经历了泡沫经济破灭和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到2003年5月日本的外国留学生数还是首次达到109508人。其中,中国留学生达到73795人,占日本外国留学生总数的67%。
但是衰退的种子早已埋下,导致日本留学热潮在外国留学生数勇攀新高的次年骤然降温。这—方面是因为经济危机之后,日本逐渐失去昔日魅力,而英语圈国家逐渐成为中国留学生的新宠。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则是日本提高了中国留学生的入学门槛——当中日关系处在“蜜月期”时,留学生主要以“政府机构和组织间的合作、互换”的形式进行,具有很强的政治倾向。也因此,日本政府对中国留学生的签证管理相对宽松,导致极个别背景复杂的人也以留学生名义进入日本。2000年前后中日关系出现反复,日本国内的部分媒体开始将目光转到在日中国人身上。极少数中国人非法滞留和参与犯罪的事例经过媒体的渲染后,日本社会对招收中国留学生的态度逐渐发生变化。特别是2003年中国留学生杀害福冈市一家四口的事件,在中日两国间引起了巨大波澜。2003年11月《朝日新闻》发表社论称:“鉴于留学生参与犯罪的事件不断,应当对不法就读的留学生给予退学处分,同时责令大学方面保证留学生质量。”偏右翼的《读卖新闻》更是指责说,“因为日本比较容易取得签证和打工,很多以获取‘学历和收人’为目标的留学生进入日本。这种结果只能导致缺乏学习热情,一味打工甚至参与犯罪的留学生进入日本。”
在此背景下,2003年11月日本政府宣布调整在留资格的审查制度。2004年4YJ提交入境管理局的2.3万件留学申请中,获得批准的不到半数。同期中国留学生的批准率仅为20%左右,之后也始终在极低的水平徘徊。从这时起,中国的日本留学进入了“冰河期”。
百舸争流,日人落寞
时隔数年,日本政府又忽然出台如此大规模的吸引留学生政策,其最重要的现实目的,当是争夺亚洲留学生源救国内教育产业燃眉之急,最后才是所谓的在外交上得分。
想当初,当日本在费心提高留学门槛时,各发达国家却在不遗余力地争夺来自亚洲的留学生。“9·11”之后美国严格了审批制度,但其作为世界最大的留学生进口国的地位却未受动摇。美国不但每年从留学生身上获得高达120亿美元的收入,在吸引一流精英人才方面也始终走在各国前列。在美中国学生攻读研究生课程以上的比例始终保持在80%左右,这些优秀头脑和高级人才帮助美国保持着其在各个领域的世界领导地位。而和日本同样为少子化发愁的英国,最近几年也出台了一系列争夺生源的优惠政策。除了简化留学生审批制度,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还发表演说要求财界为留学生提供优厚的奖学金和住所。这些举措使英国一度成为中国学子最为热衷的留学地。此外,法国也依靠低廉的学费和简便的留学手续,4年间增加T30%的留学生。
由于日本戴着有色眼镜看待留学生问题,导致2003年后中国留学生签证率直落,日本教育界也由此错失了中国自费留学市场爆发式增长的良机,不少前些年依靠接受留学生“重获生机”的私立大学再次被推到破产的边缘。据统计,2006年度没有招满学生的4年制私立大学达222家,创了历史最高纪录,占全体私立大学总数的40%。这样的结果终于让日本认识到,外国留学生已成为日本教育产业不可缺少的生存基础。也因此,日本政府才急于亡羊补牢。
此外,英语圈国家依靠语言优势和开放的社会环境成功吸引大批亚洲优秀年轻精英,也让拼命想在21世纪保住“技术大国”地位的日本有了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安倍首相领导的“亚洲门户战略会议”在《亚洲门户构想战略》报告中指出,“吸引高级人才对日本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提高国家软实力作用非凡”。而现实则是,滞后、保守的外国人管理体制让很多留学生无法适应,转而前往欧美。有教育学家在撰文比较美、日之间留学生政策时指出,积极吸纳和合理运用国外优秀人才让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高级人才库,确保了其在科技、经济领域的领导地位。而相比之下日本几乎没有制定出基于国家利益考虑的“战略性”政策,这将直接导致日本在与美国的技术竞争中败下阵来。这一结论也绝不是危言耸听,美国著名高校理工博士的七成是外国留学生,硅谷中的高级技术人员1/3来自国外。当美国人致力于吸纳来自全世界最优秀的头脑时,日本的高校却在为招收的留学生能否顺利得到入境管理局的签证而发愁。
据预测,2025年全世界留学生总数将达到700万人,其中43%的学生将来自亚洲。面对着未来20年内继续升温的亚洲留学市场,逐渐被美、英各国甩在后面的日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日本政府不无酸涩地称:“世界主要国家都在从全球化视角致力于吸引优秀留学生的事业,而日本却落在了后面……21世纪是亚洲时代,日本社会必须更加开放才能吸引更多来自亚洲,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的优秀人才。”所谓“35万留学生计划”正是出于这种需要制定的。
乍暖还寒,国人不惊
如此大规模的吸引留学生计划的出台,对正觅高枝的中国学生们是否产生影响了呢?当日本国内媒体对“35万”数字争相报道的时候,中国的留学生市场却是波澜不惊。
和东京隔海相望的大连,大四的于倩正安排自己的留日计划。日本的一所大学和她所在的高校有互换留学生制度,中国学生只要在国内通过入学考试就可以直接编入日本的大学,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专业。除了这些,日方还为留学生提供宿舍,甚至帮忙找工作。尽管有如此便利的条件,小于却有自己的顾虑。首先是语言问题,日语不是国际通用语言,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毕业后的发展方向;将来回国只能在日企工作,这比起欧美留学来无疑是个很大的不利因素。第二是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适应日本的生活环境。倒不是害怕在日本的生活艰难,而是担心日本排外的氛围。她好多朋友和同学都说日本人保守,对待外国人很冷淡。这几年阴晴不定的两国关系也让她困惑。最后是费用。学校在东京,那里有傲视全球的房租和物价,小于不想给家里增添过多负担。她决定先托朋友在那边做一下调查,看看自己打工是否能够补贴生活费用和学费。毕竟,日本只是她众多选择中的一个,她想慢慢考虑。媒体大张旗鼓报道的新政策,似乎并没有引起她过多的关注,奖学金、宿舍和生活环境这些实际的生活问题才是她目前最为关心的。
日本政府的招收留学生计划,没有像1983年那样引起国人的热烈响应。像小于一样,更多的中国留学生已趋于理性和成熟。显然,时隔24年,留日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已经从一种梦想变成日常,从一种人生选择变成人生体验。时代变化了,现在是我们在选择日本。
7月是中国高校传统的毕业和招生季节,境外的高校招生机构也在这时候蜂拥而至,以各自的优惠政策和就业前景许诺,争抢大陆日益庞大的留学生源。这其中除了耳熟能详的美英加澳新“英语国度”第一梯队,德法西意荷“欧陆成员”第二梯队,近来又加入了香港、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亚洲新兴教育师团,当然,也绝不能忽视“正在醒来”的日本同行。
从2007年起,“少子化”的日本首次进入有考皆录的“大学全入时代”,日本各大学纷纷赴中国开设事务所,开始了激烈的招生竞争战。从日方那里,中国学子和家长听到了不少利好消息:一是对华亲善的安倍内阁在5月提出“力争在2025年前将外国人留学生数提高到现在的约3倍即35万人”,并在6月将吸引外国人留学生确定为日本“重要国策”;二是日本法务省废除了繁琐的日本担保人制度,启动了以考察留学生本人实力为主的签证程序,今后有日语“托福”考试3级以上证书者,原则上可免去签证面试关;第三,由于年轻劳动力在日本市场上的稀缺性,留日学生在日本就业会比过去来得容易,前两年的就业数据已初步支持了这一判断。
然而,与20世纪初帝国时代的日本主动接纳清朝留学生东渡“求新知、求真理”不同,日本政商学各界这一波欢迎包括中国学生在内的外国人留学生的热浪,却是在尴尬的国内现实(例如截至2003年初,日本已有17所大学因招不到足够的学生而宣告破产)面前,不得已才加入教育全球化的潮流之中的。而日本社会的保守思潮和排外心态,却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扭转。换句话说,留日市场已经打破了前几年的“冰封”状态,但距离水乳交融还差太远。
热潮过后是“冰封”
谈到日本最近的“35万留学生计划”,很多人会想到1983年日本提出的“接收10万留学生计划”。该计划在中日蜜月期的提出和实施,令日本一跃成为无数中国学子憧憬和投奔的圣地。成千上万的中国留学生、科研人员在这一时期远赴日本。他们把在日本的所见所闻带回国内,成为建国后我们第一次客观、全面了解日本的契机,也由此掀起了持续20年的留日热潮。尽管经历了泡沫经济破灭和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到2003年5月日本的外国留学生数还是首次达到109508人。其中,中国留学生达到73795人,占日本外国留学生总数的67%。
但是衰退的种子早已埋下,导致日本留学热潮在外国留学生数勇攀新高的次年骤然降温。这—方面是因为经济危机之后,日本逐渐失去昔日魅力,而英语圈国家逐渐成为中国留学生的新宠。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则是日本提高了中国留学生的入学门槛——当中日关系处在“蜜月期”时,留学生主要以“政府机构和组织间的合作、互换”的形式进行,具有很强的政治倾向。也因此,日本政府对中国留学生的签证管理相对宽松,导致极个别背景复杂的人也以留学生名义进入日本。2000年前后中日关系出现反复,日本国内的部分媒体开始将目光转到在日中国人身上。极少数中国人非法滞留和参与犯罪的事例经过媒体的渲染后,日本社会对招收中国留学生的态度逐渐发生变化。特别是2003年中国留学生杀害福冈市一家四口的事件,在中日两国间引起了巨大波澜。2003年11月《朝日新闻》发表社论称:“鉴于留学生参与犯罪的事件不断,应当对不法就读的留学生给予退学处分,同时责令大学方面保证留学生质量。”偏右翼的《读卖新闻》更是指责说,“因为日本比较容易取得签证和打工,很多以获取‘学历和收人’为目标的留学生进入日本。这种结果只能导致缺乏学习热情,一味打工甚至参与犯罪的留学生进入日本。”
在此背景下,2003年11月日本政府宣布调整在留资格的审查制度。2004年4YJ提交入境管理局的2.3万件留学申请中,获得批准的不到半数。同期中国留学生的批准率仅为20%左右,之后也始终在极低的水平徘徊。从这时起,中国的日本留学进入了“冰河期”。
百舸争流,日人落寞
时隔数年,日本政府又忽然出台如此大规模的吸引留学生政策,其最重要的现实目的,当是争夺亚洲留学生源救国内教育产业燃眉之急,最后才是所谓的在外交上得分。
想当初,当日本在费心提高留学门槛时,各发达国家却在不遗余力地争夺来自亚洲的留学生。“9·11”之后美国严格了审批制度,但其作为世界最大的留学生进口国的地位却未受动摇。美国不但每年从留学生身上获得高达120亿美元的收入,在吸引一流精英人才方面也始终走在各国前列。在美中国学生攻读研究生课程以上的比例始终保持在80%左右,这些优秀头脑和高级人才帮助美国保持着其在各个领域的世界领导地位。而和日本同样为少子化发愁的英国,最近几年也出台了一系列争夺生源的优惠政策。除了简化留学生审批制度,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还发表演说要求财界为留学生提供优厚的奖学金和住所。这些举措使英国一度成为中国学子最为热衷的留学地。此外,法国也依靠低廉的学费和简便的留学手续,4年间增加T30%的留学生。
由于日本戴着有色眼镜看待留学生问题,导致2003年后中国留学生签证率直落,日本教育界也由此错失了中国自费留学市场爆发式增长的良机,不少前些年依靠接受留学生“重获生机”的私立大学再次被推到破产的边缘。据统计,2006年度没有招满学生的4年制私立大学达222家,创了历史最高纪录,占全体私立大学总数的40%。这样的结果终于让日本认识到,外国留学生已成为日本教育产业不可缺少的生存基础。也因此,日本政府才急于亡羊补牢。
此外,英语圈国家依靠语言优势和开放的社会环境成功吸引大批亚洲优秀年轻精英,也让拼命想在21世纪保住“技术大国”地位的日本有了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安倍首相领导的“亚洲门户战略会议”在《亚洲门户构想战略》报告中指出,“吸引高级人才对日本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提高国家软实力作用非凡”。而现实则是,滞后、保守的外国人管理体制让很多留学生无法适应,转而前往欧美。有教育学家在撰文比较美、日之间留学生政策时指出,积极吸纳和合理运用国外优秀人才让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高级人才库,确保了其在科技、经济领域的领导地位。而相比之下日本几乎没有制定出基于国家利益考虑的“战略性”政策,这将直接导致日本在与美国的技术竞争中败下阵来。这一结论也绝不是危言耸听,美国著名高校理工博士的七成是外国留学生,硅谷中的高级技术人员1/3来自国外。当美国人致力于吸纳来自全世界最优秀的头脑时,日本的高校却在为招收的留学生能否顺利得到入境管理局的签证而发愁。
据预测,2025年全世界留学生总数将达到700万人,其中43%的学生将来自亚洲。面对着未来20年内继续升温的亚洲留学市场,逐渐被美、英各国甩在后面的日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日本政府不无酸涩地称:“世界主要国家都在从全球化视角致力于吸引优秀留学生的事业,而日本却落在了后面……21世纪是亚洲时代,日本社会必须更加开放才能吸引更多来自亚洲,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的优秀人才。”所谓“35万留学生计划”正是出于这种需要制定的。
乍暖还寒,国人不惊
如此大规模的吸引留学生计划的出台,对正觅高枝的中国学生们是否产生影响了呢?当日本国内媒体对“35万”数字争相报道的时候,中国的留学生市场却是波澜不惊。
和东京隔海相望的大连,大四的于倩正安排自己的留日计划。日本的一所大学和她所在的高校有互换留学生制度,中国学生只要在国内通过入学考试就可以直接编入日本的大学,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专业。除了这些,日方还为留学生提供宿舍,甚至帮忙找工作。尽管有如此便利的条件,小于却有自己的顾虑。首先是语言问题,日语不是国际通用语言,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毕业后的发展方向;将来回国只能在日企工作,这比起欧美留学来无疑是个很大的不利因素。第二是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适应日本的生活环境。倒不是害怕在日本的生活艰难,而是担心日本排外的氛围。她好多朋友和同学都说日本人保守,对待外国人很冷淡。这几年阴晴不定的两国关系也让她困惑。最后是费用。学校在东京,那里有傲视全球的房租和物价,小于不想给家里增添过多负担。她决定先托朋友在那边做一下调查,看看自己打工是否能够补贴生活费用和学费。毕竟,日本只是她众多选择中的一个,她想慢慢考虑。媒体大张旗鼓报道的新政策,似乎并没有引起她过多的关注,奖学金、宿舍和生活环境这些实际的生活问题才是她目前最为关心的。
日本政府的招收留学生计划,没有像1983年那样引起国人的热烈响应。像小于一样,更多的中国留学生已趋于理性和成熟。显然,时隔24年,留日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已经从一种梦想变成日常,从一种人生选择变成人生体验。时代变化了,现在是我们在选择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