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博弈”和果戈理的死魂灵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j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围绕果戈理的这场文化战显示:莫斯科虽然在能源之外缺乏经济武器,又继承了苏联时代的政治历史包袱,但是俄罗斯的巨大文化积淀,却可以提供有效的外交武器。
  
  美国在上一轮围绕里海和中亚地区能源开发的国际大博弈中获取的最大成就,就是绕过俄罗斯和伊朗的巴库-第比利斯-杰伊罕(BTC)输油管线。该管线自从去年夏季格鲁吉亚战争后,受到俄罗斯在南奥塞梯驻军的直接威胁,大博弈的下一场重要较量从石油转向天然气,具体而言便是华盛顿的另一战略性大动作——Nabucco天然气管道线路计划,与俄罗斯推动的“南流(south Stream)”管线计划的对决。
  与BTC输油管线一样,Nabucco天然气管线的要旨,也是绕过俄罗斯和伊朗这两大“不友好国家”及其现有管线,而耗巨资建设通过“格鲁吉亚能源走廊”到土耳其的更长管线,向欧洲等地输送里海和中亚的天然气。而莫斯科的“南流”计划,则是建造由俄罗斯南部通到南欧希腊和保加利亚的天然气管线。从可供输送的天然气和所需的巨额国际投资角度,这两项管线计划都是彼此无法相容的“瑜亮之争”。
  5月8日,欧盟与格鲁吉亚、土耳其、阿塞拜疆等国在布拉格举行峰会,宣布大力支持Nabucco天然气管线。5月15日,普京总理在黑海之滨的索契召集希腊、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意大利政府首脑开会,签订关于“南流”计划的意向书。在一周之内紧接发生两场峰会,不仅彰显了大博弈的最新过招,也隐约显示了莫斯科在外交上打的东正教宗教文化牌。
  在背后全力推动Nabucco计划的华盛顿清楚看到,欧洲的参与是先决条件。现实是俄罗斯输出的天然气,目前占欧洲消费量的1/4和进口量的40%,所以欧洲对Nabucco计划的积极性,取决于俄国作为能源供应者的可靠性或不如说不可靠性。
  这就是自从“颜色革命”以来,华盛顿积极鼓励乌克兰“脱俄入欧”的重要动机之一。乌克兰与俄罗斯的两次重要能源供应冲突,都导致俄罗斯对欧洲输送天然气的暂时中断,触及欧洲的能源安全感,成为美国兜售Nabucco计划的最好口实。煽动和加深乌俄两国冲突,因此成为新一轮大博弈的有机部分。
  
  俄文化牌反制乌克兰亲欧
  
  笔者去年曾经介绍乌克兰的“脱俄入欧”过程,正在从政治向精神文化层次演变,尤先科总统公开要求乌克兰东正教会脱离俄罗斯东正教会,以割断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千年密切宗教关系,来促成最后的“去俄罗斯化”。
  果戈理的“死魂灵”今天出现在大博弈的棋局上,正是乌克兰“脱俄入欧”向精神文化层次演变的自然结果。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一发展也为莫斯科提供了反制乌克兰“去俄罗斯化”的文化武器。
  这是因为尼古拉·果戈理虽然出生在乌克兰的一个哥萨克村庄,是地道的乌克兰人,并且以《死魂灵》和《钦差大臣》等讽刺旧俄罗斯社会的作品不朽于国际文坛,他同时也是具有强烈俄罗斯文化认同的斯拉夫民族主义者。果戈理的所有文学作品都以俄语写成,并是身体力行、积极向欧洲传播俄罗斯文学的先锋。他最后的葬地也在莫斯科。
  
  今年恰好是果戈理诞生200周年,为莫斯科提供了在文化上反击乌克兰分离主义的绝好题材和机会。正如俄国当代一位果戈理专家指出:“果戈理以俄语写作和思考,是个完完全全的俄罗斯文豪”;对果戈理说来,“根本不存在单独的乌克兰国家认同”。
  对今天要“脱俄入欧”的乌克兰分离主义而言,这是非常尴尬不便的历史事实。英国《卫报》报道,为了争夺这一文化遗产,一些乌克兰书店开始销售果戈理作品的乌克兰文译本,并且将果戈理笔下“伟大的俄罗斯土地”之类语言偷换成“伟大的乌克兰土地”。如此篡改世界名著的下三滥手段,不仅无法提升乌克兰的民族自豪感,还会引起文学界和真正读者的挖苦嘲笑。
  这样的情况,有点类似于上一世纪发轫的中国现代文学。这一文学革命的主要领袖和作家,诸如胡适、鲁迅、巴金、茅盾等巨匠,大多是不怎么会讲“官话”的南方人,可是他们全都以基于北京话的现代白话写作。如果今天有人发起“江南独立运动”,不仅将鲁迅的作品翻译成绍兴话,而且把鲁迅批判和歌颂的“中国”都改换成“浙江”,只会成为天下笑柄。
  毋庸讳言,从帝俄到苏联时期,乌克兰语言确实受到不同程度的压制,但是对于绝大部分想成名成家的乌克兰作者,俄语是唯一的文学语言。从这一角度,果戈理诞生200周年,对于处心积虑要“去俄罗斯化”的乌克兰民族主义分子,不免成为反面的机会。对果戈理的纪念庆祝,只会彰显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共同历史文化。
  
  果戈理文化遗产的争夺战
  
  有鉴于此,莫斯科正在借此发起对乌克兰“脱俄入欧”的文化反击。除了建立专门的果戈理博物馆,普京总理公开赞扬果戈理“是个杰出的俄罗斯作家”。更为有效的是俄国文化部参与投资2000万美元巨款,花费3年时间将果戈理的名著《塔拉斯·布尔巴》改编为电影。不仅电影导演是在乌克兰长大的Bortko,还特地聘请了乌克兰著名演员Bogdan Stupka扮演乌克兰哥萨克民族英雄布尔巴,绝大多数场景在乌克兰南部的第聂伯河流域拍摄,大大增强了这一史诗的权威真实感。
  更重要的是《塔拉斯·布尔巴》的主题,是乌克兰哥萨克战士捍卫“俄罗斯灵魂”的“民族解放斗争”,高大、英武、粗犷的布尔巴为了解放信仰东正教的斯拉夫民族,与来自西方的天主教波兰敌人英勇奋战。借古讽今之意,实在明显不过。
  据《纽约时报》报道,电影《塔拉斯·布尔巴》开映以来取得了重大的宣传效果,不仅俄国全国上下一片爱国赞扬之声,在乌克兰下层民众中也引起对东正教斯拉夫民族共同命运的共鸣。对比之下,乌克兰官方电视台临时以50万美元仓促拼凑的《塔拉斯·布尔巴》电视剧,是完全无法企及莫斯科这一大手笔史诗的“山寨版”。
  导演Bortko自豪地声称他比绝大多数乌克兰分离主义分子更有权利就乌克兰发言:“乌克兰人与俄罗斯人就像两滴水银,混在一起不分彼此。”俄罗斯民族主义领袖Zhirinovsky兴高采烈地称赞这场电影“强于100本书和100道课程”,让观众懂得“俄罗斯和乌克兰是同一个民族,而敌人来自西方”。
  围绕果戈理的这场文化战显示:莫斯科虽然在能源之外缺乏经济武器,又继承了苏联时代的政治历史包袱,但是俄罗斯的巨大文化积淀,却可以提供有效的外交武器。对比之下,冷战结束以来,尤其是在“反恐”战争中,曾经所向披靡的美国文化,却在华盛顿的外交政策中显著褪色。创造“软力量”一词的哈佛大学政治学大牌约瑟夫·奈,新近在《华盛顿邮报》上感叹美国政界与学术界日益分道扬镳,颇有见地。像上世纪基辛格和布热津斯基那样游走于学术圈和华盛顿的人物越来越少,即便在奥巴马的精英班子中,来自常春藤的也限于经济和法律专家,新任命的驻华大使洪博培虽然毕业于常春藤宾州大学,也绝不属于中国问题专家圈。这也许是他国以文化武器抗衡美元外交和五角大楼的契机。
其他文献
2007年的最后一天,上任3个多月的日本首相福田康夫结束了他在华4天的“迎春之旅”。面慈目善的福田仿佛圣诞老人一般,为北京带来了多份外交年终大礼,如宣布从今年“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开始,4年内实现4000人规模的人际交流,在中国各地设立“節能、环境协力中心”,以及3年内实施万名中国环境工作者赴日研修计划等。  而中方的接待也可谓极尽隆重之能事:红地毯迎接;主席国宴;总理相陪,同场切磋球技;北京大
2007年对中国房地产界冲击力最大的事件,当属深圳、广州等地都出现房價下跌,打破了近年来中国房价“只涨不落”的神话;继知名中介企业“中天置业”负责人卷款出逃一夜坍塌、长河地产宣布关铺之后,金地置业、招商置业等中介也相继传出“门店调整”传闻;在土地出让市场,深圳市政府2007年12月推出的6块居住用地,竟然罕见地全部流拍。这些现象的出现,是否意味着虚高的房价有下降的可能?考虑到市场因素和各种可能实施
崔少明,香港资深媒体人士,专栏作家    美国总统号称“世上最有权力的人”,美国又是世上信息最发达的国家,每隔4年,无论你是否美国人,都无法逃避美国大选的轰炸。  尤其当总统依法不能二度连任时,选情就更牵动人心。在位者做了8年后,政绩再好,国人也觉得腻。角逐者深知这种心理,高呼变革,唇枪舌剑,选民眼花缭乱。美国人从小就要在课堂上讲出自己的想法,普遍能言善道,政客就更不用说。我们隔海看虎斗,也觉得着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明显投入不足,成为“弃儿”,形成“国家管不到、集体管不好、农民管不了”的局面。    去冬今春,中国发生历史罕见旱情,夏粮生产乃至国家粮食安全不同程度受到影响。而过去3年来全球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涨,更给国内粮食生产安全敲响了警钟。为应对国际粮价上涨,中国政府推出增加粮食生产计划,要求在今后12年中保证95%粮食的自给自足。在此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薄弱的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各界关注的
亲爱的读者,本期《IT客》的话题很棒,很智慧!  纵观人类历史,你会看到大量的人和事件的汇集。  那些史上留名的人,  无论他们生逢盛世或乱世,无论他们生活在古代或现代,  无论他们是高雅还是粗俗,也无论他们是不是有神论者,  他们的出现、他们的行为、他们的言论都在某种程度上引起了社会的变革,甚至还左右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  这些人和事看似杂乱无章,但却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那就是无一例外的都闪
中美两个超级大国目前的关系,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并没有异常紧张,反而是更多的合作与对话,这相当不寻常。    编者按  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全球瞩目。从11月15日深夜11点抵达上海,到18日下午5点飞离北京,奥巴马在中国停留了约66个小时。11月17日,中美双方在国家元首会谈后发表了《中美联合声明》。双方重申致力于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并将采取切实行动稳步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
在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中有一篇文章叫《祭十二郎文》。该文第九个注释,即关于“怙”的解释是:依靠。这种解释,是正确的,是“怙”的本来意。   这种用法不是孤例。例如彭端淑《为学》中有一句话叫:“子何恃而往?”这里的“恃”就是“依靠、依赖、依仗”之意。再如“怙恶不悛”的“怙”亦是此意。以此为依据,编者把“不省所怙”翻译为“不知道父亲的模样”。意思是父亲已经去世。“所怙”
虽然李志良广受学生爱戴,但奇怪的是,在采访过程中,几乎所有联系到的采访对象都像躲瘟疫一样躲避记者。    千古艰难唯一死。2008年5月24日,年仅46岁的重庆大学教授李志良,从自家楼上一跃而下,放弃了正处于学术盛年的生命。  近年以来,教授自杀事件已有数例:2006年6月,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导师文力从办公楼坠下,当场死亡。2007年1月,年仅45岁的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某女教授自杀身亡。2
[编者按]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勾勒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蓝图。正如文件所揭示的那样,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还应该包括制度供应——村庄和乡镇的组织建设。在村庄选举这个问题上,目前的确存在以“故事”代替“整体”的倾向。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的调查及据此进行的统计分析,是对这个倾向的一个纠正。    17年,四种意见    自198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草案颁布以来,村民选举在农村
策划人语  一场马拉松式的大选嘉年華终于落幕了。有人优雅地承认失败,有人谦逊地面时胜利。愿赌服输,尊重规则。  所谓美国精神,其实是一个多面混合体。不仅仅指人人机会平等的美国梦,也不能完全被自由民主制度、世界警察形象或文化创新力所代表,至少在四年一度的总统选举中,它让各国民众观摩到政党之间动态的博弈过程,选民、媒体、政府、国会、法院之间不断相互纠错的实践,在不断有花絮甚至丑闻娱乐观众的同时,也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