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众所周知,阅读是人类进步的解阶梯,近年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主题阅读已经成为当前阅读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模式,能有效的运用不同的阅读形式将零散的知识统一起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促使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基于此,本文就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的现状和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现状;策略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阅读的重要性愈发的明显,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其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主题阅读的开展有效的改善了教学效果,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一些教师的教学理念仍未进行转变,教学模式仍较为落后,缺乏先进的教学方法,学生缺乏自主阅读的兴趣,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对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的解决主题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进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成长。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缺少创新,显得过于单一和枯燥,教师的教学干预力度较大,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作用的发挥,学生的自主阅读以及教师的讲解构成了基础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模式,学生只需要记忆和理解教师讲解的知识,自身的积极主动性得不到发挥,不利于高效语文阅读课堂的构建和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1]。
另一方面,由于小學生性格不够稳定,面对阅读难度较大的语文素材缺少相应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加之自身语文词汇储备较少,缺少课外阅读的时间,无法快速的完成各种阅读任务,使得小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出于被动的地位,严重影响到了积极互动教学关系的构建以及高效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小学开展主题式阅读的教学策略
1、设定主题阅读教学目标
首先,遵循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要依据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为学生设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感性思维依然占据主导地位,逻辑思维、理想思维尚在发展中,在主题阅读中,尽量注重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提升学生对阅读内容的鉴赏能力[2]。第二,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选择文本。教材是在许多专家与一线教师的建议下共同完成的,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立足教材,又要超越教材,将教材蕴含的语文思维与语文思想传递给学生。最后,教师要有大语文教学观念,设置大单元的教学目标。语文主题阅读不是对一句话、一个字、一篇文章的精细挖掘,并不是从单一独立的文本设置教学目标,而是要从整体出发结合实际生活,将课内外知识结合在一起,制定系统整体的学习目标,逐渐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深度备课,确立主题
首先,在不查资料、不搜集资料的情况下,运用自己的知识积累与学习经验去理解文章的意思,将自己的想法进行批注,明确自己在文章中读到了深刻,要将什么思想传递给学生,这个阶段需要教师用心、耐心、静心与感悟,与文本进行对话;第二,了解文章作者。许多篇章都是节选自经典名著,教师应该主动去阅读原著,深入思考,并且鼓励学生阅读原文,让学生用鉴赏的眼光的去鉴赏课文,对人物的形象的理解更加全面[3]。第三,搜集相关评论。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该多多了解一些关于文章的评论,选择不同人的不同意见,从多个角度灵活的思考问题,对文章中人物、事物理解更加全面。
3、由内而外结合,有效延伸拓展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资源主要有两大核心组成部分,其一是课堂文本资源;其二是课外文本资源。课堂文本资源是受到诸多限制的。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仅仅依靠课堂文本资源显然不能满足要求,基于此,扩充课外阅读量成为必然选择,我们要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语文能力等为学生选择一些学生喜欢的作品,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唯有此,小学语文课堂才能得到延伸,使那些对语文学习有兴趣的同学,能够走出课堂,进入一个更加广阔的文学世界[4]。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通过多种有效措施形成大课堂、大课本、大语文、大教育的格局,实现由内而外的延伸拓展。
4、明确阅读任务,开展分组讨论
小学生由于自身的原因,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对阅读内容有时会很难把握,而且不同的学习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也不相同。因此,在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采取小组合作模式,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并对每个小组明确阅读任务,设置相应的问题,使小组成员带着问题开展合作阅读,从而经过讨论交流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形成统一的意见并选派代表进行发言。例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由于学生对战争时代存在一定的距离感,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课前进行抗美援朝资料的收集,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然后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课文的朗读,注意把握情感基调,运用正确的语气和语调,再通过互动交流探讨课文中的“亲人”指谁?他们都为志愿军战士做了什么事?最终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结语:
总而言之,主题阅读教学的应用,使得语文阅读教学实现了自主阅读、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的转变教学理念,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构建良好的阅读氛围,开展良好的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加强对阅读素材的理解,加强情感体验,从而促使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发展的需求,创新教学方法,在带给学生全新体验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杨雅红.用主题阅读点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名师在线,2019(13):19-20.
[2]李国荣.主题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8(25):131-132.
[3]谢慧丽.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的现状和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4):45-46.
[4]刘培培. 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16.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现状;策略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阅读的重要性愈发的明显,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其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主题阅读的开展有效的改善了教学效果,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一些教师的教学理念仍未进行转变,教学模式仍较为落后,缺乏先进的教学方法,学生缺乏自主阅读的兴趣,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对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的解决主题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进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成长。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缺少创新,显得过于单一和枯燥,教师的教学干预力度较大,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作用的发挥,学生的自主阅读以及教师的讲解构成了基础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模式,学生只需要记忆和理解教师讲解的知识,自身的积极主动性得不到发挥,不利于高效语文阅读课堂的构建和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1]。
另一方面,由于小學生性格不够稳定,面对阅读难度较大的语文素材缺少相应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加之自身语文词汇储备较少,缺少课外阅读的时间,无法快速的完成各种阅读任务,使得小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出于被动的地位,严重影响到了积极互动教学关系的构建以及高效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小学开展主题式阅读的教学策略
1、设定主题阅读教学目标
首先,遵循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要依据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为学生设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感性思维依然占据主导地位,逻辑思维、理想思维尚在发展中,在主题阅读中,尽量注重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提升学生对阅读内容的鉴赏能力[2]。第二,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选择文本。教材是在许多专家与一线教师的建议下共同完成的,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立足教材,又要超越教材,将教材蕴含的语文思维与语文思想传递给学生。最后,教师要有大语文教学观念,设置大单元的教学目标。语文主题阅读不是对一句话、一个字、一篇文章的精细挖掘,并不是从单一独立的文本设置教学目标,而是要从整体出发结合实际生活,将课内外知识结合在一起,制定系统整体的学习目标,逐渐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深度备课,确立主题
首先,在不查资料、不搜集资料的情况下,运用自己的知识积累与学习经验去理解文章的意思,将自己的想法进行批注,明确自己在文章中读到了深刻,要将什么思想传递给学生,这个阶段需要教师用心、耐心、静心与感悟,与文本进行对话;第二,了解文章作者。许多篇章都是节选自经典名著,教师应该主动去阅读原著,深入思考,并且鼓励学生阅读原文,让学生用鉴赏的眼光的去鉴赏课文,对人物的形象的理解更加全面[3]。第三,搜集相关评论。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该多多了解一些关于文章的评论,选择不同人的不同意见,从多个角度灵活的思考问题,对文章中人物、事物理解更加全面。
3、由内而外结合,有效延伸拓展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资源主要有两大核心组成部分,其一是课堂文本资源;其二是课外文本资源。课堂文本资源是受到诸多限制的。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仅仅依靠课堂文本资源显然不能满足要求,基于此,扩充课外阅读量成为必然选择,我们要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语文能力等为学生选择一些学生喜欢的作品,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唯有此,小学语文课堂才能得到延伸,使那些对语文学习有兴趣的同学,能够走出课堂,进入一个更加广阔的文学世界[4]。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通过多种有效措施形成大课堂、大课本、大语文、大教育的格局,实现由内而外的延伸拓展。
4、明确阅读任务,开展分组讨论
小学生由于自身的原因,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对阅读内容有时会很难把握,而且不同的学习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也不相同。因此,在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采取小组合作模式,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并对每个小组明确阅读任务,设置相应的问题,使小组成员带着问题开展合作阅读,从而经过讨论交流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形成统一的意见并选派代表进行发言。例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由于学生对战争时代存在一定的距离感,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课前进行抗美援朝资料的收集,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然后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课文的朗读,注意把握情感基调,运用正确的语气和语调,再通过互动交流探讨课文中的“亲人”指谁?他们都为志愿军战士做了什么事?最终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结语:
总而言之,主题阅读教学的应用,使得语文阅读教学实现了自主阅读、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的转变教学理念,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构建良好的阅读氛围,开展良好的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加强对阅读素材的理解,加强情感体验,从而促使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发展的需求,创新教学方法,在带给学生全新体验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杨雅红.用主题阅读点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名师在线,2019(13):19-20.
[2]李国荣.主题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8(25):131-132.
[3]谢慧丽.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的现状和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4):45-46.
[4]刘培培. 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