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稳定的心理因素,只有具备学习兴趣,才会产生学习动力。新课程改革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了新的要求,让学生具有学习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与作用,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我国伟大的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本文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与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学习;学习兴趣;激发培养
托尔斯坦曾经说过:“成功的学习不是控制与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可见,兴趣是学生的学习基础,是学生探索知识最大的动力,是让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最重要的稳定因素。只有具有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才会得到有效的提升。本文将对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设计良好的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般,好的导入环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到学生学习的切入点,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的思维聚焦在课堂上。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要精心准备导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形象的游戏激发学生的思维,专注学生思维的兴趣点,逐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让学生产生情趣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设计良好的导入环节。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孩子们讲一个地主分饼的故事,在很久以前,一个地主有好几个儿子,他们几个都要出远门,地主为几个儿子的出门做好了准备。地主取出来了一张很大的饼,将它平均分成了两份,把其中一半分给了老大,老二说我要比老大多,我想要两块,于是地主把剩下的一般平均分成四份,给了老二两块,这个时候,老三说,我想要三块,地主将第三块饼平均分成六份,将其中三块分给老三。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谁得到的饼最多。这个故事会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了解分数的几个特点,并且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得到的块数越多,总数越少。学生在学习中展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理论枯燥,逻辑性比较强,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存在厌学、烦躁、焦躁等心理活动,课堂教学气氛死气沉沉,学生学习兴趣比较低下。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在教学中要营造轻松自由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中要做到热情、仪表端正、肢体语言合理运用,眼神亲切等等,立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身心发展特点、学习规律等等,进行知识的授课,用自身的热情感染每一个小学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升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质疑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重要的能力,疑能促思,疑能激趣,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就要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跟着教学思路一点点探究下去,变枯燥的学习活动为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例如,在学习“循环小数”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问题:“5÷7的商中,小数后第53上的数是几”将循环小数的概念引出来,再例如,学习“圆锥体积公式”的时候,向学生提出问题,圆柱体积公式是什么,你能从圆柱体积公式想到什么?这样讲圆锥与圆柱结合起来,通过问题的设置,逐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学会疑问,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
四、实施分层次的教学活动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他们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都不同,对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掌握能力也不同,如果采取统一的、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难以产生实际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仔细的观察学生,认识到学生之间是存在主体差异的,针对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将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更好地贯彻与落实下去。从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出发,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兴趣给与充分的尊重。顺应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设计一套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策略,这样学生才会获得真实的进步与发展。例如,在学习分数相关知识与概念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依据学生学习的不同层次,设置不同的问题与要求。教师可以设置三个问题:
1.一个箱子中有30个苹果,被两个小朋友每个拿走4个苹果,箱子中还剩下多少苹果?
2.如果不知道小朋友拿走了多少苹果,只知道剩下了10个苹果,一个小朋友最多可以拿走5个,那么最少有几个小朋友来拿?
3.一个箱子是空的,里面没有苹果,两个小朋友在里面放了10个苹果,接下来一个小朋友拿走了2个苹果,接下来每个小朋友拿走两个苹果,一直到拿没为止,需要来多少个苹果。
这三个问题,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布置给不同的学生,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解决最基本的第一个问题,对于那些中等层次的学生,要解决完第二个问题,尽量解决第三个问题,对于优秀学生,要求他们解决问题完所有的问题,制定出差异性的教学计划,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制定差异性的教学计划,抓住学生学习弱点,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性。
四、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促进生活和教学的有机结合。教学与人类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将生活元素融入到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生活化。小学生的年纪普遍较小,生活阅历、社会经验还是有限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引入生活元素,逐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人民币入手,给学生讲解人民币的特征、面值、发行信心等等,引入生活元素,调动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参考文献:
[1]谢定来.小学数学自能学习既是教学思想又是方法和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4,(S2):136.
[2]吴健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积累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J].华夏教师,2014,(11): 42-43.
[3]罗海燕.有关开放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实践应用分析[J].科技资讯,2014,(28):181.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学习;学习兴趣;激发培养
托尔斯坦曾经说过:“成功的学习不是控制与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可见,兴趣是学生的学习基础,是学生探索知识最大的动力,是让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最重要的稳定因素。只有具有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才会得到有效的提升。本文将对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设计良好的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般,好的导入环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到学生学习的切入点,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的思维聚焦在课堂上。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要精心准备导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形象的游戏激发学生的思维,专注学生思维的兴趣点,逐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让学生产生情趣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设计良好的导入环节。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孩子们讲一个地主分饼的故事,在很久以前,一个地主有好几个儿子,他们几个都要出远门,地主为几个儿子的出门做好了准备。地主取出来了一张很大的饼,将它平均分成了两份,把其中一半分给了老大,老二说我要比老大多,我想要两块,于是地主把剩下的一般平均分成四份,给了老二两块,这个时候,老三说,我想要三块,地主将第三块饼平均分成六份,将其中三块分给老三。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谁得到的饼最多。这个故事会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了解分数的几个特点,并且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得到的块数越多,总数越少。学生在学习中展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理论枯燥,逻辑性比较强,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存在厌学、烦躁、焦躁等心理活动,课堂教学气氛死气沉沉,学生学习兴趣比较低下。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在教学中要营造轻松自由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中要做到热情、仪表端正、肢体语言合理运用,眼神亲切等等,立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身心发展特点、学习规律等等,进行知识的授课,用自身的热情感染每一个小学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升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质疑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重要的能力,疑能促思,疑能激趣,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就要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跟着教学思路一点点探究下去,变枯燥的学习活动为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例如,在学习“循环小数”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问题:“5÷7的商中,小数后第53上的数是几”将循环小数的概念引出来,再例如,学习“圆锥体积公式”的时候,向学生提出问题,圆柱体积公式是什么,你能从圆柱体积公式想到什么?这样讲圆锥与圆柱结合起来,通过问题的设置,逐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学会疑问,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
四、实施分层次的教学活动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他们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都不同,对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掌握能力也不同,如果采取统一的、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难以产生实际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仔细的观察学生,认识到学生之间是存在主体差异的,针对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将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更好地贯彻与落实下去。从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出发,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兴趣给与充分的尊重。顺应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设计一套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策略,这样学生才会获得真实的进步与发展。例如,在学习分数相关知识与概念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依据学生学习的不同层次,设置不同的问题与要求。教师可以设置三个问题:
1.一个箱子中有30个苹果,被两个小朋友每个拿走4个苹果,箱子中还剩下多少苹果?
2.如果不知道小朋友拿走了多少苹果,只知道剩下了10个苹果,一个小朋友最多可以拿走5个,那么最少有几个小朋友来拿?
3.一个箱子是空的,里面没有苹果,两个小朋友在里面放了10个苹果,接下来一个小朋友拿走了2个苹果,接下来每个小朋友拿走两个苹果,一直到拿没为止,需要来多少个苹果。
这三个问题,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布置给不同的学生,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解决最基本的第一个问题,对于那些中等层次的学生,要解决完第二个问题,尽量解决第三个问题,对于优秀学生,要求他们解决问题完所有的问题,制定出差异性的教学计划,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制定差异性的教学计划,抓住学生学习弱点,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性。
四、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促进生活和教学的有机结合。教学与人类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将生活元素融入到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生活化。小学生的年纪普遍较小,生活阅历、社会经验还是有限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引入生活元素,逐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人民币入手,给学生讲解人民币的特征、面值、发行信心等等,引入生活元素,调动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参考文献:
[1]谢定来.小学数学自能学习既是教学思想又是方法和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4,(S2):136.
[2]吴健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积累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J].华夏教师,2014,(11): 42-43.
[3]罗海燕.有关开放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实践应用分析[J].科技资讯,2014,(2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