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英语能力培养要求和课程设置探究r——以云南四所高校为例

来源 :英语广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233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人才短缺.为了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型的专业汉语人才,全国149所高校开设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并提出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这些培养方案除了对研究生的专业性提出了要求之外,也对该专业研究生的英语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主要探究云南四所高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培养方案中的英语能力要求和课程设置.
其他文献
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是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的“溢出效应”以及就业状况严峻,英语专业困难生在学业和就业方面临物质、精神、社会三个维度的挑战.本文试以高校英语专业贫困学生为调查对象,探讨如何在推进资助育人工作的同时有效提高英语专业困难学生自身竞争力和综合素质,促进教育公平.
分析中高考中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查,指出语文学科学业评价与语文教材之间存在落差,分析原因后指出解决课程目标、课程开发、语文教学、学业评价之间不对应的问题,教师应该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以评导教,以评促学,提升教育教学的品质.
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商务翻译专业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由于目前学校所培养的翻译专业人才不能完全适应市场所需,社会对商务翻译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翻译专业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以及翻译素养能力对商务翻译教学改革具有直接影响.本文对商务翻译课程教学改革以及考核制度的完善进行具体分析.
中外合作办学“3+1”培养模式的特殊性给就业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中外合作办学出国学生就业存在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对学生职业规划和个体特色进行分析,提供了S-O、W-O、S-T和W-T等四种战略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让就业更具个性化,科学解决就业难题.
思政建设在翻译专业课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思政教学改革的开展效果与教学行为紧密相扣.本文基于影响教师教学行为的两大因素——自身因素与外部因素,结合“文学翻译”课程设计实例,探究如何通过提升及激励教学行为,更加有效地推进翻译专业课程的思政改革,旨在为专业课思政教育的实施及评价提供一定参考.
旅游业是提升地区形象、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游客将旅游目的地官方网站的内容视作可靠信息来源,因此旅游话语策略研究至关重要.本文运用批评话语分析和语料库研究方法,对云台山官方英文网站上生态词汇的语言态度进行评价,进而探究网站呈现了哪些环境因素以及应该如何呈现自然生态意识.数据来自12876个词符构成的网站样本.本文认为,旅游话语不仅要表现自然之美,更要表现对自然的保护和景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目前人工智能发展态势良好,与此有关的语言服务产品也开始在高校中得到应用,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带来了机遇,推动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优化教学方式,凸显学生主体地位,通过教学情境的积极创设,让口语资料从多元化向数字化发展,使传统的教师教学转变为人机合作教学,让口语评价变得个性化和自主化.本文就人工智能背景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实践做简要探讨.
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发展关系到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本文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阐述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原因,并从加强顶层设计、建立职业发展支持系统、提高自我效能感、实践教学要以“内容为王、技术为辅、创新为要”等方面提出纾解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路径和方法.
搭配能力是翻译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定性副词与形容词构成的进一步描写型搭配是英语相对于汉语独有的语法构造.学生熟练运用该类型搭配,可有效提升汉译英语言的地道程度.本文厘清副—形搭配的概念与分类,探讨如何利用自建语料库,采取各种形式有效培养学生在汉译英实践中使用进一步描写型副—形搭配的意识和能力.
“新文科”是相对于传统文科而言提出的概念,旨在通过学科融合与重组、跨域与交叉并利用新技术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跨领域学习.“新文科”概念的提出为教育学学科专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基于这种情况,本文在厘清新文科内涵的基础上,对师范类外语教师专业发展路径进行探究,旨在帮助师范类外语教师跟上国家新文科建设的步伐,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成为国家新文科建设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