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三五”期间,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华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助力“三大攻坚战”为使命,以实现绿色转型为着力点,全面完成了“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总体目标,持续推动公司做强做优做大,坚决扛起奉献社会的央企重任。
“三色文化”融入责任管理,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增强
中国华能秉承“三色公司”企业使命(服务国家战略,保障能源安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红色”公司;践行能源革命,助力生态文明,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清洁能源电力的“绿色”公司;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的“蓝色”公司),切实加强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交流,品牌项目稳步推进,社会形象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增强。
可持续发展模式持续完善。中国华能将“三色文化”融入企业发展全过程,提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四大责任”,发布可持续发展宣言,努力做“五个表率”,通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构建具有华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社会责任品牌项目积极推进。努力探索履行社会责任的新思路,广泛开展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参与精准扶贫等社会责任活动,“红色行动计划”“绿色行动计划”“百千万工程”“直过民族帮扶”等已成为中国华能履行社会责任的品牌项目,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沟通交流不断加强。中国华能创新沟通方式,拓展沟通渠道,完善“日常、定期、专项”的“三位一体”沟通体系。与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共同开展“国企开放日”观摩推进活动,承担国资委社会责任价值课题研究任务,连续14年向社会公开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在国内发电企业中唯一连续9年获得五星级评价。
秉承“三色公司”企业使命,助力企地共赢可持续发展
中国华能坚持把履行企业责任融入企业发展战略,贯穿于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保障能源供应,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精准扶贫,实现企地共赢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中国华能聚焦能源电力主业,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进管理创新,企业规模实力和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十三五”期间,装机规模从1.62亿千瓦增长至近2亿千瓦,增长21.6%;发电量从6 578亿千瓦时增长至7 000亿千瓦时,增长6.4%;供热面积突破8.4亿平方米,供热量突破4亿吉焦,双双实现翻番;煤炭产能略有提升,达到8 500万吨/年;资产总额从9 807亿元提升至1.18万亿元,增长20.3%;资产负债率从82.6%降至70%以内;电力基层企业全口径用工效率由0.76人/兆瓦提高到0.61人/兆瓦,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积极顺应电力体制改革,深度参与市场交易,“十三五”期间平均电价下降超过8%,为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作出了重要贡献。关闭规模小、竞争力弱的煤矿8处,退出产能1 244万吨/年,超额完成去产能目标,煤炭去产能、调结构取得显著成效。国际业务不断扩大,经营能力显著增强,风控能力持续提升,如:巴基斯坦萨希瓦尔煤电项目、柬埔寨桑河二级水电站、英国斯伯丁燃气机组项目顺利投产,开工建设欧洲最大的电池储能项目英国门迪100兆瓦储能项目和新加坡裕廊岛海水淡化项目;境外装机规模达到944万千瓦,资产总额超过430亿元,分布在澳大利亚、新加坡、缅甸、英国、柬埔寨和巴基斯坦6个国家,自2017年起连续4年实现盈利,2020年贡献利润近15亿元人民币。发挥IEC(国际电工委员会)主席办作用,搭建国际标准交流合作平台,完成2项国际标准立项,实现国际标准“零”的突破。
坚持以转型谋未来。中国华能率先提出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加快“两线”“两化”战略布局,将风电、光伏作为未来发展的第一出路,坚定不移地发展清洁能源,绿色转型迈出更大步伐。“十三五”期间,低碳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增加近3 000万千瓦,达到7 192万千瓦,比重从28.8%提升至36.5%,提高7.7个百分点。截至2020年,风电装机2 530万千瓦,较2015年新增1 022万千瓦,增幅67.8%;光伏装机645万千瓦,较2015年新增528万千瓦,增幅451.3%。“十三五”期间,新增清洁能源装机占到全部新增装机的42%,特别是2019年以来,绿色转型步伐明显加快,清洁能源投资在全部电力投资中比重超过了90%。海南昌江二期核电项目获得核准,中国华能成为我国第4家具备控股建设大型压水堆项目资质的发电集团;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顺利完成双堆冷试并启动了双堆热试;山东石岛湾压水堆项目建议书、福建霞浦压水堆明确技术路线申请已分别上报国家能源主管部门,“三大核电基地”发展格局全面形成。
坚持以绿色筑根基。中国华能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高度重視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持续推进煤电清洁高效利用,累计投入超过150亿元全面实施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加快落实废水治理、煤场及灰场治理等各项污染防治任务。“十三五”期间,建成国内首批1 000兆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和660兆瓦高效超超临界机组,累计淘汰落后产能448.4万千瓦,热电联产和30万千瓦以上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占煤电机组比重达到91.8%。2020年年底,中国华能供电煤耗完成295.3克/千瓦时,厂用电率达到3.8%,较“十三五”初期分别下降10.4克/千瓦时和0.15个百分点。截至2020年年底,中国华能超低排放机组容量占比达到97%,完成“十三五”国家超低排放改造任务的113%,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三项污染物排放绩效分别为0.072克/千瓦时、0.138克/千瓦时、0.010克/千瓦时,分别降低73%、52%、84%。华能莱芜电厂百万千瓦二次再热机组发电效率、供电煤耗均刷新世界最好纪录,获得2018年度亚洲电力金奖。 坚持以创新添动力。中国华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瞄准能源电力领域科技前沿,积极探索和研发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清洁能源发电技术、清洁高效煤电技术、储能技术、分布式发电技术以及能源互联网等跨领域融合技术,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完善,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贡献度不断提升。世界首创水力式升船机、国际首台机端次同步阻尼控制器、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关键技术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承担5项国务院国资委专项任务;牵头6项、参与1项国家能源领域补短板项目,牵头数量行业最多。研制出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套全国产化DCS系统(分散控制系統)——华能睿渥,在福州、玉环电厂成功投用,标志着我国煤电领域核心控制设备实现完全自主可控。重型燃机项目获工业和信息化部“两机专项”支持,进入国内第一梯队。研制出我国首套相变型二氧化碳捕集工业示范装置,捕集能耗国际领先。完成华能原创、世界原创COAP(低温氧化吸附工艺) 技术的中试验证,可实现烟气污染物近零排放。率先建成我国第一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天津IGCC示范电站,并创造连续运行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700℃高温合金超超临界发电材料,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2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垃圾、污泥发电技术路线,并在岳阳、杨柳青等地示范应用。
坚持以履责保民生。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华能党组闻令而动、及时部署,各级党组织迅速响应、全面落实,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稳产保供和复工复产工作,在湖北、武汉主战场,华能华中分公司和阳逻电厂逆行出征、抗疫保供,守住了城市“生命线”。中国华能秉承“建设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保护一方环境,造福一方百姓,共建一方和谐”的社会责任理念,以推动贫困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帮助贫困人口实现自我发展为目标,在定点扶贫、对口支援和结对帮扶的贫困地区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50.5亿元,选派621名干部奔赴扶贫一线,实施扶贫项目988个,资助贫困学生1.3万人,帮助26.6万人实现稳定脱贫。总部帮扶的3个贫困县(区)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助力云南“直过民族”拉祜族、佤族22万人实现整族脱贫。聚焦短板弱项,建设西藏派墨公路和澜沧江475公里“沿江一纵”公路,“百县万村活动”解决陕北革命老区2万多人缺水缺电缺路问题,同舟工程资助特殊贫困人口减轻就医负担,栋梁工程资助贫困学生、开展教师培训和特色教学活动。发挥行业优势,建成西藏最大水电站、新疆单体最大扶贫惠民工程和山东最大的光伏扶贫项目,投资开发澜沧江12座水电站,推动25个市县经济发展;帮助西藏墨脱彻底解决4 033户、1.5万人用电问题;发行11亿元“惠农贷”资产支持证券,为近10万家农村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支撑。突出产业扶贫,践行“两山”理念,推动阿合奇县沙棘产业发展,转化科研成果在澜沧县开展“林下三七、冬季马铃薯”种植示范,“品牌扶贫”推动“陕北横山羊肉”产值增加1.68亿元,消费扶贫累计购买和帮助销售农产品13 856万元、3 466万元。中国华能驻新疆阿合奇县别迭里村“访惠聚”工作队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中国华能获得我国慈善领域最高荣誉“中华慈善奖”,连续3年获得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定点扶贫考核最优等级“好”的评价。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发展引领新责任。未来,中国华能将牢牢把握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这一重大使命,牢牢把握“四个革命、一个合作” 能源安全新战略,牢牢把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加快能源转型这一发展大势,牢牢把握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清洁能源企业,全力实现科技创新新领先、绿色转型新领先、效益效率新领先、国际化发展新领先、公司治理新领先、党建质量新领先,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华能力量!
(本文执笔人:李冬雪)
“三色文化”融入责任管理,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增强
中国华能秉承“三色公司”企业使命(服务国家战略,保障能源安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红色”公司;践行能源革命,助力生态文明,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清洁能源电力的“绿色”公司;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的“蓝色”公司),切实加强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交流,品牌项目稳步推进,社会形象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增强。
可持续发展模式持续完善。中国华能将“三色文化”融入企业发展全过程,提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四大责任”,发布可持续发展宣言,努力做“五个表率”,通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构建具有华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社会责任品牌项目积极推进。努力探索履行社会责任的新思路,广泛开展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参与精准扶贫等社会责任活动,“红色行动计划”“绿色行动计划”“百千万工程”“直过民族帮扶”等已成为中国华能履行社会责任的品牌项目,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沟通交流不断加强。中国华能创新沟通方式,拓展沟通渠道,完善“日常、定期、专项”的“三位一体”沟通体系。与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共同开展“国企开放日”观摩推进活动,承担国资委社会责任价值课题研究任务,连续14年向社会公开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在国内发电企业中唯一连续9年获得五星级评价。
秉承“三色公司”企业使命,助力企地共赢可持续发展
中国华能坚持把履行企业责任融入企业发展战略,贯穿于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保障能源供应,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精准扶贫,实现企地共赢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中国华能聚焦能源电力主业,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进管理创新,企业规模实力和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十三五”期间,装机规模从1.62亿千瓦增长至近2亿千瓦,增长21.6%;发电量从6 578亿千瓦时增长至7 000亿千瓦时,增长6.4%;供热面积突破8.4亿平方米,供热量突破4亿吉焦,双双实现翻番;煤炭产能略有提升,达到8 500万吨/年;资产总额从9 807亿元提升至1.18万亿元,增长20.3%;资产负债率从82.6%降至70%以内;电力基层企业全口径用工效率由0.76人/兆瓦提高到0.61人/兆瓦,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积极顺应电力体制改革,深度参与市场交易,“十三五”期间平均电价下降超过8%,为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作出了重要贡献。关闭规模小、竞争力弱的煤矿8处,退出产能1 244万吨/年,超额完成去产能目标,煤炭去产能、调结构取得显著成效。国际业务不断扩大,经营能力显著增强,风控能力持续提升,如:巴基斯坦萨希瓦尔煤电项目、柬埔寨桑河二级水电站、英国斯伯丁燃气机组项目顺利投产,开工建设欧洲最大的电池储能项目英国门迪100兆瓦储能项目和新加坡裕廊岛海水淡化项目;境外装机规模达到944万千瓦,资产总额超过430亿元,分布在澳大利亚、新加坡、缅甸、英国、柬埔寨和巴基斯坦6个国家,自2017年起连续4年实现盈利,2020年贡献利润近15亿元人民币。发挥IEC(国际电工委员会)主席办作用,搭建国际标准交流合作平台,完成2项国际标准立项,实现国际标准“零”的突破。
坚持以转型谋未来。中国华能率先提出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加快“两线”“两化”战略布局,将风电、光伏作为未来发展的第一出路,坚定不移地发展清洁能源,绿色转型迈出更大步伐。“十三五”期间,低碳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增加近3 000万千瓦,达到7 192万千瓦,比重从28.8%提升至36.5%,提高7.7个百分点。截至2020年,风电装机2 530万千瓦,较2015年新增1 022万千瓦,增幅67.8%;光伏装机645万千瓦,较2015年新增528万千瓦,增幅451.3%。“十三五”期间,新增清洁能源装机占到全部新增装机的42%,特别是2019年以来,绿色转型步伐明显加快,清洁能源投资在全部电力投资中比重超过了90%。海南昌江二期核电项目获得核准,中国华能成为我国第4家具备控股建设大型压水堆项目资质的发电集团;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顺利完成双堆冷试并启动了双堆热试;山东石岛湾压水堆项目建议书、福建霞浦压水堆明确技术路线申请已分别上报国家能源主管部门,“三大核电基地”发展格局全面形成。
坚持以绿色筑根基。中国华能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高度重視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持续推进煤电清洁高效利用,累计投入超过150亿元全面实施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加快落实废水治理、煤场及灰场治理等各项污染防治任务。“十三五”期间,建成国内首批1 000兆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和660兆瓦高效超超临界机组,累计淘汰落后产能448.4万千瓦,热电联产和30万千瓦以上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占煤电机组比重达到91.8%。2020年年底,中国华能供电煤耗完成295.3克/千瓦时,厂用电率达到3.8%,较“十三五”初期分别下降10.4克/千瓦时和0.15个百分点。截至2020年年底,中国华能超低排放机组容量占比达到97%,完成“十三五”国家超低排放改造任务的113%,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三项污染物排放绩效分别为0.072克/千瓦时、0.138克/千瓦时、0.010克/千瓦时,分别降低73%、52%、84%。华能莱芜电厂百万千瓦二次再热机组发电效率、供电煤耗均刷新世界最好纪录,获得2018年度亚洲电力金奖。 坚持以创新添动力。中国华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瞄准能源电力领域科技前沿,积极探索和研发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清洁能源发电技术、清洁高效煤电技术、储能技术、分布式发电技术以及能源互联网等跨领域融合技术,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完善,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贡献度不断提升。世界首创水力式升船机、国际首台机端次同步阻尼控制器、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关键技术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承担5项国务院国资委专项任务;牵头6项、参与1项国家能源领域补短板项目,牵头数量行业最多。研制出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套全国产化DCS系统(分散控制系統)——华能睿渥,在福州、玉环电厂成功投用,标志着我国煤电领域核心控制设备实现完全自主可控。重型燃机项目获工业和信息化部“两机专项”支持,进入国内第一梯队。研制出我国首套相变型二氧化碳捕集工业示范装置,捕集能耗国际领先。完成华能原创、世界原创COAP(低温氧化吸附工艺) 技术的中试验证,可实现烟气污染物近零排放。率先建成我国第一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天津IGCC示范电站,并创造连续运行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700℃高温合金超超临界发电材料,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2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垃圾、污泥发电技术路线,并在岳阳、杨柳青等地示范应用。
坚持以履责保民生。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华能党组闻令而动、及时部署,各级党组织迅速响应、全面落实,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稳产保供和复工复产工作,在湖北、武汉主战场,华能华中分公司和阳逻电厂逆行出征、抗疫保供,守住了城市“生命线”。中国华能秉承“建设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保护一方环境,造福一方百姓,共建一方和谐”的社会责任理念,以推动贫困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帮助贫困人口实现自我发展为目标,在定点扶贫、对口支援和结对帮扶的贫困地区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50.5亿元,选派621名干部奔赴扶贫一线,实施扶贫项目988个,资助贫困学生1.3万人,帮助26.6万人实现稳定脱贫。总部帮扶的3个贫困县(区)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助力云南“直过民族”拉祜族、佤族22万人实现整族脱贫。聚焦短板弱项,建设西藏派墨公路和澜沧江475公里“沿江一纵”公路,“百县万村活动”解决陕北革命老区2万多人缺水缺电缺路问题,同舟工程资助特殊贫困人口减轻就医负担,栋梁工程资助贫困学生、开展教师培训和特色教学活动。发挥行业优势,建成西藏最大水电站、新疆单体最大扶贫惠民工程和山东最大的光伏扶贫项目,投资开发澜沧江12座水电站,推动25个市县经济发展;帮助西藏墨脱彻底解决4 033户、1.5万人用电问题;发行11亿元“惠农贷”资产支持证券,为近10万家农村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支撑。突出产业扶贫,践行“两山”理念,推动阿合奇县沙棘产业发展,转化科研成果在澜沧县开展“林下三七、冬季马铃薯”种植示范,“品牌扶贫”推动“陕北横山羊肉”产值增加1.68亿元,消费扶贫累计购买和帮助销售农产品13 856万元、3 466万元。中国华能驻新疆阿合奇县别迭里村“访惠聚”工作队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中国华能获得我国慈善领域最高荣誉“中华慈善奖”,连续3年获得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定点扶贫考核最优等级“好”的评价。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发展引领新责任。未来,中国华能将牢牢把握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这一重大使命,牢牢把握“四个革命、一个合作” 能源安全新战略,牢牢把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加快能源转型这一发展大势,牢牢把握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清洁能源企业,全力实现科技创新新领先、绿色转型新领先、效益效率新领先、国际化发展新领先、公司治理新领先、党建质量新领先,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华能力量!
(本文执笔人:李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