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一些沟通与理解,宽容与尊重,以广阔的胸怀包容差异。
看好莱坞电影,听欧美流行音乐,吃全球连锁的麦当劳,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方式。这让我一度有了这样的认知:尽管各国人民肤色、外貌、语言习惯各不相同,但本质上来说并无太大区别。
上了高中以后,为了锻炼英语口语,我经常跑去杭州六公园的“英语角”找老外聊天。在与外国人面对面的接触中,我慢慢发现,我之前的想法太肤浅了,尽管全球化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但在日常交流的细节处,我依旧能够感受到与外国友人之间无法忽视的差异。
我在六公园英语角结识了一位来自美国西雅图的女孩Christina。Christina是典型的西方女孩,个子高挑,笑容迷人,一头金黄色的“大波浪”洋溢着热情活力。她是西雅图某家商报的中文专栏记者,因为2016年G20峰会在杭州召开,她便来到了杭州。Christina的中文很流利,又带着西雅图女孩的调皮劲儿。聊了短短一会儿,我就和她热络起来。为了尽“地主之谊”,我邀请Christina去西湖边一家非常地道的茶馆喝茶。Christina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欣然接受了我的邀请。我们的茶馆体验很开心,但在买单的时候,却出现了小小的插曲——Christina拒绝了我的请客。我以为她是不好意思让我破费,连忙说:“应该的,你远来为客,我当然应该好好招待你啊!”但Christina似乎有些生气,她一再坚持:“你这样做会显得我很自私。”没想到Christina会有这样的顾虑,我决定尊重客人的意见,选择了“AA制”。后来,Christina告诉我:中国人民的好客精神让她十分感动,但是主人的“大包大揽”又往往使她觉得缺少了自主选择性,她更喜欢独立自主,有时她和家人一起用餐,也会各买各的单——我这才明白,原来当时在茶馆,我的“心意”无意间变成了她的“负担”。
这件事让我感慨,也引发我思考。“有朋自远方来”,是中国拥抱世界的必然潮流。我们有一腔热情,但是如果忽视了双方的文化差异,忽略了对方的真正需求,就有可能适得其反。所以了解文化差异非常重要,只有了解,才能理解,进而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真正缔结友谊。于是我开始默默地关注中外文化差异。
我发现,由于思维方式、文化背景的不同,我们在欣赏同一事物时,会有截然不同的体会。比如,我在六公园英语角认识的一位美国外教,他非常喜爱汉字,但他是从纯艺术的角度来欣赏汉字之美的:“其实很多汉字我并不认识,但是我觉得它们像一幅幅画,我太喜欢这些富于变化的线条了!”把汉字当作画来欣赏,这还真是我未曾想过的呢!
但有时,文化差异也会带来一些冲突。和Christina成了闺蜜后,我们经常一起看电影、逛街。某个周末,我们相约去爬北高峰。一同前往的还有我班上的几个同学。Christina外出时喜欢背一只很大很沉的背包,那次爬到半山腰,Christina就有些气喘吁吁。同行的我们班体育委员陈杰看到了,就急忙上去要替Christina背包。他们交流了几句,不知怎的,Christina突然脸色一沉,自顾自就向上爬了。“陈杰,你是不是说了什么话惹恼Christina了?”“没有啊,我只是看她这么累,想帮她背包而已。”陈杰也感到十分困惑。素来十分友善的Christina,之后一直表现得十分冷漠。后来我悄悄问了Christina,才明白始末:“我难道就这么弱吗?需要别人来帮忙背包?”我知道这又是“文化差异”惹的祸,于是连忙拉着陈杰过来解释,双方这才算是消除了误会。Christina也立刻向陈杰道歉:“对不起,我理解错了。只是你们的好意,有时候我会觉得不适应。”这件事让我对文化差异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它的表现或许细微,却渗透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稍有疏忽,就可能在无意间触犯“禁区”。幸好,由于沟通及时,且双方都抱着理解和包容的态度,这次“意外事件”较为顺利的解决。
从和Christina的交往中,我认识到理解与沟通、宽容与尊重的重要。“君子和而不同”,多一份理解与沟通,多一些宽容与尊重,敞开你的胸怀接纳这个广阔的世界——我想这就是我们面对文化差异的应有态度,也是大国国民所需要的素养。
看好莱坞电影,听欧美流行音乐,吃全球连锁的麦当劳,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方式。这让我一度有了这样的认知:尽管各国人民肤色、外貌、语言习惯各不相同,但本质上来说并无太大区别。
上了高中以后,为了锻炼英语口语,我经常跑去杭州六公园的“英语角”找老外聊天。在与外国人面对面的接触中,我慢慢发现,我之前的想法太肤浅了,尽管全球化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但在日常交流的细节处,我依旧能够感受到与外国友人之间无法忽视的差异。
我在六公园英语角结识了一位来自美国西雅图的女孩Christina。Christina是典型的西方女孩,个子高挑,笑容迷人,一头金黄色的“大波浪”洋溢着热情活力。她是西雅图某家商报的中文专栏记者,因为2016年G20峰会在杭州召开,她便来到了杭州。Christina的中文很流利,又带着西雅图女孩的调皮劲儿。聊了短短一会儿,我就和她热络起来。为了尽“地主之谊”,我邀请Christina去西湖边一家非常地道的茶馆喝茶。Christina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欣然接受了我的邀请。我们的茶馆体验很开心,但在买单的时候,却出现了小小的插曲——Christina拒绝了我的请客。我以为她是不好意思让我破费,连忙说:“应该的,你远来为客,我当然应该好好招待你啊!”但Christina似乎有些生气,她一再坚持:“你这样做会显得我很自私。”没想到Christina会有这样的顾虑,我决定尊重客人的意见,选择了“AA制”。后来,Christina告诉我:中国人民的好客精神让她十分感动,但是主人的“大包大揽”又往往使她觉得缺少了自主选择性,她更喜欢独立自主,有时她和家人一起用餐,也会各买各的单——我这才明白,原来当时在茶馆,我的“心意”无意间变成了她的“负担”。
这件事让我感慨,也引发我思考。“有朋自远方来”,是中国拥抱世界的必然潮流。我们有一腔热情,但是如果忽视了双方的文化差异,忽略了对方的真正需求,就有可能适得其反。所以了解文化差异非常重要,只有了解,才能理解,进而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真正缔结友谊。于是我开始默默地关注中外文化差异。
我发现,由于思维方式、文化背景的不同,我们在欣赏同一事物时,会有截然不同的体会。比如,我在六公园英语角认识的一位美国外教,他非常喜爱汉字,但他是从纯艺术的角度来欣赏汉字之美的:“其实很多汉字我并不认识,但是我觉得它们像一幅幅画,我太喜欢这些富于变化的线条了!”把汉字当作画来欣赏,这还真是我未曾想过的呢!
但有时,文化差异也会带来一些冲突。和Christina成了闺蜜后,我们经常一起看电影、逛街。某个周末,我们相约去爬北高峰。一同前往的还有我班上的几个同学。Christina外出时喜欢背一只很大很沉的背包,那次爬到半山腰,Christina就有些气喘吁吁。同行的我们班体育委员陈杰看到了,就急忙上去要替Christina背包。他们交流了几句,不知怎的,Christina突然脸色一沉,自顾自就向上爬了。“陈杰,你是不是说了什么话惹恼Christina了?”“没有啊,我只是看她这么累,想帮她背包而已。”陈杰也感到十分困惑。素来十分友善的Christina,之后一直表现得十分冷漠。后来我悄悄问了Christina,才明白始末:“我难道就这么弱吗?需要别人来帮忙背包?”我知道这又是“文化差异”惹的祸,于是连忙拉着陈杰过来解释,双方这才算是消除了误会。Christina也立刻向陈杰道歉:“对不起,我理解错了。只是你们的好意,有时候我会觉得不适应。”这件事让我对文化差异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它的表现或许细微,却渗透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稍有疏忽,就可能在无意间触犯“禁区”。幸好,由于沟通及时,且双方都抱着理解和包容的态度,这次“意外事件”较为顺利的解决。
从和Christina的交往中,我认识到理解与沟通、宽容与尊重的重要。“君子和而不同”,多一份理解与沟通,多一些宽容与尊重,敞开你的胸怀接纳这个广阔的世界——我想这就是我们面对文化差异的应有态度,也是大国国民所需要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