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任何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都离不开孕育自身的文化土壤,离不开时代、民族、文化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艺术是观念、思想、意识表达的一种媒介,油画是艺术表现的一种方式,是图像表现语言的一种媒介。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软实力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艺术形式也越来越多地侧重立足于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杨参军先生作为中国油画艺术的代表人物,其油画作品更多地吸收了中国元素,在西方油画表现形式的基础上,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理念,展现出中西艺术表现形式的相互吸收,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当今中国油画表现形式发展的一种趋势。与时代同步,结合油画的本体语言,挖掘属于本民族的新油画表现形式,对于中国当代油画艺术的发展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与意义。本文立足于杨参军先生油画风景的艺术表现形式,选取其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油画风景作品,从绘画语言的表现形式出发,着重分析、研究其油画风景作品的构成形式、颜色构成、写意性等方面,总结共性、规律,寻求油画艺术表现形式的新途径。
关键词:本体语言;构成形式;颜色构成;写意性
一、构成形式
构成形式一般指构成某种事物的各个因素以及材料等之间的关系,不同事物中包含多样的关系,事物的形式也因对象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性和变化。油画作品的构成因素包括颜色、形状、方向、大小、面积等,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构成等能够形成、变化、衍生出不同的构成形式。
(一)点、线、面的组合关系
杨参军先生的风景油画作品体现了高度的概括性,他从现实景物中进行提取、抽离、总结、概括,简化了部分细节,将现实中的物象整合为若干大小不一、不同面积的颜色,并注重各个颜色面积之间的关系对比,如明度、纯度、色相等。杨参军努力营造各个色块之间的和谐,在颜色关系的把握上体现了很高的艺术把控能力。这些颜色用方、圆等不同形式的线条分割,利用线条加强各个色块之间的联系,面与线在形状上有所对比,形式感极强。线条的长短、粗细、方向、曲直等变化都有一定的考究,线条苍劲有力且浑厚,力求干脆、果断,尽力避免重复、拖拉,显现出较强的生命力与张力。线条的抑扬顿挫产生了点状色块,具有一定的装饰性,这种点状色块又是线条的另一种形式—短线条,其与长线条之间产生了一种长度、大小上的节奏变化,有很强的节奏感。
(二)形体面积的组合关系
风景油画中景物的组合关系在层次上一般分为近、中、远三层。这种层次的安排在西方油画风景中较为普遍。如图1所示,画面中天空所占面积较多,符合一般的审美倾向,整幅画面的视觉中心相对偏下。由于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由重力主导的世界,因此,我们居住在一个各向异性的空间中[1]。人们习惯于视觉重力,将画面的下部分看得更重一些,这样的构图安排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然而,在杨参军先生的油画风景作品中,作品下部分的视觉重力明显被加强,天空与景物之间的分割被抬高,天空形体面积减小,画面内容上移,整个画面显得更加稳定、平衡。画面中近景被整合概括,只取近景中的很小一部分,在形体面积关系上近景较少,而更多、更大面积的是远景与中景。首先,这样的面积安排会突出物象的整体气势,将视觉美感带入画面所营造的整体氛围中,而不会将视觉注意力局限于细节,拘泥于作品的精细度,这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追求有一定的相似性;其次,形体面积的安排与所表现的主题有很大关系,北方地势平坦,起伏相对较少,缺少高低错落的层次节奏,平坦空旷的原野缺少内容,天空的平静与地面的平坦难免使画面的表现过于单调、空乏,加之作品所表现的主题为“北方大地的面貌”,其本身呈现的是苍凉与空旷 、暖阳高照与枯枝丛生的场景,所以,有必要减少天空的面积比例,增加画面下面部分的内容。总之,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习惯以及所表现主题的客观要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种形体面积安排的必要性。
二、颜色构成
色彩是通过眼、脑和人们的生活经验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2]。一方面,现实中的色彩通过眼、脑产生视觉效应,这种色彩是客观的。另一方面,人们的感知能力有一定的差异,人们逐渐通过感知色彩去表现颜色,用颜色模仿现实中的色彩,练习、总结、归纳、整理并形成自身的色彩体系,这种色彩体系是主观的,具有主体性,它综合了理论以及人对现实世界的实践体验,包含了情感、心理等各种感性因素。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情感是起到重要作用的心理要素[3]。
(一)顏色的并置与归纳
任何艺术作品都包含着矛盾的对立与统一,内容与形式中都存在着矛盾,内容是本质,而形式是表象。颜色作为油画的重要组成要素,同样存在对立与统一。在颜色的冷暖倾向方面,颜色中的冷暖互为补充,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暖颜色中包含着冷颜色,颜色的冷暖具有相对性,既对立又相互调和、稳定。杨参军先生的风景油画中颜色的“质量”较高,体现了作者较高的颜色把控能力和油画绘画技艺。颜色的“质量”体现为对“度”的把握,对纯度、明度等因素的把控,在作品中把所有“关系度”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其中包括:对各个形体颜色色块之间“关系度”的把握和同一颜色色块中不同颜色间“关系度”的把握。杨参军的作品中各种颜色相互呼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色彩并置且适度,这种对颜色对比度的把握,对颜色并置的适度安排都体现了作者较高的艺术造诣,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中国传统美学在“美”的问题上有一个重要观点就是: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美”离不开人的审美活动[4]。自然美是客观存在,而艺术家的审美情趣与自然美结合能够创作出艺术作品的美—“艺术美”。艺术作品的美体现了自然美与审美情趣的高度统一。杨参军先生油画风景作品中的颜色是对自然美中客观存在的颜色的高度概括和归纳,而不是模仿,他将自然风景中的物象概括归纳为符合艺术家审美理念的颜色,简化一部分颜色,提炼、概括、归纳出一部分颜色。这种颜色的归纳奠定了油画作品的基调,从整体上表现出客观对象的本质内容,在形式上掺杂了个人对自然景物的主观情感。 从色彩理论上讲,物体在现实自然中,其本身颜色会因其存在的空间、光线的变化而变化,油画风景受太阳光线影响较为严重,其本身固有颜色改变较多,因而需要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对颜色的调控能力。物体表面最亮部分会呈现出较高明度的灰色,因其纯度、明度较低而难以把握,杨参军先生的油画风景作品中对各个颜色的归纳适度,完美处理了各个区域颜色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其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精准体现了所表现的现实主题内容。
(二)颜色的和谐与对比
颜色的和谐体现在油画作品中每个颜色在明度、纯度、色相上的相对一致性和统一性。杨参军油画风景作品中的色调感极强,色调鲜明,色彩的饱和度和明度极为协调,在浓烈的色泽中散发出悦目的光辉,展现出他优秀的色彩禀赋[5],这也是范迪安先生对其作品颜色的评价。杨参军作品中颜色的纯度较低,他利用补色关系调和,使颜色呈现出高度的稳定性,颜色整体较为平和、舒缓,颜色与颜色之间和谐而有秩序。
在部分细节处或笔触相对较小的部分,杨参军制造了颜色上的对比关系,冷颜色中含有少量的暖颜色,暖颜色中含有少量的冷颜色,在冷暖对比中使画面颜色更丰富,画面内容更充实。其画面颜色中大量使用灰、黑色,增加了画面的深度及分量,具有稳定画面效果的作用,光线感、空气的流动性在这些颜色的衬托下更加强烈,将画面氛围营造得更加浓烈。
三、写意性
“写意性”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重要核心理念[6]。意境美不但是中国传统审美的定式标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绘画艺术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与内涵,把握其整体的视觉印象,精炼其独有的特征,从现实自然景物中提取而来,又避免刻意描绘现实物象。绘画表现形式强调其物象的意象美。朱光潜明确指出,“美”(审美对象)不是物而是“物的形象”[7]。“写意性”是中国油画发展不可忽视的特性,它根植于社会环境、文化语境等本土因素,西方油画与中国传统绘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催生了当代油画艺术表现语言的新形式。
(一)形体及轮廓的写意性
在油画艺术表现中,形体通过色块对比而显现,色块与色块之间颜色对比的强弱体现出物象的虚实关系。杨参军风景油画中物象的形体呈现出很强的写意性,物象的形体没有很清晰、具体的边界,不拘泥于一些细节,强调的是作品的一气呵成,用强有力的笔触表现颜色,用颜色的相互交织、对比衬托出形体,形体与形体之间相互渗透,甚至相融合,营造出一种“境”,既有具象绘画的特征,又有意象美的特性。形体的这种写意性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既依托现实景物又不完全模仿现实景物,将现实美与个人的审美情趣结合,从而产生艺术作品的艺术美。艺术美是审美意象,体现了艺术家个人的情感以及对现实的个体体验。
形体的轮廓通过颜色的堆叠自然而成,保留绘画过程的痕迹,保留笔触的节奏变化,使画面显得生动、自然。轮廓一部分断开,一部分连贯,隐约透出轮廓,轮廓又似断非连,虚实结合,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写意性”,并将其融合于油画风景表现中,即一方面有油画本体艺术表现语言的魅力,另一方面又透露出中国写意画所呈现的独特精神气质。
(二)颜色的写意性
杨参军风景作品中的颜色具有较强的写意性,每一部分颜色中都包括了其他颜色的并置,颜色极其饱和,各种颜色在混沌与融合中交织,这些主观加入的颜色并不是为了表现物象本身颜色而创造的,而是为了在颜色与颜色之间制造冲突,使颜色内容更加丰富,使颜色的形式更加脱离表象,更具“写意性”。高饱和度的颜色更能使颜色间达到交融,这也体现了“水墨写意”的特性,油画颜料相对水墨有其自身的特性,不易产生“写意性”的效果,因此,应用高饱和度的油画颜色,能够使油画颜料更具“写意性”。一种颜色用笔的力度大小有别,笔触的长短、轻重有别,一部分压实画布,一部分又轻压画布,虚实中穿插着颜色面积大小、强弱的变化,这种用笔、用色的方式无不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写意性”的创作理念,毛笔的下笔有轻重之别,水墨有干、湿、浓、淡、焦之别,其特性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这种传统的“写意性”。“写意性”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这种理念根植于本民族文化语境,对人们的审美观念产生相应的影响,油画艺术创作者在这样的外部因素作用中将不可避免地也受其影响。杨参军油画风景作品中颜色的“写意性”既是个人对艺术的感知、体验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的偶然,也是中国油画本体语言发展的必然。
四、结语
综上所述,杨参军油画的风景艺术表现形式高度体现了中西繪画艺术表现形式及审美理念的融合,也代表了油画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中国崛起所引领的民族自信在文化上也带给中华民族空前的文化自信。油画在中国艺术的进程中不断得到发展和更新,油画艺术表现的形式越来越多地立足于中国元素和中华文化传统。杨参军先生的风景油画艺术表现形式无疑在中国油画发展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它体现了当代油画艺术表现形式的整体发展趋势,也反映了当代油画艺术家对油画表现形式的新探索,研究其油画风景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前瞻性,也能够为中国绘画艺术表现形式的发展提供重要依据,作出重要学术贡献。
作者简介
朱万雷,1981年1月生,男,汉族,河南郑州人,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美术学。
参考文献
[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25.
[2]刘翔.设计色彩[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19:2.
[3]王宏剑.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105.
[4]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3.
[5]范迪安.杨参军的视觉之思[J].油画艺术,2014(1):68-69.
[6]卢家华.杨参军风景画的写意性[J].美术观察,2019(12):124-125.
[7]朱光潜.美学怎样才能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M]//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三卷).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72.
关键词:本体语言;构成形式;颜色构成;写意性
一、构成形式
构成形式一般指构成某种事物的各个因素以及材料等之间的关系,不同事物中包含多样的关系,事物的形式也因对象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性和变化。油画作品的构成因素包括颜色、形状、方向、大小、面积等,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构成等能够形成、变化、衍生出不同的构成形式。
(一)点、线、面的组合关系
杨参军先生的风景油画作品体现了高度的概括性,他从现实景物中进行提取、抽离、总结、概括,简化了部分细节,将现实中的物象整合为若干大小不一、不同面积的颜色,并注重各个颜色面积之间的关系对比,如明度、纯度、色相等。杨参军努力营造各个色块之间的和谐,在颜色关系的把握上体现了很高的艺术把控能力。这些颜色用方、圆等不同形式的线条分割,利用线条加强各个色块之间的联系,面与线在形状上有所对比,形式感极强。线条的长短、粗细、方向、曲直等变化都有一定的考究,线条苍劲有力且浑厚,力求干脆、果断,尽力避免重复、拖拉,显现出较强的生命力与张力。线条的抑扬顿挫产生了点状色块,具有一定的装饰性,这种点状色块又是线条的另一种形式—短线条,其与长线条之间产生了一种长度、大小上的节奏变化,有很强的节奏感。
(二)形体面积的组合关系
风景油画中景物的组合关系在层次上一般分为近、中、远三层。这种层次的安排在西方油画风景中较为普遍。如图1所示,画面中天空所占面积较多,符合一般的审美倾向,整幅画面的视觉中心相对偏下。由于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由重力主导的世界,因此,我们居住在一个各向异性的空间中[1]。人们习惯于视觉重力,将画面的下部分看得更重一些,这样的构图安排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然而,在杨参军先生的油画风景作品中,作品下部分的视觉重力明显被加强,天空与景物之间的分割被抬高,天空形体面积减小,画面内容上移,整个画面显得更加稳定、平衡。画面中近景被整合概括,只取近景中的很小一部分,在形体面积关系上近景较少,而更多、更大面积的是远景与中景。首先,这样的面积安排会突出物象的整体气势,将视觉美感带入画面所营造的整体氛围中,而不会将视觉注意力局限于细节,拘泥于作品的精细度,这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追求有一定的相似性;其次,形体面积的安排与所表现的主题有很大关系,北方地势平坦,起伏相对较少,缺少高低错落的层次节奏,平坦空旷的原野缺少内容,天空的平静与地面的平坦难免使画面的表现过于单调、空乏,加之作品所表现的主题为“北方大地的面貌”,其本身呈现的是苍凉与空旷 、暖阳高照与枯枝丛生的场景,所以,有必要减少天空的面积比例,增加画面下面部分的内容。总之,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习惯以及所表现主题的客观要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种形体面积安排的必要性。
二、颜色构成
色彩是通过眼、脑和人们的生活经验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2]。一方面,现实中的色彩通过眼、脑产生视觉效应,这种色彩是客观的。另一方面,人们的感知能力有一定的差异,人们逐渐通过感知色彩去表现颜色,用颜色模仿现实中的色彩,练习、总结、归纳、整理并形成自身的色彩体系,这种色彩体系是主观的,具有主体性,它综合了理论以及人对现实世界的实践体验,包含了情感、心理等各种感性因素。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情感是起到重要作用的心理要素[3]。
(一)顏色的并置与归纳
任何艺术作品都包含着矛盾的对立与统一,内容与形式中都存在着矛盾,内容是本质,而形式是表象。颜色作为油画的重要组成要素,同样存在对立与统一。在颜色的冷暖倾向方面,颜色中的冷暖互为补充,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暖颜色中包含着冷颜色,颜色的冷暖具有相对性,既对立又相互调和、稳定。杨参军先生的风景油画中颜色的“质量”较高,体现了作者较高的颜色把控能力和油画绘画技艺。颜色的“质量”体现为对“度”的把握,对纯度、明度等因素的把控,在作品中把所有“关系度”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其中包括:对各个形体颜色色块之间“关系度”的把握和同一颜色色块中不同颜色间“关系度”的把握。杨参军的作品中各种颜色相互呼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色彩并置且适度,这种对颜色对比度的把握,对颜色并置的适度安排都体现了作者较高的艺术造诣,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中国传统美学在“美”的问题上有一个重要观点就是: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美”离不开人的审美活动[4]。自然美是客观存在,而艺术家的审美情趣与自然美结合能够创作出艺术作品的美—“艺术美”。艺术作品的美体现了自然美与审美情趣的高度统一。杨参军先生油画风景作品中的颜色是对自然美中客观存在的颜色的高度概括和归纳,而不是模仿,他将自然风景中的物象概括归纳为符合艺术家审美理念的颜色,简化一部分颜色,提炼、概括、归纳出一部分颜色。这种颜色的归纳奠定了油画作品的基调,从整体上表现出客观对象的本质内容,在形式上掺杂了个人对自然景物的主观情感。 从色彩理论上讲,物体在现实自然中,其本身颜色会因其存在的空间、光线的变化而变化,油画风景受太阳光线影响较为严重,其本身固有颜色改变较多,因而需要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对颜色的调控能力。物体表面最亮部分会呈现出较高明度的灰色,因其纯度、明度较低而难以把握,杨参军先生的油画风景作品中对各个颜色的归纳适度,完美处理了各个区域颜色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其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精准体现了所表现的现实主题内容。
(二)颜色的和谐与对比
颜色的和谐体现在油画作品中每个颜色在明度、纯度、色相上的相对一致性和统一性。杨参军油画风景作品中的色调感极强,色调鲜明,色彩的饱和度和明度极为协调,在浓烈的色泽中散发出悦目的光辉,展现出他优秀的色彩禀赋[5],这也是范迪安先生对其作品颜色的评价。杨参军作品中颜色的纯度较低,他利用补色关系调和,使颜色呈现出高度的稳定性,颜色整体较为平和、舒缓,颜色与颜色之间和谐而有秩序。
在部分细节处或笔触相对较小的部分,杨参军制造了颜色上的对比关系,冷颜色中含有少量的暖颜色,暖颜色中含有少量的冷颜色,在冷暖对比中使画面颜色更丰富,画面内容更充实。其画面颜色中大量使用灰、黑色,增加了画面的深度及分量,具有稳定画面效果的作用,光线感、空气的流动性在这些颜色的衬托下更加强烈,将画面氛围营造得更加浓烈。
三、写意性
“写意性”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重要核心理念[6]。意境美不但是中国传统审美的定式标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绘画艺术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与内涵,把握其整体的视觉印象,精炼其独有的特征,从现实自然景物中提取而来,又避免刻意描绘现实物象。绘画表现形式强调其物象的意象美。朱光潜明确指出,“美”(审美对象)不是物而是“物的形象”[7]。“写意性”是中国油画发展不可忽视的特性,它根植于社会环境、文化语境等本土因素,西方油画与中国传统绘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催生了当代油画艺术表现语言的新形式。
(一)形体及轮廓的写意性
在油画艺术表现中,形体通过色块对比而显现,色块与色块之间颜色对比的强弱体现出物象的虚实关系。杨参军风景油画中物象的形体呈现出很强的写意性,物象的形体没有很清晰、具体的边界,不拘泥于一些细节,强调的是作品的一气呵成,用强有力的笔触表现颜色,用颜色的相互交织、对比衬托出形体,形体与形体之间相互渗透,甚至相融合,营造出一种“境”,既有具象绘画的特征,又有意象美的特性。形体的这种写意性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既依托现实景物又不完全模仿现实景物,将现实美与个人的审美情趣结合,从而产生艺术作品的艺术美。艺术美是审美意象,体现了艺术家个人的情感以及对现实的个体体验。
形体的轮廓通过颜色的堆叠自然而成,保留绘画过程的痕迹,保留笔触的节奏变化,使画面显得生动、自然。轮廓一部分断开,一部分连贯,隐约透出轮廓,轮廓又似断非连,虚实结合,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写意性”,并将其融合于油画风景表现中,即一方面有油画本体艺术表现语言的魅力,另一方面又透露出中国写意画所呈现的独特精神气质。
(二)颜色的写意性
杨参军风景作品中的颜色具有较强的写意性,每一部分颜色中都包括了其他颜色的并置,颜色极其饱和,各种颜色在混沌与融合中交织,这些主观加入的颜色并不是为了表现物象本身颜色而创造的,而是为了在颜色与颜色之间制造冲突,使颜色内容更加丰富,使颜色的形式更加脱离表象,更具“写意性”。高饱和度的颜色更能使颜色间达到交融,这也体现了“水墨写意”的特性,油画颜料相对水墨有其自身的特性,不易产生“写意性”的效果,因此,应用高饱和度的油画颜色,能够使油画颜料更具“写意性”。一种颜色用笔的力度大小有别,笔触的长短、轻重有别,一部分压实画布,一部分又轻压画布,虚实中穿插着颜色面积大小、强弱的变化,这种用笔、用色的方式无不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写意性”的创作理念,毛笔的下笔有轻重之别,水墨有干、湿、浓、淡、焦之别,其特性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这种传统的“写意性”。“写意性”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这种理念根植于本民族文化语境,对人们的审美观念产生相应的影响,油画艺术创作者在这样的外部因素作用中将不可避免地也受其影响。杨参军油画风景作品中颜色的“写意性”既是个人对艺术的感知、体验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的偶然,也是中国油画本体语言发展的必然。
四、结语
综上所述,杨参军油画的风景艺术表现形式高度体现了中西繪画艺术表现形式及审美理念的融合,也代表了油画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中国崛起所引领的民族自信在文化上也带给中华民族空前的文化自信。油画在中国艺术的进程中不断得到发展和更新,油画艺术表现的形式越来越多地立足于中国元素和中华文化传统。杨参军先生的风景油画艺术表现形式无疑在中国油画发展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它体现了当代油画艺术表现形式的整体发展趋势,也反映了当代油画艺术家对油画表现形式的新探索,研究其油画风景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前瞻性,也能够为中国绘画艺术表现形式的发展提供重要依据,作出重要学术贡献。
作者简介
朱万雷,1981年1月生,男,汉族,河南郑州人,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美术学。
参考文献
[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25.
[2]刘翔.设计色彩[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19:2.
[3]王宏剑.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105.
[4]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3.
[5]范迪安.杨参军的视觉之思[J].油画艺术,2014(1):68-69.
[6]卢家华.杨参军风景画的写意性[J].美术观察,2019(12):124-125.
[7]朱光潜.美学怎样才能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M]//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三卷).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