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之乐乐无穷。”走进书的田地,感受浓浓书香,学生不但能积累语言,丰富知识,还能陶冶情操,滋润心田。作为老师,我们有必要给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把好书捧到学生面前,让他们感受浓浓书香,体验到阅读的快乐。
一、播一颗 “种子”,种入心田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是引起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因此,阅读,它也需要兴趣来帮忙引路,需要兴趣给予学生参与阅读源源不断的动力。在学生心田,我们悄悄地播下一颗名叫“兴趣”的阅读种子,在广阔的书海中,这颗种子就会慢慢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1、教师引路
我们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材内容,在学生学习了文本正意犹未尽的时候,给学生以指向,有选择地对内容进行拓展延伸,推荐相应篇目或书目给学生,指导学生在课外进行拓展阅读。拓展阅读就像一条丝线,无形中将课外阅读与语文课堂学习串联了起来;拓展阅读,又像是一道精神大餐,它使教材越读越厚,还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和知识面。
此外,在平日里,教师也不应该只要求学生阅读,其实,自己也要阅读。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选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实际的新书,提前进行阅读。如适合低年级阅读的绘本读物、“小屁孩”系列,适合中年级阅读的杨红樱作品“马小跳”、“非常小说”和“笑猫日记”系列,适合高年级阅读的《小王子》和一些人物传记等。在大量的提前阅读过后,教师就可以有的放矢,有选择地推荐给学生阅读,或在课内课外陪伴学生一起阅读,带领学生走进阅读的田地。
2、学生推荐
漫画、笑话、童话、冒险故事、少年杂志……学生爱看什么看什么。学生看什么书,教师不要对其有太多的约束,只要不是坏书就行,教师要鼓励学生看“杂”书。学生看得越杂,知识面越广。正如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关于读书的话:“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学生在书海里按自己的喜好来淘“宝”,如果发现有意思或喜欢的好书,就可以像推荐宝贝那样把书推荐给他人阅读了。每个同学都可以成为“好书代言人”,由“好书代言人”向自己班级同学或者平行班同学,甚至其他年级同学进行推荐,这样,就能形成好书共享的效果。若人人推荐一本好书,那么,我们每人就能拥有无数本好书了。那一本本好书就会如同无数颗“种子”那般播在我们学生的心田。
3、亲子共读
在学生阅读的起步阶段,亲子共读是一种别样的、非常有效的阅读方式。因为学生的阅读不只是在学校,更多的是在家里。教师要借助家长会、家校路路通平台或家访机会,多与家长沟通,向家长倡议、强调亲子共读的益处,并给家长下发“亲子共读快乐任务单”(阅读推荐书目、亲子共读分享表)。周末,家长陪着孩子走进书香四溢的书店,或者每天夜晚早一点关掉电视、停下手中的“游戏”,陪伴孩子共捧一本书,把阅读当作生活的一部分,久而久之,阅读就会自然地融入到生活中,成为一种习惯,这将让孩子终身受益。此外,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孩子与父母在知识和情感上还能得到共鸣,获得许多亲子交流的共同语言,这会让孩子兴奋不已,对下一次阅读充满期待。
二、开一块“自留地”,任他耕耘
每个人都向往自由;每个人进行阅读,也同样向往自由。所以,教师除了平日里组织学生进行整班阅读以外,还要给学生开出一块“自留地”,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多种阅读途径和定期交流的机会,让他们进行自由阅读、自由交流。
1、教师可以在每周选择2-3个固定时段作为阅读课,让学生进行自由阅读。这样一来,每周一到阅读课,学生就会迫不及待地拿出书来看,久而久之,就能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一部分特别爱看书的学生就连下课或中午的时间,也会拿出来看看。周边的同学耳濡目染,慢慢地也会融入到爱看书的群体中。
2、学生的阅读途径也可以是多样的,我们要让学生尽可能地看到最多的书。除了到书店购买书籍阅读、图书馆借阅、学校阅览室阅读外,我们每班还可以建立一个班级图书角。图书资源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捐赠,然后建立一个简单而又可行的借阅制度就行了。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我们还可以与其他班级建立合作关系,进行资源互换、资源共享。此外,我们还可以借助网络,走进学校电子阅览室进行电子阅读。电子阅读的范围更广,方式也更加快捷方便。
3、定期的阅读交流是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我们可以利用每周五早读和午自习时间,让学生对一周的阅读情况进行总结、反馈。先分组进行汇报阅读书目、书的大概内容以及自己的阅读感受,然后每组选一名学生代表(组内轮流)进行全班交流,最后教师加以总结、评价。
三、办一次“展示会”,各显所长
“展示会”是学生读书过程的一个呈现、一种反应,也是读书成果展示的一个平台。我们可以通过诗歌朗诵比赛、古诗文知识竞赛、现场作文赛、“最佳好书代言人”评比、亲子共读成果展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把自己一段时间阅读后的进步和收获表现出来,让学生切实地体验到读书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
如“亲子共读成果展”中,我们可以向家长发放《邀请函》,邀请家长主动报名,陪同自己的孩子共同参与学校组织的讲故事比赛或亲子诗歌朗诵赛,对于还没开展起亲子共读活动的家长来说,也是一次学习。对于在亲子比赛中表现突出的家庭,更是一次激励。学校可以选择适合的读物作为奖品,让阅读活动不断地延续下去。此外,我们还会注重平时的家庭阅读情况反馈。我们会根据家长做的家庭阅读计划、家庭藏书量以及平时的亲子阅读情况记录等,评出自己班级的“阅读小博士”和“书香家庭”。
阅读,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他们的知识,还滋润了他们的心田,这对于他们来说是终身受益的。我愿我的学生每天徜徉在书海,品味书香,用最静心的阅读,来填实比天空更广阔的心灵,快乐成长。
生成新问
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学习主要是为了使用,更好的为学习、工作和生活服务,解决的问题也都是些实用性的问题,当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后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后要能运用到实处,在应用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问题,这既是前一次学习的结束也是下一次学习的开始。
例如:接上面的内容,学生将整合素材进行整合后,当在小组内进行相互交流时,又会发现新的问题。在放映时我不需要所有的内容同时出现或者放映时我不一定都按顺序来放该如何办;声音我想在我放映的时候能从第2张放映到第6张该如何设置等等。
围绕以上问题我们又进入了下一环节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任长松.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 郑丹丹(译).探究式教学实践指导[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一、播一颗 “种子”,种入心田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是引起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因此,阅读,它也需要兴趣来帮忙引路,需要兴趣给予学生参与阅读源源不断的动力。在学生心田,我们悄悄地播下一颗名叫“兴趣”的阅读种子,在广阔的书海中,这颗种子就会慢慢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1、教师引路
我们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材内容,在学生学习了文本正意犹未尽的时候,给学生以指向,有选择地对内容进行拓展延伸,推荐相应篇目或书目给学生,指导学生在课外进行拓展阅读。拓展阅读就像一条丝线,无形中将课外阅读与语文课堂学习串联了起来;拓展阅读,又像是一道精神大餐,它使教材越读越厚,还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和知识面。
此外,在平日里,教师也不应该只要求学生阅读,其实,自己也要阅读。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选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实际的新书,提前进行阅读。如适合低年级阅读的绘本读物、“小屁孩”系列,适合中年级阅读的杨红樱作品“马小跳”、“非常小说”和“笑猫日记”系列,适合高年级阅读的《小王子》和一些人物传记等。在大量的提前阅读过后,教师就可以有的放矢,有选择地推荐给学生阅读,或在课内课外陪伴学生一起阅读,带领学生走进阅读的田地。
2、学生推荐
漫画、笑话、童话、冒险故事、少年杂志……学生爱看什么看什么。学生看什么书,教师不要对其有太多的约束,只要不是坏书就行,教师要鼓励学生看“杂”书。学生看得越杂,知识面越广。正如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关于读书的话:“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学生在书海里按自己的喜好来淘“宝”,如果发现有意思或喜欢的好书,就可以像推荐宝贝那样把书推荐给他人阅读了。每个同学都可以成为“好书代言人”,由“好书代言人”向自己班级同学或者平行班同学,甚至其他年级同学进行推荐,这样,就能形成好书共享的效果。若人人推荐一本好书,那么,我们每人就能拥有无数本好书了。那一本本好书就会如同无数颗“种子”那般播在我们学生的心田。
3、亲子共读
在学生阅读的起步阶段,亲子共读是一种别样的、非常有效的阅读方式。因为学生的阅读不只是在学校,更多的是在家里。教师要借助家长会、家校路路通平台或家访机会,多与家长沟通,向家长倡议、强调亲子共读的益处,并给家长下发“亲子共读快乐任务单”(阅读推荐书目、亲子共读分享表)。周末,家长陪着孩子走进书香四溢的书店,或者每天夜晚早一点关掉电视、停下手中的“游戏”,陪伴孩子共捧一本书,把阅读当作生活的一部分,久而久之,阅读就会自然地融入到生活中,成为一种习惯,这将让孩子终身受益。此外,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孩子与父母在知识和情感上还能得到共鸣,获得许多亲子交流的共同语言,这会让孩子兴奋不已,对下一次阅读充满期待。
二、开一块“自留地”,任他耕耘
每个人都向往自由;每个人进行阅读,也同样向往自由。所以,教师除了平日里组织学生进行整班阅读以外,还要给学生开出一块“自留地”,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多种阅读途径和定期交流的机会,让他们进行自由阅读、自由交流。
1、教师可以在每周选择2-3个固定时段作为阅读课,让学生进行自由阅读。这样一来,每周一到阅读课,学生就会迫不及待地拿出书来看,久而久之,就能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一部分特别爱看书的学生就连下课或中午的时间,也会拿出来看看。周边的同学耳濡目染,慢慢地也会融入到爱看书的群体中。
2、学生的阅读途径也可以是多样的,我们要让学生尽可能地看到最多的书。除了到书店购买书籍阅读、图书馆借阅、学校阅览室阅读外,我们每班还可以建立一个班级图书角。图书资源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捐赠,然后建立一个简单而又可行的借阅制度就行了。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我们还可以与其他班级建立合作关系,进行资源互换、资源共享。此外,我们还可以借助网络,走进学校电子阅览室进行电子阅读。电子阅读的范围更广,方式也更加快捷方便。
3、定期的阅读交流是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我们可以利用每周五早读和午自习时间,让学生对一周的阅读情况进行总结、反馈。先分组进行汇报阅读书目、书的大概内容以及自己的阅读感受,然后每组选一名学生代表(组内轮流)进行全班交流,最后教师加以总结、评价。
三、办一次“展示会”,各显所长
“展示会”是学生读书过程的一个呈现、一种反应,也是读书成果展示的一个平台。我们可以通过诗歌朗诵比赛、古诗文知识竞赛、现场作文赛、“最佳好书代言人”评比、亲子共读成果展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把自己一段时间阅读后的进步和收获表现出来,让学生切实地体验到读书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
如“亲子共读成果展”中,我们可以向家长发放《邀请函》,邀请家长主动报名,陪同自己的孩子共同参与学校组织的讲故事比赛或亲子诗歌朗诵赛,对于还没开展起亲子共读活动的家长来说,也是一次学习。对于在亲子比赛中表现突出的家庭,更是一次激励。学校可以选择适合的读物作为奖品,让阅读活动不断地延续下去。此外,我们还会注重平时的家庭阅读情况反馈。我们会根据家长做的家庭阅读计划、家庭藏书量以及平时的亲子阅读情况记录等,评出自己班级的“阅读小博士”和“书香家庭”。
阅读,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他们的知识,还滋润了他们的心田,这对于他们来说是终身受益的。我愿我的学生每天徜徉在书海,品味书香,用最静心的阅读,来填实比天空更广阔的心灵,快乐成长。
生成新问
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学习主要是为了使用,更好的为学习、工作和生活服务,解决的问题也都是些实用性的问题,当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后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后要能运用到实处,在应用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问题,这既是前一次学习的结束也是下一次学习的开始。
例如:接上面的内容,学生将整合素材进行整合后,当在小组内进行相互交流时,又会发现新的问题。在放映时我不需要所有的内容同时出现或者放映时我不一定都按顺序来放该如何办;声音我想在我放映的时候能从第2张放映到第6张该如何设置等等。
围绕以上问题我们又进入了下一环节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任长松.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 郑丹丹(译).探究式教学实践指导[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