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记者新闻采访形式的转型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3216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融媒体时代下,广播新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从广播新闻内容、广播新闻形式、广播新闻栏目,都需要与时俱进,与时代接轨,服务听众,注入创新理念。广播电视新闻创新的基本要求是保证新闻内容的质量,建设好广播新闻文化,强化时新观念,服务大众。
  一、融时代新闻记者从业面临的困境
  新闻的真实性是贯穿新闻采访、编辑等的全过程,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以视频与声音的形式来传播新闻,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它非常容易引起受众的注意。因因此,在融媒体时代,传统的新闻记者如果想要获得受众的注意,打破常规,实现转型还面临着一些困难。
  (一)采访途径的转型
  在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的采访途径与采访形式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摸索。首先记者要不断提高的自己的业务能力与业务水平,要在保证新的舆论环境的条件下,甄别新闻事件的真假,保持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另外,在传统的采访过程当中记者只要捕捉到优质画面,新闻就成功了一半。在媒介融合背景下,记者一方面需要积极提供信息源,一方面还需要提供网络、报纸、电视等多种服务。在具体采访过程中,记者要有较强的敏感性,画面、声音、图片、视频等都是重要的素材,传统记者采访的旧思路、旧观念急需改变。
  (二)管理理念的制约
  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对媒体管理带来一定困扰。我国大部分电视台均已形成了自己稳定的节目制作流程,在条条框框的规定下,无法充分发挥记者的创造性与主动性。给记者更多的自由、简化审批程序、积极探究管理模式上的创新,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技术壁垒
  媒介融合根本诱因是数字技术的成熟,新型媒体的发展倒逼传统媒体踏上数字化转型之路。新闻的数字化生产对采编人才的要求更高,除了掌握圖、文、视频等媒体产品的采编技能,还要求新闻记者掌握多媒体平台采编技术,特别是对互联网传播技术的熟练运用,而这恰恰对新闻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构成了挑战,成了很多新闻记者转型途中难以突破的技术壁垒。
  二、融媒体时代记者新闻采访模式的转型
  (一)加强对融媒体的认知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记者应充分认识新媒体的助推作用,正确认识媒介融合。新形势下,电视台与新兴媒体两者之间不是此消彼长、非此即彼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实现竞合共赢。新兴媒体的发展将会扩大电视品牌优势、内容生产优势,进而促使电视台层次影响力加深、内容覆盖范围增加。另外,及时引入新兴媒体,还可实现受众与电视台之间的巨大变革,真正将受众吸引到电视传播活动的制造、评价中来,做到形式内容、心理的贴近。在正确认识时代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记者还应加强自身学习与提升,真正成为通才,不仅会采访写作,还能拍摄、记录,并可熟练使用多种媒体、设备,快捷发送多媒体产品,以专业的水准、技术从事自身工作。
  (二)重新定位角色
  在传统媒体垄断信息的时代,新闻机构是唯一信源,在信息传播链条中,新闻记者是“居高临下”的“传播者”。然而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媒介传播技术的更新迭代对新闻的时效性、采编流程、传播方式与渠道等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人人都是记者”的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在行业中已不再完全掌握新闻制播主动权,新闻记者的“主角光环”日渐式微。在这样的情况下,新闻记者必须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角色职能,深化自我认知,形成良性心理循环。“传统媒体未来转型首要的是‘观念转身、理念先行’,观念不是正方形,要敏锐地感知新技术脉搏,把握新技术未来走向,不断更新媒介理念。”在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必须突破在传统新闻报道中形成的工作惯性和认知障碍,从生产者转型为服务者角色,弱化固有的作为“传者”的主体性地位,增强服务意识,将受众作为服务对象,以为受众提供最优质的信息服务为目标,通过新颖的新闻报道策划和策略,提供贴近用户接受偏好的报道作品,满足受众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
  (三)打破传统的采访模式
  在传统记者采访过程中,大部分选择面对面的采访模式,这种采访模式下,记者需要付出高倍的时间成本,甚至还会出现因采访达不到新闻要求而作废的情况。在媒介融合背景下,记者需要积极寻找高效、新型的采访模式,充分利用多种信息渠道。有学者指出:每个人都可将自己听到、看到、想到的东西通过新媒体形式发布出去,这些新闻也可能成为重要的新闻线索。因此,电视台记者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及时发现、准确鉴别新闻线索,可直接对真实性信息的发布者进行采访。加强网络舆情管理,及时发现新闻特点,对舆情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深刻了解表面背后的本质性问题,从而全面提高新闻采访的针对性。
  (四)培养全媒体素质
  互联网给新闻传播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打破了新闻产业固化的信息传播管理机制,要求新闻更具即时性、更具专业性、更适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趋势,也要求新闻记者具备全媒体素质,特别是驾驭新媒体技术的能力,成为融合时代综合型的传媒人才。综合型传媒人才是同时掌握多种媒体平台中众多新闻采编技巧的全媒体记者,他们掌握不同全媒体平台的传播规律,熟悉全媒体采编技能,能够满足不同媒体平台的不同需求,能为多样化新闻形态提供作品和报道。
  融媒体大背景之下的新闻记者要紧跟时代步伐,时刻反省与创新,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及时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始终以职业的发展为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融媒体时代得到不断的发展与长足的进步。
  (作者单位:山东省单县广播电视台)
其他文献
摘 要:舞蹈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历代帝王的故事之中似乎都有舞蹈的出现,名垂千古的美人总有关于舞蹈的诗篇,这也是舞蹈美感的体现。实际上,舞蹈并不仅有欣赏层面的作用,其实,对于舞者尤其是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而言,舞蹈有着较多的益处。正因如此,舞蹈在当前的教育之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比重,并且与德智体美教育有着较多的关联性。舞蹈的种类较多,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内涵和表现方式。舞蹈表演意识是非常关键的一项内容,
期刊
幼兒图画发表
期刊
摘 要:社会主义新时期发展和推动下,社会大众的传播手段和传播形式也不断更新,新媒体社交的出现和发展,也让“两微一抖”成为了不同社会媒体平台的重要拓展和信息传播渠道之一。地方政治新闻是地方政治以及事件发生的重要传播渠道之一,通过对新闻事件的描述,可以在提升媒介传播力和引导力的基础上,增加地方政治新闻的重要性和权威性。本文通过对媒介融合背景下,对地方政治新闻传播力策略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可靠性的优化
期刊
摘 要:陆羽《茶经》所注:“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中国是传统茶文化的故乡,融合了儒释道的精神与智慧,在千年的发展中惹得文人墨客衣襟满带茶香,一句“半盏淳茶方寸润,修德养性净心灵”诵出了茶对人内心的影响,而茶文化精神则在不知不觉间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从内而外的对中国传统美学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国茶文化是中国人精神境界和内在修养的一面镜子,展现了国人的審美追求,反映了自古以来文人士大
期刊
摘 要:传统戏曲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财富中璀璨的明珠,其不仅仅有高雅的宫廷剧目,更多是的民间民俗文化剧目。因此想要弘扬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戏曲,必要要开展行之有效的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活动对于传统戏曲而言,不仅仅是传播的介质,更是其汲取生命力的场所,让传统戏曲和群众文化活动相得益彰,共同进步。为了更好地实现传统戏曲和群众文化活动的结合,通过搭建传统戏曲文化活动团体,加强市场化运作,提高自身生命力,做好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公益性的文化活动开展的数量越来越多。特别是属于公益性质的少儿舞蹈培训,也成了当下的热点,受到较多的欢迎。基于此,本文以文化馆的公益少儿舞蹈培训为基础,探究文化文化馆少儿舞蹈培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改革对策,以期能够为少儿舞蹈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参数依据。  关键词:公益化;文化馆;少儿舞蹈培训  文化馆是我国目前较为重要的公益文化单位,其职责就是开展各项文化培训
期刊
摘 要:本文讲述了中琉宗藩关系中的平潭故事,包括琉球国贡使墓与反清复明骁将周鹤芝。并点评了周鹤芝将军在汉民族危亡之际“乞师”中国藩属国琉球之性质。  关键词:平潭;琉球;贡使墓;周鹤芝;乞师  据福建平潭政协编印的《平潭文史资料》第九辑中刘舜耕先生之《平潭琉球墓群及其史实》载,中国与琉球(今曰“冲绳”)交往历史悠久,早在600多年前就友好往来。中琉往来,琉球貢船驶往福州(福州今有位于河口尾的 “琉
期刊
摘 要:在舞蹈表演中,最为重要的因素莫过于舞蹈技术技巧,其是体现舞者艺术素养以及舞蹈效果的最佳载体。因此,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必须对舞蹈技术技巧进行全面的掌握,并以正确的目光去认知舞蹈技术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保证舞者发挥出较高的水平,进而真正让观众与之产生共鸣。  关键词:舞蹈表演;舞蹈技术;技巧  引言  “舞蹈是艺术之母”,它所表现的不仅仅是动作之美,更主要的是通过舞蹈表现出一个现
期刊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试对无锡市高校学生夜跑现象存在的如:无锡市可供高校学生夜跑爱好者的跑步线路少、空间小;学生夜跑族与其他休闲锻炼人员在社会资源应用的冲突;无锡市高校夜跑族交通、人身、财产、运动等安全隐患等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并试图探讨荧光夜跑在无锡高校学生中的可行性,荧光夜跑作为近期出现在全国各地大中城市的夜跑族中一个比较典型的现象可以解决无锡市高
期刊
摘 要:地方戏曲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地人民精神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有很多地方戏剧已经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逐渐进步与发展,有相当一部分的地方戏曲陷入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困境中。本文以江苏省淮海戏的保护与传承为例,探讨了地方戏曲传承所面临的困境与相关解决对策与路径。  关键词:地方戏曲;传承;保护;淮海戏  一、前言  淮海戏深受当地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