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也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美国艺术教育界的权威人士维克多·罗恩菲尔德说:“艺术教育的目标在于使儿童在身体、情感、社会、审美、创造力与心智等各方面获得健康成长。”怎样让这些不同的儿童在艺术教育中,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呢?随着时代的变迁,各种画派的出现以及受到的注视与追捧,表明艺术以由单纯的再现转为对个人情感的体现。如何让学生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如何更好地展现学生的个性呢?罗恩菲德说:“根据知觉概念形成的基础的差异,绘画的儿童可分为视觉型和触觉型。”根据罗恩菲德的划分,人们发现“视觉型”的人容易形成写实主义风格,而“触觉型” 的人则容易形成形成表现主义风格。罗恩菲尔德还将儿童的艺术发展过程分为五个阶段:涂鸦期,前图解期,图解期,现实主义萌芽阶段,伪自然主义阶段。
在小学阶段,视觉型和触觉型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时期也有不同的表现。一般低年级学生正处于绘画创作的高峰期,这时期的学生思维十分活跃,不管是视觉型或是触觉型的学生都能很大胆地表现自己,而且十分自信。我发现采取事物图片与故事绘本结合的方法,能让两种类型的学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视觉型的学生会在看过图片后,把图片的内容描绘到画纸上;触觉型的学生则会另外编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画下来。中年级大部分学生会出现转变,用图画来表现真实的事物,高年级的学生则更为注重物体的真实感与质感的体现,创作方面也由无意创作变为有意创作。根据学生的不同,以及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所提出的要求,我从以下的五个方面说一下自己对学生个性的教法。
一、听
虽然我教美术已经有十多年了,可面对着一群群天真无比、如同白纸的学生,我总有一种诚惶诚恐的感觉。尽管所教的知识简单,但一旦教错,对学生的影响可是一辈子的事。每次备课,我总会反复检查,尽量把我认为最正确的教给学生。可面对求知若渴,个性各异的学生,我总觉得我所掌握的知识总不够用,有一种捉襟见肘的感觉。于是我求助于同行,询问同是教美术的名师和名校长,上网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再一次钻研手中的教参。哦,原来要发展学生的个性,最好的方法还是让学生自己去学,自己去寻找适合自己的表现方法。于是我高高兴兴地从讲台走下来,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学生幼稚却充满想象力的构思总让我惊奇,学生微弱却充满色彩的想象让我看到了无限的可能。我认为在教学中要多听听学生想画什么,想怎样画?
二、说
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说出来,创作前说,主要是与别人交流时说,明确自己的创作目的,安排自己的创作步骤。创作时说,及时调整自己的画面,完善自己的主题。创作后说,互相交流自己的创作心得,及时总结得失,增强自信心。但这里所说的每一个步骤,并非一成不变,一丝不苟地执行下去。事实上,很多学生在创作时,都会有所改变甚至偏离了原定的计划。这也是小学生的思维跳跃、多变,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引起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随时作出相应的改变。只要学生能在这个过程中,明白到美术创作的道理,知道怎样去进行美术创作就可以了。
三、看
指导学生看生活中的人和事,景和物;观察人物在不同事情中的不同表情、动态的变化,引导学生对同类事情的回忆,激发发学生的创作情感。欣赏生活中的美景,感受美景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分析景物中所包含的点、线、面、色等的美术元素;体会美术源于生活,并用于表现生活、美化生活的特点。看画,观看和分析不同画家对生活中人和事,景和物的不同表达,体会画家对生活的情感,从中找到点、线、面、色的综合应用。通过指导学生学习画家的表达方式来确立自己喜爱并愿意使用的表现方式。观看和分析同龄人的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信心,大胆地表现自己的作品。
四、画
根据学生的构思我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或让他们自由搜索素材,然后根据收集到的素材充实自己的构想。天赋较好的学生可以很好地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常常让我有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感觉,惊喜不已;有的学生从一开始就不认真去想,只把美术作业当成一种好玩的游戏,随意应付一下就算了。对这种学生我觉得有很大的不确定的因素,或许将来因为兴趣走得最远,成就最大也不一定;可也有可能是在美术的道路上默默无闻、一事无成也不一定。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毕竟几百人甚至几千人当中,真正从事美术工作的有多少呢?但让我最为苦恼的是,有一些学生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的,或不敢想、不敢表现的,于是我只好说:“你可以参考老师的或别的同学的作品,对着画也沒关系,以后如果你有自己的想法,就把它大胆地画出来,好吗?”就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习到了美术知识,提高了自己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五、评
每次上课,我都会在辅导时给学生一些建议,有的学生会说:“老师,我知道了!”如果时间不够,他们还会说:“我回家再画一幅或再制作一个。”每听到这种答案,我总会感到很高兴;有的学生会在我到来之前,先找出问题告訴我,我也很高兴地点头接受了;还有的学生会捂住画不给我看,一定要画好才能让我看。对于这种种的情况,我总是尊重学生的意愿,给学生强调:“老师的意见只是给你们参考的,你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做法去做,不必理会老师的建议也可以。”我除了会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我还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他评。在这些评价活动中,我发现学生的评价经常与我的不同,我想这应该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成长环境与我大不相同的缘故吧。美术是一门很强调个性,讲究个人感觉的学科,所以我会对学生强调:“必须按你自己的感觉为标准,因为老师不能代表你,比如我喜欢吃甜食,可也有很多人不喜欢,对吧? ”
我通过以上种种的方法,不断地增强学生的自信,鼓励学生大胆地在作品在宣泄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思想,尽可能地让每位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发展。
在小学阶段,视觉型和触觉型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时期也有不同的表现。一般低年级学生正处于绘画创作的高峰期,这时期的学生思维十分活跃,不管是视觉型或是触觉型的学生都能很大胆地表现自己,而且十分自信。我发现采取事物图片与故事绘本结合的方法,能让两种类型的学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视觉型的学生会在看过图片后,把图片的内容描绘到画纸上;触觉型的学生则会另外编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画下来。中年级大部分学生会出现转变,用图画来表现真实的事物,高年级的学生则更为注重物体的真实感与质感的体现,创作方面也由无意创作变为有意创作。根据学生的不同,以及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所提出的要求,我从以下的五个方面说一下自己对学生个性的教法。
一、听
虽然我教美术已经有十多年了,可面对着一群群天真无比、如同白纸的学生,我总有一种诚惶诚恐的感觉。尽管所教的知识简单,但一旦教错,对学生的影响可是一辈子的事。每次备课,我总会反复检查,尽量把我认为最正确的教给学生。可面对求知若渴,个性各异的学生,我总觉得我所掌握的知识总不够用,有一种捉襟见肘的感觉。于是我求助于同行,询问同是教美术的名师和名校长,上网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再一次钻研手中的教参。哦,原来要发展学生的个性,最好的方法还是让学生自己去学,自己去寻找适合自己的表现方法。于是我高高兴兴地从讲台走下来,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学生幼稚却充满想象力的构思总让我惊奇,学生微弱却充满色彩的想象让我看到了无限的可能。我认为在教学中要多听听学生想画什么,想怎样画?
二、说
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说出来,创作前说,主要是与别人交流时说,明确自己的创作目的,安排自己的创作步骤。创作时说,及时调整自己的画面,完善自己的主题。创作后说,互相交流自己的创作心得,及时总结得失,增强自信心。但这里所说的每一个步骤,并非一成不变,一丝不苟地执行下去。事实上,很多学生在创作时,都会有所改变甚至偏离了原定的计划。这也是小学生的思维跳跃、多变,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引起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随时作出相应的改变。只要学生能在这个过程中,明白到美术创作的道理,知道怎样去进行美术创作就可以了。
三、看
指导学生看生活中的人和事,景和物;观察人物在不同事情中的不同表情、动态的变化,引导学生对同类事情的回忆,激发发学生的创作情感。欣赏生活中的美景,感受美景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分析景物中所包含的点、线、面、色等的美术元素;体会美术源于生活,并用于表现生活、美化生活的特点。看画,观看和分析不同画家对生活中人和事,景和物的不同表达,体会画家对生活的情感,从中找到点、线、面、色的综合应用。通过指导学生学习画家的表达方式来确立自己喜爱并愿意使用的表现方式。观看和分析同龄人的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信心,大胆地表现自己的作品。
四、画
根据学生的构思我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或让他们自由搜索素材,然后根据收集到的素材充实自己的构想。天赋较好的学生可以很好地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常常让我有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感觉,惊喜不已;有的学生从一开始就不认真去想,只把美术作业当成一种好玩的游戏,随意应付一下就算了。对这种学生我觉得有很大的不确定的因素,或许将来因为兴趣走得最远,成就最大也不一定;可也有可能是在美术的道路上默默无闻、一事无成也不一定。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毕竟几百人甚至几千人当中,真正从事美术工作的有多少呢?但让我最为苦恼的是,有一些学生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的,或不敢想、不敢表现的,于是我只好说:“你可以参考老师的或别的同学的作品,对着画也沒关系,以后如果你有自己的想法,就把它大胆地画出来,好吗?”就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习到了美术知识,提高了自己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五、评
每次上课,我都会在辅导时给学生一些建议,有的学生会说:“老师,我知道了!”如果时间不够,他们还会说:“我回家再画一幅或再制作一个。”每听到这种答案,我总会感到很高兴;有的学生会在我到来之前,先找出问题告訴我,我也很高兴地点头接受了;还有的学生会捂住画不给我看,一定要画好才能让我看。对于这种种的情况,我总是尊重学生的意愿,给学生强调:“老师的意见只是给你们参考的,你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做法去做,不必理会老师的建议也可以。”我除了会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我还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他评。在这些评价活动中,我发现学生的评价经常与我的不同,我想这应该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成长环境与我大不相同的缘故吧。美术是一门很强调个性,讲究个人感觉的学科,所以我会对学生强调:“必须按你自己的感觉为标准,因为老师不能代表你,比如我喜欢吃甜食,可也有很多人不喜欢,对吧? ”
我通过以上种种的方法,不断地增强学生的自信,鼓励学生大胆地在作品在宣泄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思想,尽可能地让每位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