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传祥: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

来源 :北京支部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feng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传祥(1915年9月~1975年5月),男,山东齐河人,1952年加入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时传祥被评为“清洁工人先进生产者”,1956年当选崇文区人民代表,1958年担任北京市政协委员,195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时传祥是新中国第一代劳动模范。新中国成立初期,在艰苦的劳动条件下,时传祥把淘粪工作当成革命需要,提出了“工作无贵贱,行业无尊卑;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口号,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并被广为传承发扬。
  淘糞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部分
  时传祥出生在山东德州齐河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30年正月,15岁的时传祥离开遭灾的齐河老家,一路讨饭来到北平。后来,他流落到北平城郊一家私人粪场,当了淘粪工。
  每天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头,时传祥都推着几百斤重的粪车,往返于当时的六部口和广安门一带。虽然工作勤勤恳恳,但在旧中国,淘粪工被称为“屎壳郎”“粪花子”,不仅受到歧视,还被行业内部恶势力压榨和盘剥。为了生存,时传祥只能忍气吞声地干下去。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淘粪工和其他劳苦大众一样,变成了国家的主人。1952年,时传祥加入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此后再没人叫他“粪花子”了,他的身份变成了环卫工人。他对党充满感激,用一颗朴实的心记住了一个通俗的道理:淘粪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部分。
  把淘粪当成十分光荣的劳动
  时传祥以主人翁的姿态,把淘粪当成十分光荣的劳动,奋战在“搞好环境卫生,美化人民首都”的第一线。每天天不亮,他就背起粪桶去上工,挨家挨户为群众淘粪清污。他干的这行,是没有节假日的,哪里该淘粪,不用人来找,他总是主动去。不管茅坑外路有多烂,不管坑底有多深,他都想方设法淘干扫净。茅坑里掉进了砖头瓦块,他就弯下腰用手一块块地拣出来。他还利用公休日为机关和学校义务清理粪便,整修厕所。粪桶加上粪水足有100多斤重,时传祥每天要背着粪桶走几十里坑坑洼洼的路,时间长了,他的左肩磨出了巴掌大的黑色茧子。
  为了干好淘粪工作,时传祥动了不少脑筋。老北京平房、四合院里的茅坑浅,粪便常常溢出来,气味难闻。他就不声不响地找来砖头,把茅坑砌得高一些。在当时的住房条件下,淘粪过程不可能一点都不影响住户。为了不让淘粪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时传祥摸清了居民的生活规律,每条街道淘粪的顺序应该怎样安排,什么时候适合去哪家淘粪……可以说,他对各家各户的熟悉程度,不亚于各个地段的民警。
  淘粪不光是重体力活,吊桶、淘粪、背粪桶、倒粪桶都有技术。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时传祥时常与工友们一起钻研,通过技术革新提高工作效率。1952年,政府为减轻淘粪工人的劳动强度,把过去送粪的轱辘车换成了汽车。运输工具改善后,时传祥又合理计算工时,挖掘潜力,把过去7人一班的大班改为5人一班的小班,并将每人每班背50桶增加到80桶,他自己则每班背90桶,最多时,每班淘粪背粪量高达5吨。
  有人问时传祥:“这么干不嫌屎臭吗?”他说:“屎哪有不脏的?可咱要一人嫌脏,就会千人受脏;咱一人嫌臭,就会百家闻臭。想想这个,就不怕脏啦。”在时传祥的带动下,他所在的清洁队成为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
  “党需要我干到什么时候,我就干到什么时候”
  时传祥任劳任怨,满腔热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为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尊敬。1959年10月26日,时传祥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受邀参加了第一届全国群英会。国家主席刘少奇来到时传祥面前,紧紧握住他淘了30年大粪、长满老茧的手说:“你淘大粪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国家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这只是革命的分工不同,都是革命事业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后来,北京市副市长万里、清华大学的大学生也来拜时传祥为师,学习背粪,学习他吃苦耐劳的精神。
  这些都让时传祥备受鼓舞。他表示:“我已经干了30年淘粪工,只要党需要,我还要再干它30年、60年!党需要我干到什么时候,我就干到什么时候。”
  时传祥提出的“工作无贵贱,行业无尊卑;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口号,教育影响了一代代环卫青年。在东城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十所(时传祥生前所在的清洁队),几十年来,全体干部职工始终坚持以时传祥为榜样,以群众满意为准则,为人民提供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20世纪70年代的张孝敬、80年代的任华亭、90年代的钟志玲、21世纪初的关阔山……一位位传承时传祥精神的劳动模范、先进人物不断涌现,为时传祥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责任编辑:曹晓晨)
其他文献
风雨百年,青史可鉴。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里,中国共产党把人民的利益举过头顶,人民自然将中国共产党紧紧拥在怀里。  “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我们党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对共产党人来说,不断砥砺初心、
期刊
党史是教科书,也是营养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史学习教育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党支部书记讲好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对党支部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至关重要。党支部书记要以讲党课为契机,结合本支部实际,把握好特点和规律,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守正创新,增强专题党课的针对性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结合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注重从学习教育的规律特点来扎实推进。党支部书记要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在学
期刊
吴华侠,女,1983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北京前门都一处餐饮有限公司都一处前门店技术督导。曾荣获全国优秀农民工、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北京老字号工匠等荣誉称号。2020年11月24日,吴华侠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4月的京城,春暖花开。前门步行街,人来人往,临街北侧一栋三层小楼静静矗立,门上一块牌匾高悬——都一处。  都
期刊
2021年1月,中粮·祥云小镇先后入选2020北京文化消费品牌榜“十大文化消费地标”,荣获“2020年度北京十大商业品牌”。对于开业7年的祥云小镇来说,这样的荣誉是来自消费者最大的肯定。  中粮·祥云小镇坐落于顺义区,毗邻首都机场。它凭借国际化、开放式的商业运营模式,以及个性化、沉浸化的场景消费体验,形成具有小镇特色的商业文化生态圈,成为北京市民“微度假”的目的地和国际化生活方式的体验地。  匠心
期刊
活动单位:北京市平谷区委组织部机关党支部,前线杂志社党的建设编辑部党支部  活动名称:“党旗飘扬在大桃之乡”主题党日活动  活动主旨: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  活动内容:2021年4月7日,北京市平谷区委组织部机关党支部与前线杂志社党的建设编辑部党支部走进平谷区山东庄镇桃棚村,联合开展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党旗飘扬在大桃之乡”主题党日活动。  桃棚村被称为“平谷红色第一村”,是著名的红色
期刊
“朱德挑粮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军民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这首脍炙人口的歌谣,至今听来仍令人为之动容,心生感慨。  “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传播时,朱德已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年龄上也是“奔五”的人了。这个故事为何至今广为传诵?就是因为这条扁担凝结着官民平等、干群一家、同甘共苦的红色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在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指出: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
期刊
学史力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  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西藏,祝贺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看望慰问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给各族干部群众送去党中央的关怀。  习近平在考察时强调,学史力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要把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的成果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实际行动。要在锤炼党性上力行,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党的光荣传统、赓
期刊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习近平  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阐释的伟大建党精神,第一次鲜明标示出党的革命精神的源头起点。伟大建党精神犹如一座灯塔,照亮了100年来我们党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我们要用伟大建党精神强筋壮骨,以敢于
期刊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系统回顾了我们党光辉灿烂的百年历程,绘就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是一部直抵内心、触及灵魂的党史学习教材,充分体现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深厚的人民主体价值观和正确的历史观,为我们在新的征程上推进各项工作提供了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的伟大建党精神,既有历史穿透力、又有时代感召力,既有理论引领性、又有实践指导性,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作为首都组工干部,我们将强化政治自觉,赓续红色血脉,积极以伟大建党精神滋养内心、培养情怀、激发干劲,奋力书写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的担当篇章。  永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执着追求,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