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大学毕业生跨入农村当村官,会在工作中遇到很多困惑。要突破各種困惑,亟需从自身出发,更新观念、坚定信念、深入基层以实际行动学会"做人"及"做事"、革除农村弊病。大学生村官只有具备了一些秘书专业素养,才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关键词】 秘书专业角度 大学生村官 基本素养
招募村官可以说是继公务员招考之后的又一新举措。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署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计划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大学生"村官",每年选聘2万名。这么一个庞大的群体,走出大学校门,跨入农村生活,他们能不能迅速转变观念,适应环境, 投入工作,在这新农建设的关键时期,关系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也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大学生"村官"计划,因地制宜实施"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等计划。"同时,还提出"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特岗计划试点,选拔一批大学生到乡镇担任特岗人员。"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大学生村官的未来发展和定位会越来越清晰,政策的出台将越来越有利于"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目前来看,四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大学生村官在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惑,而出现问题与大学生村官的基本素养有关,本文从秘书专业的角度作一探析,以求有所获。
当前大学生村官工作中的主要困惑有五:一是身份处境尴尬。大学生村官按国家计划实施由县市级公开招选,由镇村两级共同管理,在村上工作,在法律政策上却处于"非官、非农"的尴尬处境,既不属于事业单位人员或者乡镇公务员二是工作推进艰难。农村工作复杂繁琐,村民素质参差不齐,村民观念"百花齐放",对大学生村官的要求,对农村各项政策的理解支持也就千差万别,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绩效难显现。三是前途发展茫然。依照选聘办法,大学生村官属于按三年期限签定合同的"没有保障的、不稳定的临时工"。很多大学生村官对现在的生活很"茫然",对三年后的出路很不确定。四是一些大学生村官难以和村民打成一片,一些村民对大学生村官不信任,有的村民甚至看不起大学生村官,认为农村的事情问他们没有用。五是大学生村官所在村的村官排斥大学生村官,毕竟大学生村官在村里担任的职务都是辅助性的,比如村主任助理或村支部书记助理。这样的职务在村里常常说话不算数,使大学生的才华无法得以施展。更有甚者,大学生村官根本就不在村里,而是被借调到乡镇从事一些其他方面的工作,实际上成了乡镇一级的普通职员。
面对以上五个问题,我们除了呼吁国家出台新的法规政策以外,恐怕时任大学生村官更需要从自身出发来突破各种困惑。既然大多数都在村里担任支书、主任助理或者协助专员之类的职务,那么就应该当好助理或专员,具备一些秘书专业素养。
从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意义上看,对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对于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形成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对于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面向基层就业创业,到经济社会发展最需要的地方施展才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有着重大意义。所以说,大学生村官要有秘书人才的不计功利,甘于奉献的精神,具备领会党的农村政策的理解力、判断力和政治性,能够迅速及时熟悉农村信息、了解农村情况,从农民最欢迎的具体事情做起,运用所学知识为农民服务显得非常重要。
从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地位上看,大学生村官大多数是中共党员。是正式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职务;是中共预备党员或非中共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是共青团员的,可安排兼任村团组织书记、副书记职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工作、被大多数党员和群众认可的,可通过推荐参加选举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副书记等职务。如果把这些助理、副书记"村官"当作一个"职业"的话,几近秘书职业,那么他们就需要像秘书人员那样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首先要学会"做人",其次是学会"做事"。"做人"指的是人品(职业道德)和人样(职业形象);"做事",指的是五种能力,即创新能力、执行能力、沟通能力、商业能力和写作能力,并且要能够做到五力合一,形成合力。这样才能"出谋划策,当好助手"。
从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环境看,农村风俗民情严重,民间信仰和组织较复杂,人情往来关系繁琐,村庄治理难度较大。村官,都是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走村串巷的一线人员。这一切让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去面对,没有一定处理事件的能力,实属难事。自然村是我国最基层的一级群众自治组织,构不上国家序列;村官,官不至品位,但它却肩负着联系农村百姓,传播党和政府声音,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历史重任。能不能适应环境,是搞好工作的前提。选拔考察大学生村官,注重处理日常事件和突发性事件的能力,显得及其重要。
从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内容看,而今农村的现状令人担忧,大多数农村在耕作方式上仍采用传统的方法,思想观念陈旧,家族观念较重,基本上不愿除陈破旧。劳动生产率较低,抗灾能力差,靠天收的事实长期存在。农村的文化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较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事实无法在农村实现。广大农民普遍缺乏政治权利意识,以至普选出来的村干部很少成为人民利益的真正代表。特别是有些地方,黑恶势力侵入到村级政权,出现了恶人治村现象。这些农村弊病都将是村官们面临的问题,更是将来的工作重点。
针对新农村建设对大学生村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的新要求,我们认为应当采取以下措施和办法,尽快提高能力,最大限度发挥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可以从村官自身和外部环境两方面来认识。
从大学生村官自身方面来说,既要有观念上的更新,更要有实际的行动。一要树立实施科学出谋划策、进言献计的责任感和信心,愿意投入到维护村级行政单位形象和村政稳定中去。二要能适应解决农村现存问题的需要,密切关注"三农"发展的动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农村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不断对自己的工作场所和内容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自觉提高从事各方面工作的技能与素养。三是学会与人合作。要培养农民的合作意识,特别是家族之间的合作意识,村官自身首先需要有合作意识。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推进,面对农村复杂的工作环境和驳杂的工作内容,仅靠自己的力量无法很好地完成任务,必须学会与其他各方的精心协作,才可能达到工作目标,要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合作精神。
从外部环境来看,一是要从人民群众中吸取营养。毛主席提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善于从群众工作中总结经验教训,提升自己;二是要从领导那里学习,村支书或者村主任多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出身,他们离群众最近,最了解农民,要善于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学习他们的工作方法和经验;三是加强自身提高,以自己的眼光和视角去观察发现问题,总结方法手段。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党委办公室工作手册编辑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党委办公室工作手册[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7.
[2] 周春彦、鞠琳、盛恩泽:《如何当好参谋》中国物资出版社,1999年8月1版。
[3] 韦蝶青《如何增强秘书自身综合素质》,《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第8期
【关键词】 秘书专业角度 大学生村官 基本素养
招募村官可以说是继公务员招考之后的又一新举措。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署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计划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大学生"村官",每年选聘2万名。这么一个庞大的群体,走出大学校门,跨入农村生活,他们能不能迅速转变观念,适应环境, 投入工作,在这新农建设的关键时期,关系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也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大学生"村官"计划,因地制宜实施"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等计划。"同时,还提出"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特岗计划试点,选拔一批大学生到乡镇担任特岗人员。"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大学生村官的未来发展和定位会越来越清晰,政策的出台将越来越有利于"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目前来看,四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大学生村官在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惑,而出现问题与大学生村官的基本素养有关,本文从秘书专业的角度作一探析,以求有所获。
当前大学生村官工作中的主要困惑有五:一是身份处境尴尬。大学生村官按国家计划实施由县市级公开招选,由镇村两级共同管理,在村上工作,在法律政策上却处于"非官、非农"的尴尬处境,既不属于事业单位人员或者乡镇公务员二是工作推进艰难。农村工作复杂繁琐,村民素质参差不齐,村民观念"百花齐放",对大学生村官的要求,对农村各项政策的理解支持也就千差万别,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绩效难显现。三是前途发展茫然。依照选聘办法,大学生村官属于按三年期限签定合同的"没有保障的、不稳定的临时工"。很多大学生村官对现在的生活很"茫然",对三年后的出路很不确定。四是一些大学生村官难以和村民打成一片,一些村民对大学生村官不信任,有的村民甚至看不起大学生村官,认为农村的事情问他们没有用。五是大学生村官所在村的村官排斥大学生村官,毕竟大学生村官在村里担任的职务都是辅助性的,比如村主任助理或村支部书记助理。这样的职务在村里常常说话不算数,使大学生的才华无法得以施展。更有甚者,大学生村官根本就不在村里,而是被借调到乡镇从事一些其他方面的工作,实际上成了乡镇一级的普通职员。
面对以上五个问题,我们除了呼吁国家出台新的法规政策以外,恐怕时任大学生村官更需要从自身出发来突破各种困惑。既然大多数都在村里担任支书、主任助理或者协助专员之类的职务,那么就应该当好助理或专员,具备一些秘书专业素养。
从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意义上看,对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对于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形成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对于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面向基层就业创业,到经济社会发展最需要的地方施展才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有着重大意义。所以说,大学生村官要有秘书人才的不计功利,甘于奉献的精神,具备领会党的农村政策的理解力、判断力和政治性,能够迅速及时熟悉农村信息、了解农村情况,从农民最欢迎的具体事情做起,运用所学知识为农民服务显得非常重要。
从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地位上看,大学生村官大多数是中共党员。是正式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职务;是中共预备党员或非中共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是共青团员的,可安排兼任村团组织书记、副书记职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工作、被大多数党员和群众认可的,可通过推荐参加选举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副书记等职务。如果把这些助理、副书记"村官"当作一个"职业"的话,几近秘书职业,那么他们就需要像秘书人员那样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首先要学会"做人",其次是学会"做事"。"做人"指的是人品(职业道德)和人样(职业形象);"做事",指的是五种能力,即创新能力、执行能力、沟通能力、商业能力和写作能力,并且要能够做到五力合一,形成合力。这样才能"出谋划策,当好助手"。
从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环境看,农村风俗民情严重,民间信仰和组织较复杂,人情往来关系繁琐,村庄治理难度较大。村官,都是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走村串巷的一线人员。这一切让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去面对,没有一定处理事件的能力,实属难事。自然村是我国最基层的一级群众自治组织,构不上国家序列;村官,官不至品位,但它却肩负着联系农村百姓,传播党和政府声音,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历史重任。能不能适应环境,是搞好工作的前提。选拔考察大学生村官,注重处理日常事件和突发性事件的能力,显得及其重要。
从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内容看,而今农村的现状令人担忧,大多数农村在耕作方式上仍采用传统的方法,思想观念陈旧,家族观念较重,基本上不愿除陈破旧。劳动生产率较低,抗灾能力差,靠天收的事实长期存在。农村的文化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较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事实无法在农村实现。广大农民普遍缺乏政治权利意识,以至普选出来的村干部很少成为人民利益的真正代表。特别是有些地方,黑恶势力侵入到村级政权,出现了恶人治村现象。这些农村弊病都将是村官们面临的问题,更是将来的工作重点。
针对新农村建设对大学生村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的新要求,我们认为应当采取以下措施和办法,尽快提高能力,最大限度发挥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可以从村官自身和外部环境两方面来认识。
从大学生村官自身方面来说,既要有观念上的更新,更要有实际的行动。一要树立实施科学出谋划策、进言献计的责任感和信心,愿意投入到维护村级行政单位形象和村政稳定中去。二要能适应解决农村现存问题的需要,密切关注"三农"发展的动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农村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不断对自己的工作场所和内容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自觉提高从事各方面工作的技能与素养。三是学会与人合作。要培养农民的合作意识,特别是家族之间的合作意识,村官自身首先需要有合作意识。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推进,面对农村复杂的工作环境和驳杂的工作内容,仅靠自己的力量无法很好地完成任务,必须学会与其他各方的精心协作,才可能达到工作目标,要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合作精神。
从外部环境来看,一是要从人民群众中吸取营养。毛主席提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善于从群众工作中总结经验教训,提升自己;二是要从领导那里学习,村支书或者村主任多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出身,他们离群众最近,最了解农民,要善于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学习他们的工作方法和经验;三是加强自身提高,以自己的眼光和视角去观察发现问题,总结方法手段。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党委办公室工作手册编辑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党委办公室工作手册[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7.
[2] 周春彦、鞠琳、盛恩泽:《如何当好参谋》中国物资出版社,1999年8月1版。
[3] 韦蝶青《如何增强秘书自身综合素质》,《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