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探索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机床电气控制及PLC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 运用项目教学法, 开发学习情境, 提出职教改革的思考。行动导向教学法适用于机床电气课程教学, 是一种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领域课改革模式。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机床电气控制;PLC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1
一、机床电气控制的教学现状
《机床电气控制及PLC》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传统教材首次出版早在上世纪80年代,教材中所涉及的元件也逐渐被淘汰或被新型元件所代替,使教材与实际严重脱节。其次,教学大纲所设置的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失调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这使得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进行更多的实践,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再次,实验设备的落后和短缺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设备数量十分有限,新型的设备极其短缺,这使得很多实验无法正常进行,学生的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第四,考核制度和方法也制约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发展,考核方式几乎都停留在书面试卷考核,成绩的好坏不能充分反映学生掌握和运用的程度。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
所谓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行为能力为目标,在教师的行为引导下,通过不定型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主动地使用人体感官和大脑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
(二)学习领域课程模式的三要素
以学习领域为主题单元建构的课程方案设计思想是通过对职业情境和职业行为的研究,在对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三要素以及相互关系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创立的。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机床电气控制及PLC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调整教学大纲和教材
调整教学大纲的基本思想为:在强调课程中PLC控制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强调PLC控制技术内容,加大实践环节的课时比例,突出与理论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使教学内容既能适应生产实际要求,又能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二)改进教学方法
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较為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以此增强学生对所讲内容的理解程度。
(三)加强实践环节教学
实践环节教学包括三个部分:实验课、课程实习和课程设计。为了配合课程内容,需开出高质量的实验课,同时强调实验环节的过程和效果,将实验准备、实验的进行和实验成绩的考核贯穿整个实验过程。要求学生必须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强化自学实验的效果,要求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多思考,并对实验结果做出简要分析,得出结论。
(四)加强教师素质的培养
《机床电气控制及PLC》要求任课教师除了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外,还必须具有科研与技术开发能力。为了适应这一要求,教师除了完成理论课讲授任务、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实验室建设以及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从整体上提高自身素质及技能水平。
四、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机床电器控制及PLC教学中的应用
(一)咨询:教师布置任务,介绍此任务所涉及的机床电器控制及PLC技术的基础知识,知道学生理解工作任务的要求、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二)计划: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工作,寻找与任务相关的信息,设计工作流程,确定工作步骤,形成工作的计划,拟订检查、评价工作成果的标准。
(三)决策:学生上交工作计划和评价标准,师生共同找出设计方案不足,通过教学或附加学习项目进行补充。
(四)实施:学生根据计划独立展开工作活动,完成设计、组装和调试,做好相关数据记录,教师负责发现错误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知道和帮助。
(五)检查:在任务完成后,学生依据评价指标,自行检查成果,并填写检查单。
(六)评估:学生自我评价任务的过程和结果,与教师一起讨论、分析和评价结果,提出改进建议和具体措施。(见图1)
在行动导向学过程中,学生直接参与学习过程,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指导与引导作用。从收集信息、制定计划,选择方案,实现目标,反馈信息的评价成果,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的每个环节,既了解总体又清楚细节,为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和潜能创造了宽松环境。
总之,如何选择适合中职院校学生的智能水平的教学方法,拓展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方法能力,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行动导向教学法反映实际工作和生活的现实情况,以连续性工作过程情境作为课程教学的参照系,达到在学生大脑中再现整个实际工作过程的目的,要真正实现这一教学方法,实际上是一项系统工程。借鉴德国成功的改革经验,结合我国具体教育资源和环境,不断开发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教课程是我们改进教学质量切实可行的活动,也是当前职教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詹华西.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在数控加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0).
[2]申文缙,周志刚.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对德国“学习领域”课程模式的探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9,(6).
[3]姜宏.基于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项目设计[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6).
[4]肖辽亮,杨利军.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08,(2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机床电气控制;PLC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1
一、机床电气控制的教学现状
《机床电气控制及PLC》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传统教材首次出版早在上世纪80年代,教材中所涉及的元件也逐渐被淘汰或被新型元件所代替,使教材与实际严重脱节。其次,教学大纲所设置的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失调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这使得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进行更多的实践,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再次,实验设备的落后和短缺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设备数量十分有限,新型的设备极其短缺,这使得很多实验无法正常进行,学生的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第四,考核制度和方法也制约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发展,考核方式几乎都停留在书面试卷考核,成绩的好坏不能充分反映学生掌握和运用的程度。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
所谓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行为能力为目标,在教师的行为引导下,通过不定型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主动地使用人体感官和大脑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
(二)学习领域课程模式的三要素
以学习领域为主题单元建构的课程方案设计思想是通过对职业情境和职业行为的研究,在对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三要素以及相互关系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创立的。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机床电气控制及PLC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调整教学大纲和教材
调整教学大纲的基本思想为:在强调课程中PLC控制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强调PLC控制技术内容,加大实践环节的课时比例,突出与理论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使教学内容既能适应生产实际要求,又能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二)改进教学方法
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较為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以此增强学生对所讲内容的理解程度。
(三)加强实践环节教学
实践环节教学包括三个部分:实验课、课程实习和课程设计。为了配合课程内容,需开出高质量的实验课,同时强调实验环节的过程和效果,将实验准备、实验的进行和实验成绩的考核贯穿整个实验过程。要求学生必须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强化自学实验的效果,要求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多思考,并对实验结果做出简要分析,得出结论。
(四)加强教师素质的培养
《机床电气控制及PLC》要求任课教师除了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外,还必须具有科研与技术开发能力。为了适应这一要求,教师除了完成理论课讲授任务、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实验室建设以及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从整体上提高自身素质及技能水平。
四、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机床电器控制及PLC教学中的应用
(一)咨询:教师布置任务,介绍此任务所涉及的机床电器控制及PLC技术的基础知识,知道学生理解工作任务的要求、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二)计划: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工作,寻找与任务相关的信息,设计工作流程,确定工作步骤,形成工作的计划,拟订检查、评价工作成果的标准。
(三)决策:学生上交工作计划和评价标准,师生共同找出设计方案不足,通过教学或附加学习项目进行补充。
(四)实施:学生根据计划独立展开工作活动,完成设计、组装和调试,做好相关数据记录,教师负责发现错误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知道和帮助。
(五)检查:在任务完成后,学生依据评价指标,自行检查成果,并填写检查单。
(六)评估:学生自我评价任务的过程和结果,与教师一起讨论、分析和评价结果,提出改进建议和具体措施。(见图1)
在行动导向学过程中,学生直接参与学习过程,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指导与引导作用。从收集信息、制定计划,选择方案,实现目标,反馈信息的评价成果,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的每个环节,既了解总体又清楚细节,为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和潜能创造了宽松环境。
总之,如何选择适合中职院校学生的智能水平的教学方法,拓展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方法能力,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行动导向教学法反映实际工作和生活的现实情况,以连续性工作过程情境作为课程教学的参照系,达到在学生大脑中再现整个实际工作过程的目的,要真正实现这一教学方法,实际上是一项系统工程。借鉴德国成功的改革经验,结合我国具体教育资源和环境,不断开发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教课程是我们改进教学质量切实可行的活动,也是当前职教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詹华西.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在数控加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0).
[2]申文缙,周志刚.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对德国“学习领域”课程模式的探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9,(6).
[3]姜宏.基于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项目设计[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6).
[4]肖辽亮,杨利军.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08,(2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