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木郎 与南诏遗民同行

来源 :云南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hui4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次认识琢木郎是因为巍山帅哥小段的介绍。在此之前我知道巍山是著名的南诏故地,有保存完整的宁静古城,有建筑精致的古老乡村,有道教圣地巍宝山,有南诏都城遗址龙于图城,有红河源头……已经不胜枚举。小段第一次介绍时我还“哦”了一下,但看了几幅广东摄影师此前在琢木郎拍摄的照片,霎时觉得摄人魂魄。一股强大的好奇心,顿从胆边生。当即决定驱车前往最最神秘的琢木郎。
  琢木郎离巍山县城仅40公里,离最近的乡镇大仓镇仅18公里,但这后半段的18公里,在道路硬化之前,简直跟羊肠小道有得一拼,崎岖曲折不堪。稍有泥泞的话18公里少说也得花40分钟。很难想象,眼前一座海拔2000多米的大山,将距离富庶巍山盆地仅咫尺之外的琢木郎,封闭了千年之久!


  我们乘着夜色前行。一路颠簸,听小段介绍琢木郎,关于这个村落的故事,逐渐在星光之下清晰。话说南诏第一代王细奴逻在巍宝山建立国家之后,定都于此,族群开始茂盛,到其子孙皮逻阁时代,南诏已足以强大到与洱海地区其他五诏抗衡。在民间传说中,皮逻阁获得唐王朝的支持,利用“火烧松明楼”的计谋一举兼并其他五诏,建立起更为强盛的南诏国,旋即将都城迁往太和城。南诏一时成为西南地区强国,繁荣达数百年之久,直至末代国王被权臣郑买嗣篡位,王族被追杀四散逃逸,不知所终。
  问题就在这里,南诏王族的子孙究竟去了哪里?隐姓埋名千年之后,是否还能找到昔日荣耀的蛛丝马迹?小段送上提示:琢木郎也许有答案。
  有研究认为,琢木郎一带的彝族,当地称“东山颇”或“腊罗颇”,又称“米舍巴”,即“蒙舍人”。很可能与南诏蒙舍王室后裔有密切联系。东山不少老人说,他们的祖辈是从“城里”搬来的,所谓城里,在1000年前不言而喻就是昔日的南诏故都。琢木郎村的彝族对传统文化习俗保留得较为完整,有关“王族后裔”的说法,在琢木郎村村民华丽的服饰以及该村保存完好的古墓群里得到应证。尽管仍有不少争议,但琢木郎村的彝族是南诏王族后裔这一推论,让无数人文学者着迷。
  我们跟随光线走进村庄,偶遇的彝族大嫂身背背篓从小巷中匆匆走过,拉成一道生动剪影,却掩不住其身上华丽的黄、红、黑色彩搭配的服饰。琢木郎人口全部是彝族,女性服饰的原汁原味让人惊叹,这里古朴到什么程度?多数年纪稍大的妇人们甚至仍不会说汉语。同为彝族,这里的服装颜色不再是典型的大红或黑色,而是斑斓多彩,透着一股子华丽,你完全无法将这一身衣服与她们每天要进行的田间地头繁重劳动相联系。琢木郎的服饰果然与云南任何地区彝族的服饰迥然不同。百闻不如一见,我对她们的身世再度有了感性认识。


  据介绍,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日,巍山几乎各村彝族寨都要举行活动,琢木郎也不例外,“札大路”、“祭密枯”是共同的活动。这来源于又一个传说。很早以前,巍山彝族村寨中有位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老人,名叫密枯,住在离寨子一里外的窝棚里。有一年二月初八的中午,青壮劳力都下地干活去了,寨子里只剩下一些妇女儿童和老人,密枯突然发现两只饿虎向寨子里扑来,老人、孩子危在旦夕。千钧一发之际,密枯老人不顾自身的危险,口中一边大喊“孩子们快跑!”一边用随身带着的砍刀将路边的树枝、刺芭砍倒堆在路上札封大路,拖延老虎进寨,在精疲力竭时,毫不犹豫地迎着老虎站在大青树下,将饿虎引向自己。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老虎最终被射杀死,村里的人得救了,但密枯老人却倒在血泊中。人们将密枯的尸骨葬在大青树下。此后,彝族人就把大青树叫做“密枯树”,“密枯树”成为密枯老人的化身。 “二月八”的习俗在琢木郎依然原汁原味,只是相较而言,集体打歌后,琢木郎还要“抢客人”,谁家抢到的客人多,代表谁家就有福气。
  我们赶到的时机稍稍早了一些,离二月八还有些日子,村子保持着固有的安静。但在一座院落中,意外发现了正在娶亲的人家,穿着盛装的人们进进出出,一脸喜气。当下决定去凑个份子。
  这是个极其热闹的婚礼,还没进到院落,就被数十个盛装少女迷糊了双眼,全部是最夺人眼球的色彩,若非指点,你根本无法分清哪位才是新娘。彝族人的婚礼,简直就是一场姑娘们的非正式时装周,新郎被淹没在花枝招展中,根本没有任何的表现机会。小小的四合院,普通、古老,但在这样的场面下,隐约像一座殿堂。
  大概,在1000年前的南诏王国,这只是一个寻常景象。


   TIPS
  到达 琢木郎位于云南省巍山县大仓镇境内。大仓镇正好位于巍山县城与大理下关之间的交通要道旁。巍山离昆明约400公里,走昆明——楚雄——大理(下关)——巍山线路即可到达,全程良好路面,其中昆明至大理段全程高速。自驾约需5小时。从巍山县城往大仓方向,驱车约40公里可到达琢木郎。有18公里山路较为狭窄,但目前路面已升级为水泥路面。
  玩转 巍山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道教名山巍宝山,著名的历史文化名村东莲花村古建筑群,有南诏古都遗址龙于图城,四季可登高观红河上游九曲奇景等等。
  梦入 在巍山县城的古街上,大概有10家左右的民居旅馆,都是当地居民用自己的楼房和院子改建而成的。民居旅馆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当地民俗民风的特色,而且价格也很便宜,床位是20元左右一个,房间是40元左右一间,但是只有公共的卫浴设施,也不提供餐饮服务。在巍山县城的话,也可以选择住宾馆标间,宾馆多集中在新东街一带,房间设施完善。
其他文献
公元十四世纪末的一天,那天应该是一个风和日丽,春暖花开的日子。堪舆大师汪湛海意气风发地站在五华山上,俯瞰着五百里滇池和湖畔的大地,这里将变成一座城——充满着无限灵气与潜力的城。为了证明自己的“大师级”水平,汪湛海在昆明城的开工典礼上埋下了两块碑,上书“五百年前后云南胜江南”和“云南万事占先机”,然后飘然而去,等待着历史的验证。岁月如江河前行,“五百年”这个飘渺的预言冥冥中自有真意,在清末民初的风云
期刊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根植于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民族文化基础之上的云南文化产业,在中国乃至世界具有其独特的地位,以其产品多样、覆盖广泛、特色浓郁而著称,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云南现象”。在云南文化产业发展中,以“金、木、土、石、布”为代表的工艺美术品产业成为重要的推动力。金——是指以云南丰富的金属矿藏
期刊
山川大美,人文多姿,毫无疑问,人人都爱云南。  到云南旅行,几乎存在于每一个人休闲的计划中。  而对昆明曦之门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王彦凡来说,理想所在并始终致力的却是“让云南去旅行”!  用她的话说,“虽然云南早已蜚声中外,但仍有太多“最云南”的东西值得被更多人的以更深刻的方式了解”。如果刚好近期有乘坐旅游大巴到云南各地旅行,那么你已经跟王彦凡的旅游文化事业打过照面。深受云南旅游大巴乘客喜爱的“彩云
期刊
云南与海南是我国两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同为国家确定的旅游改革试验区,在全国旅游业改革发展中具有风向标作用。2014年5月9日至12日,带着与海南旅游互惠合作的美好愿望,由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省财政厅、省运管局、昆明市人民政府等单位组成的代表团,远赴海南开展学习调研。  考察组先后对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海棠湾、凤凰岛邮轮港、陵水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观澜湖度假区、冯小刚电影公社旅游文化项目、高端
期刊
云南已进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第一梯队  不同区域的文化产业只有充分依托具有优势、特色突出的文化资源,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找准定位,才能准确探寻和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实现差异化竞争。10多年来,云南制定的文化产业发展策略,努力实践并遵循了现代社会文化和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通过充分挖掘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依托快速增长的本土文化消费市场和旅游产业带来的外部消费市场,找到了被媒体和学术
期刊
进入南博会展馆,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好似没有尽头。再看展台,随处可见被人群包裹的银饰、木雕、沉香……我寻思老老实实钻进一小展位看看得了,于是便转身进了满是红木家具的隔间。看看老板娘的长相,听听她嘴里冒出的语言,再抬头瞅瞅门牌,才知道我是进了老挝的地盘。  仔细环顾四周,发现整个空间被罩在一股暖红之中,就连老板娘的脸在这暖红之中也显得多了几分温暖。我索性上前与她攀谈,从她身边那个中文不利索的翻译小伙
期刊
不久之前,原本称号“春城”的昆明,被人戏谑地代之以“堵城”。诚然,修建二环,北京路、人民路围挡,汽车保有量突破180万辆……昆明城内的交通让人心烦不已。尽管春城风光无限,赏玩之地众多,然而出门就是一片拥堵,再好的兴致也磨没了。  4月30日,昆明地铁1、2号线贯通运营。这条连接昆明主城南北的线路,不仅大大满足了我们对于出行便捷的需求,也瞬间将昆明城内美景拉到我们面前,触手可及。坐着地铁游昆明,在野
期刊
修凿之初为了抵御匪兵,纳西族辟岩建屋,石头城唯东西两道石门可以进出,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其宅居起伏错落,随岩就势,城内瓦屋鳞鳞,巷道纵横,是一座充满了自然美的巨型实用石雕艺术作品。千百年来,还没有哪一只军队真正用武力攻克过这座不可思议的村庄。  传说石头城是一条被斩巨龙的龙头化身而成,石头城的村民亦因此而获得神龙庇佑,自得天然屏障,城内资源富饶水源充足。只要到城内小住一两天,便能享受一段悠闲
期刊
在云南众多的古村镇里,郑营绝对算得上是个另类,这里既不是交通要道,也没有可以让人一夜暴富的矿藏,自然更谈不上什么伟烈丰功。但郑营却是云南最符合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村落,有的是“耕读家风”的沉淀,“妫水长流”的底蕴。郑营人来自杏花烟雨的江南,把那里浓厚的文化气息播撒在滇南赤瑞湖畔,小桥流水人家,营造着对遥远故乡的记忆。祠堂、书肆、庭院、街巷,处处透着江南的婉约与细腻,而郑营人的精神世界里,也铭刻着“万般
期刊
我的周身堆满了装菜的背箩和各式的大包小包,盘山公路有些颠簸,车身晃动,椅子就会嘎吱嘎吱地响,算作给昏昏欲睡的车子最明快的伴奏。随眼一瞟,我看到那堆在我脚下的,不知是谁的,满是污黑的牛仔背包带子上绣了一朵小花,艳丽的红色搭配抢眼的绿,针脚细密,不知是哪个姑娘为情郎绣上的切切心意,再仔细一看,原来是原处破了一个口子,便用这朵小花遮盖。我想起电影里的一句经典台词:“我们这代人东西坏了是拿去修,你们这代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