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教学回归本色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haibo880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吕叔湘老先生说:“抛开语言文字训练进行语文教学,这是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学的专务(个性)是什么?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专务,包括听、说、读、写的训练。我们的语文课也应将绚烂的课堂归于平淡,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
  一、紧贴文本,还原真实课堂
  本色的语文课堂呼唤以文本为基准,引导学生从文本的字里行间中揣摩、体会作者的本意、真情,这样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1、基于文本,师生释放真实的情感。
  我们的课堂往往很热闹,教者有激情,学生也热情高涨,尤其是在教师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资料时,师生或喜或悲,似乎得到了情感上的共鸣、思想上的共振。其实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方式,学生应更多得从一遍又一遍地文本品读中悟情悟理,抓住字眼,扣住修辞,赏析句段,与文本“对话”,与作者“交流”,这样才能释放出真实的情感。
  2、基于学生,教者做出客观的评价。
  对于学生的回答,有的是深刻的,有的是肤浅的;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这也很正常,毕竟每个学生的语文基础、思维素质、文化背景不一样。但不正常的是教师并没有针对不同的学生回答做出客观的评价,都是简单的“对”“你真棒”之类的评语,这对学生或许有一定的鼓励作用,但却放弃了教师应尽的价值引领的责任。
  3、基于学情,教学设计求“生成”之真。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那么预设就应该基于学情,做出有一定“弹性空间“的预设,并且要让学生没有预知地设想情境,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大胆地思考、展现真实的自我,最终的生成才是水到渠成,而不是“为了生成而生成”。
  二、删繁就简,追求实效功能
  1、大胆取舍,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导航灯”,目标定的是否科学合理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但很多教师的困惑在于:面对繁冗的三维教学目标,不敢大胆取舍,生怕漏了某个知识点的传授。而一堂课上下来,我们也能感受到:教学目标定得过多或过高,反而无法实现,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实质上,要还原本色课堂,就应该基于语文教学的实效功能,抓住文本的重、难点,狠而准地明确教学目标,集中火力针对主要目标设计课堂。
  2、合理设计,简化教学环节。
  本色课堂强调简化教学环节,着重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听读写悟,实实在在地学习语言文字。如教学《马说》,这是一篇文言文,就可以做出这样的设计:第一个环节感知课文,通过范读、自读课文,引导学生“批注”,找出自己不理解的文言实词或虚词;第二个环节合作探究,由学生组内先自行疏通文章大意,解决疑问。并且全班范围内答疑解惑,教师辅助指导,第三个环节主旨探讨,引导学生评价文中的现象,得出感悟。
  3、慎用多媒体,弱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发展趋势和必然,但当多媒体充斥着整个课堂,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脱离了文本。因此,我们应该弱化教学手段,根据文本特点、学生学情等方面,慎重地设计课堂,力求让教学手段简化而实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措施,不能追求表面热闹,而忽略了语文教学的实质。
  三、固本强基,注重能力培养
  语文课程具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因而语文教学应该以“语”为本,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在语文基础上下功夫,让“固本强基”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支柱,扎扎实实地教好语文,让课堂充满平实美。
  课堂上可以以“读”贯穿始终。除了引导学生多读,教师也应适时适量地读课文给学生“听”,同时也要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感知他人的思想,在听中锻炼思辨能力。
  课堂设计还要注重让学生“说”,真正的课堂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应该将“说”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对于“写”,不能仅满足于作文课上的写作训练。在文本教学的课堂上也可做一些片段练习,如写写学完本文的感受,给文章加一个结尾等。或者针对热点问题,让学生写写自己的见解。在学完一首诗后,可当堂鼓励学生自行创作,这些都有助于锻炼学生写的能力。
  回归本色的语文课堂,需要我们教师以平和的心态,抛弃功利主义,从语文教学的实质出发,面对教育,面对课程,关注学生的学情,注重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尽量做到在短短的一堂课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方法,在务实与高效中体现教育价值,实现语文教学的本质功能。
其他文献
一、七年级:突出真实性,实现“无我”→“真我”的单向转变  七年级的学生在认知上开始有了较大提升,理想观念得到巩固和发展。在这一阶段的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抓住学生“认知发展——形式逻辑思维形成阶段”的特点,要引领学生以一颗纯洁真实的心灵去关注世界,从忽略自我的“无我”状态转变为认识自我的“真我”状态。通过以下途径积累真素材,塑造真实自我,使学生形成一种“求真”的写作习惯。  1、从教材中寻“真”,为
期刊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根本特点”。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应该旗帜鲜明地上出语文的味道,立足于语言文字的扎实训练,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突出母语文化传承的生命高度。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历经十年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积累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  (1)扎实语言文字训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培养学生语文的实践能力主要途径也是最有
期刊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发展的历史非常悠久,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它就像一条横亘古今的河流,流淌着中华文学艺术的精髓,激荡着历史精魂的心曲,成为传承民族灵魂的载体。因此,培养初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势在必行。  一、重朗诵  欣赏古代诗词,一定要重视诵读能力的培养。通过朗读,感受古诗词的音乐美,体验古诗词的节奏、韵律,体会诗词浓郁的感情。诵读是读诗词的基础,读诗词而不能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之所以说它难,是因为作文是一种复杂、艰苦的思维活动,大到主题提炼、材料选择、结构安排,小到遣词造句、语法标点,无一不费思考,因而相当一部分学生怕作文,不喜欢作文。学生的作文缺乏真情表露,缺少个性色彩,甚至千篇一律,或抄袭范文,或空话连篇。为改变此现象,教师要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放飞写作灵感,写出真情实感。感悟人生,使他们觉得自己才是作文的真正主人,让学生养
期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创新才能使教育充满活力,只有教学改革,才能让我们的教育再次腾飞。那么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肩负着教学改革的重任,只有不断地学习,转变我们的思维模式,去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并且要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新路子,才能适应这飞速发展的社会。  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老师是主宰,学生只知道一味听从,老师说是什么,学生就记住什么。一堂课下来,老师是讲得嗓子都哑了,学生是学
期刊
课外作业是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与初中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与否关系很大,初中语文教师必须重视课外作业这一教学环节,并考虑它的取向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指出,语文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
期刊
和我们学校一些老教师一样,没接触过这样的学生谁也不会相信天下竟然还有这样差的学生。全班几乎没有一个当过班干部,学习上要么各科整体差,要么就是“缺胳膊少腿”,不能全面发展。基础差,入学成绩都是四百多分,还有三百多分,甚至二百多分的;学习习惯差,对课堂知识不重视,不能及时地做笔记,或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会有选择地做笔记,作业也重视不够,刀架不到脖子上绝不做作业;不善于思考,听课也只是听,不会思考加工内
期刊
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也有不少矛盾体:教师和学生、教材与教师、教材与学生、教材与课堂、学生与学生……其中,教师和学生就是最大的一对矛盾体。而正如中医理论中所说的那样,只有让这些矛盾体趋于平衡状态,课堂教学才能向良性发展,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实现教与学的双赢。“实现双赢的课堂才是好的课堂。”  那么,如何寻找到初中课堂教学的平衡点呢?我认为学校管理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加以探索:  一、从技术层面的管理来寻求
期刊
艺术生来就和趣味结下不解之缘。夸美纽斯曾说:“眼睛看到美丽的图画,耳朵听到优美的曲调,用不着督促就会欣赏。”这是为什么?因为艺术能引发趣味,而出色的课堂教学,也常常 能做到不加督促,引发趣味。在我国古代,早就注意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了。《礼记·学记》说:“不兴其艺,不能乐学。”不引发兴趣,就不能使学生乐于学习。怎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来学习音乐呢?  一、 内容求美,知识
期刊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教师应充分运用电教媒体,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激发求知的欲望。例如:在教《苏州园林》一课时,可以先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欣赏。录像的前半部分体现苏州园林是“完美的图画”的特点,后半部分则可选择几处有特色的景点,如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