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国中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的深入开展以及国家示范性中职学校建设的推进,我国的中职教育进入了快速优质发展的时期。关于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职字〔2012〕18号),明确指出进一步优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现就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搞好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工作成了中职教育发展的重要命题。
1、“双师型”教师概念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深刻内涵
“双师型”教师概念的提出,是在以往职业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应用,师资队伍建设和评价上偏重理论水平的情况下,为了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促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正确定位,有机结合,适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职教理念而提出来的。中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地方性和职业性,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除了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从事实践教学的能力。“双师型”教师正是顺应了中职教育发展的趋势提出的概念,为提高中职学校的办学质量,为中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双师型”教师的概念首次被明确提出,是1998年教育部颁布《面向二十一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教职(1998)1号),并将“双师型”教师队伍确定为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但是,一直以来许多人对“双师型”教师的解读存在明显的概念偏差,认为“双师型”就是有“双证”的教师。但笔者认为深刻理解“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应该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双师型教师能够适应“教、学、做”的教学要求;二是双师型教师在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侧重于理论应用;三是双师型教师要具有用理论解决实训过程中的复杂问题的能力。不难看出“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对教师的理论和技能水平提出了不一样的要求,“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即在技能上不仅要有综合处理现场教学问题的能力,又要有把现场问题理论化,进行理论解说的能力。理论和技能做到互相融通,互相结合。同时,由于技术的革新和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还要求教师有继续学习的能力。
2、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状
A、“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偏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发展不平衡,我校而言(西藏日喀则地区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仅为10%左右,与教育部职成司提出的2015年,“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达到75%,实现这一目标,合格率仍有很大的差距。全国而言,同一地区的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的不同学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水平上差距悬殊,有的学校双师比例不满5%,有的学校已经达到了评估的优秀标准。东部发达地区中职学校的“双师”比例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的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还远远没有达到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地区与地区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都存在很大差距,没有达到平衡发展。
B、“双师型”教师的“含金量”不够,标准单一
从教育部规定的“双师型”教师的涵义可以看出,“双师型”教师有这样几种基本模式:一是既有中职学校教师系列讲师以上的职称,又具有本专业相应的技能、技术职称、技師或工程师职称,即“双证型”教师;二是除了具有讲师以上教学能力,同时又有企
业的生产、建设、管理等专业技术工作经历,有良好的实践教学能力;三是有技术应用和开发能力,有组织技术项目、获得科技成果,科研能力强的教师。
现在“双师型”教师的主体就是“双证型”,一是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来说省时省力,一些教师流于表面为了完成任务而去考证,实际上根本不具备实践能力,仅限于纸上谈兵。在现行中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指挥棒”下,教师们只能在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将大量精力放在完成论文、著作等硬指标上,而无暇顾及专业实践和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因此,通过上述的二、三途径获得双师教师比例就很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含金量不够,如何培养出适合工学结合模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成为中职教育发展研究的重点。
C、推进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一点建议
多渠道引进优秀人才,加强有职业技能特点的师资培训,逐步调整师资队伍结构积极引进企业的一些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中职学校任教,这些优秀人才经过教师资格培训能很快担任实践课程的教师,他们能够做到“理论应用”和具有综合处理现场教学问题的能力。有人可能会质疑企业引进的技术人才学历层次相对较低,难以做到“理论够用”和问题的理论解说。笔者认为这是在“双师型”教师建设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的问题,是过渡阶段的暂时矛盾,可以通过再进修和学历学习来逐步合理化。总之,从企业引进人才能充实教师队伍,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使中职学校教师来源更多元化。对于现有的师资队伍,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拓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除了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的考试外,学校还应组织部分教师到企业下厂(场)锻炼,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实习,丰富、提高他们的实际知识和能力。并对下厂的成果进行考核,比如可在下厂结束后由企业有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组成考核小组,提出和企业生产相关的实际问题,看其是否在锻炼期间对企业的生产技术或工艺流程有深入的了解,是否掌握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或者由该教师现场带学生进行一堂模拟实训课程,以考察其指导实验实训的能力;另外由企业给下厂锻炼的教师综合评分,记入该教师的业务档案,直接与奖金以及将来的职称评审挂钩等,杜绝下厂锻炼的形式浮于表面,只是混日子的情形。除了“走出去”,也可以有“请进来”的方式,聘请企业里的高级技术人才或者经验丰富的一线技术人员到学校来进行实践教学和对老师进行实践强化训练。
1、“双师型”教师概念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深刻内涵
“双师型”教师概念的提出,是在以往职业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应用,师资队伍建设和评价上偏重理论水平的情况下,为了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促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正确定位,有机结合,适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职教理念而提出来的。中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地方性和职业性,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除了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从事实践教学的能力。“双师型”教师正是顺应了中职教育发展的趋势提出的概念,为提高中职学校的办学质量,为中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双师型”教师的概念首次被明确提出,是1998年教育部颁布《面向二十一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教职(1998)1号),并将“双师型”教师队伍确定为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但是,一直以来许多人对“双师型”教师的解读存在明显的概念偏差,认为“双师型”就是有“双证”的教师。但笔者认为深刻理解“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应该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双师型教师能够适应“教、学、做”的教学要求;二是双师型教师在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侧重于理论应用;三是双师型教师要具有用理论解决实训过程中的复杂问题的能力。不难看出“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对教师的理论和技能水平提出了不一样的要求,“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即在技能上不仅要有综合处理现场教学问题的能力,又要有把现场问题理论化,进行理论解说的能力。理论和技能做到互相融通,互相结合。同时,由于技术的革新和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还要求教师有继续学习的能力。
2、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状
A、“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偏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发展不平衡,我校而言(西藏日喀则地区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仅为10%左右,与教育部职成司提出的2015年,“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达到75%,实现这一目标,合格率仍有很大的差距。全国而言,同一地区的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的不同学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水平上差距悬殊,有的学校双师比例不满5%,有的学校已经达到了评估的优秀标准。东部发达地区中职学校的“双师”比例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的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还远远没有达到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地区与地区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都存在很大差距,没有达到平衡发展。
B、“双师型”教师的“含金量”不够,标准单一
从教育部规定的“双师型”教师的涵义可以看出,“双师型”教师有这样几种基本模式:一是既有中职学校教师系列讲师以上的职称,又具有本专业相应的技能、技术职称、技師或工程师职称,即“双证型”教师;二是除了具有讲师以上教学能力,同时又有企
业的生产、建设、管理等专业技术工作经历,有良好的实践教学能力;三是有技术应用和开发能力,有组织技术项目、获得科技成果,科研能力强的教师。
现在“双师型”教师的主体就是“双证型”,一是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来说省时省力,一些教师流于表面为了完成任务而去考证,实际上根本不具备实践能力,仅限于纸上谈兵。在现行中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指挥棒”下,教师们只能在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将大量精力放在完成论文、著作等硬指标上,而无暇顾及专业实践和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因此,通过上述的二、三途径获得双师教师比例就很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含金量不够,如何培养出适合工学结合模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成为中职教育发展研究的重点。
C、推进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一点建议
多渠道引进优秀人才,加强有职业技能特点的师资培训,逐步调整师资队伍结构积极引进企业的一些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中职学校任教,这些优秀人才经过教师资格培训能很快担任实践课程的教师,他们能够做到“理论应用”和具有综合处理现场教学问题的能力。有人可能会质疑企业引进的技术人才学历层次相对较低,难以做到“理论够用”和问题的理论解说。笔者认为这是在“双师型”教师建设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的问题,是过渡阶段的暂时矛盾,可以通过再进修和学历学习来逐步合理化。总之,从企业引进人才能充实教师队伍,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使中职学校教师来源更多元化。对于现有的师资队伍,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拓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除了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的考试外,学校还应组织部分教师到企业下厂(场)锻炼,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实习,丰富、提高他们的实际知识和能力。并对下厂的成果进行考核,比如可在下厂结束后由企业有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组成考核小组,提出和企业生产相关的实际问题,看其是否在锻炼期间对企业的生产技术或工艺流程有深入的了解,是否掌握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或者由该教师现场带学生进行一堂模拟实训课程,以考察其指导实验实训的能力;另外由企业给下厂锻炼的教师综合评分,记入该教师的业务档案,直接与奖金以及将来的职称评审挂钩等,杜绝下厂锻炼的形式浮于表面,只是混日子的情形。除了“走出去”,也可以有“请进来”的方式,聘请企业里的高级技术人才或者经验丰富的一线技术人员到学校来进行实践教学和对老师进行实践强化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