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针对城市用地和交通供需不平衡的问题,提出先考虑道路供给的思路,从交通供给的角度反推土地规划的指标,在规划时保障供需平衡。研究在现有道路与土地利用关系的基础上,利用Spss软件对土地利用类型重新进行分类,并求得新土地类型确定各类型出行率的参数。根据供需平衡原理,建立用地面积求解模型,并对面积求解模型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了受交通影响大的土地类型,提出了城市规划确定容积率时需要考虑交通因素的必要性。
【关键词】供需平衡;出行生成率;容积率
交通供给即城市各种交通设施所能提供的交通承载量,其主体为路网承载力;交通需求则为城市生产、生活所催生的各类出行总和,其根源为土地开发。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对城市空间格局的演化具有引导作用,我国土地利用形态不合理或者土地开发强度过高,将会导致交通容量无法满足交通需求,这已成为影响市场化进程的一种顽疾[1]。在日渐引人关注的“大院文化”中,围墙以及大院的存在客观上必然会减少和降低道路的数量与密度,道路密度的不够往往在交通高峰时间造成进一步的拥堵状况。城市交通模式的改变,将会引起土地利用的改变,进而影响经济,文化,商业的重新组合,直到达到两者的平衡[2]。一方面,使土地利用达到最优,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一方面,确定出土地利用和城市道路的平衡点,提高交通效率,降低交通耗能,保護环境,引导城市合理发展。
1、聚类分析法分类土地利用类型
《141-2010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_T141-2010)中,是以土地的服务对象的性质为基础,根据本地建设项目交通出行特征将土地上的建设项目进行的划分[3]。出行生成率是目前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中预测建设项目出行生成量的常用指标,已实施交通影响评价的地区大都结合本地特点制订了切合自身的出行生成率指标,可直接应用于本研究[4]。研究以技术标准中的划分为基础,采用出行生成率作为分类指标,利用spss数据处理软件对现有的城市土地建设项目进行了重新分析归类,通过对软件输出结果的分析,总结出土地利用类型,为后续模型的建立和案例分析提供依据;减少由于土地建设项目过多带来的繁琐工作量,同时也提高了数据查询效率。
2、土地用地面积的求解方法
在城市道路网络布局中,与其他的道路网布局形式相比,棋盘式的布局严整、简洁、交通分布均匀,利于建筑布局。因此,模型中拟用棋盘式的道路网络分布形式。确定网络等级结构时,由于快速路的快速,长距离的特点,研究中不予考虑。城市规划的中的道路网合理间距为主干路700-1200米,次干路350-500米,支路150-250米。
建立用地单元面积求解模型时,首先确定道路服务水平,研究中把服务水平设置在四级服务水平的上半部,满足道路上基本的服务水平要求。其次进行道路断面形式确定,根据现有道路网络中断面形式,研究中将道路断面规定为双幅路。最后考虑在交通量中减去跨区间交通,出行生成率对本用地面积的实际作用减小,更优化了用地的合理面积。另外,道路负荷度选用0.8作为保证交通安全的临界值。由以上相关参数求得围合道路上的出行率的模型:
其中:Si—地块的面积;Nk—该土地类型的出行率参考值。该公式中地块面积还关系到一个面积转化问题,就是建筑面积(S)和土地面积(M)的转化,容积率(K)便是两者转化的媒介。容积率是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总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转化采用下式:M=S/K
构建土地单元用地面积的求解模型时,综合考虑了多种影响因素:过境交通、交通出行方式划分、当量小汽车的换算系数以及各种出行方式的平均载客量和道路负荷度,这些因素都直接作用于出行量的确定。本模型可用于判别现有的道路设施和土地利用的平衡性,为未来新城市规划提供了依据。
3、案例
研究利用求解模型对济南市万达广场的用地进行了评价,从交通供需角度得到的容积率限值,从中可以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从交通供需的角度分析,在小学、综合商业等出行率比较高的地块,交通因素在容积率确定时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因素,需要重视。
(2)现实中有很多用地面积很大的地块,经过上面的定量分析,可以看到当这些地块的占地面积越大,其路网密度越小,交通对它们容积率的要求就越高,计算得到的容积率限值就越小,反过来说明规划时用地面积不能太大,尤其是对于上表中计算的容积率限值小于1的地块,如中小学、综合型商业和服务业三类用地项目,否则极易引发后续的交通问题。
【关键词】供需平衡;出行生成率;容积率
交通供给即城市各种交通设施所能提供的交通承载量,其主体为路网承载力;交通需求则为城市生产、生活所催生的各类出行总和,其根源为土地开发。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对城市空间格局的演化具有引导作用,我国土地利用形态不合理或者土地开发强度过高,将会导致交通容量无法满足交通需求,这已成为影响市场化进程的一种顽疾[1]。在日渐引人关注的“大院文化”中,围墙以及大院的存在客观上必然会减少和降低道路的数量与密度,道路密度的不够往往在交通高峰时间造成进一步的拥堵状况。城市交通模式的改变,将会引起土地利用的改变,进而影响经济,文化,商业的重新组合,直到达到两者的平衡[2]。一方面,使土地利用达到最优,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一方面,确定出土地利用和城市道路的平衡点,提高交通效率,降低交通耗能,保護环境,引导城市合理发展。
1、聚类分析法分类土地利用类型
《141-2010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_T141-2010)中,是以土地的服务对象的性质为基础,根据本地建设项目交通出行特征将土地上的建设项目进行的划分[3]。出行生成率是目前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中预测建设项目出行生成量的常用指标,已实施交通影响评价的地区大都结合本地特点制订了切合自身的出行生成率指标,可直接应用于本研究[4]。研究以技术标准中的划分为基础,采用出行生成率作为分类指标,利用spss数据处理软件对现有的城市土地建设项目进行了重新分析归类,通过对软件输出结果的分析,总结出土地利用类型,为后续模型的建立和案例分析提供依据;减少由于土地建设项目过多带来的繁琐工作量,同时也提高了数据查询效率。
2、土地用地面积的求解方法
在城市道路网络布局中,与其他的道路网布局形式相比,棋盘式的布局严整、简洁、交通分布均匀,利于建筑布局。因此,模型中拟用棋盘式的道路网络分布形式。确定网络等级结构时,由于快速路的快速,长距离的特点,研究中不予考虑。城市规划的中的道路网合理间距为主干路700-1200米,次干路350-500米,支路150-250米。
建立用地单元面积求解模型时,首先确定道路服务水平,研究中把服务水平设置在四级服务水平的上半部,满足道路上基本的服务水平要求。其次进行道路断面形式确定,根据现有道路网络中断面形式,研究中将道路断面规定为双幅路。最后考虑在交通量中减去跨区间交通,出行生成率对本用地面积的实际作用减小,更优化了用地的合理面积。另外,道路负荷度选用0.8作为保证交通安全的临界值。由以上相关参数求得围合道路上的出行率的模型:
其中:Si—地块的面积;Nk—该土地类型的出行率参考值。该公式中地块面积还关系到一个面积转化问题,就是建筑面积(S)和土地面积(M)的转化,容积率(K)便是两者转化的媒介。容积率是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总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转化采用下式:M=S/K
构建土地单元用地面积的求解模型时,综合考虑了多种影响因素:过境交通、交通出行方式划分、当量小汽车的换算系数以及各种出行方式的平均载客量和道路负荷度,这些因素都直接作用于出行量的确定。本模型可用于判别现有的道路设施和土地利用的平衡性,为未来新城市规划提供了依据。
3、案例
研究利用求解模型对济南市万达广场的用地进行了评价,从交通供需角度得到的容积率限值,从中可以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从交通供需的角度分析,在小学、综合商业等出行率比较高的地块,交通因素在容积率确定时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因素,需要重视。
(2)现实中有很多用地面积很大的地块,经过上面的定量分析,可以看到当这些地块的占地面积越大,其路网密度越小,交通对它们容积率的要求就越高,计算得到的容积率限值就越小,反过来说明规划时用地面积不能太大,尤其是对于上表中计算的容积率限值小于1的地块,如中小学、综合型商业和服务业三类用地项目,否则极易引发后续的交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