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膈下肋骨X线摄影技术的改进,以提高膈下肋骨骨折的X线诊断准确性。方法:观察和分析膈下肋骨骨折52例,将膈下肋骨分为3等份,外1/3段用患侧小角度前后斜位摄影,中、内1/3段采用对侧反向大角度后前斜位摄影,并对摄影技术改进前后进行对比。结果:52例膈下肋骨骨折病例中,采用常规正斜位片有36例明确诊断,13例为疑似病例,未见骨折者3例。改进摄影技术后13例疑似病例中,11例明确诊断有骨折;3例未见异常病例中,有2例明确显示骨折;其余3例经双层螺旋CT扫描图像重建后示明确骨折。结论:膈下肋骨骨折X线摄影技术的改进,进一步提高了其诊断准确性,降低了漏诊和误诊率,尤其条件有限的基层医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 膈下肋骨 技术改进 诊断准确率
资料和方法
收集我院2000~2005年临床和影像资料完整的膈下肋骨折病例共52例。男44例,女8例;年龄18~62岁,平均41岁;交通事故32例,直接暴力击伤24例。全部病例均常规摄膈下肋骨仰卧前后位片和前后斜位片,疑似病例和不明确诊断者,根据临床症状和体症,加摄反向大角度斜位片及小角度斜位片。
使用NEU/ILPINE800MA数字遥控X光机摄影、美国GE centricitg CR数字摄影系统进行图像处理。
方法:患者在首次检查中,先摄取仰卧前后位片和立式前后斜位片;对疑似骨折病例和临床症状明显(如触诊局部压痛或明显骨擦感者)但X线片显示不明确的,将患骨分为3等份,考虑骨折位于外1/3段者,加摄患侧小角度前后斜位片,考虑骨折位于中、内1/3段者,加摄对侧反向大角度后前斜位片。
小角度前后摄影要点及体位摆放:被检者直立背靠检查床,身体矢状面问患侧旋转约15°~20°,被检部位置胶片中心,中心线对准胶片中心水平投照。
反向大角度后前斜位摄影要点及体位摆放:被检者直立于检查床前,对侧前胸壁紧贴床面,身体矢状面向对侧旋转70°~80°角,患侧被检处置于胶片中心,中心线对准患处水平投照。以上两方法均用滤线器投照为佳。
结 果
52例膈下肋骨骨折病例中,常规正斜位摄影明确诊断36例,疑似骨折13例,未见骨折3例。
根据疑似骨折部位和临床体征,采用小角度前后斜位及反向大角度,后前斜位摄影。13例疑似病例中,11例明确诊断有骨折,3例未见骨折病例中,2例明确显示骨折。其余3例经双层螺旋CT扫描图像重建后明确诊断骨折。
讨 论
肋骨骨折较常见,骨折多数由于胸部受到直接暴力的打击导致,部分病例可由于间接暴力或胸部肌肉的强烈收缩所致[1]。在常规X线片上,有时肋骨骨折不易发现,其原因很多,诸如胸部结构重叠较多,细微的骨折线缺乏对比而易遗漏[1]。膈下肋骨骨折诊断在此方面表现更为突出,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骨折的数量、对位情况在伤害的程度及伤残等级鉴定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
由于肋骨的解剖特点和传统X线检查方法存在着局限性,经常会遇到肋骨骨折的漏诊,特别是腋下部位与横膈下方肋骨[3]。膈下肋骨与上腹部脏器重叠较多,缺乏天然对比,采用小角度前后斜位和反向大角度后前斜位等改进后的摄影方法,通过体轴旋转合适的角度,最大限度减少组织器官重叠,使膈下肋骨在X线片上的分辨率进一步提高,从而提高膈下肋骨骨折的X线诊断准确率。
目前利用数字化摄影及多轴透视点片及CT扫描图像重建等先进技术,使膈下肋骨骨折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漏诊率下降,但在大多数基层医院,由于条件所限,利用改进后的摄影技术,对诊断膈下肋骨骨折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上海第一医学院《X线诊断学》编写组.X线诊断学.第1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2,11:471.
2 李在明,游继平,於维鸣,等.三维X线摄影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附228例分析).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11:1224-1225.
3 张文昌.肋骨骨折的CT诊断.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05,9:73-74.
三部委将考核评估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进展
卫生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近日发出通知,决定对各地落实《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进展情况开展以自查为主的中期考核评估,以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确保按期实现《规划》目标。
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厅(局)、国家发改委、财政厅(局)会同有关部门,按照《方案》要求组织开展自查工作,并于8月15日前将自查报告及相关资料报送卫生部。
内蒙古、辽宁、福建、海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重庆、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4个省(区、市)要根据自查结果,于8月30日前向卫生部申报省级实现消除和基本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
卫生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还将组成国家考评组,于2007年9~10月期间组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查工作进行抽查考评,并对实现消除碘缺乏病和基本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一安排考评,同时考评地方病防治工作情况。(钱峰)
关键词 膈下肋骨 技术改进 诊断准确率
资料和方法
收集我院2000~2005年临床和影像资料完整的膈下肋骨折病例共52例。男44例,女8例;年龄18~62岁,平均41岁;交通事故32例,直接暴力击伤24例。全部病例均常规摄膈下肋骨仰卧前后位片和前后斜位片,疑似病例和不明确诊断者,根据临床症状和体症,加摄反向大角度斜位片及小角度斜位片。
使用NEU/ILPINE800MA数字遥控X光机摄影、美国GE centricitg CR数字摄影系统进行图像处理。
方法:患者在首次检查中,先摄取仰卧前后位片和立式前后斜位片;对疑似骨折病例和临床症状明显(如触诊局部压痛或明显骨擦感者)但X线片显示不明确的,将患骨分为3等份,考虑骨折位于外1/3段者,加摄患侧小角度前后斜位片,考虑骨折位于中、内1/3段者,加摄对侧反向大角度后前斜位片。
小角度前后摄影要点及体位摆放:被检者直立背靠检查床,身体矢状面问患侧旋转约15°~20°,被检部位置胶片中心,中心线对准胶片中心水平投照。
反向大角度后前斜位摄影要点及体位摆放:被检者直立于检查床前,对侧前胸壁紧贴床面,身体矢状面向对侧旋转70°~80°角,患侧被检处置于胶片中心,中心线对准患处水平投照。以上两方法均用滤线器投照为佳。
结 果
52例膈下肋骨骨折病例中,常规正斜位摄影明确诊断36例,疑似骨折13例,未见骨折3例。
根据疑似骨折部位和临床体征,采用小角度前后斜位及反向大角度,后前斜位摄影。13例疑似病例中,11例明确诊断有骨折,3例未见骨折病例中,2例明确显示骨折。其余3例经双层螺旋CT扫描图像重建后明确诊断骨折。
讨 论
肋骨骨折较常见,骨折多数由于胸部受到直接暴力的打击导致,部分病例可由于间接暴力或胸部肌肉的强烈收缩所致[1]。在常规X线片上,有时肋骨骨折不易发现,其原因很多,诸如胸部结构重叠较多,细微的骨折线缺乏对比而易遗漏[1]。膈下肋骨骨折诊断在此方面表现更为突出,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骨折的数量、对位情况在伤害的程度及伤残等级鉴定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
由于肋骨的解剖特点和传统X线检查方法存在着局限性,经常会遇到肋骨骨折的漏诊,特别是腋下部位与横膈下方肋骨[3]。膈下肋骨与上腹部脏器重叠较多,缺乏天然对比,采用小角度前后斜位和反向大角度后前斜位等改进后的摄影方法,通过体轴旋转合适的角度,最大限度减少组织器官重叠,使膈下肋骨在X线片上的分辨率进一步提高,从而提高膈下肋骨骨折的X线诊断准确率。
目前利用数字化摄影及多轴透视点片及CT扫描图像重建等先进技术,使膈下肋骨骨折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漏诊率下降,但在大多数基层医院,由于条件所限,利用改进后的摄影技术,对诊断膈下肋骨骨折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上海第一医学院《X线诊断学》编写组.X线诊断学.第1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2,11:471.
2 李在明,游继平,於维鸣,等.三维X线摄影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附228例分析).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11:1224-1225.
3 张文昌.肋骨骨折的CT诊断.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05,9:73-74.
三部委将考核评估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进展
卫生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近日发出通知,决定对各地落实《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进展情况开展以自查为主的中期考核评估,以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确保按期实现《规划》目标。
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厅(局)、国家发改委、财政厅(局)会同有关部门,按照《方案》要求组织开展自查工作,并于8月15日前将自查报告及相关资料报送卫生部。
内蒙古、辽宁、福建、海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重庆、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4个省(区、市)要根据自查结果,于8月30日前向卫生部申报省级实现消除和基本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
卫生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还将组成国家考评组,于2007年9~10月期间组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查工作进行抽查考评,并对实现消除碘缺乏病和基本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一安排考评,同时考评地方病防治工作情况。(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