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命题作文是我国传统的作文方式,比较突出地考查了学生的审题能力、构思能力、选择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要在考场中写好命题作文,除了要把握好作文的一些基本要求之外,考生还要特别注意命题作文的特点,掌握命题作文的写作策略,从而实现命题作文写作的突破。
一、析词审题,理解内涵
由于题目的一致性,命题作文不存在“自拟题目”的劳神,但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审题变得异常重要。题目没有审好,容易出现“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结局。那么怎样才能快速、准确地审好命题作文的题目呢?
“析词法”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所谓“析词法”,就是将题目以词语为单位进行划分,然后对每个词逐一分析。分析的过程,就是一个全面深入思考的审题过程,包括词语的轻重范围、题目的体裁方向以及分析所产生的一些联想。
例如2007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命题作文是《带着微笑出发》,我们用“析词法”来分析一下题目。“微笑”比较平和自然,不同于“大笑”。“带着微笑出发”不完全等同于“笑对人生”“笑傲江湖”中的“笑”。“微笑”不仅是人的面部表情,更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微笑”对人,能使人与人之间温馨和谐;“微笑”对己,优雅的仪容表现出自信、乐观积极面对生活的心态。“出发”的本义是前往某地去做某事,引申为去实现某个目的,去夺取某项胜利。内容可以写自己满怀信心的出发,也可以写得到他人的鼓励出发;既可以写去争取胜利,也可以写遭受挫折之后重新开始。当然,还可以实写从某地到某地,等等。还如:2007年安徽省中考命题作文命题是《我们的心近了》。我们也用“析词法”来分析一下题目。题目的关键词是:心近了。范围是:我们。也就是说我们写的人必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写的主要内容是两颗或两颗以上的心近了。题目明显是要考生写自己,写考生所熟悉的生活。
二、整合选材,精巧构思
命题作文由于限制过“死”,它的写作内容容易出现雷同,因此,如何在考场中选好材,是每一个考生应该重视的问题,同时在一定的考试时间内,自己的文章构思要尽量求精巧。
要选好材,可以运用整合法。考生面对题目时,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选材,综合地讲,有“时间跨越”和“空间跨越”两个角度,然后把自己所能想到的材料进行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就是“取新不取旧、取小不取大、取实不取空、取深不取浅”。严格选材之后,还要花心思考虑文章的构思,开头结尾、过渡照应、起承转合等等,要做到心中有数,使文章的结构精巧而富有美感。例如2007年河北省中考考生写的满分作文《听“上帝”讲故事》的选材就很新颖别致。小作者本着选材“取新不取旧”的原则,以独特的视角审视生活,创造性地选取了“上帝”给“凡人”讲故事的鲜活题材,材料新颖生动、妙趣横生,把“反省”这一话题诠释得淋漓尽致。
三、美化语言,力求出彩
考场作文很注重考查语言的功底,在很大程度上,语言表达水平直接影响到作文的评分优劣。命题作文是同题竞赛,由于内容的基本一致性,语言的差别就显得非常明显,因此,要写好命题作文,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
在文从字顺、准确流畅的基础上,考生要学会美化自己的作文语言,力求表达生动形象,亮丽出彩。如何使自己的语言精美起来呢?
第一,要在句式上下功夫。语言表达要善于变换多种句式,如长句短句结合、整句散句结合等等。例如2007年江苏省南通市考生写的《带着微笑出发》文中的一段语言:清风,穿过花香,掠过竹林,渐行,渐远;骄阳,漫过青山,跨过沧海、隐约流逝;岁月,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转瞬,即逝。既然世事沧桑难料,何必事事苛求完美、尽遂人意?只须带着微笑出发,相信:做最好的自己,我能。小作者以长句短句结合、整句散句结合,以诗化的语言向读者娓娓道出了初三学生面临中考之前挣扎的心路历程,既渲染出一种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个人“做好自己”的决心。
第二,要在修辞上下功夫。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这些常用的修辞手法,是增加文采、提高文章品位的重要手段。例如2007年北京市中考考生写的《动力来自亲情》的段落:亲情像雨,能帮助你洗掉烦躁,留下清凉;亲情像风,能帮助你扬起风帆,走向成功;亲情像太阳,能够在寒冷的冬天让你感受到春天的温暖,能够让蒙上岁月风尘的情感也散发出生命的清辉。
还需要提醒考生,别忘了修辞中的引用。恰当引用一些名言警句、歌词俗语、优美诗句等,也能够增加文采,并且可以展示自己的生活和阅读积累。例如2007年重庆市中考考生写的《唐诗宋词千年行》中的两段引用:(1)你有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你有着“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情;你有着“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惆怅……(2)在诗界中,你是那个“回首把青梅嗅”的顽皮羞涩的二八少女;你是那个“兴尽晚归舟”的天真可爱的女孩;你是那个“载不动许多愁”的哀怨的少妇;你是那个“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女中豪杰。
小作者巧引诗词把人物的性格诠释的惟妙惟肖。
(责任编辑 潘阳凤)
一、析词审题,理解内涵
由于题目的一致性,命题作文不存在“自拟题目”的劳神,但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审题变得异常重要。题目没有审好,容易出现“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结局。那么怎样才能快速、准确地审好命题作文的题目呢?
“析词法”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所谓“析词法”,就是将题目以词语为单位进行划分,然后对每个词逐一分析。分析的过程,就是一个全面深入思考的审题过程,包括词语的轻重范围、题目的体裁方向以及分析所产生的一些联想。
例如2007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命题作文是《带着微笑出发》,我们用“析词法”来分析一下题目。“微笑”比较平和自然,不同于“大笑”。“带着微笑出发”不完全等同于“笑对人生”“笑傲江湖”中的“笑”。“微笑”不仅是人的面部表情,更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微笑”对人,能使人与人之间温馨和谐;“微笑”对己,优雅的仪容表现出自信、乐观积极面对生活的心态。“出发”的本义是前往某地去做某事,引申为去实现某个目的,去夺取某项胜利。内容可以写自己满怀信心的出发,也可以写得到他人的鼓励出发;既可以写去争取胜利,也可以写遭受挫折之后重新开始。当然,还可以实写从某地到某地,等等。还如:2007年安徽省中考命题作文命题是《我们的心近了》。我们也用“析词法”来分析一下题目。题目的关键词是:心近了。范围是:我们。也就是说我们写的人必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写的主要内容是两颗或两颗以上的心近了。题目明显是要考生写自己,写考生所熟悉的生活。
二、整合选材,精巧构思
命题作文由于限制过“死”,它的写作内容容易出现雷同,因此,如何在考场中选好材,是每一个考生应该重视的问题,同时在一定的考试时间内,自己的文章构思要尽量求精巧。
要选好材,可以运用整合法。考生面对题目时,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选材,综合地讲,有“时间跨越”和“空间跨越”两个角度,然后把自己所能想到的材料进行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就是“取新不取旧、取小不取大、取实不取空、取深不取浅”。严格选材之后,还要花心思考虑文章的构思,开头结尾、过渡照应、起承转合等等,要做到心中有数,使文章的结构精巧而富有美感。例如2007年河北省中考考生写的满分作文《听“上帝”讲故事》的选材就很新颖别致。小作者本着选材“取新不取旧”的原则,以独特的视角审视生活,创造性地选取了“上帝”给“凡人”讲故事的鲜活题材,材料新颖生动、妙趣横生,把“反省”这一话题诠释得淋漓尽致。
三、美化语言,力求出彩
考场作文很注重考查语言的功底,在很大程度上,语言表达水平直接影响到作文的评分优劣。命题作文是同题竞赛,由于内容的基本一致性,语言的差别就显得非常明显,因此,要写好命题作文,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
在文从字顺、准确流畅的基础上,考生要学会美化自己的作文语言,力求表达生动形象,亮丽出彩。如何使自己的语言精美起来呢?
第一,要在句式上下功夫。语言表达要善于变换多种句式,如长句短句结合、整句散句结合等等。例如2007年江苏省南通市考生写的《带着微笑出发》文中的一段语言:清风,穿过花香,掠过竹林,渐行,渐远;骄阳,漫过青山,跨过沧海、隐约流逝;岁月,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转瞬,即逝。既然世事沧桑难料,何必事事苛求完美、尽遂人意?只须带着微笑出发,相信:做最好的自己,我能。小作者以长句短句结合、整句散句结合,以诗化的语言向读者娓娓道出了初三学生面临中考之前挣扎的心路历程,既渲染出一种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个人“做好自己”的决心。
第二,要在修辞上下功夫。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这些常用的修辞手法,是增加文采、提高文章品位的重要手段。例如2007年北京市中考考生写的《动力来自亲情》的段落:亲情像雨,能帮助你洗掉烦躁,留下清凉;亲情像风,能帮助你扬起风帆,走向成功;亲情像太阳,能够在寒冷的冬天让你感受到春天的温暖,能够让蒙上岁月风尘的情感也散发出生命的清辉。
还需要提醒考生,别忘了修辞中的引用。恰当引用一些名言警句、歌词俗语、优美诗句等,也能够增加文采,并且可以展示自己的生活和阅读积累。例如2007年重庆市中考考生写的《唐诗宋词千年行》中的两段引用:(1)你有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你有着“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情;你有着“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惆怅……(2)在诗界中,你是那个“回首把青梅嗅”的顽皮羞涩的二八少女;你是那个“兴尽晚归舟”的天真可爱的女孩;你是那个“载不动许多愁”的哀怨的少妇;你是那个“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女中豪杰。
小作者巧引诗词把人物的性格诠释的惟妙惟肖。
(责任编辑 潘阳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