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家国情怀核心素养不是外在“建成”而是内在“生成”的,它根植民族自信的源头,中华历史文化传统决定着道路选择。基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家国情怀夯筑育人起点,从学校课程出发,以“一带一路与我们”主题研学活动为切入点,从家、校、社区出发,融合多样资源,整合历史、现在、未来的多个维度。把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使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以国家课程为本,创新校本化课程实施。籍此深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把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育的落实推向系统化、课程化。培养具有健全人格、自信合群、思辨创新、明德归仁的时代新人,提供具体的操作经验。
【关键词】家国情怀培育 课程 体验学习圈
【课题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的学生家国情怀培育课程探索与实践——以朝天小学为例》(2020WQYB055)。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3-0034-02
朝天小学具有155年历史,是广东省最老的公办小学。它的前身是广州同文馆,开办之初是一所外国语学校,培养外交人才。此址的教育功能,其历史意义及社会地位一目了之,可谓当时的贵族学校,说她“贵族”,是她果敢的精气神,日新的勇气和培育英才的担当,今天来说,留给后人的当是“弘毅日新”之神气。多少年来,她着力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厚植家国情怀的莘莘学子。2018年,学校《基于学生自主发展“体验学习圈”探索与实践》获得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十三年体验学习探索成果,助力学校德育工作发展。在深入研读《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精神基础上,学校在新时代全面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中提供了传承与创新的工作路径。
一、聚焦课堂,用好教育主阵地
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学校关注培养教师把握教材中的育人因素,挖掘教材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融入学科教育教学设计。2016年,学校把全体教师聘任为教育导师,籍此提醒老师们除了关心指导学生的学习外,还要指导他们的生活。以此更好地贯彻学校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
2016年开始,籍着品德课程的升级转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施,课程内容不仅有道德文化、法治教育,更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给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给出了更为明晰的方向。结合教育部、中组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学校提出全体教育导师“人人会上思政课”,把握思政课堂的育人目标,更进一步把体验学习圈学习原理融入课堂,提高德育实效性。学校书记、德育主任带头上思政研讨课,营造起互学、共融、同成长的氛围。
二、创新课程,与生活深度融合
爱国是中华儿女最自然、最朴素的情感。从娃娃抓起,着眼固本培元、突出思想内涵,强化思想引领,把学校基本要求和具体工作实际结合,把全面覆盖和突出重点结合起来,遵循规律,注重落细落小落实、日常经常平常。强化实践养成,让少年儿童听明白、记得住、做得到。
朝天小学的前身是1864年创办的广州同文馆,155年前已开启新教育模式,彰显了创新-示范-第一的特质。而今,传承历史走向未来,培育“家国情怀”是朝天小学育人的重要目标,借助“同文校本课程”建设,透过校本课程奠基学生的人文情怀,提升学生对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从而发展社会担当。
下面以“一带一路与我们”研学课程为例,介绍学校如何融合创新课程设置,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一)加强课程顶层设计,谋划爱国主义教育的大局大势
爱国,首先要爱家,爱自己生活的地方。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朝天小学正坐落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起点沿线,学校周边有着丰厚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以此为契机,学校广泛组织教师和家长团队围绕“一带一路与我们”开展研学课程设置的头脑风暴,从回顾历史到展望将来,考虑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人、事、物等多种资源融合。借助“一带一路与我们”的学习载体,将爱国主义教育形成研学课程,由课程发展部综合教育主题、内容和方式,统一规划和部署,各年级和学科结合实际具体深入推进和落实。
(二)充实课程教育内容,突出爱国主义教育主题主线
“一带一路与我们”课程教育内容涉及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现代丝绸之路的走向,古代国际交流,民族交往,还有学校所在社区历史发展沿革等内容,目的是教育和引导学生正確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在深入开展国家历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开展国情教育、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
(三)丰富课程教育载体,促进爱国主义教育内涵发展
怀胜寺白塔、南粤先贤馆、镇海楼、中山图书馆、粤剧博物馆、烈士陵园、广州起义纪念馆、广州市中医药博物馆……丰富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引入为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学生透过问、访、研、学的过程,提高与基地多角度的互动,增强体验感,使爱国主义教育变得立体而丰满。
同时,结合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和重大纪念活动,提升学生对国家的自豪感、认同感和归属感。“一带一路与我们”课程在2019年升级为3.0版本,一年级的同学赶上朝天小学155岁生日,参加了“一带一路与我们”之“百年名校 同文始创”校史研学活动,在参观镇海楼的研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发现了学校附近的白塔的图片,了解到学校所在的朝天路曾经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沿线,广州曾经是对外交流的窗口,在1864年就有新式学校——“广州同文馆”,继而对“同文馆”产生了浓厚兴趣。带着这个问题又展开新一轮的研究,知道“广州同文馆”在新式学校中“敢为人先”创全国先河,让中国人更有自信和底气与世界交往,立足于世界舞台,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物化载体带领直观的感受,启发观察与思考;人和事载体更生动活化,促进探索与模仿。作为广州教育改革的试点和先行者,朝天小学在漫长的办学历史中为社会培育了不少栋梁之才。中国科学院宋而卫院士,知名军事评论家马鼎盛先生,香港著名建筑师,青马大桥的建设之一的刘正光工程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南粤工匠关尚持……他们在国家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于不同的工作领域实现着个人价值,优秀校友的成长故事折射出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校友们在新时代的新实践、新业绩、新作为,身上所展现的忠诚与执着,生成最生动的爱国主义课程教育素材。
三、整合资源,助力文化之传承
少年儿童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朝天小学是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校”,学校长期以来注重学生传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了包括民乐、民间文学、广绣、粤语讲古、榄雕等形式多样的“小师傅非遗课堂”活动,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研发了一系列兴趣课程使得文化不再是一个抽象的符号,而是具体可感的事物。同时,粤剧研学得到了红线女艺术中心的大力支持。经与专家沟通后,开展了更深入的粤剧研学活动,并将研学的内容聚焦在当代粤剧红派艺术上。从红线女的学艺经历、艺术成就、红腔、服装、精神、代表作品经典人物等几个方面开始了“南国红豆播朝天、粤剧红派进校园”活动。除了粤剧主题,朝天小学还开展了一系列相关非遗建筑、民间文学、民乐、曲艺、美术、中医药等中华传统文化的传统文化课程,使抽象的传统文化变得有文字、有图像、有声音、有气味。使学生在非遗课堂体验中增强文化自信的理解与认同,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尽情徜徉,编织属于自己的中国梦。
2020年春,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夜之间席卷荆楚大地,波及华夏儿女。小学生当然不能置身事外,他们也必须从这场重大的危机中学会学习,获得成长。教育部要求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线上学习教什么?学生怎么学?作为学校的共建单位,朝天的学生中就有大量的省中医院医生的子弟,我们的家长中也有不少奔赴抗疫最前线,为抗击疫情贡献广东中医人的力量。学校前几年已经在“一带一路与我们”的研学活动中组建了“杏林小队”。队员们积极倡议——用中医药传统智慧,做主动的自我防护。结果“战疫·杏林”主题式线上研学活动由此而生。我们把当前疫情防控的真实议题作为主题,聚焦中医药在战“疫”中的效用,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为学生建构整体的、综合的、真实情境下的探究性学习体验。把体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非预测性的、多学科知识交叉的事件作为驱动问题,引导学生组成线上研究小组,由教育导师带领开展项目研究,利用在线资源,让知识走进生活,引导学生在“体验学习”过程中发现、思考和行动。这不仅使学生有效掌握了疫情科学防控知识,更是提升了思辨创新能力,在线上学习环境下变被动为主动,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研学的过程就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随着问题的不断深入,中国人用于探索与发现的精神,敢为人先的魄力,中医药治病救人的神奇功效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个参与的同学。民族智慧帶来的文化自信油然而生。
每逢各类纪念日、传统节日,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节日课程,例如“核心价值观价值观第二课堂”,各类红领巾小社团的队员们用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学习核心价值观。纽扣画、乐高搭建、魔方变幻,在轻松活泼的自主探索中熟记我们共同的核心价值追求。又例如:我与国庆同框活动,“缅怀先烈 弘扬精神”祭扫烈士墓活动,“我和我的祖国”爱国电影分享活动等。把爱国主义教育常态切入生活情境,融入学校教育各个环节。激发师生不断领悟爱国之理、厚植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参考文献:
[1]曾文婕.课程整合的原理及案例[R].广州:广州市越秀区朝天小学,2014年7月.
[2]王凯.课程整合的“北京经验”[J].人民教育,2015(1):50-53.
【关键词】家国情怀培育 课程 体验学习圈
【课题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的学生家国情怀培育课程探索与实践——以朝天小学为例》(2020WQYB055)。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3-0034-02
朝天小学具有155年历史,是广东省最老的公办小学。它的前身是广州同文馆,开办之初是一所外国语学校,培养外交人才。此址的教育功能,其历史意义及社会地位一目了之,可谓当时的贵族学校,说她“贵族”,是她果敢的精气神,日新的勇气和培育英才的担当,今天来说,留给后人的当是“弘毅日新”之神气。多少年来,她着力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厚植家国情怀的莘莘学子。2018年,学校《基于学生自主发展“体验学习圈”探索与实践》获得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十三年体验学习探索成果,助力学校德育工作发展。在深入研读《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精神基础上,学校在新时代全面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中提供了传承与创新的工作路径。
一、聚焦课堂,用好教育主阵地
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学校关注培养教师把握教材中的育人因素,挖掘教材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融入学科教育教学设计。2016年,学校把全体教师聘任为教育导师,籍此提醒老师们除了关心指导学生的学习外,还要指导他们的生活。以此更好地贯彻学校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
2016年开始,籍着品德课程的升级转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施,课程内容不仅有道德文化、法治教育,更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给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给出了更为明晰的方向。结合教育部、中组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学校提出全体教育导师“人人会上思政课”,把握思政课堂的育人目标,更进一步把体验学习圈学习原理融入课堂,提高德育实效性。学校书记、德育主任带头上思政研讨课,营造起互学、共融、同成长的氛围。
二、创新课程,与生活深度融合
爱国是中华儿女最自然、最朴素的情感。从娃娃抓起,着眼固本培元、突出思想内涵,强化思想引领,把学校基本要求和具体工作实际结合,把全面覆盖和突出重点结合起来,遵循规律,注重落细落小落实、日常经常平常。强化实践养成,让少年儿童听明白、记得住、做得到。
朝天小学的前身是1864年创办的广州同文馆,155年前已开启新教育模式,彰显了创新-示范-第一的特质。而今,传承历史走向未来,培育“家国情怀”是朝天小学育人的重要目标,借助“同文校本课程”建设,透过校本课程奠基学生的人文情怀,提升学生对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从而发展社会担当。
下面以“一带一路与我们”研学课程为例,介绍学校如何融合创新课程设置,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一)加强课程顶层设计,谋划爱国主义教育的大局大势
爱国,首先要爱家,爱自己生活的地方。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朝天小学正坐落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起点沿线,学校周边有着丰厚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以此为契机,学校广泛组织教师和家长团队围绕“一带一路与我们”开展研学课程设置的头脑风暴,从回顾历史到展望将来,考虑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人、事、物等多种资源融合。借助“一带一路与我们”的学习载体,将爱国主义教育形成研学课程,由课程发展部综合教育主题、内容和方式,统一规划和部署,各年级和学科结合实际具体深入推进和落实。
(二)充实课程教育内容,突出爱国主义教育主题主线
“一带一路与我们”课程教育内容涉及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现代丝绸之路的走向,古代国际交流,民族交往,还有学校所在社区历史发展沿革等内容,目的是教育和引导学生正確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在深入开展国家历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开展国情教育、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
(三)丰富课程教育载体,促进爱国主义教育内涵发展
怀胜寺白塔、南粤先贤馆、镇海楼、中山图书馆、粤剧博物馆、烈士陵园、广州起义纪念馆、广州市中医药博物馆……丰富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引入为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学生透过问、访、研、学的过程,提高与基地多角度的互动,增强体验感,使爱国主义教育变得立体而丰满。
同时,结合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和重大纪念活动,提升学生对国家的自豪感、认同感和归属感。“一带一路与我们”课程在2019年升级为3.0版本,一年级的同学赶上朝天小学155岁生日,参加了“一带一路与我们”之“百年名校 同文始创”校史研学活动,在参观镇海楼的研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发现了学校附近的白塔的图片,了解到学校所在的朝天路曾经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沿线,广州曾经是对外交流的窗口,在1864年就有新式学校——“广州同文馆”,继而对“同文馆”产生了浓厚兴趣。带着这个问题又展开新一轮的研究,知道“广州同文馆”在新式学校中“敢为人先”创全国先河,让中国人更有自信和底气与世界交往,立足于世界舞台,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物化载体带领直观的感受,启发观察与思考;人和事载体更生动活化,促进探索与模仿。作为广州教育改革的试点和先行者,朝天小学在漫长的办学历史中为社会培育了不少栋梁之才。中国科学院宋而卫院士,知名军事评论家马鼎盛先生,香港著名建筑师,青马大桥的建设之一的刘正光工程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南粤工匠关尚持……他们在国家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于不同的工作领域实现着个人价值,优秀校友的成长故事折射出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校友们在新时代的新实践、新业绩、新作为,身上所展现的忠诚与执着,生成最生动的爱国主义课程教育素材。
三、整合资源,助力文化之传承
少年儿童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朝天小学是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校”,学校长期以来注重学生传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了包括民乐、民间文学、广绣、粤语讲古、榄雕等形式多样的“小师傅非遗课堂”活动,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研发了一系列兴趣课程使得文化不再是一个抽象的符号,而是具体可感的事物。同时,粤剧研学得到了红线女艺术中心的大力支持。经与专家沟通后,开展了更深入的粤剧研学活动,并将研学的内容聚焦在当代粤剧红派艺术上。从红线女的学艺经历、艺术成就、红腔、服装、精神、代表作品经典人物等几个方面开始了“南国红豆播朝天、粤剧红派进校园”活动。除了粤剧主题,朝天小学还开展了一系列相关非遗建筑、民间文学、民乐、曲艺、美术、中医药等中华传统文化的传统文化课程,使抽象的传统文化变得有文字、有图像、有声音、有气味。使学生在非遗课堂体验中增强文化自信的理解与认同,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尽情徜徉,编织属于自己的中国梦。
2020年春,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夜之间席卷荆楚大地,波及华夏儿女。小学生当然不能置身事外,他们也必须从这场重大的危机中学会学习,获得成长。教育部要求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线上学习教什么?学生怎么学?作为学校的共建单位,朝天的学生中就有大量的省中医院医生的子弟,我们的家长中也有不少奔赴抗疫最前线,为抗击疫情贡献广东中医人的力量。学校前几年已经在“一带一路与我们”的研学活动中组建了“杏林小队”。队员们积极倡议——用中医药传统智慧,做主动的自我防护。结果“战疫·杏林”主题式线上研学活动由此而生。我们把当前疫情防控的真实议题作为主题,聚焦中医药在战“疫”中的效用,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为学生建构整体的、综合的、真实情境下的探究性学习体验。把体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非预测性的、多学科知识交叉的事件作为驱动问题,引导学生组成线上研究小组,由教育导师带领开展项目研究,利用在线资源,让知识走进生活,引导学生在“体验学习”过程中发现、思考和行动。这不仅使学生有效掌握了疫情科学防控知识,更是提升了思辨创新能力,在线上学习环境下变被动为主动,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研学的过程就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随着问题的不断深入,中国人用于探索与发现的精神,敢为人先的魄力,中医药治病救人的神奇功效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个参与的同学。民族智慧帶来的文化自信油然而生。
每逢各类纪念日、传统节日,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节日课程,例如“核心价值观价值观第二课堂”,各类红领巾小社团的队员们用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学习核心价值观。纽扣画、乐高搭建、魔方变幻,在轻松活泼的自主探索中熟记我们共同的核心价值追求。又例如:我与国庆同框活动,“缅怀先烈 弘扬精神”祭扫烈士墓活动,“我和我的祖国”爱国电影分享活动等。把爱国主义教育常态切入生活情境,融入学校教育各个环节。激发师生不断领悟爱国之理、厚植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参考文献:
[1]曾文婕.课程整合的原理及案例[R].广州:广州市越秀区朝天小学,2014年7月.
[2]王凯.课程整合的“北京经验”[J].人民教育,2015(1):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