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记号性族徽与象形文字的联系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lin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前文字研究材料中极为常见的符号,“十”字纹不仅仅蕴藏着原始先民的信仰崇拜,更凝结了最为原始的符号创造思维。本文将在介绍“十”字纹产生的文化背景、符号变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其与象形文字之间的联系。并以此为例,分析记号性族徽与象形文字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十”字纹;“卐”字纹;图腾崇拜;族徽表达;甲骨文;亚;巫
  作为一种古老的记号族徽,“十”字纹在诞生之初便蕴藏了原始先民对自然的敬畏和朴素认知。而时至今日,其早已演化为一种文化符号,以吉祥、祝福之意出现在日常生活之中,其最源头的意义也渐渐被淹没于历史的长河。然而,事实上,在创制之初,“十”字纹包含了先民的无限憧憬,其也在前文字研究的记号型族徽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它的变体和影响更是为后世象形文字的创制提供了重要的来源。
  长期以来,深受许慎“六书”说的影响,文字来源于对实物描摹的想法深深植根于人们的认知之中。本文试图以“十”字纹为例,从全新视角,探究前文字符号与象形文字来源之间的联系。
  一、认知与崇拜——“十”字纹的诞生
  据考古发掘资料,早在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中就出现了“十”字纹,常与宽带纹同时出现,其后在马家窑文化、良渚文化、辛店文化等都能看到这种神秘的十字纹。对于其到底蕴藏着什么样的含义,学界的观点都指向了太阳崇拜。[1]
  在《破译天书——远古彩陶纹饰揭秘》一书中,蒋书庆先生就认为:“宽带纹的周圈形式,是对太阳周而复始,寒来暑往不断轮回的意象再现,是对自然万物轮回周期规律直观感受的理性升华和再现。”[2]
  考古学家德尔维拉就曾指出:“十字代表试析商代青铜器上“十字孔”的意义着他们天空中的上帝Ana。……对这种等边十字形还能做的一个更恰当的解释是:这种十字在开始时只表示太阳照射的四个主要的方位。后来变成了发光体的符号,并且由此必然地演变成统治上天的至上神的符号。”由此可见,以“十字纹”或者是“类十字纹”为母题的装饰图案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而这种纹饰在史前社会时期是先民表达其太阳崇拜思想的一种途径,这种表述在法在后世文献中亦可见到。[1]
  “十字纹”不仅具有太阳崇拜的含义,亦是太阳的简化。何新先生在《诸神的起源》一书中认为,对于经常大量表现的十字纹及类似十字纹的图案,肯定有大部分是以描绘太阳神的图作为母体。[3]在四川珙县麻塘坝、九盏灯等地的岩画遗迹上,我们看到熟悉的十字形太阳和其他样式的太阳。它们高悬于人类与动物之上,多次出现一人手中持有十字,站在太阳下,类似巫师作法图。
  综上,我们不难发现,“十”字纹在诞生之初就与太阳崇拜构建了联系。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史前时代,太阳往往可以给人们带来生命和希望,太阳崇拜这就自然成为了原始先民的普遍情感诉求。这种诉求反应在符号表达上就是“十”字纹的普遍应用。而正是因为其与太阳崇拜之间的联系,因而这个符号就成为了隐喻空间的代名词,具有神性,这也为其变体为“卐”字纹、“亚”字纹,进而成为甲骨文“巫”字的形成来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由“卐”字纹至“亚”字纹——“十”字纹的变体
  在李水成先生《半山与马厂彩陶研究》一文中,他提出了:“卐字纹饰马厂时期出现的新纹样,为十字纹的另一种变体。”由黄亚平、孟华老师著的《汉字符号学》一书中,对半山、马厂时期的“十”字纹与“卐”字纹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证实了李先生的这种猜测。在马厂型内彩纹饰中,“十”字纹与“卐”字纹的构图近似,说明该图符很有很能是马厂型“十”字符的变体。
  进一步进行推测,铜器铭文中大量出现的“亚”字符,也可能是“亚”字的变体。马厂十字符从构图上可以分为六类,其中三类十字纹饰都比较肥大或者有比较肥大的外围轮廓,如果用连线将它们的四端进行连接,看起来就是一个“亚”字框。另外,如果仔细观察金文中的族徽文字,就会发现:铜器铭文中出现的亚字形框有肥瘦两体,瘦体的“亚”字构形基本上跟十字差不多,说明金文的“亚”字符也是十字纹饰的变种。[4]
  我们知道“十”字纹往往隐喻着空间方位的概念,鉴于“亚”字很有可能是十字纹饰的变体,我们不难推测“亚”字纹也很有可能是我们的祖先在观察天象,区分方位的认知过程中创制的具有神性的符号。在写意型汉字体系形成之后,“亚”字纹一方面被借用到文字体系和建筑平面的构图之中,借用到文字体系的“亚”字纹成为了图画文字的基础构建;另一方面则从抽象符号演变为象形文字,多用于王族或神职人员。虽然,我们不能把“亚”字纹等同于甲骨文的“亚”字,但文字不是简单地描绘实物进行地象形创制,而是在已有的符号基础上的逐步演化这一规律已经初见端倪。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卐”字纹和“亚”字纹都有可能是“十”字纹的变体,他们的出现构筑了“十”字纹与象形文字的创造来源之间的一座桥梁。
  三、“巫”字初探——“十”字纹的影响
  如果说前面的两例变体还仅仅是停留在记号族徽这一层面,不具有说服力的话,那么甲骨文“巫”字就更为直接明确地展现了“十”字纹给象形文字创制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商代是巫术盛行的时代, 并在甲骨文中正式记录下了“巫”,在对该字进行探究的过程我们惊喜地发现其与“十”字纹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甲骨文巫字作,在十字纹四端加四根短划作边框, 很像四个丁字尺聚积在一起。
  巫字意为“象人两衷, 舞形”可知与“祝”字对义,前者用语言,后者用动作(舞)。内蒙古岔牛特旗石树山出上的陶器上有一个原始字, 作形,属新石器时代的小河沿文化。这个原始字很象巫字, 也很像在甩袖跳舞,也像一只挺胸站着的鸟,昂首瞻顾,伸展披羽的两臂, 又带着羽尾, 与《说文》“从羽亡”之说吻合。“亡”借为“無”字。可知巫舞是巫师打扮成飞鸟的鸟舞, 即羽舞, 有飞往“无形”的天国之意。这个原始字复杂化, 作、、成了变形鸟纹和云雷纹。简单化作、,最终简化为,这与甲骨文中“巫”字构形已很相似了[5]。
  从纹饰材料的角度来考虑,这些纹饰是发现在陶器上的原始符号,其从性质 上来说是属于前文字的范畴之内的,也就是说这种符号的雷同属于前文字符号的甲骨文相似的情况。
  从符号本身的形体上来看,稍作观察我们不难发现简化后的、与“十”字纹的变体之一“卐”字纹十分相似,只是方向上的不同,而实际上,这种方向不同的“卐”字纹在早期的陶器纹饰中也还是比较常见的。简化的最终形状则是“十”字纹基础上的加工。
  如果说前两个角度可能具有一定的偶然性,那从象征意义角度来看则可以更为清晰明确“巫”字与“十”字纹之间的联系。我们在上文中提到,“十”字纹暗含了空间方位的含义,其变体“亚”字纹也具有规定空间的神性这样一层含义,因而当其从抽象符号演变为象形文字的过程中时,多用于王族或神职人员,这些人职责大多是沟通天地,而这与巫师这一角色不谋而合。这种来自于“巫”和“十”字纹内在含义的暗合性,让我们更加有理由大胆猜测:“巫”的甲骨文来源于“十”字纹。
  四、结语
  通过“十”字纹的例子,我们不难发现,记号族徽通过其自身的演进成为象形文字创造的一大来源。实际上,前文字符号系统中类似于“十”字纹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因而我们说前文字符号系统并不是独立于文字学领域的,它的存在对成熟的文字体系是有着十分重大的贡献的。
  参考文献:
  [1]张文娟,张书惠.试析商代青铜器上“十字孔”的意义[J].三峡论坛,2015,03:77.
  [2]蒋书庆.破译天书——远古彩陶纹饰揭秘[M].上海文物出版社,2000.
  [3]何新.诸神的起源[M].北京三联书店,1986.
  [4]黄亚平,孟华.汉字符号学[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5]陆思齐.释甲骨文中的“巫”字[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04.
  [6]水涛.中国彩陶研究的一部力作——评<半山与马厂彩陶研究>[J].考古,2000,5.
  [7]图片来源于.半山与马厂彩陶研究,青铜器上的“ 亚” 字考.
其他文献
摘要:一曲古有风韵的旗袍之曲;一个讲述仇恨与爱情的花样世界。《花样年华》是一曲中国传统的高山流水,服装造型犹如曲调一般多变却不离其宗;始终以旗袍为主体打造属于王家卫自己的花样世界。这部影片中的旗袍十分出彩,服飾成为两部影片的独到亮点,借此影片对比分析服饰在电影中的作用。  关键词:花样年华;旗袍;服饰;影视  一、《花样年华》的服饰意义性  (一)服饰的时代性意义  (二)服饰的国别性意义  (三
期刊
让人过敏的花香,已经被远远抛在了后面  一条河流进九月的深处。被抛在后面的  还有谷子的躁动,黄豆的愤激  和洪水一样泛滥的欲望  几棵趔趔趄趄的树,几条狼狈不堪的沟壑  几处被撕裂的河堤,甚至几痕皱纹一样  还沾满泡沫的浮柴,都让人恍惚忆起夏天  那几场轻狂的风,那几场失控的雨  其实,一条河盛不下太多  几尾鱼,几条虾,几只丑陋的蛤蟆  就像一口锅里盛不下许多一样  几把青菜,几个馒头,外加些
期刊
站在树上看下去,浑浊的雨水  如乌合之众,蜿蜒在草丛里  小心翼翼的试探脚下的地势  几只蛤蟆口吐白沫,拼命说三道四  一片叶子能有大力气  握得住阳光,也扛得起风雨  一只鸟踩动了树枝  昨夜的梦,便纷纷扬扬的堕地  如果非要挑出一个更加开心的日子  那么,现在就是——  春风里尚未长成的身体  就猛然相遇了一场雪皓洁的洗礼  也许没有什么比快乐更重  也许没有什么比快乐更轻  比如一场雪,一阵
期刊
三点半时候的师傅  和四点半时候的师傅  绝对不是一个人  八点半时候的师傅  和九点半时候的师傅  也绝对不是一个人  他在每天的每个时候  都不是同一个人,不管  他是不是穿着同样的衣服  我不明白为什么都认为  他是同一个人,而他却  一直笨拙的表演没有被揭穿
期刊
摘要:张爱玲对《红楼梦》有着独特的审美经历,“红楼梦魇”四字,道尽十年痴迷不寻常。张爱玲对于《红楼梦》后四十回“狗尾续貂,附骨之疽”的苛刻评价,以及在严谨的版本和情节比照下,得出的“是创作非自传”结论,体现了现代作家高超的艺术感知力,这在近代的红学研究中独树一帜。  关键词:红楼梦魇;解读;创作观  《红楼梦魇》是张爱玲用十年之功精心撰写的学术著作,主要通过《红楼梦》版本的比对和繁琐的考证,提出自
期刊
浮华背后的落寞,富裕背后的空虚,电影中任何的运动形式都要依靠着影视的空间所存在的。而安东尼奥尼作为意大利著名的电影大师,其在电影空间建构方面更是卓文不群。  一、物质空间  物质空间即电影中人物的生存空间与活动空间。在《红色沙漠》,导演通过不同的方式体现出工业化物质空间的嘈杂与冷漠。  通过人物的空间安排感知空间  在《红色沙漠》中,导演安东尼奥尼为了显示工业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难以沟通的冷漠与隔阂,
期刊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既是文学作品存在的显现,使文学实现物化;又是文学作品审美价值生成的重要条件。走进一个作家的文学世界,语言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门,透过语言去欣赏作家构建的文学世界。于是,语言不再仅仅具有传播信息的意义,还具有了审美价值。本文即是从语言入手,通过分析汪曾祺的语言观,试图发现汪曾祺小说的艺术创作是如何实践他在语言上的要求,进而揭示他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语言观念的革新和语言实践的创新方面的价
期刊
摘要:苏轼豪放词虽篇数不多,却以广阔的视野,奔放的热情,旷达的性格,冲开了词为“艳科”的牢笼,把词的地位提升至诗的地位。本文从苏轼的思想和个性,革新词风以及“以诗为词”的创作理念来阐述豪放词风的形成,并评论其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苏轼;豪放词;形成;影响  宋代,是词发展的黄金时期。词作为一种主要的文学样式更是大放异彩,登上了文学的大雅之堂,极盛一时,独占鳌头。而苏轼则是其中的中流砥柱,他的豪
期刊
摘要:魏晋志怪小说的研究,在文体研究和文化研究方面已经产生了不少成果,而在对作者创作心理及所反映的社会意识方面,似乎关注不多。本文从对魏晋时期的社会环境及生存状况分析入手,反向探寻不同阶层的社会流行观念在志怪小说作品中的影响与反映,从而缕析出创作者的文化心理背景及其创作诉求。  关键词:魏晋志怪小说;创作心理  在魏晋历史的不少时间中,社会急剧动荡,政治经济失范,生存状况恶劣,人的生命安全甚至得不
期刊
摘要:全球化指的不仅仅是经济全球化,同时也是政治,文化的全球化。各国文化独具特色,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崇尚孔子儒家文化,而日本民族文化审美追求的是以悲为美的物哀。日本人喜爱美,尤其是钟爱物哀。日本列岛被美丽的大自然所环抱,可是资源匮乏和天灾多难却使日本人心里形成了“悲观”的尊贵气质。物哀是日本传统的文学理念,同时也是一个美学范畴。  关键词:以悲为美;日本文学;物哀  物哀是了解日本古典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