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如何度过“中年危机”

来源 :人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hong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宋朝有保温杯,苏东坡很可能钻研出一百种泡枸杞的方法并撰文记之呢。
  中年是一个孤独的年龄,尤其对一个中年男人而言,这个时候,父母年纪已大,健康开始出现问题,甚至已遭遇了长辈的病亡,开始真实感觉死亡的威胁;家庭已到“改善型”阶段,孩子还小,各种开销,经济压力骤然加大;自己的事业亦处于瓶颈期,以前没被提拔,原因是太年轻,现在又不提拔,原因是年纪太大了,下面是一群咄咄逼人精力旺盛的年轻人,学历比自己高,身体比自己好,甚至为人处事还比自己圆滑……怎么办?
  李宗盛有首歌叫《山丘》:“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很多中年男人把李宗盛引为知己,区别是:沧桑老男人与有才华的沧桑老男人。
  中年就是这么一个独特的阶段:一个人在这个时候开始思考人生,却发现,这是距离真实的自我最远的时候,受困于事业、健康、家庭婚姻等各种关卡和危机,身不由己,力不从心。
  “中年危机”,并非危言耸听。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和英国华威大学曾作了一项数据量庞大的联合研究,主题是关于人类生活满足感,分析了世界上80个国家200万人在35年内的数据,并剔除掉收入、婚姻状况、职业等外在因素,单独考察年龄对人类幸福感的影响。
  结果发现,抑郁症、幸福感和年龄,确实存在一定的联系。其中,成年阶段最初几十年,人的幸福感会随着年龄而下降,在40~50岁的时候触底,50岁初期结束情绪低潮期,而后随着年龄增长,幸福感又会逐渐反弹。
  在U型最底部,是沉浸在往事中却又无力改变的中年人,发呆,憋闷,捧着保温杯,泡着枸杞和满腹心事。
  辛弃疾:“这真的是我吗?”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经典之作《青玉案·元夕》,世人多以为写苦苦寻觅意中人,殊不知,辛弃疾写的是在一片热闹狂欢中,对那个孤独的自我的寻找。
  写《青玉案·元夕》时,辛弃疾约35岁,在那个年代,已是不折不扣的沧桑中年男。二十出头,他已是天下闻名的青年英雄,聚集义军在山东反抗金国。他体型雄壮,武艺高超,又智勇双全,“主演”了很多“英雄大片”,比如孤军踏营,比如单骑擒奸,都是让天下人热血沸腾的战狼南宋版。
  当时有个叫义端的和尚,本来跟辛弃疾是革命战友,但此人变节投降金军,盗义军大印潜逃。辛弃疾大怒,纵剑单骑疾追,义端正做着发财大梦,猛然看见辛弃疾杀气腾腾追了上来,回头一瞬间,这个叛变的和尚产生了错觉。
  他后来跪下来求饶时告诉辛弃疾:我刚才回头看到你是一头“青兕”,你是力大无穷的神兽啊,何必跟我这种小人过不去?放我一条生路吧。辛弃疾当然不会,手起刀落,人头落地。
  但是,战斗力爆棚的“青兕”,渡江南下后,却因为南宋小朝廷的懦弱畏战,硬生生地被逼成了一个文字工作者。后人盖棺定论:辛弃疾是著名的爱国词人。其实,他应该是一个著名的爱国将领。
  这是历史跟他开的巨大玩笑。想着自己的梦想,以及光辉往事,再看看如今一派虚假繁荣,自己本应握刀杀敌的手,却只能捏一管毛笔,这愤懑,这郁闷,还有这绝望:这真的是我吗?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就是他,辛弃疾,曾经的少年英雄,如今的中年牢骚男。
  柳永:仕途失意,却收获知己
  落差越大,危机感越强。有句话叫作“少年得志大不幸”,人生开始于一个超级高起点,接下来却是持续的下坡路,到了中年,发现自己到了超级低谷,甚至要仰视自己的过去,这种落差,是不少中年男人的共同困境:持续下降的成就感,和不断增加的自我怀疑。
  有人曾刻薄地说:男人的中年危机,是因为妻子也变成了中年。如果妻子年轻,他即使已到中年,也不会有中年危机。中年人,尤其是中年男人的爱情,从来都是争议巨大、众说纷纭。编剧海岩曾在面对“你作为中年人,为什么不写写中年人的爱情”这个问题时,回答道:中年人的爱情很脏。
  毕竟,中年男人最大的恐惧之一,就是害怕不再对年轻女性有吸引力。不仅仅因为欲望,而是不愿意接受自己变老的现实。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40岁这一年,柳永在黯然离开京师的路上,作了著名的《雨霖铃·寒蝉凄切》。这一年,他第四次参加科举,第四次名落孙山,最令他痛苦的是,多年的情人,幾年前与他的关系已出现裂痕,这一次,正式分手了。
  柳永才华横溢,堪称当年大宋流行音乐第一词作家,但无奈就是考运太差,屡试不第,索性不再追求功名,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眠花宿柳,专注填词,以“白衣卿相”自诩,拥有大量愿意以身相许的女粉丝。
  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柳永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仕途失意,却有女人缘,虽然是中年潦倒男,却有红颜知己处处相助。传说,柳永死时一贫如洗,无亲人祭奠。歌伎念他的才学和痴情,凑钱替其安葬。
  《宋史》中无柳永的传记,这应该是后人尤其是后人中的中年失意男的演绎,因为柳永50岁时终于中了进士,后来死于任上,后事不至于如此凄惨。如此演绎,还是一种想象,“梦是愿望的达成”,就像清朝蒲松龄中年的时候穷困潦倒,却在《聊斋志异》中写了那么多穷书生的艳遇。
  苏东坡:人生赏心乐事多
  苏东坡则是另外一种活法,所谓“用一生把世人的苟且活成潇洒”。
  他也有过中年危机,写“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的时候,还不到40岁,但已经自感老了。但他绝大多数的时候,是乐观的,无论处于什么困境,都能苦中作乐,用林语堂的话来说,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他从小天资聪颖,志向不凡,22岁中进士,名满天下,得到当时大文豪欧阳修的赏识,宋仁宗更是直接将他视作未来的宰相人选。但是中年之后,折腾不断,他有心理落差,有自我怀疑,但苏东坡毕竟是苏东坡。
  43岁那一年,他陷入“乌台诗案”,差点被政敌整死,在被钦差捉拿进京时,家里人一片哭声,苏东坡居然还有心情给大家讲故事,并在故事中杜撰了一首诗,苏夫人听了,破涕为笑,这首诗最后两句是:“今日捉将宫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
  出狱后,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俸禄微薄,便在黄州城外的东坡上开荒种地,自号“东坡居士”,如此困苦条件,他还兴致勃勃地研发了“东坡肉”——当地人不懂烹调猪肉,肉价贱如泥土,他大感可惜,于是买来猪肉,慢火清炖,美味无比,他得意地将经验写入《食猪肉诗》。
  在中国历史上,很少有一个人像苏东坡这样能够如此细腻地感受到别人感受不到的美与快乐,辉煌也罢,落魄也罢,他总能感受并享受美与快乐。他被贬到偏远的广东惠州,发现丰腴甜美的荔枝,便“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还写信跟儿子说,千万别让那些陷害他的人知道这里有好吃的荔枝。
  他认为,人生赏心乐事很多,多达十六件,哪止“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四件?他爱美酒美食美女美景,但又不会沉溺于此,不会把生活完全消耗于醇酒妇人之间;他对人生了解得太透彻,但也对生活太珍惜,他不会因为知道结果而放弃享受过程,也不会因为享受过程而躲避结果。
  “贬在黄州时,他在札记中写道: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绕,青江右回,重门洞开,林峦岔入。当是时,若有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惭愧,惭愧。”今日读起,总是感动,这是一位内心细腻而强大的中年男人,一个堪称极品的中年男人。
  其实,中年的危机,又哪在于保温杯里泡枸杞?关键在于心境,与枸杞共泡的,是满腹牢骚、一腔失落,还是像苏东坡那样的沛然元气、纯真智慧?如果宋朝有保温杯,苏东坡很可能钻研出一百种泡枸杞的方法并撰文记之呢。
其他文献
2010年12月9日至15日,《纪念林风眠诞辰110周年林风眠师生画作联展》在中国客家博物馆隆重登场。此次由中共梅州市委、市政府主办,广东林风眠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联展共展
随着经济的转型、就业机制的变革、高校的扩招,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在不断增大,而且增长的速度也很快。根据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的《国情报告》统计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取得长足的发展,2009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达到2056万,招生规模达到860万,此数字已经超过普通高中的招生规模。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
低血糖症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不可逆的弥漫性脑损害[1].该病起病急,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伴有或不伴有意识障碍,多数有糖尿病史,查血糖<2.5 mmol/L,予补充50%葡萄糖后症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手术前后的护理要点。方法:对8例宽颈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本组患
安全管理是预防管理,施工现场的一切工作都应围绕危险源来进行,危险源管理的目的就是有效管控危险源。为此,提出了以人的管理为根本的施工现场危险源管理理念,从强化组织管理
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当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每年都为我国培养大量的技术型人才。专职教师是职业技术学院的灵魂,如何激发专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成为职业教育领域普遍关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的数字化是必然的发燕尾服趋势.在医学影偈设备中超声,CT,MRI,DSA等,都已实现数字化图像,较容易地进入PACS系统.然而占放射量70%的普通放射片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