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解其中味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z614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5月22日,中国嘉德春拍“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在北京国际饭店落槌。其中,齐白石作于1946年的巨构《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以8800万元起拍,经过半个多小时、近50次的激烈竞价,由一位年青女买家以3.7亿元拍得,加上佣金,成交价4.255亿元人民币。
  有刊称:“《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为历年所见齐白石绘画及书法作品尺寸最大的一幅,画作纵266厘米,横100厘米;所匹配篆书‘人生长寿,天下太平’对联,单幅纵264.5厘米,横65.8厘米。画面气势宏伟,有松柏围英之喻,与之匹配的篆书四言联,则浑厚自然,端庄大气,且文意极佳:‘人生长寿,天下太平’,堪称齐白石书画之绝精品。”
  齐白石作品题材几乎涵盖国画的各个种类,从早年的人物、山水到中年的翎毛、走兽、花鸟,等等。当然,最为人称道的还是“衰年变法”后的再创新格。他取材广泛,身边所取,皆成妙笔。论画有:“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之语……齐白石的画以情趣为上,基本不作大幅。《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头一个号召力便是“大”,二一个就是送给名人,对联上联款有“丙戌十月三十一日为主席寿”字样。其年,齐白石十月去了南京,1946年的南京,还在国民党治下,这个“主席”不言而喻就是指担任中央政治会议主席兼国民政府主席的蒋介石。那年,蒋介石实足年龄59岁,中国人过生日向有过九不过十的说法,如果按虚岁,蒋介石就是60大寿了,过一甲子生日是大事,读者有兴趣可以找找蒋公当年的排场,躬逢其会的恐怕不少名流。但是,白石老人挺幽默的,作为一个生长在乡下,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数的日子都是阴历的纯中国人家,怎么单单在署款的时候,写上了一个“丙戌十月三十一日”呢?这不合情理,阴历是没有三十一日的。按正常写法,应该先写上“西历1946年”,次后再写上“阴历丙戌年某月某日”才能分得开中外纪年,但从来就没有写上一个“丙戌”年,后面再写西历月日的成例,很显然,这样的署款不合规矩。再说白石老人写的就是阴历,阴历向来只有大、小月之分,大月30天,小月29天。如此,是否就可以说是作伪者的一时疏忽,给我们留下了破绽吗?那这个作手也太笨了,让我们一下就找到了毛病。如果以一点否定论指此作为赝品,结论下得也太轻而易举了!
  再一个问题是对联。按照现代汉语解释,“人生”是人的生存和生活的集合,用“长寿”来修饰,显然有点“空”,那其实“人生”这两个字,应如曹丕《善哉行》中的“人生如寄,多忧何为”的“人生”解,指的是人一生养下来,犹如寄存在这个世上的意思,并不是“你的一生,我的一生”的“一生”。((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有“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也是“生养下来”这个意思。杜甫的名句“人生七十古来稀”的“生”字,应当做“活到”解释。了解到这里,再看这副对联,很显然,它的意思并没有表达完全,如果要把这副对联加到七言的话,恐怕意思就清楚了,比如改成:“人生长寿望中盼;天下太平期有年。”此处“望”字当民所瞻仰解。这副对联以四字而成,并非不可,但总是有令人噎住的感觉。清代伊秉绶对联:“翰墨因缘旧;烟云供养宜。”改成“翰墨因缘;烟云供养”亦无不可,只是犯了老生常谈套子话的毛病,补上“旧、宜”二字,顿觉生色,隽永了许多。白石老人很在意自己的诗,在他的诸般艺能之中,甚至将诗排在了画的前面。我们可以妄猜,这样的四言联老人并不以为如何。
  我们再从另一个侧面了解一下白石老人。
  北平沦陷时期,白石老人写过一些贴在门上的告白,他在自述中说:“二十九年(1940年)庚辰正月,我为了生计,只得仍操旧业,不过在大门上,加贴了一张‘画不卖与官家,窃恐不祥’的告白,说:‘中外官长,要买白石之画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引自《白石老人自述》)
  从告白中,我们可以看到白石老人的内心,他画画,不光为艺术,也为生存。在当时,更重要的还是为了生计。不管怎样讲,白石老人不愿意、也不善于和官府打交道,从告白中是可以看出端倪的。
  我们再来看几则齐白石年表:
  1946年8月,与徐悲鸿重逢,被聘为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名誉教授。10月,在南京中华全国美术会举办展览。随至上海举办展览。秋,请胡适写传记。12月19日,女儿良欢逝世,享年十九岁。(采自深圳博物馆编《齐白石书画精品集》)
  1946年,赴南京上海等地举办个人画展,与徐悲鸿再次相会,艺术上颇为相得,被聘为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名誉教授。(采自首都博物馆《齐白石印谱》)
  1946年(夏历丙戌年)84岁(自署86岁)
  十月,被国民党特务挟持去南京、上海,许多牛鬼蛇神榨取了他不少作品。(采自《白石老人自述》)
  首都博物馆和深圳博物馆的齐白石年表大致一样,而《白石老人自述》一书中的年表则有“被国民党特务挟持去南京、上海”的字样,“挟持”不同于绑架,但也有逼迫威胁的意思,如果真是这样,老人到了南京,让人按着脑袋逼着给蒋介石画了画也未可知。可事实上又是怎样呢?我们来听听老人自己说的:
  “民国三十五年,我86岁。抗战结束,国土光复,我恢复了卖画刻印生涯,琉璃厂一带的南纸铺,把我的润格,照旧地挂了出来。我的第五子良已,在辅仁大学美术系读书学画,颇肯用功,平日看我作画,我指点笔法,也能专心领会,仿我的作品,人家都说可以乱真,求他画的人,也很不少。十月,南京方面来人,请我南下一游,是坐飞机去的,我的第四子良迟和夏文珠同行。先到南京,中华全国美术会举行了我的作品展览;后到上海,也举行了一次展览,我带去的二百多张画,全部卖出,回到北平,带回来的‘法币’,一捆一捆的数目倒也大有可观,等到拿出去买东西,连十袋面粉都买不到了。十二月十九日,女儿良欢死了,年十九岁……”(采自《白石老人自述》)
  上面的文字中,除了女儿的去世令他感到悲伤,感慨卖画的钱还不够买十袋面粉外,似乎并无不妥之处。而且在文字中,叙述了是“南京方面来人,请我南下一游,是坐飞机去的……带去的二百多张画,全部卖出”,这样的笔触,很难让人想见是心情压抑,无奈与苦恼。据此揣测,白石老人的心情应该是相当不错的,而且白石老人在南京居停时期,还画了画,如《鱼蟹图》(104.6×34.7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等,题款:“阿龙贤侄之诗足横行有余,八十六岁白石,同客白下”字样,画儿相当有意思,很见水平。
  老人有没有隐瞒些什么呢?很显然,这张画给“主席寿”的事儿就没提,那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想:老人觉得这件事儿没什么可提的,不过是临 场做戏,所以在自己的《白石老人自述》书中给“讳”了。那我们的心里也就有了一份衡量:这张画儿,老人也是不太在意的。
  据《白石老人自述》所附年谱:“1950年10月,把自己82岁所作的最好一幅作品《鹰》和一副‘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的篆书对联,献给毛泽东。“
  但是,我想说的是这件天价成交的作品并不是什么“齐白石书画之绝精品”,而是老人无可奈何的应命之作。据此件作品两年前的1944年,白石老人还画过一幅类似的画,画名叫《稳立长荣》,又叫《松柏苍鹰图》(330.6×71.5厘米),存辽宁省博物馆。相同的题材,那只老鹰也是站在松树上,亦如《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松柏苍鹰图》画面也是一松一柏,构图方法大致雷同,只是《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的松枝在画幅的左侧下垂了些许,如此而已。
  细看此画,最大的区别就在这只鹰上。《松柏苍鹰图》的苍鹰栩栩如生,喙部和眼部画得极为传神,鹰身上的羽毛也画得层次分明。白石老人画的特点就是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练质朴,神态活泼,善于将阔笔写意和纤毫毕现巧妙地结合起来,达到粗中有细,细中出神的艺术效果。《松柏苍鹰图》中的松柏,就是用粗笔写形达意,只要读者能体会出是松柏就算完事,关键在于立在松树干上的苍鹰,那可是一笔不苟,读者可以仔细看它的胸、肩、双翅和尾羽,淡墨、浓墨、焦墨,细密和疏阔,真是将这只鹰给画“活”了。
  回过头来再看看《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中的这只鹰,那就差了许多了。先看鹰爪,首先《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中的鹰腿长了,仿佛鹰身子下面伸出的是鹤腿;二是细部刻画,《松柏苍鹰图》中的鹰腿刻画传神,《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中的鹰腿敷衍了事;接着往上看,《松柏苍鹰图》中鹰的肩背部,造型准确,而《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中鹰的肩背部,造型稍欠;再看头部颈部,又是优劣立见,特别是鹰的眼部,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一件好的作品,最讲究的是笔墨,而就这两只鹰来说,《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中的鹰,是没法和《松柏苍鹰图》中的鹰相比的。我们看1944年画的《松柏苍鹰图》中的鹰,刻画得如此细致,为什么到了1946年画的《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中的鹰画得就这么荒率了呢?既然有1944年的“稿本”,1946年再画同一题材时,正应该是成竹在胸,为什么反倒差了?1944年白石老人82岁,前面提过,1950年老人将自己认为最好的一幅作品送给了毛主席,内容恰恰是《鹰))!那么,同样是白石老人82岁时画的《松柏苍鹰图》,不知比送毛主席的那件怎样,但我们看了,真是炯炯有神。
  那么说,白石老人的《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是假的了?我可没这么认为,我只是说这件作品的艺术价值并非像一些媒体和业内人士说的那么神,它只是一件不太成功的作品,可以有碍于面子的原因,可以有不得不为之的原因。
  最近,网上介绍了白石老人的《松鹰图》。这件作品是民国政治家、书法家杨度公子杨公庶夫人乐曼雍收藏,收录于1958年出版的《中国画》第二期。若将乐曼雍本《松鹰图》和嘉德本《松柏高立图》比较,这两件作品倒像是对孪生兄弟,嘉德本优于乐曼雍本,但两者鹰的表现力都逊于辽博本《松柏苍鹰图》。附带说句,《松柏苍鹰图》尺幅比《松柏高立图》高64.6厘米、比《松鹰图》高70.6厘米。但一位画家的作品,不见得大就不得了,也不见得小就吸引不了人的眼球。搞表演艺术的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这件作品是敷衍的、无奈的,所以留下那么多的破绽,其中深意,或许只有老人自己知道了!
其他文献
瓷器造假,自古有之,民国尤盛,不仅前朝瓷器皆在仿造之列,就连本时期之作亦不能幸免。受利益驱使,加之近年出现了大批仿民国瓷器,其精细之作,几可乱真。而粗糙之作,惨不忍睹,败坏了民国瓷器的名声。  仿造民国瓷器的特点十分明显,即以名家名作为主,一般市民阶层所用的瓷器较少仿造,但也并非绝对,近年就有仿民国嫁妆瓶出现。这里有个一般性规律,凡名作,有民国仿,也有现代仿。普通之作,则有现代仿,而无民国仿。以民
期刊
北京荣宝拍卖将于2011年11月9-13日期间,在亚洲大酒店举行本年度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届时将呈现包括中国书画、油画、瓷器杂项等逾千件拍品。  书画拍品仍是本次拍卖的最大亮点。  近现代书画对应市场流通行情,汇集各路名家之作,作品涵盖多元风格、流派与题材,包括张大千、齐白石、傅抱石、徐悲鸿、唐云等炙手可热的名家代表作。  齐白石《岁朝图》采用独特的手法表达大年新春来到的吉祥喜庆之意。图中大红宫灯和
期刊
北京诚轩拍卖将于11月8日至19日,在北京昆仑饭店举行2011年秋季拍卖会,共推出中国书画、瓷器工艺品、油画雕塑及钱币邮品四个项目,共计九个专场。  中国书画五百余件拍品,分作书画(一)、(二)两个专场,近现代大家多有铭心精品参拍。张大千力作纷呈,1930年代初期至1970年代后期皆有佳作参拍,传统山水、工笔人物、花卉、泼彩山水俱备,如40年代的《青城南望》、《策杖听泉》,50年代作于印度大吉岭的
期刊
徐悲鸿在印度  “一气横空色界连”语出徐悲鸿《喜马拉雅山行杂诗》其一:“迷离白雾目晕眩,一气横空色界连。人世兴亡浑不见,九霄风露到身边。”  1939年11月,时在新加坡为抗战筹赈义卖的徐悲鸿应诗哲泰戈尔之邀(图1),启程赴印度进行访问与文化交流。次年3月下旬,徐决定赴印度东部的大吉岭,继续完成构思好的巨作《愚公移山》,同时也实现他近距离观察、描绘喜马拉雅山的夙愿。  1940年4月,徐悲鸿往商达
期刊
今年秋季正值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成立十周年,在春拍中以3.8亿元的总成交额创下单季历史新高之后,华辰十周年秋拍即将在11月11—13日隆重推出。素以平实稳健、内敛进取称道的华辰,其十周年庆典拍卖也保持其一贯的风格和特色——注重拍品人文信息的整理和学术价值的发掘。除传统项目中国书画、中国油画及雕塑、影像艺术、瓷器玉器工艺品等门类外,还将推出古籍善本及苏州刺绣两大专场。  中国书画:七个专场,洋溢人文
期刊
北京古天-2011秋季拍卖会定于12月3日至5日在北京凯宾斯基饭店举行,将重点推出玉器、犀角雕、象牙雕、竹刻、明清家具、金铜造像、园林艺术品等文玩佳器。  明清时期竹雕艺术品达到鼎盛,出现了百花争艳的景象。古天一此次竹刻主题的推出,不仅将明清竹刻艺术的文化内涵挖掘给收藏市场,也向收藏家展示了一个全新的收藏天地。清初“雪樵”款竹雕携琴访友笔筒高14.5厘米,粗大且壁厚,色泽深红,美艳动人。外壁通景阴
期刊
北京翰海秋季拍卖会将于11月14日至19日在北京嘉里中心饭店举行,二十余个专场、数千件拍品将在11月14日至16日预展,17日至19日拍卖。  除以往运作相当成熟的古代、近现代、当代书画、古籍善本、油画雕塑、金铜佛像、玉器家具、古董珍玩、铜镜钱币等传统项目,此次拍卖还将范围延展至当代工艺品、高档奢侈品领域,推出紫砂工艺、珠宝腕表等专场。  中国书画:名家精品递藏清晰《石渠宝笈初编》著录的查士标《烟
期刊
辛亥革命成功后到1949年,在短短的30余年中,人类竟然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炮火磨难。中国也不太平,虽然侥幸躲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战火,但是千疮百孔的华夏大地需要与世界接轨,迈出现代化的时代步伐,而内战和日本侵华战争严重阻碍了国人的赶超步伐,向以吃苦耐劳著称的中国人,在此环境中,仍然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创造了许多奇迹。民国陶瓷史就是在这种精神的映衬下写就的,虽然不能说辉煌壮丽,但是依然丰富多彩,许多
期刊
94件翡翠拍出82件,收获275.5万元。  6月5日北京甄藏春季翡翠拍卖会的成交额不高,然而,87.23%的成交率却是内地有史以来翡翠专拍的首位。拍卖结束后,其火爆场面至今仍在圈内流传。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并不在成交价上,而是缘何取得如此高的成交率?什么样的翡翠选件标准造就了高成交率?”主槌此场拍卖的知名拍卖师梅立岗指出。  众所周知,内地珠宝翡翠的专场拍卖1995年
期刊
周建祥艺术简历  周建祥,1974年生,安徽合肥人,1999年研修于中央美院国画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画研究会花鸟分会副会长。  参加全国重大展览活动:  2003年作品《暗香》获“2003年全国中国画提名展”银奖;  2004年作品《漱芳》获“2004年首届中国青岛崂山茶节全国中国画作品展”金奖:  2005年作品《记忆的风》获“200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全中国画作品展”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