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青壮年与老年患者的心肌梗死。方法:观察36例青壮年与156例老年AMI患者。结果:两者存在很大差异。结论:要注意不同年龄段AMI的发病、临床过程及并发症。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年龄 典型 无痛性
临床资料
临床分组:青壮年组AMI患者 36例,年龄23~40岁,平均35.3歲。有冠心病、高血压家族史28例,有心肌梗死家族史5例,3例有心绞痛史。老年组AMI患者156例,有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患者136例。
临床特点:青壮年组33例在发生心肌梗死前数日至十几日有心前区阵发性隐痛、胸闷发作。余3例有心绞痛。所有患者均有劳累诱因,其中28例发病前有严重酗酒、吸烟诱因。发病症状均有典型心前区或胸骨后持续性压榨样疼痛,伴濒死感。老年组发病症状为原有心绞痛或心功能不全症状加重,典型心前区或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另部分患者首发症状为无痛性、不典型性及多样化。其诱因大多有劳累、情绪波动,少数患者饱餐、饮酒后诱发。
梗死部位:青壮年组前间壁14例,下壁16例,下壁+前壁3例,下壁+后壁+右室2例,广泛前壁1例。老年组前壁、广泛前壁103例,下壁、后壁53例。
并发症:青壮年组心律失常28例,严重心律失常(Ⅱ°以上传导阻滞、室速、室颤)2例,心力衰竭2例,心源性休克3例。老年组心律失常140例,心力衰竭60例,心源性休克42例。
预后:青壮年组住院期间死亡2例。老年组住院期间死亡48例。
讨 论
两个年龄段AMI特点:①青壮年冠脉基础疾病少,但有此家族史明显。而老年组89%有基础病史。②青壮年组均呈典型心前区或胸骨后压榨样疼痛伴恐惧。老年AMI患者症状特点是不典型,年龄越大,其首发症状可能越不典型。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a.老年人对疼痛敏感性降低;b.随年龄增高,其冠脉病变广泛、严重,故其局限性小灶梗死较多见,而其侧枝循环丰富,胸痛症状可以减轻;c.冠脉突然阻塞,心肌突死,未及释放出足够致痛产物;d.常以心衰、心律紊乱、休克、晕厥、意识障碍、胸闷等起病而掩盖胸痛的症状。③青壮年组心电图早期多为ST-T动态变化,老年组均有典型心电图表现。75%的青壮年组住院期间ST-T、Q波及胸痛及动态变化与精神紧张、休息不良、止痛不力有关。而老年组19.7%有ST-T、Q波变化,但92.1%与梗死范围扩展有关。④酗酒、吸烟是青壮年组突出的诱因,老年组仅占13.1%。⑤青壮年严重并发症明显少于老年组,其死亡率也明显低于老年组。
参考文献
1 新庆.成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临床荟萃,1998,8(4):341.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年龄 典型 无痛性
临床资料
临床分组:青壮年组AMI患者 36例,年龄23~40岁,平均35.3歲。有冠心病、高血压家族史28例,有心肌梗死家族史5例,3例有心绞痛史。老年组AMI患者156例,有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患者136例。
临床特点:青壮年组33例在发生心肌梗死前数日至十几日有心前区阵发性隐痛、胸闷发作。余3例有心绞痛。所有患者均有劳累诱因,其中28例发病前有严重酗酒、吸烟诱因。发病症状均有典型心前区或胸骨后持续性压榨样疼痛,伴濒死感。老年组发病症状为原有心绞痛或心功能不全症状加重,典型心前区或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另部分患者首发症状为无痛性、不典型性及多样化。其诱因大多有劳累、情绪波动,少数患者饱餐、饮酒后诱发。
梗死部位:青壮年组前间壁14例,下壁16例,下壁+前壁3例,下壁+后壁+右室2例,广泛前壁1例。老年组前壁、广泛前壁103例,下壁、后壁53例。
并发症:青壮年组心律失常28例,严重心律失常(Ⅱ°以上传导阻滞、室速、室颤)2例,心力衰竭2例,心源性休克3例。老年组心律失常140例,心力衰竭60例,心源性休克42例。
预后:青壮年组住院期间死亡2例。老年组住院期间死亡48例。
讨 论
两个年龄段AMI特点:①青壮年冠脉基础疾病少,但有此家族史明显。而老年组89%有基础病史。②青壮年组均呈典型心前区或胸骨后压榨样疼痛伴恐惧。老年AMI患者症状特点是不典型,年龄越大,其首发症状可能越不典型。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a.老年人对疼痛敏感性降低;b.随年龄增高,其冠脉病变广泛、严重,故其局限性小灶梗死较多见,而其侧枝循环丰富,胸痛症状可以减轻;c.冠脉突然阻塞,心肌突死,未及释放出足够致痛产物;d.常以心衰、心律紊乱、休克、晕厥、意识障碍、胸闷等起病而掩盖胸痛的症状。③青壮年组心电图早期多为ST-T动态变化,老年组均有典型心电图表现。75%的青壮年组住院期间ST-T、Q波及胸痛及动态变化与精神紧张、休息不良、止痛不力有关。而老年组19.7%有ST-T、Q波变化,但92.1%与梗死范围扩展有关。④酗酒、吸烟是青壮年组突出的诱因,老年组仅占13.1%。⑤青壮年严重并发症明显少于老年组,其死亡率也明显低于老年组。
参考文献
1 新庆.成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临床荟萃,1998,8(4):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