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浙江省嵊州市黄泽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针对本地实际,坚持校企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职工培训,三年累计举办企业职工培训78期,共有6417人参加培训,其中发放相关职业技能证书3216本,为当地企业培养了一大批职业技能人才。
主要做法
本着“为生产经营培训,培训为生产经营”的宗旨,通过精心筹划把培训项目分阶段、分时期、分企业进行。为了使企业职工培训更有序进行,确定了开展职工培训实质性项目。
第一,坚持成校培训与主导行业培训相结合。在众多领导的指导下,学校健全了职工教育培训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了对企业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在努力办好校内的职工教育培训班的同时,积极引导各企业强化自主培训的功能,自主选择培训方式,制定培训目标和计划,加强对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教育培训。为了走校企结合培训之路,学校积极参与行业各级各类教育培训,开发培训项目,创办特色培训,为企业教育培训提供优质服务。
第二,坚持校内办班培训与企业教育培训相结合。随着企业的深化改革和发展,企业职工的教育培训越来越显得重要和迫切。如何使企业的职工教育更好地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进一步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技术素质,这是对企业职工教育提出的新课题。学校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方法开展教育培训。通过培训,有218人获得成人职业高中毕业文凭和机械操作工技能证书。同时,于2011年3月与华东理工大学联合在成校设立机电一体化的大专班,33名职工经过三年业余学习以后拿到了大专毕业证书。
第三,坚持企业内部培训与企业联合培训相结合。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具有广泛性,必须用改革的思路,用联合培训的形式,不断拓展教育培训渠道。因此,学校严格履行“为生产经营服务,服务于生产经营”的宗旨,本着“全员培训为基础,以生产经营骨干为重点”的思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工作。
第四,坚持岗位技能培训与整体素质培训相结合。将现场岗位培训工作与生产经营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深入企业现场,发现问题和难题,及时培训、及时解决问题和难题,让职工既能学到实践知识又能学到理论知识。在开展职工教育培训中,突出岗位培训和技能培训,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逐步使职工教育培训由普及型向提高型、由知识更新型向创造型转变。
第五,坚持职工全员培训与个别辅导培训相结合。职工教育培训不能是单一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还要注重职工思想道德、职业道德的培养;既要适应行业、企业当前生产经营的需要,又要考虑行业、企业长远发展的要求;既要强调企业对岗位、职业技能的要求,又要鼓励职工发挥个人专长,促使职工个人取向与企业发展目标有机结合。在教育培训形式上灵活多样,注重长短结合、业余与脱产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在教育培训方式上分层次,培训管理人员与培训生产工人,在时间、内容、形式上各不一样;在教育培训的教材上抓好自编教材,重视“三性”,即针对性、适用性、先进性,提升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水平。
第六,坚持企业人才培训与职工教育考核相结合。企业职工教育培训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努力做到吸引人才有新思路,培养人才有新举措,使用人才有新机制。学校通过几年的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激励机制,促使人才培养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
取得成效
三年来,学校为企业培训了6417人,取得资格证书为3216人,获证率为50.1%。通过严谨的培训,不仅使职工的职业道德素质有很大的提高,而且大大提高了广大职工的专业技能水平,为企业优质管理,获得丰厚效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不断改善成校自身办学条件。学校创建于1992年8月,在原镇政府内建有两教两办,后办学条件不断改善,1998年4月被评为浙江省一级成校。随着社会对各类培训的需求增加,2006年8月,学校迁到现在的黄泽镇中学旁边,实现了独门独户办学,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9年4月被命名为浙江省示范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并被确立为嵊州市区域性中心成校(包括金庭镇、北漳镇成校)。学校自2009年以来所做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以校企合作的方式为黄泽镇蓬勃兴起的工业企业开展职工技能培训,搭建招工就业服务的立交桥,实施人才强企业战略,推动黄泽镇快速发展。2011年以来,为了保障校企合作职工培训的质量,学校根据合作项目的需求,精心选派政治素质好、专业知识水平高、沟通协调能力强、有高度的责任感的教师担任培训任务。这些教师不但学历高,而且专业知识强,在讲课中善于理论联系实际,针对性强,实用性强,有一定指导性和可行性。
第二,有力促进了工业经济持续发展。黄泽镇是嵊州市五大集镇之一。黄泽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是老一辈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范瑞娟等名人名家的故乡。在学校的不断努力下,黄泽镇形成了以机械制造、针织服饰、仿古木雕等为主体的工业经济结构和以工业功能区为中心、南伸北拓、协调发展的企业分布格局。全镇现有各类工业企业1300余家。2013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37.7亿元,工业性投资6.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2.3亿元,工业纳税7700万元,增幅均在30%以上;完成市外境内投资2亿元,自营出口2262万美元。
第三,逐步形成了古典木雕家具产业。嵊州市古典木雕家具产业创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原先靠到处收购古董,经营老古艺家具和装饰品。后因周边县市古艺古玩稀少,黄泽镇湖头村村民就动脑筋想办法开始研究仿古家具、古董、古玩的制作,开始凭嵊州本地人的脑子,借用东阳人的手艺,聘请东阳技术师傅来指导制作工艺,后经村民偷偷学到制作经验,各自办起小规模加工厂。随着学校对这些企业职工的不断培训,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从而使古典木雕家具产业进一步扩大。目前,全镇古典木雕家具企业已发展到200多家,2013年度产值和销售额达2亿多元,从业人数达3500多人,解决当地劳动就业2500人,产品远销东阳、上海、香港、日本、美国等地。 第四,精心打造了戏剧服装特色乡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嵊州曾有越剧团、绍剧团等县办演出团体,还有众多的民间剧团。频繁的演出需要各类戏剧服饰的添置和更新,当时多数剧团都专程到上海、杭州等地订购。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古装戏复演,渔溪村的李伯汀、李梅庆等看准文化市场对戏剧服饰的需求,在村里办起了戏剧服装厂。学校因势利导聘请专业教师到戏剧服装企业上课辅导,在制版、画样、雕刻、造型等技术上,帮助企业职工提高素质,产品做到了精益求精,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制作工艺。2013年全镇从事戏剧服饰企业达17家,产值和销售额500多万元,从业人员350人。
第五,着力培养优秀竹编能工巧匠。嵊州市现在有竹类资源8属32种变种变形,基本实现了多品种布局、四季有笋,全市有竹林面积22.5万亩,其中黄泽镇笋竹两用林面积达5000亩。竹类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竹编的发展,全镇有8家企业从事工艺竹编。为了不断提高竹编产业的技术含量,学校把免费培训班办到企业、办到职工家中,积极引导从业者开发和研制了360多种编织图案,创新了漂白、花筋、蓝胎漆等六项工艺。嵊州竹编有篮、盘、罐、盒等12个大类,6000多个花色品种。竹编成为民间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并远销全国大中城市,嵊州竹编成为国内闻名的民间工艺。不仅产规模迅速扩大,而且产业正在向规模化,精品化、品牌化方向发展,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显现。2013年全镇竹编产值和销售额达8000多万元。目前,嵊州市有“中外竹编第一家”之誉,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唯一的“中国竹编之乡”。
第六,大力铸就民间艺术人才。积极组织选拔各类优秀人才参加嵊州市、绍兴市、浙江省乃至全国的技能比赛。例如:在嵊州市职工钳工技能大赛中荣获团体和个人两项第一以及个人第三名;在浙江省铣工技能大赛中获得个人全省第十名;在绍兴市工具钳工技能大赛中获团体第三名,个人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二名;车工大赛获个人三等奖一名等。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校自从开展校企合作职工培训以来,一直根据企业生产安排和实际需要,将学校建成企业职工高技能培训基地,做到了教学为现场服务,内容与企业挂钩,突出了培训的实用性和价值性。这样的培训既满足了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多元化的需求,又为学校自身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作者单位:浙江省嵊州市黄泽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主要做法
本着“为生产经营培训,培训为生产经营”的宗旨,通过精心筹划把培训项目分阶段、分时期、分企业进行。为了使企业职工培训更有序进行,确定了开展职工培训实质性项目。
第一,坚持成校培训与主导行业培训相结合。在众多领导的指导下,学校健全了职工教育培训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了对企业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在努力办好校内的职工教育培训班的同时,积极引导各企业强化自主培训的功能,自主选择培训方式,制定培训目标和计划,加强对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教育培训。为了走校企结合培训之路,学校积极参与行业各级各类教育培训,开发培训项目,创办特色培训,为企业教育培训提供优质服务。
第二,坚持校内办班培训与企业教育培训相结合。随着企业的深化改革和发展,企业职工的教育培训越来越显得重要和迫切。如何使企业的职工教育更好地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进一步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技术素质,这是对企业职工教育提出的新课题。学校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方法开展教育培训。通过培训,有218人获得成人职业高中毕业文凭和机械操作工技能证书。同时,于2011年3月与华东理工大学联合在成校设立机电一体化的大专班,33名职工经过三年业余学习以后拿到了大专毕业证书。
第三,坚持企业内部培训与企业联合培训相结合。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具有广泛性,必须用改革的思路,用联合培训的形式,不断拓展教育培训渠道。因此,学校严格履行“为生产经营服务,服务于生产经营”的宗旨,本着“全员培训为基础,以生产经营骨干为重点”的思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工作。
第四,坚持岗位技能培训与整体素质培训相结合。将现场岗位培训工作与生产经营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深入企业现场,发现问题和难题,及时培训、及时解决问题和难题,让职工既能学到实践知识又能学到理论知识。在开展职工教育培训中,突出岗位培训和技能培训,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逐步使职工教育培训由普及型向提高型、由知识更新型向创造型转变。
第五,坚持职工全员培训与个别辅导培训相结合。职工教育培训不能是单一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还要注重职工思想道德、职业道德的培养;既要适应行业、企业当前生产经营的需要,又要考虑行业、企业长远发展的要求;既要强调企业对岗位、职业技能的要求,又要鼓励职工发挥个人专长,促使职工个人取向与企业发展目标有机结合。在教育培训形式上灵活多样,注重长短结合、业余与脱产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在教育培训方式上分层次,培训管理人员与培训生产工人,在时间、内容、形式上各不一样;在教育培训的教材上抓好自编教材,重视“三性”,即针对性、适用性、先进性,提升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水平。
第六,坚持企业人才培训与职工教育考核相结合。企业职工教育培训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努力做到吸引人才有新思路,培养人才有新举措,使用人才有新机制。学校通过几年的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激励机制,促使人才培养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
取得成效
三年来,学校为企业培训了6417人,取得资格证书为3216人,获证率为50.1%。通过严谨的培训,不仅使职工的职业道德素质有很大的提高,而且大大提高了广大职工的专业技能水平,为企业优质管理,获得丰厚效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不断改善成校自身办学条件。学校创建于1992年8月,在原镇政府内建有两教两办,后办学条件不断改善,1998年4月被评为浙江省一级成校。随着社会对各类培训的需求增加,2006年8月,学校迁到现在的黄泽镇中学旁边,实现了独门独户办学,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9年4月被命名为浙江省示范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并被确立为嵊州市区域性中心成校(包括金庭镇、北漳镇成校)。学校自2009年以来所做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以校企合作的方式为黄泽镇蓬勃兴起的工业企业开展职工技能培训,搭建招工就业服务的立交桥,实施人才强企业战略,推动黄泽镇快速发展。2011年以来,为了保障校企合作职工培训的质量,学校根据合作项目的需求,精心选派政治素质好、专业知识水平高、沟通协调能力强、有高度的责任感的教师担任培训任务。这些教师不但学历高,而且专业知识强,在讲课中善于理论联系实际,针对性强,实用性强,有一定指导性和可行性。
第二,有力促进了工业经济持续发展。黄泽镇是嵊州市五大集镇之一。黄泽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是老一辈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范瑞娟等名人名家的故乡。在学校的不断努力下,黄泽镇形成了以机械制造、针织服饰、仿古木雕等为主体的工业经济结构和以工业功能区为中心、南伸北拓、协调发展的企业分布格局。全镇现有各类工业企业1300余家。2013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37.7亿元,工业性投资6.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2.3亿元,工业纳税7700万元,增幅均在30%以上;完成市外境内投资2亿元,自营出口2262万美元。
第三,逐步形成了古典木雕家具产业。嵊州市古典木雕家具产业创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原先靠到处收购古董,经营老古艺家具和装饰品。后因周边县市古艺古玩稀少,黄泽镇湖头村村民就动脑筋想办法开始研究仿古家具、古董、古玩的制作,开始凭嵊州本地人的脑子,借用东阳人的手艺,聘请东阳技术师傅来指导制作工艺,后经村民偷偷学到制作经验,各自办起小规模加工厂。随着学校对这些企业职工的不断培训,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从而使古典木雕家具产业进一步扩大。目前,全镇古典木雕家具企业已发展到200多家,2013年度产值和销售额达2亿多元,从业人数达3500多人,解决当地劳动就业2500人,产品远销东阳、上海、香港、日本、美国等地。 第四,精心打造了戏剧服装特色乡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嵊州曾有越剧团、绍剧团等县办演出团体,还有众多的民间剧团。频繁的演出需要各类戏剧服饰的添置和更新,当时多数剧团都专程到上海、杭州等地订购。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古装戏复演,渔溪村的李伯汀、李梅庆等看准文化市场对戏剧服饰的需求,在村里办起了戏剧服装厂。学校因势利导聘请专业教师到戏剧服装企业上课辅导,在制版、画样、雕刻、造型等技术上,帮助企业职工提高素质,产品做到了精益求精,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制作工艺。2013年全镇从事戏剧服饰企业达17家,产值和销售额500多万元,从业人员350人。
第五,着力培养优秀竹编能工巧匠。嵊州市现在有竹类资源8属32种变种变形,基本实现了多品种布局、四季有笋,全市有竹林面积22.5万亩,其中黄泽镇笋竹两用林面积达5000亩。竹类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竹编的发展,全镇有8家企业从事工艺竹编。为了不断提高竹编产业的技术含量,学校把免费培训班办到企业、办到职工家中,积极引导从业者开发和研制了360多种编织图案,创新了漂白、花筋、蓝胎漆等六项工艺。嵊州竹编有篮、盘、罐、盒等12个大类,6000多个花色品种。竹编成为民间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并远销全国大中城市,嵊州竹编成为国内闻名的民间工艺。不仅产规模迅速扩大,而且产业正在向规模化,精品化、品牌化方向发展,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显现。2013年全镇竹编产值和销售额达8000多万元。目前,嵊州市有“中外竹编第一家”之誉,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唯一的“中国竹编之乡”。
第六,大力铸就民间艺术人才。积极组织选拔各类优秀人才参加嵊州市、绍兴市、浙江省乃至全国的技能比赛。例如:在嵊州市职工钳工技能大赛中荣获团体和个人两项第一以及个人第三名;在浙江省铣工技能大赛中获得个人全省第十名;在绍兴市工具钳工技能大赛中获团体第三名,个人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二名;车工大赛获个人三等奖一名等。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校自从开展校企合作职工培训以来,一直根据企业生产安排和实际需要,将学校建成企业职工高技能培训基地,做到了教学为现场服务,内容与企业挂钩,突出了培训的实用性和价值性。这样的培训既满足了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多元化的需求,又为学校自身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作者单位:浙江省嵊州市黄泽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