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中,合理分组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注意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和愿望。教师应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关键词:数学教学 合作学习 应用方法
走进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似乎成为一种时尚,但调查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较多。在教学中,大都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合作,且无论什么样的题目都采用,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讨论时间给得不够,刚提出问题,没说上几句,就被教师制止住安排下一项内容了,合作学习显得有点匆忙、零乱。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教学场面:讨论时,学生各说各的,有的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不善于互相配合,不善于尊重别人的意见,也不善于做必要的妥协。学生讨论后,教师依次听取汇报,汇报完毕,活动便宣告结束。尽管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具体实施中还遇到一些如下困难,这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扎实的实践研究,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合理分组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
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必须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即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这样就使得全班各小组之间产生了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结合初中学生和数学学科的特点,可以采用按座次就近异质组合和以任务为中心的小组结合两种形式。
1、就近异质组合:将学生的座位按异质小组适当调动,然后按各座次就近组合,每组一般4人左右。这种方法操作起来比较简便,且小组成员相对固定,一旦确立以后,一般应稳定一个学期。一般情况下,教学中的小组学习活动是随机、分散的,而異质就近组合的合作学习则是在共用学习目标下进行的有一定聚合力的学习活动。异质就近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根据教学安排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进行。
2、以任务为中心组合:以任务为中心的小组组合是围绕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或活动任务,让学生按个人兴趣自由组成学习小组,一般以2至6人为宜。以这种方式组合而成的学习小组往往是同质组合,小组成员之间的个性差异较小,更有利于高效地完成共同的目标。以任务为中心的合作小组的学习目标可由教师指定,也可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后自主设定,允许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和活动任务在难度上有所差异,在学习时间上也可有灵活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现有教材中丰富多样的题材,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载体,开展任务研究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分组,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讨论、交流、表演,学生之间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从而营造创新思维的形成条件,培养协作精神,共同建立学习群体。
二、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能让好学生一个人代替小组汇报交流,或者每个组长成了小老师,要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的、民主的、互助的关系,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和个人的学习建立一种责任感,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放任自流而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小组合作学习要通过学生间的互相交流,来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建立起探索性的个性化的主体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要使学生在融洽开放的学习氛围里,进行积极主动的交流合作,从而减轻思想压力,增强自信心,增加动手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使不同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三、注意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和愿望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注意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和愿望。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上的合作意识比较薄弱,竞争心理较强,因而教师在刚刚引入合作学习策略时要充分重视外部奖励的促进作用。对集体成果的评定和认可是必不可少的,也可以将小组合作水平作为评价内容。对学生的竞争则可以加以诱导,采取以组间竞争促进组内合作的方式来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提高小组的凝聚力。随着合作学习策略的进一步运用,学生逐渐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四、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发挥着创设学习环境和气氛,维持学习秩序等作用;同时要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教师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共同合作者;再次,在活动中,当学生出现严重的错误时,教师必须指出并作出更正;最后,教师必须对学生学习的结果进行测评,必须及时提供反馈和相应的帮助。因此教师在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中起到“协调、激发、合作、监控、反馈”的作用,让学生心中永远充满对知识的好奇和渴望,让学生在质疑中求索,在争辩中明理,在合作中进步。
实践证明,在初中数学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可以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能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同时通过合作式的交流,可以发挥同学间相互鼓励、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并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提高协作能力。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将合作学习方法与面向全班授课、个体学习等教学形式相结合,优化数学教学效果,达到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促进学生认知、情感和技能同步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省安国市伍仁桥中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 合作学习 应用方法
走进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似乎成为一种时尚,但调查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较多。在教学中,大都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合作,且无论什么样的题目都采用,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讨论时间给得不够,刚提出问题,没说上几句,就被教师制止住安排下一项内容了,合作学习显得有点匆忙、零乱。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教学场面:讨论时,学生各说各的,有的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不善于互相配合,不善于尊重别人的意见,也不善于做必要的妥协。学生讨论后,教师依次听取汇报,汇报完毕,活动便宣告结束。尽管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具体实施中还遇到一些如下困难,这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扎实的实践研究,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合理分组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
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必须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即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这样就使得全班各小组之间产生了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结合初中学生和数学学科的特点,可以采用按座次就近异质组合和以任务为中心的小组结合两种形式。
1、就近异质组合:将学生的座位按异质小组适当调动,然后按各座次就近组合,每组一般4人左右。这种方法操作起来比较简便,且小组成员相对固定,一旦确立以后,一般应稳定一个学期。一般情况下,教学中的小组学习活动是随机、分散的,而異质就近组合的合作学习则是在共用学习目标下进行的有一定聚合力的学习活动。异质就近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根据教学安排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进行。
2、以任务为中心组合:以任务为中心的小组组合是围绕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或活动任务,让学生按个人兴趣自由组成学习小组,一般以2至6人为宜。以这种方式组合而成的学习小组往往是同质组合,小组成员之间的个性差异较小,更有利于高效地完成共同的目标。以任务为中心的合作小组的学习目标可由教师指定,也可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后自主设定,允许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和活动任务在难度上有所差异,在学习时间上也可有灵活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现有教材中丰富多样的题材,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载体,开展任务研究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分组,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讨论、交流、表演,学生之间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从而营造创新思维的形成条件,培养协作精神,共同建立学习群体。
二、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能让好学生一个人代替小组汇报交流,或者每个组长成了小老师,要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的、民主的、互助的关系,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和个人的学习建立一种责任感,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放任自流而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小组合作学习要通过学生间的互相交流,来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建立起探索性的个性化的主体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要使学生在融洽开放的学习氛围里,进行积极主动的交流合作,从而减轻思想压力,增强自信心,增加动手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使不同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三、注意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和愿望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注意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和愿望。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上的合作意识比较薄弱,竞争心理较强,因而教师在刚刚引入合作学习策略时要充分重视外部奖励的促进作用。对集体成果的评定和认可是必不可少的,也可以将小组合作水平作为评价内容。对学生的竞争则可以加以诱导,采取以组间竞争促进组内合作的方式来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提高小组的凝聚力。随着合作学习策略的进一步运用,学生逐渐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四、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发挥着创设学习环境和气氛,维持学习秩序等作用;同时要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教师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共同合作者;再次,在活动中,当学生出现严重的错误时,教师必须指出并作出更正;最后,教师必须对学生学习的结果进行测评,必须及时提供反馈和相应的帮助。因此教师在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中起到“协调、激发、合作、监控、反馈”的作用,让学生心中永远充满对知识的好奇和渴望,让学生在质疑中求索,在争辩中明理,在合作中进步。
实践证明,在初中数学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可以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能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同时通过合作式的交流,可以发挥同学间相互鼓励、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并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提高协作能力。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将合作学习方法与面向全班授课、个体学习等教学形式相结合,优化数学教学效果,达到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促进学生认知、情感和技能同步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省安国市伍仁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