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高中新课程开始到现在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我们逐步走进了新课程,它带给教师和学生的好处大家是有目共睹的,社会各界的反响也很大。但是,在对广大工作在一线的教师的调查中,我们却发现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亟需解决。
一、实验室的仪器配备难以满足新课程的要求
高中化学课程内容改革充分体现了“通过实验学化学”的思路,不仅在必修课程中增加了学生的探究实验,而且单独设置了《实验化学》选修课程,期望通过实验使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得以提高,同时积极倡导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之前,应该首先考虑到了课程资源问题,在配置实验室的同时,组织人员建设化学新课程资源库,为新课程的推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然而,众多学校对于实验室的投入很少,甚至还有些学校仍然使用原有的实验配备。在新课程中出现了很多的有机物的结构、化工合成塔等模型,实验室里根本就没有配备。导致教师演示实验也难以全部开出,学生的分组实验更是难以进行。还有些学校在人员配备上,根本不重视实验室工作,甚至有些学校没有专职实验室管理人员。
对策1.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应重视投入,为新课程实验提供有力保障。当前要进一步完善新课程实验经费投入机制,集中力量解决新课程实验急需的设施建设和配备添置问题。
对策2.第一线的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方式,尽最大可能的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例如,启谱发生器是价格较高、体积较大的仪器,大多数学校配备数量很少,只能够教师演示使用。为了让学生能够认识、使用它,我们可以将启谱发生器的使用原理和优点告诉学生,让学生去模仿地组装出自己的启谱发生器。有的利用一次性输液器和安装瓶组装起来,有的利用无底的塑料瓶和饮料瓶组装起来,这样不仅可以为实验创造条件,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
二、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持续,两极分化严重
高考是教与学的指挥棒,向高考看齐,这个历史沿袭下来的规律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还有着很深的影响。课程按必修、选修设置,充分考虑到目前高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个别差异,循序渐进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化学选修课程的基础。然而,现实教学中有的教师将新课程必修的基础要求与传统课程相提并论,不仅加大教学容量,教学方法上也沿袭过去“重复演练”的做法。学生难以走出传统的课堂,自主实验、结合社会调查等方式学习化学离现实还有一定距离。教学资源缺乏,特别是实验条件的不足,使学生的动手实验、在实验中学习的机会丧失,很大程度上的制约了学习方式的变革,影响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查表明,在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尽管课时有严格的限定,但现实教学中仍然不切实际地成倍扩展教学容量,提高教学要求,增加作业量,导致比例不小的学生提前“分化”:必要的基础得不到落实,学习大量“额外的”知识又出现“夹生”,导致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减退,对进一步学习化学选修课程产生畏难情绪。某重点中学的问卷调查表明,在当前“欲速则不达”的学习情境中,学生从内心愿意选择化学选修课程进一步学习的情况很不乐观。这种状况任其发展,不仅影响化学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良好情感态度的形成也是极为不利的。
对策1.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真正的从实验中做学习的主人,自主地去学习,才能不断的为学生的学习注入兴趣的动力。对于课本中的探究性实验,多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而不是靠教师的传统讲解。
对策2.一线教师要根据新课程的标准和学生对知识接受的规律,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不能只为高考而扩展教学容量,提高教学要求,增加作业量等等,注意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三、新课程标准进展速度与学生的接受程度相矛盾
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教材涉及的化学知识点很多,但实际的授课时数却不多,一线教师要按课时标准去完成授课任务,但是大多数学生反应,在学习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如走马观花一样,在头脑中没有留下很深的印象,既而导致学生在做题时,不能将所学知识反应出来。在此处的检测时,发现很多学生的成绩不好,甚至有的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一遇到与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相关的题目时,都感觉到不知如何解题。例如,在《化学2》“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专题中,教材只用一个单元讨论了“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一般要求教师用2个课时完成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把这部分内容尤其是化学平衡视为教学的重点按以往方式加以系统展开,而应将重点放在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探究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至于化学平衡内容只要学生通过实验和交流了解其概念即可。其余有关化学平衡的知识将在选修课程模块中进一步学习。
对策:教师必须摆脱传统的观念,准确把握《化学1》、《化学2》内容标准的深、广度,确定教学的重点。在备课时,多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课程改革走的是一条新路,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所难免,面对时代的挑战,我们要拿出前所未有的勇气、谨慎和探索精神,认真学习《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大胆实践,努力做好新课程的实施工作。
(作者单位: 江西省抚州市金溪一中)
一、实验室的仪器配备难以满足新课程的要求
高中化学课程内容改革充分体现了“通过实验学化学”的思路,不仅在必修课程中增加了学生的探究实验,而且单独设置了《实验化学》选修课程,期望通过实验使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得以提高,同时积极倡导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之前,应该首先考虑到了课程资源问题,在配置实验室的同时,组织人员建设化学新课程资源库,为新课程的推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然而,众多学校对于实验室的投入很少,甚至还有些学校仍然使用原有的实验配备。在新课程中出现了很多的有机物的结构、化工合成塔等模型,实验室里根本就没有配备。导致教师演示实验也难以全部开出,学生的分组实验更是难以进行。还有些学校在人员配备上,根本不重视实验室工作,甚至有些学校没有专职实验室管理人员。
对策1.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应重视投入,为新课程实验提供有力保障。当前要进一步完善新课程实验经费投入机制,集中力量解决新课程实验急需的设施建设和配备添置问题。
对策2.第一线的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方式,尽最大可能的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例如,启谱发生器是价格较高、体积较大的仪器,大多数学校配备数量很少,只能够教师演示使用。为了让学生能够认识、使用它,我们可以将启谱发生器的使用原理和优点告诉学生,让学生去模仿地组装出自己的启谱发生器。有的利用一次性输液器和安装瓶组装起来,有的利用无底的塑料瓶和饮料瓶组装起来,这样不仅可以为实验创造条件,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
二、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持续,两极分化严重
高考是教与学的指挥棒,向高考看齐,这个历史沿袭下来的规律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还有着很深的影响。课程按必修、选修设置,充分考虑到目前高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个别差异,循序渐进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化学选修课程的基础。然而,现实教学中有的教师将新课程必修的基础要求与传统课程相提并论,不仅加大教学容量,教学方法上也沿袭过去“重复演练”的做法。学生难以走出传统的课堂,自主实验、结合社会调查等方式学习化学离现实还有一定距离。教学资源缺乏,特别是实验条件的不足,使学生的动手实验、在实验中学习的机会丧失,很大程度上的制约了学习方式的变革,影响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查表明,在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尽管课时有严格的限定,但现实教学中仍然不切实际地成倍扩展教学容量,提高教学要求,增加作业量,导致比例不小的学生提前“分化”:必要的基础得不到落实,学习大量“额外的”知识又出现“夹生”,导致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减退,对进一步学习化学选修课程产生畏难情绪。某重点中学的问卷调查表明,在当前“欲速则不达”的学习情境中,学生从内心愿意选择化学选修课程进一步学习的情况很不乐观。这种状况任其发展,不仅影响化学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良好情感态度的形成也是极为不利的。
对策1.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真正的从实验中做学习的主人,自主地去学习,才能不断的为学生的学习注入兴趣的动力。对于课本中的探究性实验,多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而不是靠教师的传统讲解。
对策2.一线教师要根据新课程的标准和学生对知识接受的规律,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不能只为高考而扩展教学容量,提高教学要求,增加作业量等等,注意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三、新课程标准进展速度与学生的接受程度相矛盾
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教材涉及的化学知识点很多,但实际的授课时数却不多,一线教师要按课时标准去完成授课任务,但是大多数学生反应,在学习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如走马观花一样,在头脑中没有留下很深的印象,既而导致学生在做题时,不能将所学知识反应出来。在此处的检测时,发现很多学生的成绩不好,甚至有的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一遇到与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相关的题目时,都感觉到不知如何解题。例如,在《化学2》“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专题中,教材只用一个单元讨论了“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一般要求教师用2个课时完成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把这部分内容尤其是化学平衡视为教学的重点按以往方式加以系统展开,而应将重点放在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探究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至于化学平衡内容只要学生通过实验和交流了解其概念即可。其余有关化学平衡的知识将在选修课程模块中进一步学习。
对策:教师必须摆脱传统的观念,准确把握《化学1》、《化学2》内容标准的深、广度,确定教学的重点。在备课时,多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课程改革走的是一条新路,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所难免,面对时代的挑战,我们要拿出前所未有的勇气、谨慎和探索精神,认真学习《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大胆实践,努力做好新课程的实施工作。
(作者单位: 江西省抚州市金溪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