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要实现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是关键。教师应首先改变观念,充分认识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以及自己在课堂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课堂是什么?在许多人的头脑中,这可能是一个不可言喻的问题,不需要问,也不值得问。课堂的确是学校中最为平常、最为常见、最为细小的细胞,教师每天都在课堂中生活,学生的学习时光大多在课堂上度过,这种“貌不惊人”和“见多不怪”常使我们经意或不经意地忽视课堂,忽视对课堂内涵的挖掘。这几年,许多教师仍然搞满堂灌,惟恐讲不细,学生不明白,考试不及格。以新课标为基础重新检视课堂中的师生活动,反思课堂的观念与认识。从学会到会学,掌握了自学能力,就能不断地去获取知识,使自己所学的知识产生广泛的迁移,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如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首先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和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习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在数学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呢?下面就这个问题谈几点做法。
1. 创设情景激化兴趣,激化学生求知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主动学习是针对传统学习方式中的被动学习,二者在具体学习活动中分别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的一种内在需要,学生对学习的内在需要表现为兴趣。“要我学”则基于外在的诱因和强制。著名数学家谷超豪院士认为:要学好数学,首先必须对数学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把获取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作为自己的乐趣.如果他对学习感兴趣,那么他就能把学习看作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而不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在数学教学中,我始终注意根据不同的情况,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主动求知。例如:在说明不等式组x>a且x>b (a>b)的解集为x>a时,初学者只是硬记“同大取大”的法则,而对其内涵似懂非懂,如果教师加以引导:“同学们,如果教室门框让全部同学不低头而过,那么门框的高度如何确定?学生们立即齐声回答:“比个头高的同学更高。”再如:对多项式xy2-3X2y-x3+1按x降幕(或升幕)排列,很多学生在移项时,忘了连同它前面的符号一起移动、这时,我跟同学们说把四个项当作四个不同颜色的球(连同它们前面的符号),你可以根据题目的需要随意移动,通过这样的巧喻,使学生们茅塞顿开。还有让学生巧计三角函数和差角公式、编判断三角函数的符号的顺口溜等…。在课堂教学中,只要老师肯动脑钻研,随时都可以找到生动形象的比喻素材,化严肃为宽松,打破传统教学观念,激化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变被动为主动。
2. 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能力
主动阅读能力是自主性学习的基础,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学会读书,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关键。首先,教师必须反复研读教材,认真备课,充分准备一些新颖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疑难之处,鼓励同学之间互相探讨,养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延伸问题的好习惯。其次,读数学书,不同于其他书籍的阅读,不仅仅是念念而已,还应该做到“眼、脑、手”并用,所谓的“眼读、心读、手读”。我国数学家苏步青主张的读书法:“读书不必太多,要读得精,象读数学书,我一般是边读边想边做题目,到读最末一遍时,题目也就全部做完了。”第三,在读书过程中,要重视定义、性质、定理等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教学中,应重视严谨的思维习惯的养成。例如某班四个课外兴趣小组如下:10, 10, x, 8,己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相等,求这组数据的中位数。这道题目如果不能透彻理解中位数的概念与实质,就可能出现漏解的情况.
3. 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和分析,培养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自主探究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相对于传统的依赖学习,自主探究学习表现为我能学,每个学生都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都有展现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我们应因势利导,培养学生们争取独立学习和日益独立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的参与和行为的参与。在新课堂教学中,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是两种主要形式。我们今天倡导“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是想找回“探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应有位置,而不是贬低“接受性学习”的应有位置。二者在教学中是相互辅助、缺一不可的。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课堂上针对不同的内容可设些小探究问题如下:
问题1:某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一定存在吗?
问题2:函数f(x)满足f(x)=0,此函数即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吗?若f(x)=1呢?
问题3:(1+x) 2展开式中 x2的系数是C52 ,那么(1+2x) 2展开式中 x2的系数还是C52 吗?
问题4:底数相同的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有何区别?…
4.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回顾,自我检侧,及时总结
数学知识的系统性、连续性较强,知识点即多又杂,教师应引导学生多回顾、多练习。通常,在讲解之前:笔者都设计每课一小题(供上课时口答用)、每周一大题(供同学上台板演用),进行自我侧试,其他同学当评委,对其思路进行点评。而且,在每一章、每一单元结束时都引导学生们自我检测,以便对自己的“实力”有个客观的认识,有利于及时“查漏补缺”,提高学习质量。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于毕业班的同学,笔者所教的班级中,同学们在进入第一轮复习时,感觉到轻松自如,没有负担感。
5. 发挥自主学习,培养合作精神,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其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对于后进生的转化,自主性学习更有不可替代的作用,(l)在班级里开展“一帮一活动,即在学习讨论中,实际上是优秀生帮助后进生的过程,通过讨论,后进生自觉转化为主动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点的掌握和重难点的突破。(2)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增强后进生的紧迫感。看到别人在规定时间内看完指定内容、例题,并能顺利完成练习,而自己不能,感受到差距,自发地增强竞争意识,形成认真学习的迫切心理。
6. 通过自主性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型人才,适应时代要求
未来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过去在一个岗位上做一生,而今要不断适应岗位的新要求,只有具备较强学习能力的学习型人才、学习型组织,才能在未来的瞬息万变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实施自主学习应重其实质,切忌形式主义,应时刻遵循科学的教学原理。自主性学习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重视学生的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从教学的中心变成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使学生乐学、善学,达到“日有所得、学有所益”,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郑金洲主编.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2]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要实现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是关键。教师应首先改变观念,充分认识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以及自己在课堂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课堂是什么?在许多人的头脑中,这可能是一个不可言喻的问题,不需要问,也不值得问。课堂的确是学校中最为平常、最为常见、最为细小的细胞,教师每天都在课堂中生活,学生的学习时光大多在课堂上度过,这种“貌不惊人”和“见多不怪”常使我们经意或不经意地忽视课堂,忽视对课堂内涵的挖掘。这几年,许多教师仍然搞满堂灌,惟恐讲不细,学生不明白,考试不及格。以新课标为基础重新检视课堂中的师生活动,反思课堂的观念与认识。从学会到会学,掌握了自学能力,就能不断地去获取知识,使自己所学的知识产生广泛的迁移,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如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首先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和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习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在数学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呢?下面就这个问题谈几点做法。
1. 创设情景激化兴趣,激化学生求知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主动学习是针对传统学习方式中的被动学习,二者在具体学习活动中分别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的一种内在需要,学生对学习的内在需要表现为兴趣。“要我学”则基于外在的诱因和强制。著名数学家谷超豪院士认为:要学好数学,首先必须对数学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把获取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作为自己的乐趣.如果他对学习感兴趣,那么他就能把学习看作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而不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在数学教学中,我始终注意根据不同的情况,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主动求知。例如:在说明不等式组x>a且x>b (a>b)的解集为x>a时,初学者只是硬记“同大取大”的法则,而对其内涵似懂非懂,如果教师加以引导:“同学们,如果教室门框让全部同学不低头而过,那么门框的高度如何确定?学生们立即齐声回答:“比个头高的同学更高。”再如:对多项式xy2-3X2y-x3+1按x降幕(或升幕)排列,很多学生在移项时,忘了连同它前面的符号一起移动、这时,我跟同学们说把四个项当作四个不同颜色的球(连同它们前面的符号),你可以根据题目的需要随意移动,通过这样的巧喻,使学生们茅塞顿开。还有让学生巧计三角函数和差角公式、编判断三角函数的符号的顺口溜等…。在课堂教学中,只要老师肯动脑钻研,随时都可以找到生动形象的比喻素材,化严肃为宽松,打破传统教学观念,激化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变被动为主动。
2. 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能力
主动阅读能力是自主性学习的基础,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学会读书,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关键。首先,教师必须反复研读教材,认真备课,充分准备一些新颖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疑难之处,鼓励同学之间互相探讨,养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延伸问题的好习惯。其次,读数学书,不同于其他书籍的阅读,不仅仅是念念而已,还应该做到“眼、脑、手”并用,所谓的“眼读、心读、手读”。我国数学家苏步青主张的读书法:“读书不必太多,要读得精,象读数学书,我一般是边读边想边做题目,到读最末一遍时,题目也就全部做完了。”第三,在读书过程中,要重视定义、性质、定理等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教学中,应重视严谨的思维习惯的养成。例如某班四个课外兴趣小组如下:10, 10, x, 8,己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相等,求这组数据的中位数。这道题目如果不能透彻理解中位数的概念与实质,就可能出现漏解的情况.
3. 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和分析,培养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自主探究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相对于传统的依赖学习,自主探究学习表现为我能学,每个学生都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都有展现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我们应因势利导,培养学生们争取独立学习和日益独立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的参与和行为的参与。在新课堂教学中,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是两种主要形式。我们今天倡导“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是想找回“探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应有位置,而不是贬低“接受性学习”的应有位置。二者在教学中是相互辅助、缺一不可的。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课堂上针对不同的内容可设些小探究问题如下:
问题1:某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一定存在吗?
问题2:函数f(x)满足f(x)=0,此函数即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吗?若f(x)=1呢?
问题3:(1+x) 2展开式中 x2的系数是C52 ,那么(1+2x) 2展开式中 x2的系数还是C52 吗?
问题4:底数相同的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有何区别?…
4.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回顾,自我检侧,及时总结
数学知识的系统性、连续性较强,知识点即多又杂,教师应引导学生多回顾、多练习。通常,在讲解之前:笔者都设计每课一小题(供上课时口答用)、每周一大题(供同学上台板演用),进行自我侧试,其他同学当评委,对其思路进行点评。而且,在每一章、每一单元结束时都引导学生们自我检测,以便对自己的“实力”有个客观的认识,有利于及时“查漏补缺”,提高学习质量。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于毕业班的同学,笔者所教的班级中,同学们在进入第一轮复习时,感觉到轻松自如,没有负担感。
5. 发挥自主学习,培养合作精神,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其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对于后进生的转化,自主性学习更有不可替代的作用,(l)在班级里开展“一帮一活动,即在学习讨论中,实际上是优秀生帮助后进生的过程,通过讨论,后进生自觉转化为主动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点的掌握和重难点的突破。(2)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增强后进生的紧迫感。看到别人在规定时间内看完指定内容、例题,并能顺利完成练习,而自己不能,感受到差距,自发地增强竞争意识,形成认真学习的迫切心理。
6. 通过自主性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型人才,适应时代要求
未来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过去在一个岗位上做一生,而今要不断适应岗位的新要求,只有具备较强学习能力的学习型人才、学习型组织,才能在未来的瞬息万变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实施自主学习应重其实质,切忌形式主义,应时刻遵循科学的教学原理。自主性学习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重视学生的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从教学的中心变成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使学生乐学、善学,达到“日有所得、学有所益”,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郑金洲主编.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2]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