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负责人制在《临床检验仪器学》教学中进行试点推行,取得了规范教学管理、优化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的成绩,本课题拟对此进行研究,为课程建设及教学团队建设做铺垫,并为学院后续其他课程负责人制的逐步实施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资料和宝贵经验。
关键词:课程负责人制;教学管理;课程建设;教学团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201-03
一、学习《临床检验仪器学》的目的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作为一门涉及范围广泛、多专业交叉性学科的检验医学已经不是单一地提供辅助临床诊断,而是通过多种关联检验项目的检测结果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真实可靠的实验室数据,对许多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患者提供准确、快捷的检验结果,是防病治病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基本需要,也是检验医学工作者不断追求的工作目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故此需要不断加强相关从业人员对《临床检验仪器学》的学习和研究。培养和提高检验专业的学生以及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学习能力,使之了解种类多样的检验仪器的性能指标,通过熟练掌握各种常用检验仪器(特别是临床最新检验仪器)的工作原理、分类结构、技术指标、使用方法、常见故障的排除等,为更好地从事临床检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已经成为相当急迫,重要的任务。
二、以往在《临床检验仪器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授课教师教学管理较乱。以往在我院的《临床检验仪器学》教学中,通常是由6位授课教师来负责教学,其中附属医院临床兼职教师就有4位,占授课教师的2/3。由于兼职教师没有固定的在校时间,其工作考核在医院检验科,加之科室任务繁重,故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对他们的约束力不大,管理上相对比较松散。鉴于教学职责不明确及责任心不强,使得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与考试方式方法上缺乏一定力度、深度和创新,严重影响学生质量的培养。
2.教學内容广泛,单靠一个教研室的老师难以承担全部教学任务。我院《临床检验仪器学》虽然只有32学时的教学内容,但涉及诸如临床自动生化分析仪器、电化学分析技术、免疫分析技术和相关仪器、PCR基因扩增仪、临床电泳分析仪器、生物安全柜、血液、尿液分析仪血沉生化分析仪等多学科的内容。教学内容杂、知识面广,涉及临床检验基础、血液学检验、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以及分子诊断学等学科,承担教学任务的老师各自为政,教学无章可循,质量无法保证。
三、课程负责人制在《临床检验仪器学》教学中的尝试
为了规范教学管理、优化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本研究拟以《临床检验仪器学》为试点进行课程负责人制教学改革的尝试,为课程建设及教学团队建设做铺垫,并为学院后续其他课程负责人制的逐步实施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资料和宝贵经验。
(一)课题的研究思路(如下图所示)
(二)课程负责人开展的工作
1.课程建设方面。根据调查问卷结果,确定课程目标,将以往的教学资料进行重新整理,更新教学大纲、考试大纲、习题集等,并根据临床检验仪器的课程特点,整理出合适的教学方法,如:病案教学法、PBL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等。同时加强与附属医院检验科的密切联系,增加参观、见习的课时和内容,加强教学实践环节。
2.师资队伍建设方面。(1)制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兼职教师是我院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对兼职教师的管理,增强兼职教师的责任意识,维护正常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组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技术过硬的兼职教师队伍,特别制定了我院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管理办法中要求兼职教师每学期听课10学时,不断提高授课技巧,每一年考核一次,对于一年内未承担过教学任务及考核不合格的兼职教师,学院予以解聘。(2)实行专兼职教师的双向流动师资培训模式。整合临床检验师资力量,规范化、制度化“双向流动”师资培训模式,促进“专业教师临床化”,“临床教师教学化”。规定每年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和临床教师在临床检验科室和教研室之间进行轮转。要求专业教师进入临床检验科室锻炼,以此提高专业教师临床实践能力,使其具备较扎实和宽广的专业临床知识及临床技能;同时要求从事临床工作的教师进入教研室,熟悉规范化教学要求,使其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与课堂教学实践充分地结合发挥出更好的教学效果。(3)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和青年教师的学习创造性。新老教师一对一“结对子”,实行“导师”负责制,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蜕变成能教学、会教学的“尖兵”。每学期在课程负责人的带领下所有授课教师至少集体备课2次,共同探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交流教学经验,同时对日常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反映、及时解决、尽快落实,从而保证教学理念的统一性和教学内容的连贯。同时在这种平台和氛围中,青年教师的创新性和学习能力得到激发,为下一步教学工作带来长足动力。
3.日常教学管理方面。(1)实行学期初教案、课件审批制度,三期教学检查制度。本着“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制定了教案、讲稿、课件审批制度、期末教学检查制度。主要是:每位教师必须将自己的教案、讲稿、课件提前一个月交给课程负责人审阅,审核合格后方可进行授课。及时收集意见和建议,做好整改。组织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及时将教学运行情况予以通报。对教学中的做的好的给予表扬,对出现问题的个人进行处理或提出限期整改要求。(2)坚持学院领导、督导组、课程负责人及同行听课制度。学期初教学办制定学院领导、课程负责人听课计划安排,要求领导每学期不少于8学时、课程负责人不少于10学时、新教师不少于10学时等,并聘请有较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级职称人员作为院督导组,进行针对性、系统性听课与评议。实现教学监控网络化,严把教学质量关。(3)严格执行集体备课、教师试讲等各项教学规章制度。由课程负责人牵头,每学期至少进行集体备课2次,教学工作会议3次,研究、通报教学情况。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加强专兼职教师的交流与沟通,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通有无,取长补短。 四、试点教学取得的实效
1.教学管理有章可循。经过一年的课程负责人制的试点教学,《临床检验仪器学》教学中杜绝了以往教学中教师教案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内容枯燥的现象;完善了教学管理体系,形成对教学全程化、配套化、系统化管理的规章制度体系,使之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形成了初步明确可行的《临床检验仪器学》课程目标;更新了教学大纲、考试大纲、习题集等配套参考学习资料,基本做到了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明确,学时分配更加合理。
2.教学手段有的放矢。通过课程负责人制的教学改革,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灵活多样的特色教学方法,如:电教、多媒体、现场教学、见习等;也制作出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教学课件;还加强了与检验科的合作,获取了一些弥足珍贵的视频材料,如:通过到医院检验科实地拍摄、网上下载、自己绘制等途径获取有针对性和专业化的图像素材,对已有的图像素材进行处理、加工和整合。此外,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教学内容,使网络信息成为书本信息的补充与延伸。综合以上方法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接受最新理论、学习最新技術,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经统计汇总得知,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平均分较以往高4.5%。同时,在学校教务处组织的生评师活动中我院教师的成绩达90分以上。足见试点教学的成绩斐然。
3.教学团队快速成长。课程负责人制的实施,打破原来课程教研室管理模式下教学论资排辈的限制,充分调动中青年师资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带动我院的青年骨干迅速成长为骨干教师。实现了专兼职教师的有效整合,提升了专职教师的知识结构,促进临床教师理论水品的提升。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青年教师的规范化培训,教师教学水平和素质迅速提升。2012年9月本课题组教学团队建立,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成绩斐然,于2013年获得“区级教学团队”称号,同时有2名教师获得“优秀教师师德标兵”荣誉称号,1名教师获得“校级授课比赛三等奖”,足见课程负责人制对于教学团队的快速成长影响深远。
五、体会
随着自动化、智能化程度的提高,仪器的功能更加强大,临床检验仪器的各种自动检测、自动控制功能也随之增强,其结构更加复杂精密。了解仪器的内部构造、工作原理、试剂操作、维护和维修,是检验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端正认识,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尽可能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当然,提高教学质量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但只要我们共同不断努力,实现这一目标就为期不远。
希望通过以上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实验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从知识型向能力型、从模仿型向创新型转变[1],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优秀的行业人才,适应新时期人才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会强,李昕,刘运德,等.构建特色专业,促进检验医学快速发展[J].医学检验教育,2009,16(2):1-4.
基金项目:本课题由2013年宁夏医科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NYJY1321)资助。
作者简介:丁淑琴(1974—),女,回族,硕士研究生,讲师,宁夏医科大学检验学院病原生物及分子生物学检验教研室教师。
关键词:课程负责人制;教学管理;课程建设;教学团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201-03
一、学习《临床检验仪器学》的目的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作为一门涉及范围广泛、多专业交叉性学科的检验医学已经不是单一地提供辅助临床诊断,而是通过多种关联检验项目的检测结果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真实可靠的实验室数据,对许多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患者提供准确、快捷的检验结果,是防病治病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基本需要,也是检验医学工作者不断追求的工作目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故此需要不断加强相关从业人员对《临床检验仪器学》的学习和研究。培养和提高检验专业的学生以及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学习能力,使之了解种类多样的检验仪器的性能指标,通过熟练掌握各种常用检验仪器(特别是临床最新检验仪器)的工作原理、分类结构、技术指标、使用方法、常见故障的排除等,为更好地从事临床检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已经成为相当急迫,重要的任务。
二、以往在《临床检验仪器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授课教师教学管理较乱。以往在我院的《临床检验仪器学》教学中,通常是由6位授课教师来负责教学,其中附属医院临床兼职教师就有4位,占授课教师的2/3。由于兼职教师没有固定的在校时间,其工作考核在医院检验科,加之科室任务繁重,故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对他们的约束力不大,管理上相对比较松散。鉴于教学职责不明确及责任心不强,使得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与考试方式方法上缺乏一定力度、深度和创新,严重影响学生质量的培养。
2.教學内容广泛,单靠一个教研室的老师难以承担全部教学任务。我院《临床检验仪器学》虽然只有32学时的教学内容,但涉及诸如临床自动生化分析仪器、电化学分析技术、免疫分析技术和相关仪器、PCR基因扩增仪、临床电泳分析仪器、生物安全柜、血液、尿液分析仪血沉生化分析仪等多学科的内容。教学内容杂、知识面广,涉及临床检验基础、血液学检验、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以及分子诊断学等学科,承担教学任务的老师各自为政,教学无章可循,质量无法保证。
三、课程负责人制在《临床检验仪器学》教学中的尝试
为了规范教学管理、优化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本研究拟以《临床检验仪器学》为试点进行课程负责人制教学改革的尝试,为课程建设及教学团队建设做铺垫,并为学院后续其他课程负责人制的逐步实施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资料和宝贵经验。
(一)课题的研究思路(如下图所示)
(二)课程负责人开展的工作
1.课程建设方面。根据调查问卷结果,确定课程目标,将以往的教学资料进行重新整理,更新教学大纲、考试大纲、习题集等,并根据临床检验仪器的课程特点,整理出合适的教学方法,如:病案教学法、PBL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等。同时加强与附属医院检验科的密切联系,增加参观、见习的课时和内容,加强教学实践环节。
2.师资队伍建设方面。(1)制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兼职教师是我院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对兼职教师的管理,增强兼职教师的责任意识,维护正常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组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技术过硬的兼职教师队伍,特别制定了我院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管理办法中要求兼职教师每学期听课10学时,不断提高授课技巧,每一年考核一次,对于一年内未承担过教学任务及考核不合格的兼职教师,学院予以解聘。(2)实行专兼职教师的双向流动师资培训模式。整合临床检验师资力量,规范化、制度化“双向流动”师资培训模式,促进“专业教师临床化”,“临床教师教学化”。规定每年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和临床教师在临床检验科室和教研室之间进行轮转。要求专业教师进入临床检验科室锻炼,以此提高专业教师临床实践能力,使其具备较扎实和宽广的专业临床知识及临床技能;同时要求从事临床工作的教师进入教研室,熟悉规范化教学要求,使其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与课堂教学实践充分地结合发挥出更好的教学效果。(3)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和青年教师的学习创造性。新老教师一对一“结对子”,实行“导师”负责制,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蜕变成能教学、会教学的“尖兵”。每学期在课程负责人的带领下所有授课教师至少集体备课2次,共同探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交流教学经验,同时对日常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反映、及时解决、尽快落实,从而保证教学理念的统一性和教学内容的连贯。同时在这种平台和氛围中,青年教师的创新性和学习能力得到激发,为下一步教学工作带来长足动力。
3.日常教学管理方面。(1)实行学期初教案、课件审批制度,三期教学检查制度。本着“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制定了教案、讲稿、课件审批制度、期末教学检查制度。主要是:每位教师必须将自己的教案、讲稿、课件提前一个月交给课程负责人审阅,审核合格后方可进行授课。及时收集意见和建议,做好整改。组织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及时将教学运行情况予以通报。对教学中的做的好的给予表扬,对出现问题的个人进行处理或提出限期整改要求。(2)坚持学院领导、督导组、课程负责人及同行听课制度。学期初教学办制定学院领导、课程负责人听课计划安排,要求领导每学期不少于8学时、课程负责人不少于10学时、新教师不少于10学时等,并聘请有较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级职称人员作为院督导组,进行针对性、系统性听课与评议。实现教学监控网络化,严把教学质量关。(3)严格执行集体备课、教师试讲等各项教学规章制度。由课程负责人牵头,每学期至少进行集体备课2次,教学工作会议3次,研究、通报教学情况。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加强专兼职教师的交流与沟通,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通有无,取长补短。 四、试点教学取得的实效
1.教学管理有章可循。经过一年的课程负责人制的试点教学,《临床检验仪器学》教学中杜绝了以往教学中教师教案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内容枯燥的现象;完善了教学管理体系,形成对教学全程化、配套化、系统化管理的规章制度体系,使之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形成了初步明确可行的《临床检验仪器学》课程目标;更新了教学大纲、考试大纲、习题集等配套参考学习资料,基本做到了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明确,学时分配更加合理。
2.教学手段有的放矢。通过课程负责人制的教学改革,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灵活多样的特色教学方法,如:电教、多媒体、现场教学、见习等;也制作出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教学课件;还加强了与检验科的合作,获取了一些弥足珍贵的视频材料,如:通过到医院检验科实地拍摄、网上下载、自己绘制等途径获取有针对性和专业化的图像素材,对已有的图像素材进行处理、加工和整合。此外,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教学内容,使网络信息成为书本信息的补充与延伸。综合以上方法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接受最新理论、学习最新技術,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经统计汇总得知,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平均分较以往高4.5%。同时,在学校教务处组织的生评师活动中我院教师的成绩达90分以上。足见试点教学的成绩斐然。
3.教学团队快速成长。课程负责人制的实施,打破原来课程教研室管理模式下教学论资排辈的限制,充分调动中青年师资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带动我院的青年骨干迅速成长为骨干教师。实现了专兼职教师的有效整合,提升了专职教师的知识结构,促进临床教师理论水品的提升。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青年教师的规范化培训,教师教学水平和素质迅速提升。2012年9月本课题组教学团队建立,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成绩斐然,于2013年获得“区级教学团队”称号,同时有2名教师获得“优秀教师师德标兵”荣誉称号,1名教师获得“校级授课比赛三等奖”,足见课程负责人制对于教学团队的快速成长影响深远。
五、体会
随着自动化、智能化程度的提高,仪器的功能更加强大,临床检验仪器的各种自动检测、自动控制功能也随之增强,其结构更加复杂精密。了解仪器的内部构造、工作原理、试剂操作、维护和维修,是检验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端正认识,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尽可能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当然,提高教学质量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但只要我们共同不断努力,实现这一目标就为期不远。
希望通过以上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实验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从知识型向能力型、从模仿型向创新型转变[1],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优秀的行业人才,适应新时期人才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会强,李昕,刘运德,等.构建特色专业,促进检验医学快速发展[J].医学检验教育,2009,16(2):1-4.
基金项目:本课题由2013年宁夏医科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NYJY1321)资助。
作者简介:丁淑琴(1974—),女,回族,硕士研究生,讲师,宁夏医科大学检验学院病原生物及分子生物学检验教研室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