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时代的进步,兴国山歌渐行渐远,原有的生态环境不复存在,已经很难使兴国山歌,特别是传统兴国山歌焕发出勃勃生机,处于自生自灭的艰难状态。于是,地方文化政策加于扶持就显得十分重要。成为传承发展兴国山歌的推手。本文通过对兴国山歌的自然生态的描述,阐述地方文化政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政府角色定位及相关政策无疑是使之良性传承的保证。进而对兴国山歌的自然生态的再造充满期望。
关键词:兴国山歌;地方文化政策;文化生态
兴国山歌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作为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山歌以其通俗易懂、极具民俗特色的优势深得观众的喜爱,对于当今弘扬先进文化精神、传承优秀艺术、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媒体的丰富,兴国山歌渐行渐远。传统的兴国山歌传承主要是靠口传心授,新词老调,旋律单调,仍较为“老土”,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很难再接受兴国山歌,使得兴国山歌中很多精华的艺术文化得不到传承。那么就得要有地方文化政策的扶持才能让兴国山歌继续发扬光大。
一、 传统山歌与新山歌的生态环境与文化属性
(一) 传统山歌
所谓传统,是人们用来界定人类发展经验历程的一个定性词语,它的相对面是现代,即传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们知道山歌是中国民歌的基本体裁之一,其有见景生情,即兴编词的特点,内容表现劳动与爱情为主。传统山歌,是人们在田野之间、山野之间劳作时即兴的吆喝;是人们用来表达各种生活的写照。内容有表现劳作的心情、场景;劳作休息时的放松;劳作之余的调侃;男欢女爱的情歌等等,其目的为劳作的娱乐、放松,对世人的教育,男女感情表达等。那么可想而知,传统兴国山歌的歌唱体裁大致可以分为:生产、生活歌谣;情歌等。在诸多歌谣中,尤为值得一提的就是兴国山歌中的情歌,它荟萃了兴国山歌的精华,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是兴国山歌百花园中最为璀璨夺目的一朵奇葩,占据着传统山歌的主导地位。
(二)新山歌
所谓新山歌,就是在新形势,新时代,新环境中所诞生的,它有很强的时代气息。真正给兴国山歌赋予新的生命和新的内容,并使兴国山歌声誉鹊起的是革命战争时期。在唤醒劳苦工农革命暴动、打土豪、分田地、巩固苏维埃政权方面;在扩红优属、支前参战、瓦解敌人方面;在发展苏区生产、促进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推进移风易俗等方面都充分发挥了重要的宣传鼓动作用。“一首山歌三个师”的动人佳话流传至今,新山歌也就这样随着环境而产生了。而且如今兴国山歌更多的在新山歌方面发挥作用。例如,上山下乡、进村入组宣传党政方针,包括计划生育政策;新农村建设;敬老爱幼优良传统道德等等。
总而言之,传统山歌和新山歌的产生跟它所处的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众所周知,时代在进步,山歌渐行渐远,原有的生态环境不复存在,已经很难使兴国山歌,特别是传统兴国山歌焕发出勃勃生机,使其处于自生自灭的艰难状态。于是,国家、政府、地方文化政策的加于扶持就显得十分重要,成为传承发展兴国山歌的有力推手。
二、地方文化政策对兴国山歌传承的扶持
(一)组建兴国山歌演唱队巡回演出
从2005年到至今以来,兴国县以农村文化三项活动为契机,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创业、科学发展观等中心工作,组织创作人员创作了《建设美好新农村》、《喜看农村新面貌》、《发扬敬老好传统》、《科学发展观》等山歌演唱材料,组建起4支山歌演唱队:队长郭德京,成员:山歌姐妹(谢观莲,谢海英)、郭德京、张声荣、李正香、王善良、谢先明。他们长年累月,上山下乡,深入基层演唱,引导群众演唱,这样既锻炼了队伍,又扩大了兴国山歌的影响,同时,对宣传新农村建设、宣传和谐平安生育创业等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主办山歌歌会
1、1977年至1980年,兴国县文化部门先后举行了4次全县性的山歌比赛,大大地推动了兴国山歌的发展。
2、兴国县首届重阳山歌会于1986年10月12日隆重开幕,13日上午在中心歌场举办山歌擂台,谢文棱获得首届山歌手冠军。
3、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兴国县先后举办了六次规模盛大的山歌艺术节,先后邀请广东、福建、广西等省的山歌手参加,每当歌会举行,县城万人空巷,会场水泄不通,中央省市新闻媒体纷纷来采访,2006年的山歌艺术节活动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等这些措施,对兴国山歌的繁荣,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利用山歌開展新型生育文化建设
在开展山歌为载体的计生宣传工作中,兴国县重点建设为:
1、兴国县组建了一支“万年青计划生育宣传队”,同时山歌剧团创作演出了《国策连万家》、《众人浇开幸福花》等文艺专场节目,在全县各乡镇巡回演出,每场观众达2000人以上,自1999年以来,共送戏下乡280多场,观众达50多万人次。
2、建设了生育文化一条街。架设了大量的山歌宣传牌,悬挂大量的横幅标语,树立宣传牌“山歌声声唱新风”。
3、发放一系列计划生育山歌宣传资料及宣传品。每户发放一本《计划生育山歌集》、《计划生育山歌一百首》等资料;每户发放一张印有兴国山歌的新型生育文化宣传的日历等一系列措施。
(四)赣粤闽桂客家山歌邀请赛
1、粤赣闽桂客家山歌(东莞.清溪)邀请赛2004年6月27日由广东省群众艺术馆\中国共产党东莞市委宣传部\东莞市文化局主办,由东莞市清溪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承办的"粤赣闽桂客家山歌邀请赛"经过两天(6月28-29)的角逐。
2、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赣粤闽桂客家山歌邀请赛暨兴国县第六届山歌艺术节于2006年10月18日至19日在兴国县举行。山歌擂台赛内容:(1)、长征70周年,弘扬长征精神;(2)、社会主义荣辱观;(3)、新农村建设中新人新事(时事政治、经济发展、文化和精神风貌等);(4)、寄托传承山歌非遗心情,开拓创新精神。比赛形式:抽签内容题目结合赛事,初赛10钟为限;决赛20分钟为限;每首歌不超过12句,公布题目后15秒钟内开唱,上下连接句不得超过5秒,声韵以方言(考的都是即兴表演)。(5)、决赛中谢观莲获得本次大赛金奖。 (五)文化理论研究与召开兴国山歌学术研讨会
2006年10月19日下午, 赣、粤、闽、桂客家山歌学术研讨会在品禄园宾馆举行,兴国县政协主席刘开连出席研讨会并特别就兴国山歌的发展及传承工作作了发言。研究会由兴国县人民政府、省艺术研究所共同举办。于各省文艺界的专家学者、山歌艺术代表共50多人参加了会议。
(六)兴国山歌进入大中小学课堂
1、赣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把《兴国山歌》作为一门选修课程,并列入学生学分统计,一学期2学分。
2、江西理工大学进行了一项新的尝试,第一次把具有特色的兴国山歌作为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此举在江西理工大学的学生中引起了一股兴国山歌热。
3、兴国县实验小学把兴国山歌引进小学语文课堂,打破了语文和音乐的学科界限,把山歌的创作特点、方法、思想和艺术性融入到语文中,使学生在耐人寻味的山歌中走进语文、感受语文、学活语文。
4、兴国县在各中小学实施山歌进校园活动,让山歌文化走进校园,引导中小学生写山歌、唱山歌。如今,全县各中小学涌现出一大批小山歌手。小山歌手曾迪曾作为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代表老区前往日本进行中日文化交流活动,把兴国山歌唱出了国门。
(七)编辑出版兴国山歌集成和录制影像资料
为保护、继承好兴国山歌,在全县普查的和采风基础上,通过种种努力,共收集到各种类型的传统兴国山歌近7万首,计二百余万字。在此基础上,先后整理出版了《兴国山歌选》、《兴国山歌选(续集)》、《兴国山歌》,同时,撰写了一批有一定份量的兴国山歌研究论文,对兴国山歌加以了系统研究。为保存一些老歌手的音像资料,兴国县相关部门还利用电视媒体的新手段,先后出版发行了《兴国山歌.情歌对唱》、《锁歌精选》等光盘,不仅为抢救、保护兴国山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把兴国山歌作为一种文化产业来经营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八)申请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1992年江西省文化厅将兴国县定为“山歌之乡”试点县;1996年11月国家文化部命名兴国县为中国民间艺术“山歌之乡”; 2006年5月,兴国山歌又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且,对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国山歌提供财政拨款,这也对山歌对的上山下乡演出提供了资金上的支持。
(九)办好山歌剧团
2002年6月,经县政府批准将“兴国地方戏团”更名为“兴国山歌剧团”;成立了兴国山歌协会等等,从组织措施上,保证了足够的人力和经费投入。其中创作的山歌剧《山歌情》,荣获文化部“文华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曹禺文学奖”,更是把兴国山歌推向了一个新的鼎盛时期。
综上可以看出,通过兴国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兴国山歌扶植的成效,我们可以看出:地方文化政策对一种历史文化样式的传承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方政府既是艺术发展的代理人、促进者、设施管理者,也是文化产业的供养者、委托人。实践证明,对艺术组织进行有效的公共支持,是只有在地方政府的拨款与地方文化资源利用的双向互动中,才能发挥社会效应的。
三、兴国山歌文化生态再造
时代在变,兴国人的生活也在变,古时候那种兴国人田间地头所即兴演唱的山歌已经很少,今天兴国山歌更多的是文人礼作的山歌和专业演员表演的山歌。今天,京剧可以走进大学课堂,兴国山歌也可以普及到中小学的音乐课中,或开辟第二课堂,开展山歌比赛。培养青少年热爱山歌的兴趣,引导青少年学生热爱乡土文化。除外还可以举办山歌讲座和山歌培训班,动员年轻人参加,请老一辈教唱山歌,传授山歌的知识,做到“老、中、青”三结合,以老带新,要口唱,要创作,要研究,以保证兴国山歌后继有人,使兴国山歌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第一,在改进中我们可以联合当地中小学把兴国山歌优良精神、优秀文化同语文、思想品德等课程结合起来让学生进行即兴编唱。这样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上,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最重要是在学校课程教学与山歌传承上实现了双赢;
第二,杜绝有关部门一味的写好歌词发给山歌手进行“即兴”背唱,而是要让兴国山歌演唱者拥有创作才能;且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拥有即兴编唱能力特别优秀的兴国山歌进行重奖。常言道:“重奖之下,必有勇夫”。在多方面的鼓励下让兴国山歌手重新找回当年的即兴肚才,恢复兴国山歌即兴这一重要特色;
第三,兴国人要有意识的把兴国山歌作为一张名片,干部带头的是与人交往、集会时能表演兴国山歌时不要逃避,不能逃避。
第四,充分发挥现代媒体的作用,电视台可以专门设置一个“兴国山歌”频道,滚动各种形式的山歌表演,包括山歌队下乡演出实况,从每场演出不多的观众,变为每家每户的背景音乐,妇孺皆知,耳熟能详,每个家庭成员都可在做家务是听到兴国山歌,改变大多兴国人不会唱兴国山歌的现状;当外地游客来兴国在旅游车上、用餐、住宿等,随时随地可听到兴国山歌。
第五,联合通信公司把兴国境内电话、手机铃声设置为原生态兴国山歌,当人们通话时也能听到兴国山歌,这样的辐射面也会更大。
第六,培养新人。纵观现今活跃在兴国山歌宣传队伍中的大多数已经五十出头了,传承就是让新一辈的年輕人能把前辈流传下来的优秀的兴国山歌的精华一代代的传承下去。培养新人不仅要培养他们的即兴创作能力,还要注重他们的文学修养,道德修养以及非智力因素(胆量、毅力、自信等)的培养等等,结合多种手段“全方位立体型”是兴国山歌为培养21世纪创新人才发挥其最大功能。
兴国山歌,流淌着兴国人的血液,唱出了兴国人的历史变迁,时代在变,岁月流逝,兴国人对山歌的热爱不变,不老的是兴国山歌。今天,我们要传承和发展兴国山歌音乐,弘扬中华民族的山歌文化,就要扬弃它的陈旧,打破框框,大胆突破和创新,将兴国山歌推向一个新层次,使兴国山歌完整的传承和科学的发展。
总之,只有创作出适合当今时代的作品,才能普及和繁荣兴国山歌音乐,使兴国山歌这一奇葩,绽放的更加绚丽多姿灿烂夺目。
参考文献:
[1]姚荣滔.《兴国县文化志》,兴国县文化局编印2004年10月
[2]姚荣滔.肖远明《苏区兴国山歌》,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年5月
[3]姚荣滔.潘毓祥.胡怀兴.《兴国山歌》,大众文艺出版社2007年9月
[4]王珊.《南音传承与地方文化政策扶持》、《中国音乐学》,2003年第二期
[5]傅瑾.《草根的力量——台州戏班的田野调查与研究》,2001
[6]刘晓春.《客家山歌的传承方式》,《民族文学研究》2007年第3期
[7]刘晓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性与公共性》,《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8]刘晓春.《客家山歌传承的文化生态》,《文艺研究》2008年第2期
[9]黄家泉.兴国山歌的由来和发展,客家赣州网http://gz.jxcn.cn/
[10]李启福.钟善金:《兴国山歌形式论》,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湖南省益阳市湖南城市学院新校区音乐系,谢芳林收,18607373551,342400
关键词:兴国山歌;地方文化政策;文化生态
兴国山歌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作为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山歌以其通俗易懂、极具民俗特色的优势深得观众的喜爱,对于当今弘扬先进文化精神、传承优秀艺术、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媒体的丰富,兴国山歌渐行渐远。传统的兴国山歌传承主要是靠口传心授,新词老调,旋律单调,仍较为“老土”,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很难再接受兴国山歌,使得兴国山歌中很多精华的艺术文化得不到传承。那么就得要有地方文化政策的扶持才能让兴国山歌继续发扬光大。
一、 传统山歌与新山歌的生态环境与文化属性
(一) 传统山歌
所谓传统,是人们用来界定人类发展经验历程的一个定性词语,它的相对面是现代,即传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们知道山歌是中国民歌的基本体裁之一,其有见景生情,即兴编词的特点,内容表现劳动与爱情为主。传统山歌,是人们在田野之间、山野之间劳作时即兴的吆喝;是人们用来表达各种生活的写照。内容有表现劳作的心情、场景;劳作休息时的放松;劳作之余的调侃;男欢女爱的情歌等等,其目的为劳作的娱乐、放松,对世人的教育,男女感情表达等。那么可想而知,传统兴国山歌的歌唱体裁大致可以分为:生产、生活歌谣;情歌等。在诸多歌谣中,尤为值得一提的就是兴国山歌中的情歌,它荟萃了兴国山歌的精华,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是兴国山歌百花园中最为璀璨夺目的一朵奇葩,占据着传统山歌的主导地位。
(二)新山歌
所谓新山歌,就是在新形势,新时代,新环境中所诞生的,它有很强的时代气息。真正给兴国山歌赋予新的生命和新的内容,并使兴国山歌声誉鹊起的是革命战争时期。在唤醒劳苦工农革命暴动、打土豪、分田地、巩固苏维埃政权方面;在扩红优属、支前参战、瓦解敌人方面;在发展苏区生产、促进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推进移风易俗等方面都充分发挥了重要的宣传鼓动作用。“一首山歌三个师”的动人佳话流传至今,新山歌也就这样随着环境而产生了。而且如今兴国山歌更多的在新山歌方面发挥作用。例如,上山下乡、进村入组宣传党政方针,包括计划生育政策;新农村建设;敬老爱幼优良传统道德等等。
总而言之,传统山歌和新山歌的产生跟它所处的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众所周知,时代在进步,山歌渐行渐远,原有的生态环境不复存在,已经很难使兴国山歌,特别是传统兴国山歌焕发出勃勃生机,使其处于自生自灭的艰难状态。于是,国家、政府、地方文化政策的加于扶持就显得十分重要,成为传承发展兴国山歌的有力推手。
二、地方文化政策对兴国山歌传承的扶持
(一)组建兴国山歌演唱队巡回演出
从2005年到至今以来,兴国县以农村文化三项活动为契机,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创业、科学发展观等中心工作,组织创作人员创作了《建设美好新农村》、《喜看农村新面貌》、《发扬敬老好传统》、《科学发展观》等山歌演唱材料,组建起4支山歌演唱队:队长郭德京,成员:山歌姐妹(谢观莲,谢海英)、郭德京、张声荣、李正香、王善良、谢先明。他们长年累月,上山下乡,深入基层演唱,引导群众演唱,这样既锻炼了队伍,又扩大了兴国山歌的影响,同时,对宣传新农村建设、宣传和谐平安生育创业等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主办山歌歌会
1、1977年至1980年,兴国县文化部门先后举行了4次全县性的山歌比赛,大大地推动了兴国山歌的发展。
2、兴国县首届重阳山歌会于1986年10月12日隆重开幕,13日上午在中心歌场举办山歌擂台,谢文棱获得首届山歌手冠军。
3、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兴国县先后举办了六次规模盛大的山歌艺术节,先后邀请广东、福建、广西等省的山歌手参加,每当歌会举行,县城万人空巷,会场水泄不通,中央省市新闻媒体纷纷来采访,2006年的山歌艺术节活动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等这些措施,对兴国山歌的繁荣,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利用山歌開展新型生育文化建设
在开展山歌为载体的计生宣传工作中,兴国县重点建设为:
1、兴国县组建了一支“万年青计划生育宣传队”,同时山歌剧团创作演出了《国策连万家》、《众人浇开幸福花》等文艺专场节目,在全县各乡镇巡回演出,每场观众达2000人以上,自1999年以来,共送戏下乡280多场,观众达50多万人次。
2、建设了生育文化一条街。架设了大量的山歌宣传牌,悬挂大量的横幅标语,树立宣传牌“山歌声声唱新风”。
3、发放一系列计划生育山歌宣传资料及宣传品。每户发放一本《计划生育山歌集》、《计划生育山歌一百首》等资料;每户发放一张印有兴国山歌的新型生育文化宣传的日历等一系列措施。
(四)赣粤闽桂客家山歌邀请赛
1、粤赣闽桂客家山歌(东莞.清溪)邀请赛2004年6月27日由广东省群众艺术馆\中国共产党东莞市委宣传部\东莞市文化局主办,由东莞市清溪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承办的"粤赣闽桂客家山歌邀请赛"经过两天(6月28-29)的角逐。
2、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赣粤闽桂客家山歌邀请赛暨兴国县第六届山歌艺术节于2006年10月18日至19日在兴国县举行。山歌擂台赛内容:(1)、长征70周年,弘扬长征精神;(2)、社会主义荣辱观;(3)、新农村建设中新人新事(时事政治、经济发展、文化和精神风貌等);(4)、寄托传承山歌非遗心情,开拓创新精神。比赛形式:抽签内容题目结合赛事,初赛10钟为限;决赛20分钟为限;每首歌不超过12句,公布题目后15秒钟内开唱,上下连接句不得超过5秒,声韵以方言(考的都是即兴表演)。(5)、决赛中谢观莲获得本次大赛金奖。 (五)文化理论研究与召开兴国山歌学术研讨会
2006年10月19日下午, 赣、粤、闽、桂客家山歌学术研讨会在品禄园宾馆举行,兴国县政协主席刘开连出席研讨会并特别就兴国山歌的发展及传承工作作了发言。研究会由兴国县人民政府、省艺术研究所共同举办。于各省文艺界的专家学者、山歌艺术代表共50多人参加了会议。
(六)兴国山歌进入大中小学课堂
1、赣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把《兴国山歌》作为一门选修课程,并列入学生学分统计,一学期2学分。
2、江西理工大学进行了一项新的尝试,第一次把具有特色的兴国山歌作为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此举在江西理工大学的学生中引起了一股兴国山歌热。
3、兴国县实验小学把兴国山歌引进小学语文课堂,打破了语文和音乐的学科界限,把山歌的创作特点、方法、思想和艺术性融入到语文中,使学生在耐人寻味的山歌中走进语文、感受语文、学活语文。
4、兴国县在各中小学实施山歌进校园活动,让山歌文化走进校园,引导中小学生写山歌、唱山歌。如今,全县各中小学涌现出一大批小山歌手。小山歌手曾迪曾作为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代表老区前往日本进行中日文化交流活动,把兴国山歌唱出了国门。
(七)编辑出版兴国山歌集成和录制影像资料
为保护、继承好兴国山歌,在全县普查的和采风基础上,通过种种努力,共收集到各种类型的传统兴国山歌近7万首,计二百余万字。在此基础上,先后整理出版了《兴国山歌选》、《兴国山歌选(续集)》、《兴国山歌》,同时,撰写了一批有一定份量的兴国山歌研究论文,对兴国山歌加以了系统研究。为保存一些老歌手的音像资料,兴国县相关部门还利用电视媒体的新手段,先后出版发行了《兴国山歌.情歌对唱》、《锁歌精选》等光盘,不仅为抢救、保护兴国山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把兴国山歌作为一种文化产业来经营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八)申请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1992年江西省文化厅将兴国县定为“山歌之乡”试点县;1996年11月国家文化部命名兴国县为中国民间艺术“山歌之乡”; 2006年5月,兴国山歌又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且,对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国山歌提供财政拨款,这也对山歌对的上山下乡演出提供了资金上的支持。
(九)办好山歌剧团
2002年6月,经县政府批准将“兴国地方戏团”更名为“兴国山歌剧团”;成立了兴国山歌协会等等,从组织措施上,保证了足够的人力和经费投入。其中创作的山歌剧《山歌情》,荣获文化部“文华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曹禺文学奖”,更是把兴国山歌推向了一个新的鼎盛时期。
综上可以看出,通过兴国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兴国山歌扶植的成效,我们可以看出:地方文化政策对一种历史文化样式的传承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方政府既是艺术发展的代理人、促进者、设施管理者,也是文化产业的供养者、委托人。实践证明,对艺术组织进行有效的公共支持,是只有在地方政府的拨款与地方文化资源利用的双向互动中,才能发挥社会效应的。
三、兴国山歌文化生态再造
时代在变,兴国人的生活也在变,古时候那种兴国人田间地头所即兴演唱的山歌已经很少,今天兴国山歌更多的是文人礼作的山歌和专业演员表演的山歌。今天,京剧可以走进大学课堂,兴国山歌也可以普及到中小学的音乐课中,或开辟第二课堂,开展山歌比赛。培养青少年热爱山歌的兴趣,引导青少年学生热爱乡土文化。除外还可以举办山歌讲座和山歌培训班,动员年轻人参加,请老一辈教唱山歌,传授山歌的知识,做到“老、中、青”三结合,以老带新,要口唱,要创作,要研究,以保证兴国山歌后继有人,使兴国山歌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第一,在改进中我们可以联合当地中小学把兴国山歌优良精神、优秀文化同语文、思想品德等课程结合起来让学生进行即兴编唱。这样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上,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最重要是在学校课程教学与山歌传承上实现了双赢;
第二,杜绝有关部门一味的写好歌词发给山歌手进行“即兴”背唱,而是要让兴国山歌演唱者拥有创作才能;且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拥有即兴编唱能力特别优秀的兴国山歌进行重奖。常言道:“重奖之下,必有勇夫”。在多方面的鼓励下让兴国山歌手重新找回当年的即兴肚才,恢复兴国山歌即兴这一重要特色;
第三,兴国人要有意识的把兴国山歌作为一张名片,干部带头的是与人交往、集会时能表演兴国山歌时不要逃避,不能逃避。
第四,充分发挥现代媒体的作用,电视台可以专门设置一个“兴国山歌”频道,滚动各种形式的山歌表演,包括山歌队下乡演出实况,从每场演出不多的观众,变为每家每户的背景音乐,妇孺皆知,耳熟能详,每个家庭成员都可在做家务是听到兴国山歌,改变大多兴国人不会唱兴国山歌的现状;当外地游客来兴国在旅游车上、用餐、住宿等,随时随地可听到兴国山歌。
第五,联合通信公司把兴国境内电话、手机铃声设置为原生态兴国山歌,当人们通话时也能听到兴国山歌,这样的辐射面也会更大。
第六,培养新人。纵观现今活跃在兴国山歌宣传队伍中的大多数已经五十出头了,传承就是让新一辈的年輕人能把前辈流传下来的优秀的兴国山歌的精华一代代的传承下去。培养新人不仅要培养他们的即兴创作能力,还要注重他们的文学修养,道德修养以及非智力因素(胆量、毅力、自信等)的培养等等,结合多种手段“全方位立体型”是兴国山歌为培养21世纪创新人才发挥其最大功能。
兴国山歌,流淌着兴国人的血液,唱出了兴国人的历史变迁,时代在变,岁月流逝,兴国人对山歌的热爱不变,不老的是兴国山歌。今天,我们要传承和发展兴国山歌音乐,弘扬中华民族的山歌文化,就要扬弃它的陈旧,打破框框,大胆突破和创新,将兴国山歌推向一个新层次,使兴国山歌完整的传承和科学的发展。
总之,只有创作出适合当今时代的作品,才能普及和繁荣兴国山歌音乐,使兴国山歌这一奇葩,绽放的更加绚丽多姿灿烂夺目。
参考文献:
[1]姚荣滔.《兴国县文化志》,兴国县文化局编印2004年10月
[2]姚荣滔.肖远明《苏区兴国山歌》,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年5月
[3]姚荣滔.潘毓祥.胡怀兴.《兴国山歌》,大众文艺出版社2007年9月
[4]王珊.《南音传承与地方文化政策扶持》、《中国音乐学》,2003年第二期
[5]傅瑾.《草根的力量——台州戏班的田野调查与研究》,2001
[6]刘晓春.《客家山歌的传承方式》,《民族文学研究》2007年第3期
[7]刘晓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性与公共性》,《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8]刘晓春.《客家山歌传承的文化生态》,《文艺研究》2008年第2期
[9]黄家泉.兴国山歌的由来和发展,客家赣州网http://gz.jxcn.cn/
[10]李启福.钟善金:《兴国山歌形式论》,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湖南省益阳市湖南城市学院新校区音乐系,谢芳林收,18607373551,34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