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萦翠茗香幽 奋力谱写茶文章

来源 :贵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8566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顺气候独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湿润,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作为贵州茶产业发展的一脉,自改革开放以来,安顺茶产业已有四十年的发展历程。近十年来,特别是是十八大以来,安顺市茶产业发展尤甚。
  乘改革东风 安顺品牌享誉神州
  在五、六十年代,安顺茶叶曾通过上海、广州口岸出口世界各地。1979年安顺出口绿茶“珍眉”在上海口岸茶叶审评会上荣获一等奖。由此,云南、四川、湖南、广西及贵州等地茶商曾一度云集安顺收购茶叶,销往全国各地,“安顺茶叶”因此闻名全国。
  八十年代初,随着农村改革的逐步推进,多数社队茶场和乡镇茶园也相应推行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茶叶从计划生产销售和专业公司统派购包销逐步转向以市场为导向,茶业生产力得到了解放。进入九十年代,茶叶生产实现国家、集体、个人多轮驱动,茶业生产、加工、流通机制合理,市场活跃,促进了安顺茶业的迅速发展01994年,作为安顺茶叶公共品牌的“瀑布毛峰一级茶”和“瀑布毛峰二级茶”,双双荣获全国“中茶杯”特等奖,首开了贵州名茶获特等奖的先例。1995年参加上海国际茶文化节,“瀑布毛峰”被评为上海“中华茶”最佳推荐产品,同年获贵州省优质名茶称号;1998年在北京国际茶文化节上,被评为“98北京国际茶文化节最佳推荐产品”;2001年11月在北京国际农业博览会中,荣获名牌产品奖。2010年“瀑布毛峰”获贵州五大名茶称号,2014年被列为贵州省重点扶持的10个省级公共品牌之一。
  2014年,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发布实施之后,在西秀区、普定县两个茶叶主产县茶叶集中产区开始新建。普定县化处镇、龙场镇、猫洞乡、鸡场坡乡,西秀区旧州镇、双堡镇、鸡场乡、大西桥等地均建有茶青市场。不仅如此,安顺还鼓励支持茶企业在省外开设茶叶销售点,截至2017年,安顺茶企业在省内外销售点达195个,已加盟“瀑布毛峰”公共品牌的企业有31家,品牌产品产量达3000余吨,销售额达5亿元。安顺另一公共品牌“朵贝茶”旗下企业41家,2017年朵贝茶品牌产量已达1250吨,产值2.4亿元。
  目前,全市拥有茶叶品牌30多个,除中国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安顺瀑布茶”、贵州省五大名茶之一“安顺瀑布毛峰”、地标产品“黄果树毛峰”“朵贝茶”之外,还有西秀的“明英”“春来”“泶茗西秀”“云山屯”“國品黔茶”“旧州小锅茶”,平坝的“贵安红”“贵安毛峰”“贵安杉尖”“高山云雾”“碧架山”“禹沁”,镇宁的“苗家云雾”“山和水”“过江龙”“宜叶黔香”“浪风关”“镇宁白沙”,关岭的“红崖天书”“永宁毛尖”“悟黔春”,紫云的“格凸春芽”“毛山盖”“板桐功夫”“芊芊云雾”“紫竹春”等等。
  2018年,安顺市茶叶总产量1.46万吨,且市场销售区域清晰:卷曲型绿茶主销上海、江苏、浙江、重庆等省份,年销售量约2000余吨;扁型绿茶主销山东等地北方市场,年销售量1200余吨,红茶主销福建、陕西等地,年销售量800余吨;黑茶大部分出口香港,省内销往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地,年外销和出口约800吨;白茶主销长江中下游及福建、江苏等地;出口以红茶、蒸青茶、黑茶为主,红茶主要通过福建进出口贸易公司转出口迪拜、非洲等地,蒸青茶出口日本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茶叶出口约1500余吨。
  政策强推动 龙头企业一路高歌
  出台2009年,安顺市委、市人民政府《茶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安市发4号),以安顺市蚕种场、茶果场、春来茶业、普定黔龙、朵贝重华、镇宁金瀑、镇宁黔龙、平坝白云、紫云土红坡、紫丰公司等成长性企业为重点,通过市级茶产业引导资金、农发项目,以跟踪服务的方式从基地建设、标准制定、厂房改造、设备提升等环节进行支持,以龙头企业通过带动型、吸纳就业型、入股分红型、合作发展型等多种模式促进安顺茶产业发展。
  为提高村支两委带动群众致富的能力,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紫云县坝羊镇政府采取“村委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全镇7个村分别组建了村集体经济组织茶叶专业合作社。在管理上明确责任,搞好利益分配。由村委会牵头合作社与企业合作,合作社组织农户管理茶园及采茶,公司负责收购茶青生产销售。从2012年至今,映宏公司通过发展茶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户通过参与项目实施管理,土地流转和就业、务工获得收入,有效增加农民收入。4年来,公司共发放劳动工资1110多万元,目前已覆盖项目区农户710户2485人,其中贫困户570户2088人,现已脱贫356户,平均每户每人年收入2万多元。
  镇宁县金瀑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合作经营模式,有效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镇宁县金瀑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与双龙山街道办签订脱贫合作协议,双龙山街道办统筹整合涉农资金300万元,作为150户贫困户556人的股份,以入股分红的方式注入到企业,第一年分红为入股资金的6%,每年递增1个百分点,第3年归还300万元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到双龙山街道。帮助农户就地就业65人,其中:解决2名残疾人员就业,2016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和龙滩村贫困户中解决20人就业。
  安顺市不仅推动当地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带动盘活当地经济,还积极向外谋求合作发展。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对口支援和扶贫协作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要求,安顺与青岛茶产业进行了多次交流和互访,从2013年签订新一轮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来,安顺市农委在青岛兴邦茶城、李村茶城投放“壮美大瀑布-健康安顺茶”大型广告牌3块、投入20万元在兴邦茶城建立安顺茶直销窗口。2018年,关岭焕荣合作社与西秀明英公司外销青岛扁型绿茶约90余吨,销售额达1260余万元。
  科学描蓝图 合理布局促进发展
  下一步,安顺市将完善和调整十三五茶产业,以轿子山山脉、老落坡山脉为主线,安紫、沪昆、花安、都香高速为纽带,以镇宁“贵州生态黑茶产业园区”、“安顺有机联盟和出口茶平台”为重点,以“一带一路”战略为推手,以各县区产茶乡镇构建“二园三廊”的生态高效茶园。并以镇宁“贵州生态黑茶产业园区”为核心,建设全省最大的黑茶精制加工厂,黑茶文化体验园、黑茶康养学校、形成黑茶产品研发、制作、销售及文化展示的二三产基地,打造成为安顺茶旅体验的首批示范集敖中心。同时辐射关岭、西秀、普定、紫云的优质原料基地,分别在西秀万亩白茶基地、普定猫洞、紫云坝羊、镇宁革利建立二级黑茶初制厂,满足黑茶精深加工需求。
  在品牌建设方面,坚持全市以“安顺茶叶”为市级公共品牌,覆盖绿茶、红茶、黑茶、抹茶、白茶,将“瀑布茶”、“朵贝茶”树立为子品牌,鼓励市内其他品牌主动融入“安顺茶叶”。同时利用安顺独特的气候、海拔、茶树中小叶群体品种优势,以夏秋茶为主攻目标,放眼世界做好有机茶、欧标茶、无农残茶和安顺百姓茶。进一步开发市场差异化产品,形成春茶销国内、夏秋茶销国外、出口茶走快销、黑茶走西北的市场格局。茶产业发展将按照“扶强、扶优、扶大”的原则,鼓励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公司+N的方式与农民、合作社、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实现茶企强强联合、抱团发展。建立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专业合作社、茶叶协会为纽带,家庭茶场和茶叶大户为基础的茶产业联合体,采取订单、合同、股份等形式,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促进宜茶贫困户获得稳定收益。(作者系安顺市茶办专职副主任)
其他文献
一片茶叶,承载的是全省数百万茶人的努力和希望。四十年来,黔茶事业一直在摸索中前进,在学习中反思,在进步中总结,靠安全、品质、标准取胜,符合贵州茶产业之路,贵州茶产业的崛起已成事实,黔茶之路,我们逐步走出了一条符合贵州省情的自信之路。  四十载黔茶裂变之路  直到今天,我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在世界上占有如此大的体量,都是始料未及的。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深深影响了各行各业的整合及发展,如果有人说,
期刊
茶产业的发展,要遵循三个方面的规律:以科技为基础,种植加工出一款质优标高的茶叶;以艺术为载体,经营一杯芳香四溢的茶汤;以文化为主导,锻造出一批高山流水的茶精。评茶即品茶,在于品质、品味品人生。这是习主席在布鲁塞尔访问时讲的一句话,他说,你们西方人喜欢喝酒,我们中国人喜欢喝茶,西方人喝酒是一种热烈,叫酒逢知己千杯少。我們中国人品茶,强调的是内敛,品茶品味品人生。  评茶师掌握茶叶标准话语权,对于名优
期刊
數说黔茶伟力
期刊
四十年栉风沐雨,四十年年沧桑巨变,四十栽春华秋实。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记录着贵州茶人众志成城砥砺前行的奋斗足迹,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四十年风雷激荡岁月峥嵘,承栽着贵州茶业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谱写了一首气势恢宏的历史史诗。  四十年春风化雨沧海桑田,推动着贵州农业结构调整茶业先行的生动实践,坚定了贵州荼业紧跟时代变迁步伐永攀行业高峰的决心。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及贯彻党的
期刊
贵州茶业大事記
期刊
我生长在都匀毛尖的故乡区域都匀市甘塘镇绿茵湖村。在我有记忆的童年岁月里,记得最清楚的一件事,就是充满年味、充满祈福、充满古朴神秘的春节祭净茶。祭净茶的场地设在堂屋,堂屋设有供奉“天地君亲师”牌位,俗称“香火”,是告诫子孙万代,我们的根祖是天地君亲师,没有天时地利、没有国界安宁、社会祥和、没有亲人延续、没有善知识就没有我们。祭净茶时间选择在大年三十夜下子时,即晚上12点至1点。祭净茶程序分为:开财门
期刊
改革开放四十年,作为记者、编辑、作家,在那激情澎湃的日日夜夜,我确实没办法停留下手中的笔。因为那些一下子变得奋发努力、奔放向前的人们,他们的事迹,他们的作为,他们创作的财富,不仅让他们豪情满怀,而且使我激动不已。  遇上好年景啦人们的脸上都挂满了笑意;而我呢,白天晚上地写,就想让他们那份激动,停留在我的笔下,停留在一篇篇的新闻报道里,停留在我创编的六十八本书籍里。当中,特别让我执着追求的,充满激情
期刊
从2006年至今,贵州茶园规模从100万亩到700多万亩,面积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成绩后面无不体现了贵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的雄心胆略,展现了全省无数茶人孜孜不倦的追求。可以说,茶产业是贵州现代山地农业改革发展的新样板,是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现同步小康的希望产业。  发展黔茶,来自于四个领域的“厚植”,正是这些基础的完善,共同推动了贵州茶产业的发展。  一是厚植
期刊
毕节市地处我国茶树起源地云贵高原,也是全国“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干净茶、无污染”的优势核心产区之一。近年来,毕节积极推进全市高山生态茶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毕节试验区生态建设和扶贫开发,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努力实现“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新未来。  改革开放唤醒吉茶树发新芽  毕节是贵州省古茶树资源较丰富的区域之一,在毕节市金沙、纳雍、大方、七星关、织金等县区,至今仍存活着许多树龄超过
期刊
国盛则茶兴,古代如此,当代更如此。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是中国历史上茶产业茶文化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蓬蓬勃勃,万千景象。在这期间,贵州省茶业异军突起,令全国茶界刮目相看,为全国茶产业茶文化的大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发挥后发优势、弯道取直的一个典型样本。  贵州茶虽然有不凡的历史传统,如古茶籽、古茶树见证了历史的悠久,艰难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央实验茶场在湄潭的出色担当,但更多的是近10年来在茶产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