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华各民族丰富多样的文化纷呈中,藏族文化从中脱颖而出,吸引了无数国内外著名学者的亲临研究。而藏族的丧葬文化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丧葬形式主要有其丧葬形式分别有土葬、天葬(鹫食葬)、火葬、塔葬、水葬,此外还有一些地方性葬俗,如树葬、崖葬、翁葬等,表现了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及悠久的人文历史造就的别具一格藏族文化。
【关键词】:藏族 丧葬习俗 文化
藏民族自古以来生活在青藏高原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中,以苯教为原始信仰,并吸收周边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藏族文化。这种多元文化之间的相互适应和整合造就了藏族风格迥异的丧葬习俗文化,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遗迹发现来看,其丧葬形式分别有土葬、天葬(鹫食葬)、火葬、塔葬、水葬,此外还有一些地方性葬俗,如树葬、崖葬、翁葬等。
一、土葬
土葬于藏民族而言由来已久,是藏族的原始葬俗。在藏文史籍和文献中记载了吐蕃赞普的墓葬滥觞于止贡赞普和洛昂达孜之间的斗争,以至于赞普被弑,遗体被装在铜棺中抛进河里,后被贤臣茹拉杰带回并进行埋葬,关于这一历史在《敦煌古藏文文献》P.T.1287里详细的记载到吐蕃时期的墓葬也是从止贡赞普开始的。近年来,在青藏高原陆陆续续发现了一系列的考古遗迹。二十世纪初,意大利藏学家杜齐先生在西藏阿里发现了以巨石排列堆砌的陵墓,后又在西藏西部的冈底斯山一带,发现了用石头环绕成的椭圆形墓葬[]。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意大利人奥夫施莱特和法国人哈雷在拉萨东边的辛多山嘴发现16座墓葬,其墓葬葬式有屈肢葬、二次葬、双人合葬[]。1982年,在西藏山南朗县东噶村附近的列山上发现了一个规模十分宏大的墓地,封土墓地共有184座墓[]。1990年,在拉萨市曲贡村发掘了石室墓,共发掘二十余座墓葬,墓葬皆为竖穴土坑石室墓[]。在其他各个藏区也相继出土了大大小小规模不同的墓葬群,主要有石棺葬和土墓葬两种。从以上的考古发掘可以判断,早在新石器时代藏区便有土葬这一葬俗,并且延续至吐蕃赞普时期,被众所周知的西藏山南地区的琼结藏王墓群,也是藏区进行土葬的重要见证。最初人们把尸体抛在远离人烟的野外或者丛林中,后来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开始把尸体埋在土里,由此渐渐形成了土葬。随着社会的发展,土葬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在有些藏区人们把土葬视为一种最下等的葬俗。一般患有麻风病、天花、炭疽病等传染性疾病的人,以及杀人犯、强盗、死相凶残的人被视为土葬对象。关于土葬的丧葬仪轨,在敦煌古藏文文书中有关苯教丧葬仪轨的写卷中进行了详细的记载。
二、天葬
天葬是藏民族所有葬俗中最为奇特的葬法,同时也是藏区最普遍的葬法。其丧葬仪式具有严格的程序,当人即将去世时(意识清醒能说话时)要询问即将去世的人的遗言,并喂喝灵汁和吞食舍利丸。人亡故后,家属要及时请喇嘛算卦,确定停尸时间,停尸时间一般为三到四天;期间要请僧人念经守灵,家属也要为亡者供灯和献食。过了停尸时间就要出殡,出殡时间和方位均要按照喇嘛算卦的结果严格进行;在运送尸体的过程中不能停歇,尸体绝不能触到地上,否则此处就要沦为坟地。送到天葬台后,由天葬师分解尸体,等秃鹫来食用。所有丧葬仪式结束后,在49天内的每七天就要进行佛事,其中“四七”和“七七”是最为重要时期。从葬礼开始到结束禁忌非常多,所有人都要严格遵守。
关于天葬的来源,众学者各持己见。熊坤新和陶晓辉认为天葬早在西藏远古时代就已存在,最初是苯教的介入使原始天葬变为人为天葬,后来又有佛教传入西藏,便对天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四川大学霍魏教授认为天葬的习俗可能源于中亚古代民族,尤其跟拜火教(沃教)的传入有渊源。 而此观点也与法国藏学家石泰安关于藏族丧葬习俗的来源问题不谋而合。
闫振中认为在苯教360种葬法中,天葬只是其中之一,不可能成为主流地位。他认为天葬起源于12世纪帕当巴桑杰时期,由止贡巴·仁钦贝依照印度斯瓦采天葬场,在藏区开始推行天葬制度。关于这种观点,在东噶·洛桑赤列教授也说到,“在西藏把尸体喂鹫起源于帕当巴桑杰时代。在这之前尸体进行土葬 (石棺葬、墓葬 )和火葬”。洲塔谈到,天葬习俗是藏传佛教中观论“人无我”、断除“我执”的思想中产生,并对藏族社会形成重要的影响。集以上等学者的观点,关于天葬来源说主要分为两种,印度来源说和本土起源说。相较之,藏族传统学者普遍较接受印度来源说。笔者认为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对于丧葬是比较随意的,尸体一般会放置在远离人烟的高山上或者原始丛林中,任凭风吹雨打、鸟食虫啄。后来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和社会文化的不断变迁,原始苯教借机以这种丧葬形式而解读自身,因此,天葬逐渐被赋予了一种宗教蕴意,紧接着佛教在西藏后来居上,順势又使得天葬成为了有理有据的存在。
三、火葬
在藏区,火葬被视为是最具荣誉的丧葬形式,通常只有那些德高望重、品行高尚的人才有幸举行火葬,但在有些藏区却刚好相反,那些患上传染性疾病的人会被进行火葬。因此,火葬在藏区也是各有千秋。在藏族史籍文献中直接记载关于火葬的并不多见。在《王统世系明鉴》里记载到:“......诸王各于其子谙骑乘时,父王即向富空逝去,有如虹光散失,无存尸骸也。”《汉藏史籍》里也记载到:“以上诸王(天赤七王)具有发光的天绳,当儿子能够骑马时,父王就用发光的天神返回天空,不留遗骨在人间”。诸如此类的在其他史籍上也有记载,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根据这些记载似乎能够发现一些关于火葬的蛛丝马迹,“发光的天绳”,如同举行火葬时的火光;“如虹逝去”,就像火葬时尸体焚烧升起的烟飘向天空,而如此神性的说法是苯波巫师为了操控王权的根溯。依此推断火葬至少在天赤七王时代便以存在,直到止贡赞布被弑之后修建王陵,墓葬趋于主流。但火葬并没有因此而销声匿迹,反而流传至今。
四、塔葬
塔葬是藏区最高等级的葬俗,只有活佛和高僧大德才有实行塔葬的福德。在高僧活佛圆寂后,将其肉身火葬后的骨灰或舍利建立灵塔,或者将肉身进行防腐处理置于灵塔,称之为“肉身之制”。
【关键词】:藏族 丧葬习俗 文化
藏民族自古以来生活在青藏高原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中,以苯教为原始信仰,并吸收周边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藏族文化。这种多元文化之间的相互适应和整合造就了藏族风格迥异的丧葬习俗文化,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遗迹发现来看,其丧葬形式分别有土葬、天葬(鹫食葬)、火葬、塔葬、水葬,此外还有一些地方性葬俗,如树葬、崖葬、翁葬等。
一、土葬
土葬于藏民族而言由来已久,是藏族的原始葬俗。在藏文史籍和文献中记载了吐蕃赞普的墓葬滥觞于止贡赞普和洛昂达孜之间的斗争,以至于赞普被弑,遗体被装在铜棺中抛进河里,后被贤臣茹拉杰带回并进行埋葬,关于这一历史在《敦煌古藏文文献》P.T.1287里详细的记载到吐蕃时期的墓葬也是从止贡赞普开始的。近年来,在青藏高原陆陆续续发现了一系列的考古遗迹。二十世纪初,意大利藏学家杜齐先生在西藏阿里发现了以巨石排列堆砌的陵墓,后又在西藏西部的冈底斯山一带,发现了用石头环绕成的椭圆形墓葬[]。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意大利人奥夫施莱特和法国人哈雷在拉萨东边的辛多山嘴发现16座墓葬,其墓葬葬式有屈肢葬、二次葬、双人合葬[]。1982年,在西藏山南朗县东噶村附近的列山上发现了一个规模十分宏大的墓地,封土墓地共有184座墓[]。1990年,在拉萨市曲贡村发掘了石室墓,共发掘二十余座墓葬,墓葬皆为竖穴土坑石室墓[]。在其他各个藏区也相继出土了大大小小规模不同的墓葬群,主要有石棺葬和土墓葬两种。从以上的考古发掘可以判断,早在新石器时代藏区便有土葬这一葬俗,并且延续至吐蕃赞普时期,被众所周知的西藏山南地区的琼结藏王墓群,也是藏区进行土葬的重要见证。最初人们把尸体抛在远离人烟的野外或者丛林中,后来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开始把尸体埋在土里,由此渐渐形成了土葬。随着社会的发展,土葬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在有些藏区人们把土葬视为一种最下等的葬俗。一般患有麻风病、天花、炭疽病等传染性疾病的人,以及杀人犯、强盗、死相凶残的人被视为土葬对象。关于土葬的丧葬仪轨,在敦煌古藏文文书中有关苯教丧葬仪轨的写卷中进行了详细的记载。
二、天葬
天葬是藏民族所有葬俗中最为奇特的葬法,同时也是藏区最普遍的葬法。其丧葬仪式具有严格的程序,当人即将去世时(意识清醒能说话时)要询问即将去世的人的遗言,并喂喝灵汁和吞食舍利丸。人亡故后,家属要及时请喇嘛算卦,确定停尸时间,停尸时间一般为三到四天;期间要请僧人念经守灵,家属也要为亡者供灯和献食。过了停尸时间就要出殡,出殡时间和方位均要按照喇嘛算卦的结果严格进行;在运送尸体的过程中不能停歇,尸体绝不能触到地上,否则此处就要沦为坟地。送到天葬台后,由天葬师分解尸体,等秃鹫来食用。所有丧葬仪式结束后,在49天内的每七天就要进行佛事,其中“四七”和“七七”是最为重要时期。从葬礼开始到结束禁忌非常多,所有人都要严格遵守。
关于天葬的来源,众学者各持己见。熊坤新和陶晓辉认为天葬早在西藏远古时代就已存在,最初是苯教的介入使原始天葬变为人为天葬,后来又有佛教传入西藏,便对天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四川大学霍魏教授认为天葬的习俗可能源于中亚古代民族,尤其跟拜火教(沃教)的传入有渊源。 而此观点也与法国藏学家石泰安关于藏族丧葬习俗的来源问题不谋而合。
闫振中认为在苯教360种葬法中,天葬只是其中之一,不可能成为主流地位。他认为天葬起源于12世纪帕当巴桑杰时期,由止贡巴·仁钦贝依照印度斯瓦采天葬场,在藏区开始推行天葬制度。关于这种观点,在东噶·洛桑赤列教授也说到,“在西藏把尸体喂鹫起源于帕当巴桑杰时代。在这之前尸体进行土葬 (石棺葬、墓葬 )和火葬”。洲塔谈到,天葬习俗是藏传佛教中观论“人无我”、断除“我执”的思想中产生,并对藏族社会形成重要的影响。集以上等学者的观点,关于天葬来源说主要分为两种,印度来源说和本土起源说。相较之,藏族传统学者普遍较接受印度来源说。笔者认为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对于丧葬是比较随意的,尸体一般会放置在远离人烟的高山上或者原始丛林中,任凭风吹雨打、鸟食虫啄。后来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和社会文化的不断变迁,原始苯教借机以这种丧葬形式而解读自身,因此,天葬逐渐被赋予了一种宗教蕴意,紧接着佛教在西藏后来居上,順势又使得天葬成为了有理有据的存在。
三、火葬
在藏区,火葬被视为是最具荣誉的丧葬形式,通常只有那些德高望重、品行高尚的人才有幸举行火葬,但在有些藏区却刚好相反,那些患上传染性疾病的人会被进行火葬。因此,火葬在藏区也是各有千秋。在藏族史籍文献中直接记载关于火葬的并不多见。在《王统世系明鉴》里记载到:“......诸王各于其子谙骑乘时,父王即向富空逝去,有如虹光散失,无存尸骸也。”《汉藏史籍》里也记载到:“以上诸王(天赤七王)具有发光的天绳,当儿子能够骑马时,父王就用发光的天神返回天空,不留遗骨在人间”。诸如此类的在其他史籍上也有记载,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根据这些记载似乎能够发现一些关于火葬的蛛丝马迹,“发光的天绳”,如同举行火葬时的火光;“如虹逝去”,就像火葬时尸体焚烧升起的烟飘向天空,而如此神性的说法是苯波巫师为了操控王权的根溯。依此推断火葬至少在天赤七王时代便以存在,直到止贡赞布被弑之后修建王陵,墓葬趋于主流。但火葬并没有因此而销声匿迹,反而流传至今。
四、塔葬
塔葬是藏区最高等级的葬俗,只有活佛和高僧大德才有实行塔葬的福德。在高僧活佛圆寂后,将其肉身火葬后的骨灰或舍利建立灵塔,或者将肉身进行防腐处理置于灵塔,称之为“肉身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