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论下的《作者自序》两个英译本对比赏析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hongt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者自序》是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的名篇,其艺术魅力吸引了很多学者对其进行过翻译。笔者在此选取王炳霖和隋兵的译本,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分别进行对比赏析,比较两个译本的得失并分析其原因,从而取长补短,提高我们的翻译水平。
  关键词:《作者自序》 译本 风格 整体 译例 对比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4-0104-02
  一、作者和作品简介
  华盛顿·欧文 (1783-1859),出生于美国纽约,从小就喜欢看各种历险故事,这对他以后的创作颇有影响。他曾游历了欧洲诸国,写了大量的旅途笔记,为以后的创作积累了素材。1815 年欧文再度去英国,游遍英国的名胜古迹,怀着对英国文明的钦慕之情开始创作,并发表了许多散文、随笔和故事,共32篇,集结成《见闻札记》。此书一发表便受到欧美文学界的重视,奠定了欧文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美国文学之父”。本文所选《作者自序》就是欧文代表作《见闻札记》中的名篇,文章描写了作者童年时期的一些经历,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
  二、原文风格分析
  《作者自序》全文从一个“游”字写起,娓娓道来,妙趣横生,情景人物都写得极有情致。另外欧文在散文中善于运用“朴实的英文和美国式的名词和动词”(戴婉平,2003:78),整篇文章显得匀称而不流于牵强,舒卷自然而富于隐喻。他善于运用不虚饰又不过分的文体,文字简洁优美,清新妩媚。他用词不事雕琢,句式参差有致,结构如行云流水,风格涉笔成趣,其文字风格既幽雅又浅近。《作者自序》与其说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不如说是一首歌咏自然风光的乡村民谣。
  三、译文风格对比赏析
  这篇文章在国内有多种译本,林纾和魏易、夏济安、高健、王炳霖、隋兵、李明等都对该文进行了翻译。但由于国内已经有不少学者对夏译、高译和李译作过对比评析,所以我主要是选择对王炳霖译本(以下简称王译)和隋兵的译本(以下简称隋译)进行对比评析,取长补短,并分析原因。
  1.整体风格分析
  “在翻译任何文学作品之前,都必须识别和分析原作的写作风格。”(楼燕裴,2009:79)。在文学作品中,风格是一种精神风貌,它体现了作者的写作特点,包括作者的遣词造句、修辞手段和文章结构的构思布局等。所以风格作为一部作品的重要特征,应该受到译者和研究者的充分重视。 然而,由于风格是作者个人性格、文学素养、创作爱好等的体现,受到文化、社会、政治等影响颇大,但考虑到译者很难和原作者有共同的经历和体会,所以想把其风格特点翻译出来确实有很大的难度。对文学翻译批评而言,不仅要一字一句地对译文进行推敲,更要对译文的整体风格或者格调适合与否进行深层次的对比,即译者是否再现了原作的风姿。总体而言,《作者自序》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可谓是达到了“形美”“神美”“音美”的效果,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该文以抒情为主,叙事为辅,以朴素的语言描述了作者所见的自然风光,笔法幽默,简洁优美,句式错落,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热爱和欢愉之情。
  就王译和隋译两个版本而言,总体上两个译文对这篇散文都有比较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风格上,二人的译文总体翻译得算是比较合理。从对整篇文章的传神达意方面来看,两位译者的译文都比较好地传达了原文的意韵;但从思想内容、语言文字以及表现手法的处理上来看,二者则是各有侧重,各有千秋。《作者自序》的语言具有朴素清新、含蓄隽永的特点。王译总体上在抓住了原作的风格特征之后,摆脱原作在形式上的束缚,充分利用了汉语的优势,在用词上信手拈来,语言平实简单,却意义隽永,读起来也很流畅自然,符合现代读者的习惯,总体上犹如讲故事一般娓娓道来,不知不觉地使读者也参与到其描写的旅行中。反观隋译版本,不少措辞倾向于使用古雅或自创的词语,一些词语有明显的儒腔,甚至啰唆,如“风习”“新境”“偏僻之所与罕至之地”等。在句式的选用上,王译力图以切近原作的形式来移植原作的风格,不少句子显得过于冗长过于刻板。整篇文章读起来,让读者感觉是在欣赏一位文字高手在表现自己的才华,跟读者的心理预期有些差距。当然,我们还需要从微观方面具体对比分析一下二者的译文,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一些具体译文例子。
  2.译例风格对比分析
  例1: I was always fond of visiting new scenes, and observing strange characters and manners.
  王譯:我一向喜欢游山玩水,观察奇特的人物和风尚。
  隋译:我平生素喜游览新境,考查种种异地人物及其风习。
  对这一句的翻译,两个译本的差别比较明显,王译字数少于李译,句子更加简短。那么两个译文到底哪个更好呢?王译将 visiting new scenes 译为“游山玩水”,将 strange characters and manners 译为“奇特的人物和风尚”,隋则翻译为“游览新境”“种种异地人物及其风习”。“游山玩水”属于意译,“游览新境 ”属于直译,虽字词对照原文,但“新境”二字着实生僻,一般读者也不会用此词,不符合现代散文读者的阅读习惯。后面的“种种异地人物及其风习”也是不符合现代读者阅读习惯的,倒像是民国的译文。相反,“观察奇特的人物和风尚”倒是词句和原文一一对应,相对来说读起来也比较流畅。总的来说,此句王译句式简洁,句子短小,从句式、用词上都与原文贴近,很好地传达了原文从容自若、娓娓道来的风格。
  例2:Many tours of discovery into foreign parts and unknown regions of my native city.
  王译:即便在幼年的时候,我就开始旅游,多次去探索本城的一些偏僻陌生的地区。   隋译:早在童稚时期,我即已开始旅行,观察区域之广,遍及我出生城镇各个偏僻之所与罕至之地。两个译本对 foreign parts and unknown regions 的翻译不同。王译为“一些偏僻陌生的地区”,隋译为“各个偏僻之所和罕至之地”。到底是各个还是一些?对“many tours”的翻译也不同,王译为“多次去”,隋译为“观察区域之广,遍及”,到底是多次去探索一些还是观察遍及各个地方?这涉及對原文意思的解释不同,刘重德先生提出“信、达、切”的翻译标准,其中“达”就是针对原文文字表达的深浅度来说的,要求译文“达如其分”,(2007:9)即在表达上既不能太过又不能不足,要准确掌握用词分寸。作者在原文中只是表达少年时自己经常去探索那些地方,不是也不可能是探索遍了所有偏僻陌生的地方,可见隋译得有点过度发挥(over translated)。再者,隋将“my native city”译为“我出生城镇”与王译的“本城”相比,后者更为简洁明了,符合散文的特点,下面的“偏僻之所与罕至之地”也是略显冗长拖沓,改为偏僻罕至之地即可。故在此句翻译上,王译文更简洁明了,确切地传达了原文的意思,更好地贴近了原文的风格。
  例3:Her mighty lakes, like oceans of liquid ……magic of summer clouds and glorious sunshine.
  王译:广阔的湖泊,像是银波闪耀的海洋;崇山和峻岭,带着空灵爽朗的色彩;幽深的涧谷,草木茂密,兽鸟繁生……夏日的天空,云彩变幻莫测,光华灿烂——不,一个美国人永远用不着到国外去寻找雄伟瑰丽的自然景色。
  隋译:试想她那银波荡漾、与海相若的浩渺湖面;那晴光耀眼、色彩迷人的巍峨群山;那粗犷而富饶盈野的峡岸溪谷……灿烂天空——不,在自然景物的壮丽方面,美国人不需要舍本土而远求。
  原文是个排比句。王译基本是按照原文的句式采取主谓结构式排比,看上去似乎是在机械地罗列事实,实际上是使用拟人手法,与原文的行文风格一致,将这些自然事物赋予生命,让其运动起来,读者读起来感觉这些事物就在眼前流动,创造出了视觉、听觉和触觉形象,一个个地供其欣赏,这就在不知不觉间拉近了作者、读者和祖国的距离,也更好地传达了作者所蕴含其中的祖国自豪感。
  隋则采用“试想她那,那”排比句式,原文用代词her指美国,把美国当人来写,体现了作者对美国风光的感情,而且又拉近了作品与读者的距离。读起来似乎气势方面比前者要足,情感表达也够,但仔细分析具体的词语,就会发现其用词上比较拗口,为了形成四字词语,译者自造了很多词如,“富饶盈野”“与海相若”“晴光耀眼”“无径可通”等,与原文意思又不完全对等,没能很好地体现原文朴素流畅的风格。所以相比之下,李译用词考究,句式整齐,语气连贯,更符合原作的风格。
  例4:this rambling propensity strengthened with my years.
  王译:岁月增添,游兴更浓。
  隋译:这种浪游的习性在我竟随着年龄而俱增。
  钱钟书先生指出,翻译应该“得意忘言”,所谓得意忘言就是翻译时以传达原作的意义为主,对原作的形式不做苛求。傅雷也曾说:“我们在翻译的时候,通常总是胆子太小,迁就原文字面、原文句法的时候太多。要避免这些,第一要精读熟读原文,把原文的意义、神韵全部把握住了,才能放大胆子。”(蒋林,2009:128)此句二者的翻译差异很明显,王译大胆地摆脱了原文的结构,以两个四字词直接表达出了原文的中心意思,简洁明了,句式灵活,清新自然,与原文整体的风格比较贴近。隋译相比之下句式显得措辞过长,过于繁杂,有碍于传达自然风格,也不符合现代读者的语言习惯。
  四、结语
  在分析原作的基础上,通过对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可以看出两个译本在传达原文思想内容方面都较成功,但在具体问题的处理上各有不同。总体而言,王译较之隋译更胜一筹,从语义把握、措辞锤炼、风格再现等方面都很贴近原文,很好地传达了原作的风貌,对我们有很好的学习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蒋林.梁启超“豪杰译”研究[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2]姜治文,文军.翻译批评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9.
  [3]刘重德.翻译论稿[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刘宓庆,章燕.翻译美学理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5]刘伟,王建丰.哈代的东方知音——张谷若[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8):212-218.
  [6]燕裴.浅谈翻译中的风格再现[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9(4):79-8.
  [7]张欣.《匆匆》英译本中“信、达、美”分析探究[J].现代语文,2014(12):137-139.
  [8]刘和平.三位名家对欧文《作者自序》的翻译[J].上海科技翻译,2002(1).
  责任编辑:杨国栋
其他文献
<正>随着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规模与执行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新建线路与既有线路多线并举下面临着严峻挑战:包括既有线路PPP项目的两难问题,需要协调既有线路
冬季的一天上午,熊爸爸出差回来,送给熊妈妈一束(shù)美丽的蜡(là)梅花。  熊妈妈非常喜欢蜡梅花,她找出一个珍藏多年的玻璃花瓶,把蜡梅花插进去,然后把这瓶花放在桌子上。  下午,小熊放学回来,看到这瓶花,他自言自语地说:“咦,花瓶里没有水,花不是会渴死吗?”于是,他在花瓶里灌(ɡuàn)满水。  晚上,下雪了,天气突然变得非常寒冷,小熊躺在熊妈妈怀里,还一个劲儿喊冷。  第二天一大早,小熊还
期刊
以草原狼为《狼图腾》的故事主角是该作品的一大特色,其不管是出版的小说,还是随后上映的电影版,都引起了很大的热度。《狼图腾》不仅深刻洗礼了国民文化,还通过狼性精神的建
“一直以来,变革都是一项艰巨的事业,只有勇敢的领导者才敢于变革.所以我认为中国人非常幸运.每一代都会出现一位新的领导者,在不同阶段引领中国通往正确的方向.我认为这很重
期刊
作为环渤海综合性门户枢纽,天津港正在积极推进港口的转型升级,从传统的装卸向平安、绿色、智慧方向发展.rn天津港已开辟120条集装箱航线,向南开放构建了联通珠三角、长三角
期刊
当前,全国自上而下正在实施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档案工作是各级各部门单位有效管理和运转过程中一项不可替代的基础性、支
赵萝蕤是我国译坛举足轻重的女翻译家之一,在《荒原》《草叶集》等汉译本中,她对诗歌翻译的艺术与翻译策略可略见一二.赵先生翻译重直译,以“信”为主,因“信”求“达”,化“
在最近的几年里面,中国的电影市场中,把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这将是中国电影发展的一个趋势,也将成为中国电影制作的主流文化。本文以我们高中生的角度,就中国电影
一天中午,吃过午饭后,青蛙探长正坐在办公室里打瞌(kē)睡,突然,“丁零零,丁零零……”电话铃疯狂地响起来。  “青蛙探长,你、你好!”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哆(duō)哆嗦嗦的声音,“我、我是住在迷迷糊糊大街18号18楼的大熊,刚才河、河马先生到我家来做客,在我家被杀害了……”  青蛙探长立刻赶到案发现场,只见胖乎乎的大熊正抱着脑袋坐在沙发上,全身抖个不停,河马先生一动也不动地躺在地板上……  根据大
期刊
日前,由上市公司广东安居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办,以“创·收”为主题的可创收益微信智慧云停车场发布会在北京隆重举行。现场邀请了北京停车行业协会、腾讯微信、智能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