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黄斑变性;血府逐瘀汤;中西医结合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又称老年性黄斑变性。为黄斑组织结构衰老的改变,是一种发病率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容易导致中心视力下降的眼底退行性病变,也是导致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上根据其眼底的病变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类型。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眼前有黑影遮挡等症状[1]。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在中医学中属于“视瞻昏渺”范畴,《证治准绝·杂病·七窍门》认为本病“有神劳,有血少,有元气弱,有元精亏而昏渺者”。本病由于病因不明,目前西医尚无确切疗法,中医以辨证治疗,在促进出血及渗出吸收,减少并发症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我们根据临床症状运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并配合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我科共收集50例患者,经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47-73岁,平均年龄为59.4岁,其中单眼38例,双眼12例,病程可达1个月-8年,平均病程8.32个月,视力测试范围为0.02-0.6;眼底检查:所有患者黄斑区中心凹反光均消失,见黄白色渗出11例,水肿26例,见斑片状出血1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以及临床症状和体征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5例,平均年龄为56.8岁,给予局部点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规格]:0.4ml*10支,[批准文号]:H20080258,[生产企业]:德国视都灵药品有限责任公司,[用法用量]:每日3次,每次一滴,滴入眼结膜囊内。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桃仁15g,红花10g,当归10g,川芎10g,生地15g,赤勺10g,牛膝10g,桔梗15g,柴胡10g,枳壳10g,甘草10g,上方每天1剂,水煎2次,共取汁300ml,分早晚2次分服。若有嗜食偏好,胸膈胀满,眩晕心悸,肢体乏力者,可加人参10g,黄芪20g,薏米30g,猪苓15g,茯苓15g,以健脾益气,利水渗湿;若出血日久不吸收者可加丹参15g,泽兰15g,浙贝母10g,活血消滞;若为新近出血者,可用白茅根15g,生蒲黄15g,仙鹤草15g,凉血止血;若视物模糊,常伴有心烦失眠,手足心潮热者可加知母15g,黄柏10g,菟丝子15g,枸杞子10g,女贞子10g,五味子10g,以滋阴降火,补益肝肾。
1.3 疗效评价标准 ①显效:视力提高0.4以上,黄斑部病变不再发展,黄斑部位出血、水肿及玻璃膜疣等症状减少或消失;②有效:视力提高0.2-0.4,黄斑部病变发展缓慢,黄斑部位出血、水肿及玻璃膜疣逐渐减少或消失;③無效: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且上述指标未达要求。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6.0分析软件进行分析,采用X2检验进行比较分析。
2 结 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情况比较结果,见表1。
3 讨 论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目前确切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其发病可能与代谢、营养、慢性光损伤、免疫异常、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原因有关,多数学者认为最直接的原因是多种原因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代谢功能衰退,本病大多始于50岁左右,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近年来本病在我国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因临床上根据其眼底的病变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类型,前者相对较多。①干性者(或称萎缩性,非新生血管性)早期可见后极部视网膜有散在、边界欠清的玻璃膜疣,可见黄斑区色素紊乱,呈现色素脱失的浅色斑点和色素沉着小点,如椒监状,中心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后期视网膜色素紊乱或呈地图状色素上皮萎缩区。②湿性者(或称渗出性,新生血管性):初期可见后极部有污秽之灰白色稍隆起的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其周围深层或浅层出血,及残留的出血块和玻璃膜疣。病变范围小者约1个视盘直径,大者波及整个后极部。出血多者可见视网膜前出血,甚而达玻璃体内,成玻璃体积血。自觉症状为初起视物昏蒙,如有轻纱薄雾遮挡,随年龄增长,病情发展,视物模糊逐渐加重,眼前出现固定暗影,视物变形或可一眼视力骤降,眼前暗影遮挡,甚至仅辨明暗[2]。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在中医学中属于“视瞻昏渺”范畴,主要病因是年老气虚不足,无以推动血行,瘀血阻滞或气虚不摄血,溢于络外,再者年老肝肾亏虚,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目失濡养而神光乏源等引发,我们根据临床症状运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以达到活血化瘀,健脾益肾,养阴明目的作用。血府逐瘀汤中桃仁、红花、川芎活血祛瘀为君药;当归、赤勺养血活血,牛膝祛瘀通脉为臣;生地配当归养血和血,使祛瘀不伤阴血;柴胡、枳壳、桔梗宽中理气,并使气行血亦行,共为方中之佐药;甘草协调诸药为使。若有胸膈胀满,肢体乏力者可加人参10g,黄芪20g,薏米30g,猪苓15g,茯苓15g,以健脾益气,利水渗湿;若出血日久不吸收者可加丹参15g,泽兰15g,浙贝母10g,以活血消滞;若为新近出血者,可用白茅根15g,生蒲黄15g,仙鹤草15g,以凉血止血;若视物模糊,常伴有心烦失眠,手足心潮热者可加知母15g,黄柏10g,菟丝子15g,枸杞子10g,女贞子10g,五味子10g,以滋阴降火,补益肝肾。血府逐瘀汤加减便用以止血活血,通络消滞治其标,以健脾益气,补益肝肾治其本,配合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中西医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的治疗效果,阻止了病情的发展,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德银.中医药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临床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07,9(9):1252-1253.
[2] 曾庆华.中医眼科学[M].新世纪(第二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04-205.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又称老年性黄斑变性。为黄斑组织结构衰老的改变,是一种发病率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容易导致中心视力下降的眼底退行性病变,也是导致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上根据其眼底的病变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类型。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眼前有黑影遮挡等症状[1]。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在中医学中属于“视瞻昏渺”范畴,《证治准绝·杂病·七窍门》认为本病“有神劳,有血少,有元气弱,有元精亏而昏渺者”。本病由于病因不明,目前西医尚无确切疗法,中医以辨证治疗,在促进出血及渗出吸收,减少并发症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我们根据临床症状运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并配合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我科共收集50例患者,经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47-73岁,平均年龄为59.4岁,其中单眼38例,双眼12例,病程可达1个月-8年,平均病程8.32个月,视力测试范围为0.02-0.6;眼底检查:所有患者黄斑区中心凹反光均消失,见黄白色渗出11例,水肿26例,见斑片状出血1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以及临床症状和体征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5例,平均年龄为56.8岁,给予局部点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规格]:0.4ml*10支,[批准文号]:H20080258,[生产企业]:德国视都灵药品有限责任公司,[用法用量]:每日3次,每次一滴,滴入眼结膜囊内。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桃仁15g,红花10g,当归10g,川芎10g,生地15g,赤勺10g,牛膝10g,桔梗15g,柴胡10g,枳壳10g,甘草10g,上方每天1剂,水煎2次,共取汁300ml,分早晚2次分服。若有嗜食偏好,胸膈胀满,眩晕心悸,肢体乏力者,可加人参10g,黄芪20g,薏米30g,猪苓15g,茯苓15g,以健脾益气,利水渗湿;若出血日久不吸收者可加丹参15g,泽兰15g,浙贝母10g,活血消滞;若为新近出血者,可用白茅根15g,生蒲黄15g,仙鹤草15g,凉血止血;若视物模糊,常伴有心烦失眠,手足心潮热者可加知母15g,黄柏10g,菟丝子15g,枸杞子10g,女贞子10g,五味子10g,以滋阴降火,补益肝肾。
1.3 疗效评价标准 ①显效:视力提高0.4以上,黄斑部病变不再发展,黄斑部位出血、水肿及玻璃膜疣等症状减少或消失;②有效:视力提高0.2-0.4,黄斑部病变发展缓慢,黄斑部位出血、水肿及玻璃膜疣逐渐减少或消失;③無效: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且上述指标未达要求。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6.0分析软件进行分析,采用X2检验进行比较分析。
2 结 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情况比较结果,见表1。
3 讨 论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目前确切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其发病可能与代谢、营养、慢性光损伤、免疫异常、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原因有关,多数学者认为最直接的原因是多种原因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代谢功能衰退,本病大多始于50岁左右,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近年来本病在我国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因临床上根据其眼底的病变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类型,前者相对较多。①干性者(或称萎缩性,非新生血管性)早期可见后极部视网膜有散在、边界欠清的玻璃膜疣,可见黄斑区色素紊乱,呈现色素脱失的浅色斑点和色素沉着小点,如椒监状,中心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后期视网膜色素紊乱或呈地图状色素上皮萎缩区。②湿性者(或称渗出性,新生血管性):初期可见后极部有污秽之灰白色稍隆起的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其周围深层或浅层出血,及残留的出血块和玻璃膜疣。病变范围小者约1个视盘直径,大者波及整个后极部。出血多者可见视网膜前出血,甚而达玻璃体内,成玻璃体积血。自觉症状为初起视物昏蒙,如有轻纱薄雾遮挡,随年龄增长,病情发展,视物模糊逐渐加重,眼前出现固定暗影,视物变形或可一眼视力骤降,眼前暗影遮挡,甚至仅辨明暗[2]。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在中医学中属于“视瞻昏渺”范畴,主要病因是年老气虚不足,无以推动血行,瘀血阻滞或气虚不摄血,溢于络外,再者年老肝肾亏虚,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目失濡养而神光乏源等引发,我们根据临床症状运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以达到活血化瘀,健脾益肾,养阴明目的作用。血府逐瘀汤中桃仁、红花、川芎活血祛瘀为君药;当归、赤勺养血活血,牛膝祛瘀通脉为臣;生地配当归养血和血,使祛瘀不伤阴血;柴胡、枳壳、桔梗宽中理气,并使气行血亦行,共为方中之佐药;甘草协调诸药为使。若有胸膈胀满,肢体乏力者可加人参10g,黄芪20g,薏米30g,猪苓15g,茯苓15g,以健脾益气,利水渗湿;若出血日久不吸收者可加丹参15g,泽兰15g,浙贝母10g,以活血消滞;若为新近出血者,可用白茅根15g,生蒲黄15g,仙鹤草15g,以凉血止血;若视物模糊,常伴有心烦失眠,手足心潮热者可加知母15g,黄柏10g,菟丝子15g,枸杞子10g,女贞子10g,五味子10g,以滋阴降火,补益肝肾。血府逐瘀汤加减便用以止血活血,通络消滞治其标,以健脾益气,补益肝肾治其本,配合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中西医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的治疗效果,阻止了病情的发展,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德银.中医药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临床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07,9(9):1252-1253.
[2] 曾庆华.中医眼科学[M].新世纪(第二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