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来源 :科教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htstchhg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小学音乐教育主要应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进而发展到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最终达到开发学生音乐创造能力的目的。教师应在唱歌教学、欣赏教学和知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关键词】音乐;感知能力;培养
  【Abstract】Primary and secondary music education should primarily the perception of studen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nderstanding of music and analysis capabilities, and ultimately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the purpose of musical creativity. Teachers should be teaching in singing, appreciation and knowledge of teaching in teaching students awareness.
  【Key words】Music; perception;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章标识码】D【文章编号】1326-3587(2011)07-0056-02
  
  音乐教育要发挥音乐艺术的特长。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它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情感。不是说掌握了乐理知识就有了好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感知能力(即乐感)主要是培养而成的。当然也有先天的因素。乐感好的同学乐理知识的接受能力也强;反之,如果学生缺乏乐感,即使乐理知识学得再好也没有办法。中小学音乐教育主要应培养学生的乐感,也就是首先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进而发展到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最终达到开发学生音乐创造能力的目的。
  一、什么是乐感?
  乐感,即指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乐感包括以下内容:
  (一)对声音长短、高低、强弱的感知能力。每个人对声音的长短、强弱较为容易感知,但对声音的高低有时辨别不清。在音乐中,乐音的长短、高低、强弱,关系到感情的表现,在学生具备了声音长短、高低、强弱的概念以后,要注意对其识谱能力和对声音长短、高低、强弱等辨别能力进行综合练习。
  感知能力包括:有细致而灵敏的音准感;有准确而稳定的节拍感,包括对不同节拍的辨别力和记忆力;有复杂和复合的节奏感;有多变而灵活的力速感,包括力度、速度的转折与变化;有单一与复合的音色感,包括中、西乐器,特别是复合音色的变化;有鲜明的调性感,包括民族调式及多种调式的辨别;有复杂及内在的和声感;有整体及局部的结构感,包括乐句、乐段等曲式形式。
  (二)对音乐表现情感的感知能力。让学生具备对音乐表现情感的感知能力,是学生能够理解音乐的必要条件,只有能够捕捉音乐作品的音乐形象,有准确、丰富的音乐形象感,才能够懂得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才有可能理解音乐作品的深刻内涵。
  (三)对音乐表现时空和动与静的感知能力。这是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意境和内涵的必要条件,它有利于对音乐的全面理解。音乐作品对时间和空间的表现,主要是通过节奏变化来进行的。相同速度而不同节奏便会产生不同的时空感。音乐作品对动与静的表现是通过旋律与节奏的巧妙结合进行的。平静而连绵不断的旋律会给人以静感,跳动而突停突进的旋律给人以动感。
  二、如何培养乐感?
  (一)在唱歌教学中培养乐感。
  1、音乐教师要有范唱。音乐教师有感情的、富有表情的、完整的范唱,能激发学生学唱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愿望,能引起学生对歌曲的初步感知和感情上的共鸣,并能引导学生精神集中地去学唱,情绪饱满地去歌唱。
  2、教师生动形象地讲解。音乐教师深入浅出、简洁洗练的语言,能把学生引入歌曲特定的艺术环境中,这个环境是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形象和情感的出发点。例如,歌曲中的表现手段,力度的变化,速度的对比,节奏的疏密,旋律的起伏,调式、调性的转变等,教师应引导学生领会这些表达歌曲情感的因素,引导学生把对歌曲的情感理解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3、教师要精心设计提问,耐心启发、引导。通过提问和启发使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对歌曲的思想内容、情感表现及音乐手法等,都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歌曲形成一个完整、深刻的印象。这样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反应,发挥其联想与想象。
  (二)在欣赏教学中培养乐感。
  首先,音乐教师应精选音乐作品,欣赏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并着重欣赏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优秀的音乐作品将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扩大欣赏视野,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通过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能力,使理解、鉴赏水平得到提高。最后,可以先分析音乐主题,也可以唱出音乐主题,这样能够在聆听全曲时增强对音乐的感知程度。如果上课时允许的话,每首音乐作品可以听两遍以上,这样,必然会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力度、速度、音色、调式、调性、和声、曲式结构等音乐要素的感知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发展音乐感知能力。标题音乐易于领会,非标题音乐能使学生的想象更丰富,联想更自由。教学中要考虑中学生不同年龄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教学手段。
  (三)在知识教学中培养乐感。
  学习基本乐理、视唱练耳等音乐的基础知识,对于学生逐步掌握音乐语言和增强音乐感知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在唱歌教学和欣赏教学中学习乐理知识,可以结合学唱新歌,讲解调式、调性的含义。在合唱教学中学习和声、和弦的知识,在欣赏教学中学习曲式知识,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学习融入到情趣盎然的音乐音响的感知中去,取得更好的学校效果。在练唱视唱练习时,可以加上力度、速度变化等各种表情因素,让学生感知、领会力度、速度在音乐中的表现和作用。
  (四)通过培养内心听觉来培养乐感。
  什么是内心听觉?苏联心理学家捷普洛夫认为,内部听觉就是音高的听觉表现,即能随意使用反映音高关系的听觉表象能力,这种能力表现在能够再现听过的旋律,并且能够歌唱出来,另一位苏联学者谢列金斯卡亚则认为,内部听觉是一种“内心发言”,“内心同感”,“是一种听觉表象”,与“内心创造完美的旋律”有关。尽管音乐家对内部听觉的认识不尽相同,但共同的看法是都承认它是心理现象,是人脑内部发生的。这种内部音响或者听觉表象是人的听觉器官觉察不到的,是在长期的外部音响刺激下形成的音乐形象的积累,通过大脑对旧有音响形象再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的音响形象的心理现象。
  第一,内部听觉是关于音乐音响在人脑中进行的一种复杂的认识活动;第二,内部听觉是借助内部音响作为中介进行的心理活动;第三,内部听觉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训练所得到的。这就是我们关于内部听觉的认识。
  怎样培养内心听觉呢?提高学生学会集中注意力地倾听音响,使音响在头脑中留下清晰的痕迹。遵循由简到繁的教学原则,从单音模仿开始逐渐进行多音模仿的练习,培养学生倾听音响,分辨音响,唱出音响的技能。练习的基本程序是:注意倾听印象——小声模唱,大声模唱——小声模唱,轻声模唱——不出声“默唱”——回忆刚刚默唱的音响,记住它——唱出“记住的”音响。
  当然,内心听觉比外部听觉更为深刻和高级,也就增加了难度,从医学角度来看,具有耳音官能障碍的人数,约为学生的1%—5%,这种病态的人并非耳聋,但其听力迟钝,对音的物理属性:高低、快慢、音色等部分或全部反应慢,甚至不能分辨。其中最典型的是对音的高低细微差别感受力差,属于先天性耳音不准。这给学生学习音乐、感知音乐带来很大的困难。但是,这些学生讲话、朗读都有语调的抑扬,分得清语言中的“阴、阳、上、去”四声。音乐和语言有密切的联系,一般讲,只要听力没有丧失,讲话有语调、语气,改善耳音不佳,提高音的辨别能力就有一定的希望。还有一种耳音不好的情况,属于后天缺乏训练。其一是接触音乐少,缺乏训练,音乐听觉未能得到应有的锻炼与开发。例如因不识谱而乱唱,只能哼唱旋律而唱不准唱名;对从未接触过的调式、和弦等不习惯,不理解,听不清。其二是精神紧张造成的。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应该倍加爱护,把听不准、唱不准的学生安排在离钢琴、离老师、离音准好的学生近的位置上,教他们细心听,轻声唱,注意把自己的声音融合在集体之中。总之,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情况,对症下药,培养他们对音高的感知能力,在具有一定的音准感觉的基础上,再去培养他们的内心听觉。
  因此,培养学生的乐感,不仅是音乐教育的任务,也是学生接受音乐教育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而具备一定乐感的学生,他们思维比较活跃,对音乐语言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可以加快识谱和音乐技能训练的进度。教师通过不同方式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形象、理解音乐语言的能力,就是为了使学生接受音乐形象和感情的教育,以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高尚的情操,以及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从而最终达到创造音乐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音乐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8年版
  2、《中国音乐教育》人民音乐出版社
其他文献
一、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认知活动的主体是学生。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会达到会学。自学能力是一种比较综合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它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具体化为两个方面:一是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二是着重对学
期刊
课堂教学效率是对数学课程的教学活动进行合理性评价的重要内容,它在量上表现为数学课堂内实际的教学时间与有效的教学时间之比。在质上表现为单位时间内以师生必要的精力消耗。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数学策略的优化、数学思维的训练等方面得到尽可能多的实际效益。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观需要强调课堂效率的全面性、合理性与发展性,下面结合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行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既是知识经济时代赋予教育的责任,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贵在激励学生参与创造,把数学学习与创造性思维培养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应当着眼于大处,着手于小处  【关键词】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小学数学  【Abstract】To develop students awareness of innovation,
期刊
【摘要】文章着重讨论了宋江的双重的性格,即:既有斗争性,又有妥协性。遭受迫害时可以发挥其斗争性,情况有所变化,妥协性又居于主导地位。小说作者结合宋江的出身和经历,成功刻画了他的双重性格。  【关键词】宋江绰号;双重性格;复杂性  【中图分类号】G638.2 【文章标识码】D【文章编号】1326-3587(2011)07-0014-02    《水浒传》里边的每一个英雄好汉,基本上只有一个绰号。宋江
期刊
【摘要】针对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要求和实际,要树立“大语文”观,利用课堂主阵地,教会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并开辟多种识字途径,引导学生利用生活资源进行识字,实现生活化识字,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率。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识字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8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1)07-0052-02    随着小学语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多媒体以其形象而直观的声像、图文和视听,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促进了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在教学中经常运用多媒体教学,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激活语文课堂,提高教学效果。下面我就多
期刊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的教学是“用教材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材”的过程。这就是说,一方面,教师是教材的理解者、参与者、实践者;另一方面,教师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正如叶圣陶所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既然是例子,为了更利于学生的发展,我们要学会活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并吸收生活中的鲜活题材,设计出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促成有效教学。   那么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回顾了我校课题组成员研究市级课题并出版课题专刊《课题文苑》的经过,抒发了对教育科研的热爱之情和无限感慨,令人奋进。  【关键词】课题研究;热爱;收获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章标识码】C【文章编号】1326-3587(2011)07-0059-01    当本课题最后一期专刊《课题文苑》的清样摆上案头的时候,编者的心里是浪花翻滚、百感交集,甜、酸、苦、辣、辛各种滋味占
期刊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已给我们指明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发展道路。《纲要》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教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中职学校“产、学、研”工作有效结合,将会促进中职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学、研”;有效结合  【Abstract】"Long-term educati
期刊
【摘要】作为老师我们要大胆尝试,善于总结经验,尽量克服农村初中条件艰苦、设备简陋的困难,多想办法,尽我们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数学;兴趣  【Abstract】As teachers we should be bold attempt, good at summing up experience, try to overcome th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