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妈妈懂你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enx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个10岁孩子的母亲,在和孩子相处中,我常常会被自己感动得要哭。
  出差了,给儿子打电话,儿子说:“妈妈,我想你。你想我吗?”我一直羞于启齿的情感,儿子表达得却如此自然。那一刻,我想哭。
  儿子说:“周末想约某某同学来玩。”我说:“行啊,他答应了吗?”“他要我先问问你,我告诉他,我妈一般不反对我的意见。”儿子掩饰不住的自豪。那一刻,我想哭。
  儿子将自己的外套丢了,就穿一件毛衣回家,我说:“你不着急吗?你不担心妈妈怪你吗?”儿子平静地说:“我找了两遍都没找到,我不是故意的,你肯定不会怪我。”那一刻,我想哭。
  儿子迷上了漫画书,我精心给他挑选各类经典漫画,儿子勾住我的脖子:“老妈,你太好了!”那一刻,我想哭。
  ……
  我自认为不是一个情感特别丰富的人,但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却常常让我的眼眶发热,我为自己而感动。我的童年估计和很多同龄人一样,过得非常压抑。父母对我的要求很苛刻,对我提出的小小要求——一个红色的蝴蝶结或者去同学家玩玩,他们都会立即拒绝,拒绝的理由并非充分,但是他们却轻而易举地欠了我很多债,一直到现在,我都无法释怀。他们将钱财看得比我的眼泪重要得多,我丢掉10元钱,他们会记恨很久。也许,他们看重的并不是10元钱,他们只是想惩罚我。惩罚自己的孩子也许能发泄他们对生活的焦虑吧。他们对我流露出来的喜怒哀乐经常抱以嘲笑和否定,于是,我学会了隐藏自己的情感,成为没有表情、更不敢表达情感的有些“木”的人,即使亲爱的奶奶过世,我也装作若无其事。
  太多的委屈集聚在心,小的时候不懂那是为什么,心想,这就是人世间的不平等吧,父母永远有绝对的操控权,而孩子永远只能被操控。现在,我长大成人,童年的怨屈带来的副作用也深深地烙进了我的性格中,我讨厌它,却甩不掉它:有些自卑、患得患失、些许的冷漠、不敢表达情感。怎样的性格都是你自己的命运,我不会怨谁,我只是奢望如果能再做一次小孩,可不可以不再让我那么痛。
  所以,当我面对自己孩子的时候,我希望他不必再受那些无意义的委屈,不要再那么痛。所以我会鼓励他表达,我会说给他听:宝贝,妈妈爱你;做给他看,将哭泣的他搂进怀里轻轻抚摩;当他做错事,我会以平和的情绪宽容他,让他有充分的安全感;对他提出的任何要求,在不涉及原则的问题上,我都会尽量满足;我给他最少的约束,周末的时间,他完全自由支配,我不送他上任何培优班;平时,他想约谁来家里玩都可以,怎么玩我也不干涉。所以,当孩子表现出那份从容、淡定、自信、快乐、满足时,我会想哭,为自己给予他的那份豁达、慈爱、温暖、自由、平和而感动。
  有人说,你是心理咨询师,你的孩子当然会非常优秀。我说,不是的,我只是一个以曾经的小小孩身份来做母亲,想孩子之所想,解孩子之所难。我认为,一个好母亲的最高境界是让自己重新蹲下,回到孩子的世界。
  我做心理咨询师多年,遇到很多典型的案例。我选择了40多个个案,出了一本书,名叫《孩子究竟要什么——心理专家帮你解读孩子心理》。在书中,我以一名咨询师的身份出现,这其实只是表象的视角,我真正的视角是母亲。可以说,一个好的母亲就是最好的心理咨询师,因为她学会了从别人的视角来看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教育问题都源于家长和孩子的视角不同,家长用心良苦“教育”,孩子满腹牢骚“抗议”;家长越是努力想当一个好的“教育者”,孩子受到的伤害往往越深。比如,药家鑫的父母对他寄予厚望,父亲对他的要求几乎苛刻,不允许出错,凡事要求尽善尽美;母亲逼他每天练琴,经常打他。父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药家鑫,这让他心里积攒了太多的愤怒情绪。他拔刀刺向受害人,而且连扎8刀,可以说,这其实是一种替代行为,是在发泄内心的极度不满和痛苦,是在向父母抗议。
  在这本书的个案中,几乎每个家长都是非常用心的在做父母,但是由于不懂孩子,或者说不愿意去懂孩子,最后的结果不仅是教育不成功,亲子关系也一团糟。一筹莫展的家长寄希望于心理咨询能帮他们解救“问题孩子”,有的甚至跪地相求。事实上,心理咨询的实质只是“懂得”和“跟随”,父母完全可以做孩子最好的咨询师。只要你用心去理解孩子,你就会发现,孩子并不是那么不可理喻。所谓教育,我认为,只有在“懂得”的基础上,你才能去引导,否则,和孩子的意愿背道而驰,那就是残害孩子。
  如果每个父母都能握住孩子的小手,说一声:“宝贝,请放心,我们懂你的!”那么,孩子的内心将会产生强烈的安全感,有这种内在力量作支撑,孩子的成长将会一路绿灯!
  编辑 王淑娟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不单小朋友,我们大人有时也会询问:我死后会去哪里?是的,我们会去哪里呢?化为尘土,还是升上天堂?作为爸爸妈妈的你会怎样回答呢?  不恰当的回答  死就死了,哪儿也不去。  虽然你觉得孩子的提问很不“吉利”,但那毕竟是孩子,别这么粗暴地回答啦。你的回答或许会让孩子从此止步不再提问,但这并不是好的开始,因为他没有得到你的重视,他不会再和你探讨一些他所未知的知识了。  要不就上天堂,要不就下地狱。  这
期刊
名人小档案:  华春莹,1970年4月生。199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英语系,因成绩优异被外交部录取。现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兼外交部发言人。  外交部第5位女发言人华春莹,来自江苏省淮阴县。  华春莹的爸爸曾任淮阴县纪委书记,妈妈是县政协副主席,但班上的大部分同学,一直到毕业也不知道她是干部子弟。爸爸的要求是:“我和你们妈妈的一点工作成绩,不是你们拥有优越感的理由。所以,言谈举止和穿着打扮都要质朴。”
期刊
杨吴秀吉,南京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10级学生,在第十七届中国日报社“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中,与众多英语专业院校学生同台竞技,斩获江苏省亚军、全国三等奖。他的英语如此优秀,与母亲的早期教育密不可分,秘诀就是———  杨吴秀吉的妈妈吴慧琴,是南京市拉萨路小学银城分校副校长,还是位作文教学名师。谈起儿子英语学习的成功,她最深的体会是与孩子共同成长,就连自己在语文教学方面的成绩
期刊
他在长呢,环抱着我的双臂有了小阳刚的硬朗,迎面的笑脸也有了骨骼的清俊,黑黑的眼仁儿似乎又多了几分嘎气,而他的高度,几乎与我平齐了。他已经很久没这么抱过我了,他很快就再也不会这么抱着我了。我舍不得推开他,于是手里拿着他的获奖证书和奖金,任由他晃着、摇着,笑出了眼泪……  小海曾经是个令我头疼的孩子,有一个月里6次被叫家长的纪录。那时候他三年级,在市里的一所重点小学读书,被班主任视为无可救药的学生。我
期刊
本人陪嫁品有钢琴一台,倒不是附庸风雅,因为确实能弹弹曲子。我曾经梦想着圆个考级梦,结果岁月蹉跎,工作繁杂,一直未能如愿。有了女儿,便想着让她趁年少学点儿,也算对得起这台钢琴。  然而,女儿学琴的过程却波澜起伏。初学时,尚年幼,带着她拜师学艺,每周两次课,每天都陪着她练琴数小时,效果着实明显。在练习时难免有悲有喜,她哭过,也得意过,被我逼、骂、打,也被各种手段奖励过。看她小小年纪就被困在琴上,我也实
期刊
儿子没有想象力吗?  江苏宿迁市一家长来信咨询:儿子5岁,很喜欢画画。可是每次我送儿子去幼儿园,班主任老师总会讲儿子想象力不够,就因为有一次上课画胡萝卜,其他孩子都给胡萝卜画上了眼睛,而儿子没有画。可是,我觉得儿子还是很有想象力的,他可以剪出各种剪纸形状,可以独自拼台灯、拼房子……我害怕老师戴着有色眼镜看孩子,我该怎么办呢?  答:想象力的形成与儿童成长环境、受教育方式有着密切关系。民主、宽松的环
期刊
能把卫星送上天的是人才,能使屋顶不漏水的也是人才!  2012年举办的第一届“江苏省技能状元”大赛中,职业组和学生组分别产生了10位“状元”和第一名,他们都是各自行业工种里的佼佼者。人才培养的多元化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引导,更需要广大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在这些优秀技工的成长中,父母的教育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职工组女状元朱雯:  茫然时,父亲指引方向  1991年出生的朱雯来自昆山,是“十大技能状元
期刊
Q 我儿子今年7岁,前几天剧烈腹痛,到医院检查后说是阑尾炎,当晚就进行了手术。手术很顺利,现在是住院观察期间。我想请问,术后护理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多久才能正常上学?  山东日照 蔡琰之  A 蔡琰之读者,你好!  阑尾炎术后护理主要包括饮食、活动及病情观察等。  术后饮食:首先,术后肠道处于低功能状态,必需禁食24小时,等到排气后,提示肠道功能开始恢复,此时可给予少量的流质饮食,如米汤、面汤。3天
期刊
女儿从1岁半到6岁在德国上幼儿园,这里从幼儿园开始,提倡的就是寓教于乐,不偏重识字、数数、学外语的教育。他们有专门针对幼儿园的统一的教学大纲,每学期请家长单独面谈,从各个方面对孩子作出评价,比如说语言能力、与别的孩子相处的能力、能数多少数、对音乐的感觉如何等等,然后提出改进意见。在开家长大会的时候,老师提出一个观念:玩耍等于学习。他们的教育理念是,孩子们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已经不知不觉地开始了。
期刊
案情简介:  小金的童年生活几乎是灰色的。出生于1994年2月的他,7岁时父母就离异了。母亲的离去对他是致命的打击,冰冷的房间,伴随着父亲不耐烦的教训和呵斥,小金跌跌爬爬地长大了。他想通过做错事引起父亲的注意,可是打工养家的父亲,背负生活艰辛根本无暇关注儿子的内心需求。小金在外面惹事后,除了遭到父亲暴打,父子间再没有什么可交流的。小金开始说谎,以谎言应付父亲的棍棒;偷窃、逃学旷课更成了家常便饭。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