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问题与应对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un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有效的教育评价,不仅能促进教师素养提升、幼儿身心发展,还能促进管理科学化,实现幼儿园可持续发展。但是,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评价中盛行“锦标主义”,认识错位与实践乱象一定程度上存在。对此,需要充分认识评价的意义、功能和特点,立足幼教工作实际,真正实现“为了教学的评价”。[1]
  一、厘定:洞察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实质
  所谓教育评价,就是根据某种价值观或目的,运用一定手段收集信息并加以整理分析,对教育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评价的对象,既可针对个人,也可针对群体或机构,还可针对事物或活动。[2]与此相关,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涉及活动目标、领域内容、活动程序、方法手段、环境材料及活动效果的评定。评价的过程,不仅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可综合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方法。因为幼儿园教育活动是一个由师幼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过程,整个教育活动充满着动态性、偶然性与潜隐性,因此,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不仅十分复杂,还带有一定挑战性。
  作为幼儿园整体工作的组成部分,教育活动评价包括对幼儿的评价、幼儿教师的评价和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一般认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主体由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组成,以教师自评为主,其他主体共同参与为辅。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有利于保证教育活动正常开展,促进管理规范化和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3]
  二、诊断:当前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乱象
  我国幼教界也开展了不同类型的评价尝试,如观察法、访谈法、儿童作品展示、幼儿成长档案记录袋等。然而,由于受传统评价思维影响,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中也出现了一些错位,一些乱象,产生了种种矛盾。因此,需要我们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一)评价目的:常常急功近利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发展,但在实践中常常急功近利:不管是对教学活动的评价,还是对幼儿发展的评价,都过多重视甄别或选拔功能,注重结果,忽视过程——不少幼儿园把评价结果与职称或绩效挂钩。关注外显状态下的总结性评价,忽视内隐状态下的潜在性评价。[4]
  例如,在日常教学评课中,重视行为结果,忽视教学过程,缺乏对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情感的考察。又如,对幼儿学习有效性的评价,我们常常在表面看到幼儿是在讨论、游戏、操作等,但实质上幼儿还是在被动按照教师指令操作——儿童的“动”是由教师牵着鼻子的“动”,然而在评价环节中,视该教学方式为“好”的教学方式。再如语言评价,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会常用“宝宝真棒”等对幼儿进行口头评价,其实,这些评价相当随意,全凭教师主观印象应付差事,忽视幼儿所处的真实情景和状态。
  (二)评价标准:不够客观理性
  虽然不少人都明白评价目的在于促进幼儿发展,但在实施中难免还是会带有某种主观性。因此,在幼儿园评价实施中,评价者不能单凭主观意志来判断教学质量和发展状况,应该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和手段。
  教育评价的应用价值,最重要的是对评价结果的有效利用,从评价中去发现问题,进行反思,提升自我。但是,当前在我国不少幼儿园,一提到评价,许多教师就会想到甄别和选拔。例如,重视幼儿知识掌握及其结果的呈现,忽视幼儿发展过程及其多样性,评价的标准不够理性,缺乏客观性。不少幼儿园,忽视对评价结果的整理和分析;评价的指标过于简单,缺乏科学性;没有把握住评价应对幼儿、对教师、对幼儿园的教育发展服务。一些教师往往认为,评价完成了,就大功告成,把评价的结果当作是一个静态的档案,仅仅作为一个供上级检查、绩效评估的“成果”,没能发掘评价中的本质性的东西,尤其是其中的反馈改进功能。
  (三)评价方式:过于狭隘单一
  幼儿园教育活动需要多方参与,以多元化评价为基本方式。这意味着,在评价中听取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可以使教育评价更加客观而效。但是,目前我国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多以教师为主,甚至主要是管理人员;评价的方式,多以总结性评价为主;评价的过程,忽视了幼儿和家长在评价中的作用。例如,虽然现在不少幼儿园都强调要加强家园合作,成立了家长委员会,但是实际作用发挥不够。又如,在幼儿园教育评价中,家长多处于被动地位,深入互动不够,而且很多家长对于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不够了解,无法提出切实可行的评价意见和建议;此外,在对幼儿进行评价时,教师拥有“绝对”而单向的话语权,幼儿自身的声音,在评价中很难听见。显然,家长、幼儿在评价中共同参与目前仍大多停留于理论层面上。
  三、应对:支持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开展
  “锦标主义”的实质是以“锦标评价”替代“工作评价”——“锦标评价”重在竞争夺标,“工作评价”重在服务教学。[5]针对目前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中的乱象,我们要转变人们对评价的态度,回归教育评价的本真。
  (一)更新评价理念,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创设良好前提
  理念是支撑一个人行动的信念,理念之于评价,好比一个人的灵魂和骨髓。作为幼儿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首先要树立一个良好的教育理念——有了好的理念的支撑,才能展示正确的教育行为。
  幼教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育实践中,以理念支撑付诸行动;对幼儿的成长评价,努力做到不戴有色眼镜:即教师应成为“以专业的眼光赋予学习者和学习以价值的人”[6]。在评价中,教师还应注意了解幼儿的真实感受,反映幼儿学习效果,适时调整教学策略。
  (二)健全评价机制,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提供客观标准   在进行教育评价时,我们应该正视评价要素间的关系,加强与家长、相关专家的沟通交流,吸收多方参与到评价工作中。幼儿园管理者还应该把教育评价纳入日常管理,在制度上重视起来,形成完善的教育评价机制。
  为了保证教育活动评价的客观公正,要全方位规范性开展工作。首先,在评价实施之前,教师应对评价的对象、内容及评价的依据做认真考虑,明确一系列问题:为什么评价、解决什么问题、收集哪些信息、采取什么手段、在什么时间和场合进行评价等,充分做好评价前的准备工作。其次,在评价实施中,方法和手段要有科学标准,方便评价的操作,静态和动态评价相结合,既有量化指标,又体现质性要求。最后,在评价结束后,要对评价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检讨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深入挖掘其中规律性,体现评价的“导向”功能。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还需要一个比较可靠的评价标准,一个衡量教育活动价值的尺度。这样的标准需要具备四个基本特征:其一,准确性,评价所需要的信息是准确的、可靠的;其二,有用性,评价结果具有实用性;其三,合法性,评价标准应符合社会道德准则,尊重评价主体和被评价者的权益;其四,可行性,评价应该是切实可行的。[7]
  (三)采用多元方式,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教育评价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不能仅用一两种评价方法。所谓多元化评价方式,就是根据各种评价的长短特点,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这意味着不管是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还是对幼儿学习进行评价,都应将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个体评价与群体评价、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有机结合,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方式有所选择、有所侧重。
  例如,在对幼儿进行评价时,因为幼儿特殊学习方式,应以非正式评价为主,更多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以“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为例:这种评价方式通过对幼儿发展中的真情实景及发展轨迹的记载,是一种体现幼儿发展“动态评价”的方式。“成长档案袋评价”虽然表现为一种评价方式,但它却是多种评价方式“整合”的结果,既体现了正式评价的计划性和导向性,又体现了非正式评价的针对性和情境性;既有总结性评价对幼儿阶段发展的总结,也有形成性评价对幼儿学习进展的反映。
  参考文献:
  [1]杨启亮.为教学的评价与为评价的教学[J].教育研究,2012(7):98-103.
  [2]黄瑾.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53.
  [3]李艳.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初探[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4):7.
  [4]秦旭芳,陈铮.幼儿园教育评价实践探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5(2):135.
  [5]袁艳琼,熊威,葛金国.找找“分数主义”的病根[N].中国教育报,2015-09-23(06).
  [6]李丽君.幼儿同伴冲突的教育价值及对策初探[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2:20.
  [7]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15-116.
其他文献
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态,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并对幼儿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重要影响。教师时时都要保持这样一种教育理念:尊重幼儿、理解幼儿、关注幼儿,把视线保持在和幼儿统一的水平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鲜明地表达了师幼互动对幼儿发展的支持、鼓励、引导、帮助、激励和促进作用。尤其是在集体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在集体教学中的师幼互动、生生互动,最终为幼
期刊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惟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  教师只有了解幼儿,才能深入幼儿内心,观察幼儿行为、觉察幼儿需要、判断幼儿发展水平,设计适宜幼儿发展的游戏活动,这样游戏才有意义。  而在平时的游戏中,我们教师在观察时更多关注的是自己怎么做,反思自己这样做是否适宜,并不能真正关注到幼儿,对于幼儿的
期刊
“可以去玩啦!”“我们去玩大滚球吧!”……快乐的晨间早锻炼开始啦!孩子们开心地交流着,奔向自己早已悄悄“预定”好的器械。  阳光下的晨间健康小超市永远是孩子们的最爱,在这里他们一会儿是“机灵的小猴”,是“勇敢的战士”;一会儿是“勤劳的搬运工”,是“一群奇思妙想的设计师”……而我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我只是他们的玩伴、他们的合作者,有时候竟然还是他们的“属下”……  掠影一:谁来做打地鼠的人?就你了,
期刊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依据《指南》精神,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以幼儿的主题活动为有效途径,积极开发和利用生活教育资源,让教育融入生活之中,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从而真正体现“让幼儿在生活中学
期刊
大班的幼儿,即将面对人生第一次重大转变:从幼儿园一个无拘无束的环境进入到秩序性很强的小学生活。小学生活的特殊性需要每一个孩子具有很强的自我安排和约束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那什么是自我管理呢?自我管理应该是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让幼儿自主地参与生活管理,通过每个幼儿之间的相互监督、相互提醒、相互帮助,实现共同教育
期刊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认识发展水平有限,还无法像成人一样去辨别形形色色的世界,因此在绘画中常常会出现非现实的形象或成人难以理解的符号。《指南》指出:幼儿对于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独特的笔触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该对幼儿的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与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因此,一幅幼
期刊
镜头回放:  又是一年入园季,几多快乐几多忧。开学的第一天,整个幼儿园里人头攒动,除了担心焦虑的家长,就是哭闹不休的孩子,到处可以听到孩子们的哭闹声,家长对老师担心的叮嘱声,老师不住的哄劝声……  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一张张陌生的小脸,不免会使刚离开妈妈怀抱的孩子产生恐惧心理,甚至为入园感到焦虑。  一、提出问题  1.怎样使刚入园的孩子尽快消除焦虑和不安,使其对亲人的依恋顺利转向老师和同伴,
期刊
讨论情景:  天气渐渐热起来,家长们便一个个开始担心了起来,“外面天热了,太阳会晒着孩子的,能不能不让我家宝贝出去做操了呀?”“天热了,就不要让我家孩子出去活动了”……规范的要求是要保证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不得少于两小时,可是较热的天气又总会引起家长的担忧。我们该如何处理?怎样引导家长消除不必要的担忧呢?(安徽省滁州市第二幼儿园 陈传芝)  专家视点:  教师需要坚守原则。《纲要》《指南》中对
期刊
随着课程游戏化实践研究与游戏活动区创设的不断深入开展,“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精神氛围正日益弥漫于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基于园所“课程回归幼儿生活,活动追随幼儿兴趣,课堂尊重幼儿差异,环境体现幼儿地位,师幼关系亲切和谐”的课程建设思路,我们也正在努力探索幼儿主动体验的课程实施方法。因为幼儿应该是课程的主体,幼儿园应该是幼儿能够自主地开展属于自己活动的场所,是幼儿能够在活动中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地
期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也明确指出“必须加强实践教育,注重实践育人”,这两份指导师范院校发展和改革的纲领性文件都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人才的实践能力发展的迫切要求,突出理论服务于应用技能的培养,即人才培养要突出实践性。在此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设计作为教学内容必不可少的一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