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城市极核 引领创新发展

来源 :先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udzhu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都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做出《关于坚定贯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的决定》,要求按照省委要求“做强成都极核和主干功能”,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极两中心两地”格局中,历史性定位成都作为重要“增长极”和“动力源”的作用,成都面临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必须优势发展、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如何定位和建设“增长极”和“动力源”?如何科学预判成都未来发展走向?是我们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
  20年前我们曾经如何畅想今天的成都?世界风云际会,充满挑战。站在2020年,又该如何去展望和预测未来十五年成都的发展并以未来引导今日成都的发展?
  曾经遥远的2020年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实施以来,成都和重庆作为中国经济地理版图上的新增长极,引发政策界和产业界广泛而持久的关注。今天的成都已经站在“国家中心城市”向“国际门户枢纽城市”、“超大中心城市”向“世界性大都市”转变的历史时刻。
  2020年,是全面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实现年,也是成都创新型城市和现代化城市迈出历史性步伐的一年。全面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东部新区挂牌启航、成德眉资同城化加速、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落地,等等,成都正在全力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世界文化名城,迈向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性城市。
  在刚刚进入本世纪时,成都的定位还是西南地区“三中心、两枢纽”(科技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在2000年成都市委九届十一次全委会决定中,成都人曾经这样规划自己的未来:“本世纪头20年成都加快发展的“三步走”战略是,到2005年,人均GDP达到2500美元;到2010年,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20年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现代化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今天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当时人们的预期。2019年成都GDP到达17012.65亿元,2019年末成都市常住人口为1658.1万人,2019年成都人均GDP已达到14451美元。预计2020年成都经济总量是2010年的3.4倍,是2000年的14.5倍。本世纪的前二十年,可以说是成都起飞发展期,平均增速达到14.1%。我们考察同期重庆的经济增长,本世纪近20年平均增速为15.4%。中国经济在2008~2013年开始告别高速增长,进入中低速增长阶段,人们称为“经济发展的调整期”或“新常态”。但是作为西部发展最好的成渝地区,依然处于经济高增长阶段的中后期,且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后劲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这符合后发区域经济增长规律,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这个时候脱颖而出的历史逻辑。
  在科技创新方面,成都是四川唯一国家创新型城市,2006年制订《成都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时,设定的目标是“实施高科技成都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2010年曾制订过《成都创新型城市建设规划(2010~2015)》。2016年颁布过《成都市创新型城市建设2025规划》,基本定位是到2025年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基于目前成都城市发展能级、发展水平、发展环境的变化,区域性创新创业中心的定位已经不符合发展要求。成都市正处于制订“十四五”暨中长期经济和科技发展规划时期,前瞻性研究、预判城市在未来十五年(2021~2035)的发展定位和发展道路,恰逢其时,事关重大。
  成都2035年发展预测
  笔者参加过上一轮成都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研究,也做过相关发展预测。回过头来看,当初的预判有方向上的正确性和策略上的保守性。基于现在的发展基础和历史数据,通过经济系统模型,可以预测成都市2021~2035年经济发展情况。在基准情景下,选择“高增长”、“中增长”和“低增长”三个方案,“高增长”方案,以历史数据为依据;“中增长”方案,以成都目前发展态势为依据;“低增长”方案以全国同期发展预测为依据。在2021~2025,2026~2030,2031~2035三个时期,增长率呈递减趋势。例如,根据《成都市统计年鉴》《成都市人民政府公报》基础数据模型预测,在“中增长”方案中,在“十四五”(2021~2025)“十五五”(2026~2030)和“十六五”(2031~2035)三个时期,增长率分别为7.8%、6.8%和6.2%。“高增长”方案中,2035年成都GDP为70935亿元;“中增长”方案中,2035年成都GDP为52060亿元;“低增长”方案中,2035年成都GDP为41491亿元。
  综合考虑经济系统各种参数、环境干扰和趋势外推,成都未来十五年“中增长”方案可能性最大,也就是成都市经济总量将在2021年突破2万亿,2027年突破3万亿,2031年突破4万亿,到2035年突破5万亿。按照《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至2035年,成都市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如按照2019年汇率,到2035年成都人均GDP到达31000美元。5万亿经济总量相当于目前深圳和广州的经济总量之和,或相当于目前世界经济总量排名20位的瑞典的经济总量。人均GDP超过30000美元,相当于目前高收入经济体意大利或韩国的发展水平。
  成都未来发展战略选择:世界级引领型创新城市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下,按照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要求,需要国家中心城市担负起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和“增长极”的历史使命。成渝地区作为西部重要增長极,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交相辉映,在重塑中国经济地理版图中贡献成都力量。
  根据城市在全球创新链、产业链中的位置,以自主创新水平和产业技术能力两个维度,大体可以划分出四种战略类型:引领型创新战略、探索型创新战略、应用型创新战略和追赶型创新战略。
  创新能级提升与城市能级提升相一致,面向2035年,成都未来的发展中应该、也必须有通过“引领型创新战略”,在国家重要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基础上,成为世界级引领型创新城市。   成都作为世界级引领型创新城市,将具有创新功能卓越、动态分类成长和高端合理布局三个特点。
  “创新功能卓越”是指具有国际影响力、创新功能卓越的国家科技中心城市应该具备的6大功能,即:科学研究功能、技术创新功能、产业驱动功能、要素集聚功能、区域辐射功能和文化引领功能。具备基础研究的前瞻性、技术支撑的广泛性、产业配置高端化、要素聚集国际化、区域辐射增强化、创新文化内在化等特征。
  “动态分类成长”是源于对世界性创新中心形成机制的认识,“中心”的形成源于政府扶持、市场导向和资源卓越。成都创建国家重要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路径是,短期主要依靠政府的强力推动、继而转变为政府扶持、大学驱动和市场牵引的混合动力模式。
  “高端合理布局”是指战略科技和战略产业的区域中的集聚、配置与流动。成都科技创新空间布局遵循以下路径:中心城区—科学城(含东部新区)—成德眉资同城化—成都平原经济区—成渝双城经济圈—中国综合性科学中心—泛欧泛亚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和全球创新中心。
  成就未来之城的逻辑起点:对标、谋划与行动
  作为中国第四创新增长极,具有建设世界级引领型创新城市的坚实基础。在全球化与世界城市(GaWC)研究网络编制的全球城市分级《世界城市名册2019》排名中,成都排名上升至71(Beta+),保持在新一線城市中的领先地位;重庆排名104(Beta-)。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GII)中成都排名全球第52位、重庆第88位。在《中国区域创新指数报告(2019)》中成都综合创新指数排名全国第五位。在此基础上,要实现世界级引领型创新城市宏伟目标,需要脚踏实地的磨砺之功。
  突破西部定位,推动全球对标。天府之国,“巴适安逸”、小富即安的思想有深刻的历史文化成因。气候上风调雨顺,即便一时疏于耕作,也是五谷丰登;寓居内陆,地理上远离战火与纷争;行动中和其他城市比较,即使我们不太费劲,也是川内老大、全国前十。久而久之,便形成故步自封的“西部思维”。成都不乏各类市场主体的活跃表现,但是多年来存在“做不大”、“不想做大”,或者“做大之前就做死掉”、“离开成都才做大”这样的企业现象,根本原因是缺企业家精神为内核的城市创新品质。城市创新的本质是商业模式与创新文化的结合,是现代创新城市永续不竭的思变、求变、善变、能变并不断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深刻秉性。跳出西部思维,必须对标国际。今天,北京对标华盛顿,上海对标东京、广深对标大旧金山,国家意志和市场力量,正在深刻重塑中国三大城市群的格局和面貌。成都如何更好国际对标?如何紧紧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机遇,显著提升城市能级和发展格局,显著提升成都在全国、全球的战略位势,是我们必须做出的重大选择。
  树立战略思维,谋划长远发展。我们正处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深刻影响全球经济发展格局的一个重要时期,处于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起步期,成都经济体量由2万亿向3万亿挺进的起势期,也处于城市“十四五”暨中长期发展的谋划期。战略思维对一座城市的跃升和演变极其重要。战略思维的基础是我们对发展大势和城市规律的准确研判,既不能固步自封,也不能盲目超前。需要有更多管理者,超越目前认知,超越任期限制,超越部门意识,洞悉市场配置资源规律和政府调控机制的作用边界,善于在全国甚至在全球范围内调动、借鉴和配置创新资源,善于将今天的布局、产业、要素、政策和日常工作与2035年的城市远景目标相衔接。面向未来的规划不仅仅是现有发展的延续、量增和提升,而是新思路、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基建、新机制、新系统和城市发展的新布局,是为建设世界级引领性创新城市的谋定之功。
  服务国家战略,促进“双城”跃升。融入“双循环”,唱好“双城记”,做强成都极核和主干功能,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高标准规划建设成都东部新区,优化现代城市空间布局;做实成德眉资交通网络同城化、产业布局同城化、政策平台同城化和公共服务同城化;做强成都5+5+1优势产业,建立成渝产业融合互补、成渝人才交流互动、成渝政策贯通互用的新型机制,加快促进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充分利用成渝丰富创新资源,在“新经济活力区”、“天府国际生物城”、“东部新区未来科学城”、“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基地”等基础上,一城多园,建好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共建“全国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在“十三五”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基础上,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坚持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揽,尊重城市发展客观规律,回应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将成都建设成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谋划长远发展,成渝双核驱动,内陆发展崛起,西部整体抬升。我们的目标是,2035年把成都建成泛欧泛亚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成为全球技术体系、金融体系、供应链体系、贸易体系、交通信息网络的重要枢纽,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世界级引领型创新城市。
  作者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九寨沟,并不是只有九寨沟!”这是邛崃市派驻九寨沟县贫困村驻村队员刘洪首次踏入支援地的深刻感受,也正因这种感受,让他将两年时光放大数倍,施展浑身解数开展对口支援工作,积极印证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精神。因工作出色,刘洪荣获2019年度成都市对口支援工作先进个人。  初上征途,认识不一样的九寨沟  提到九寨沟,在很多人眼里,就是一个“九寨归来不看水”的人间天堂、童话世界。一纸
期刊
灌县古城位于都江堰市灌口街道,作为“都江堰主城”的重要板块,承担着“配套景区、留住游客”的功能,下辖8个城市社区和1个涉农社区,面积9.56平方公里,管理人口超过7.7万人,年游客量超过1000万人。都江堰市灌口街道紧扣区域级消费布局,加快“灌县古城+旅游特色街区”主力商圈建设,为成都市建设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都江堰市建设成都旅游消费中心贡献力量。  坚持规划引领,重塑空间布局,构建“灌县古城+
期刊
2018年 2月11日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专程到成都市和天府新区调研指导,强调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2020年1月3日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明确要求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2020年4月24日  成都市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
期刊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学习贯彻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体会议精神,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必须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着力抓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两区一城”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提升门户枢纽地位等“四件大事”,全面增强成都人口和经济承载力,全面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和位势能级,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持续
期刊
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是成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局起势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作为成都的郊区新城,蒲江县将把《决定》和《方案》作为今后工作的根本遵循,深学细悟、科学作为,聚焦“一极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抢抓多重利好叠加机遇,主动融入“双城”经济圈和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积极落实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任务,加速提升蒲江位势能级,全力建设“川藏铁路第一港·国际生态
期刊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为新时代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擘画了美好蓝图、提供了根本遵循。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全面吹响了建好“示范区”、唱好“双城记”的号角。双流作为成都高质量发展的先行示范区,将抢抓机遇,借势用好国家战略牵引力、政策推动力和发展支撑力,充分发挥国际枢纽机场、科教资源富足等资源优势,把高质量建设体现新发展理念的中国航空经济之都作为贯彻全会精
期刊
2020年3月6日,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方面最大规模的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当前形势,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贫困人口脱贫,是习近平总书记最关注的工作之一。2015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打赢脱贫攻坚战召开了7个专题会议,每次围绕一个主题,同时也提出面上的工作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期刊
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深入贯彻中央重大部署,明确了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目标路径,从加强成渝合作、持续改革创新、勇于先行先试三个方面对主动融入“双循环”、齐心唱好“双城记”作出系统部署,全面凝聚起成都服务国家战略政治责任、抢抓共建国家新兴极核时代机遇、增添新时代城市全面转型发展强劲动力的思想共识,既体现了成都市委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担当,又谋划了城市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发展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绿色城市、智能城市的有效途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进一步赋予了成都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公园城市为形态,积极探索新时代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讨论了《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期刊
1日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王凤朝,唐川平、李仲彬等开展产业功能区调研并出席成都市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  2日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接受中央媒体专访。  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王凤朝赴深圳市开展投资促进活动。  3日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主持召开研究成都东部新区健康城(国家医学中心)规划有关工作专题会。敬静同志参加。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
期刊